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引言

北宋在建立的過程中基本完全繼承了後周的中央政治體制,其開國的重要官員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之前後周的重臣,這些人都在北周以及北宋的發展和建立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其中北宋開國的宰相範質就是曾經後周的宰相。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後周世宗柴榮

在周世宗去世之後,由於即位的周恭帝年紀尚輕,因此範質成為了後周最重要的治理者之一,但也正是他的決定給了趙匡胤篡位的機會。當時他在沒有確定軍情的情況下就讓趙匡胤離開了京城,之後就發生了陳橋之變,趙匡胤黃袍加身,而後周恭帝也只能被迫讓位。

在北宋建立之後,範質被趙匡胤委以重任,身居宰相之職。從晚唐時期開始,中國的文化和教育體系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導致文化不興,有足夠學識和政治能力的人才十分稀缺,而範質自小就勤奮好學,並且在後周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政治經驗,在北宋建立初期為行政體系的建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但是作為前後周臣子,他沒能幫助恭帝保住權力,也沒有為此死節,成為了其心中揮之不去的心結,在其去世的時候,他也拒絕了諡號和立碑,這是他對於儒家學子氣節的最後堅持。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北宋宰相範質



亂世中致力求學,忠心耿耿輔佐後周

範質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年代之一,當時的國家處於長期的分裂狀態下,軍事實力成為了取得統治權的唯一條件,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幾乎中斷,很少有人能夠專心學習儒家文化,因為加入軍隊參加戰爭是更加容易謀取功名。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範質卻從小就刻苦學習,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熟讀《尚書》,之後又對其他儒家文化典籍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很早就在當地教授生徒,具有了一定的聲望。之後範質參加了科舉考試併成功進士登第,成功入仕後晉。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北宋風格建築

在剛剛入仕的時候範質主要從事文書的處理工作,其能力極強,可以一個人完成大量的文書處理工作。在契丹入侵的時候,後晉少帝召集學士們起草文書,範質向少帝建議認為這樣有可能會導致機密洩露,便一人承擔了起草文書的任務,得到了少帝的讚賞。在之後的時間裡,無論是處置軍事還是起草文書,範質都能出色完成,被認為有做宰相的能力。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契丹侵邊,少帝命漢祖等十五將出徵。是夜,質入直,少帝令召諸學士分草制,質曰:'宮城已閉,恐洩機事。'獨具草以進,辭理優贍,當時稱之。"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賞識範質的後周太祖郭威

在郭威起兵之後,範質為了躲避戰亂藏匿於民間,後來被後周太祖發現,盛情邀請其重新入仕。範質也接受了他的邀請,逐漸成為了後周政府中的重臣,屢次跟隨周世宗出征,併為其出謀劃策。

但是範質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在文治方面,在五代時期,由於中央政府的衰弱以及文化傳統的衰退,導致國家的管理體系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尤其是在軍政當道的時間裡,刑法普遍更加嚴苛,這對於穩定的統治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範質等人便對於晚唐以來的律令進行了刪減和整合,並且廢除了大量的酷刑,降低了刑罰的程度,為後周法治的建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這部《刑統》也是後來北宋律令的重要來源。而作為一名文臣,範質也有傳統儒家學子剛烈的一面。

在周世宗出征淮南的時候,其身邊的文臣竇儀因為頂撞了柴榮而獲罪,周世宗想將其處死。周圍的人沒有人敢前去勸諫,但是範質認為竇儀罪不至死,如果周世宗殺死竇儀,那麼就會落下處置失當的惡名,而自己作為宰相,在這種情況下不出面制止皇帝,就是自己的問題了。周世宗接受了他的建議,而竇儀也保住了性命,並且之後為後周和北宋的政治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後周,北宋名臣竇儀

範質早期的仕官生涯是在政治環境較為混亂的時期,他也先後仕官於後晉,後漢和後周。這在亂世之中是十分常見的情況,但是在後周時期,他受到了郭威特別的禮遇,這也讓他對於後周格外忠誠,這份忠誠也是他之後心結的來源。在範質的政治生涯早期,他就顯露出了出色的政治能力,這也是他在後來的北宋繼續身居高位的最重要原因。

定禮制,舉賢才,範質對於初期北宋政府的貢獻

在周世宗去世之後不久,禁軍首領趙匡胤就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的皇位,成立了北宋王朝。而範質等一批後周老臣也被趙匡胤收入北宋政府,保留了他們的職位,繼續為北宋的工作。

範質也在這些重臣的行列之中,在北宋建立不久之後,趙匡胤就完成了南方的統一,中國的大部分區域終於再次歸於統一。這樣以來皇權對於禮制的要求就更加迫切,因為只有建立了合適的禮法制度,才能有效抑制五代以來將領以及地方官員們跋扈的行為方式,緩解其模式政府的現狀。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宋太祖趙匡胤

而前面提到過,自從晚唐以來,傳統文化的繼承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當時有能力完成禮制建設的官員十分稀缺,而久歷官場又學識淵博的範質自然成為了最好的人選。於是宋太祖將範質封為大禮使,讓他帶領鹵簿使張昭,儀仗使劉溫叟等一起制定新的禮制條文。在範質的帶領下,他們完成了《定南郊行禮圖》,幫助北宋政府建立起了完善的禮法體系,這對於皇權的加強是有重大意義的。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儀仗使劉溫叟

作為傳統禮制的堅決擁護者,範質還幫助趙匡胤下定了分封的決心,當時範質上疏向趙匡胤力陳分封諸王的好處,希望趙匡胤能夠分封趙光義和趙光美,這樣可以穩定北宋的政治環境。趙匡胤接納了他的建議,這讓北宋皇室直接控制了北宋的大量國土,減少了皇權面臨的威脅。範質的上疏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自古帝王開基創業,封建子弟,樹立磐維,宗戚既隆,社稷永固。伏見皇弟泰寧軍節度使光義,自居戎職,特負將材,及領藩維,尤積時望;嘉州防禦使光美,雄俊老成,修身樂善,嘉譽日聞。乞並行封冊,申錫命書。皇子皇女雖在襁褓者,亦乞下有司許行恩制,此臣炎願也。"

除了上述政績之外,範質還向北宋政府推舉了不少賢才,包括未來宰相趙普在內的官員都得到了他的推舉,這些人也為北宋的早期建設做出了不少的貢獻,範質也完成了宰相舉賢能的職責。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北宋名相趙普也曾得到過範質的推薦

按理說範質在北宋建國之後為北宋做出了不少貢獻,盡到了良相的義務,也沒有任何不良的作為,是可以獲得諡號的,但是範質在臨死的時候卻讓自己的兒子千萬不要為自己請諡號,也不要在墓碑上刻字。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請求,主要是他覺得自己辜負了周世宗的信任,無顏面對前朝皇帝。

決策失誤放出虎狼之臣,性格怯懦拱手送出帝位

在周世宗彌留之際,由於他深知年幼的兒子絕對無力控制時局,於是為他安排了幾名顧命大臣,而範質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在當時的後周政府中,範質是文臣之首,而趙匡胤則是武將領袖,按理來說範質應該將趙匡胤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防止其發動叛亂,讓五代時期的亂世再次出現。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趙匡胤入範質府

但是範質卻沒有這麼做,在他接到北邊國境傳來的契丹人入侵的消息之後,就決定派趙匡胤前去平定。他既沒有甄別消息的真偽,也沒有派出親信隨軍監視趙匡胤的行動,終於讓趙匡胤及其武將集團擁有了叛變的機會,發動了陳橋之變。

但實際上此時周恭帝依然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範質還有機會制止趙匡胤的叛亂行為。但是在趙匡胤回到京城面見他的時候,讓卻被宋太祖身邊的部將羅彥瑰嚇破了膽,沒能勸說制止趙匡胤,只能眼看著其逼少帝退位,沒能完成周世宗的託付,守住後周的江山。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及太祖北征,為六師推載,自陳橋還府署。時質方就食閣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謁見。太祖對之嗚咽流涕,具言擁逼之狀。質等未及對,軍校羅彥瑰舉刃擬質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太祖叱彥環不退,質不知所措,乃與浦等降階受命。"

作為一名傳統的儒家弟子,此時的範質應該為周世宗死節,但是他卻退縮了,成為了北宋的重臣。雖然這樣的做法在那個亂世中是十分常見的,但是範質對自己有著比較高的道德要求,這件事也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汙點,這也是在其去世的時候不讓人起請諡號與刻碑的根本原因。可以說雖然範質沒能幫助周恭帝守住江山,但是他臨死前的舉動還是讓人們看到了古代文人的氣節。

亂世中的儒生情懷,淺談北宋早期宰相範質的價值追求

後周恭帝柴宗訓



結語

在五代這個亂世之中,軍事實力成為了各個政權的首要追求,文化建設在這時是很少被人們提及的無用之物。但是在這個時候還是有人堅信文化的力量,為中央政府的政治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範質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他自小就醉心於儒家文化,擁有了豐富學識的同時也養成了自己的文人氣節。他不但幫助後周和北宋建立起了完善的法制制度與禮法體系,更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儒生的道德追求。

雖然他確實要對後周的滅亡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他死後不請諡號,不刻碑的請求已經向人們表達了他的懺悔。在五代時期人們以苟全性命於亂世為最高追求,曾經與其共事過的馮道就是其中典範,範質與其相比已經是十分難得的了。也正是有這樣的人存在才為北宋後來的儒學復興提供了條件,讓儒家文化得到了繼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宋史》

2《舊五代史》

3《資治通鑑》

4《續資治通鑑長編》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