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全年形勢不樂觀

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公佈了2020年1月份汽車產銷數據。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汽車產量及銷量分別為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

中汽協: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全年形勢不樂觀

其中,1月乘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其降幅大於汽車總體。

中汽協: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全年形勢不樂觀

而新能源汽車下滑幅度更為明顯,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

中汽協: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全年形勢不樂觀

中汽協認為,產銷雙雙下降的原因一方面來自春節假期。由於2020年春節假期從元月開始,疊加部分企業提前放假的的因素,1月的有效工作日僅為17天,相比去年減少了5天,因而對產銷數據造成了一定影響。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成為市場遇冷的另一主要原因。並且疫情主要出現在1月下旬,預計將對2月汽車產銷乃至一季度行業的發展產生較大沖擊。

中汽協: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全年形勢不樂觀

此次疫情將對汽車行業產生哪些影響無疑是各方關注的重點。按照目前中汽協對300多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反饋的信息綜合分析後表明,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將大於2003年的非典,但不會改變長期增長穩定的發展態勢,而疫情對車市的主要影響將表現在五個方面:

1. 購車需求和消費能力短期內明顯下降。疫情期間,消費者增加自我保護意識,居家自我隔離,短期內的購車行為將減少。

2.企業生產進度受阻。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均出臺了延遲復工的通知,多數地區要求人員返回工作地後居家觀察,同時人員防護物資不足也難以支撐企業生產復工需求。而受到此次影響,日本、韓國已有工廠因零部件供應鏈問題停工,此次疫情或促使外資企業將調整生產佈局,避免過度依賴在華產能。

中汽協: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全年形勢不樂觀

3. 企業出口困難增加。一些國家和企業已經以防止疫情擴散為由,拒絕接受已經訂購的貨物,對原有的訂單也做出了撤銷;超過60個國家發佈了對中國的入境管制措施,造成國內車企出口訂單延遲交付,並對後續訂單產生負面影響。

中汽協: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全年形勢不樂觀

4.中小企業資金鍊斷裂隱患加大。

根據中汽協會對行業企業的調查結果,零部件企業所受影響更大。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主要以零部件企業為主)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

5. 企業應對標準法規的難度大幅加劇。受疫情帶來的市場影響,整車企業難消化庫存(產成品、零部件)。檢測機構、試驗場復工時間一再延後,也延長了企業產品認證週期,進而延緩產品上市時間,結合企業開工效率不高,造成標準實施後,新品無法按計劃銷售。

結合現狀,中汽協方面認為疫情對汽車行業短期影響較大,全年市場不容樂觀,“行業產銷量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特別是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汽車年產量佔全國8%-9%,同時廣東、浙江等汽車工業大省的整車、零部件企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或產生蝴蝶效應。

但同時也應當注意到,因此疫情的出現,居民對於公共出行方式不安全性的擔憂有所上升,伴隨疫情結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在短期內得到釋放,汽車市場有望迎來一波短暫的消費高峰,全年汽車消費或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走勢。

而各方面積極的信息正在釋放。據中汽協統計,目前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截至2月12日,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佔32.2%。

小結:

隨著日產、馬自達、長城、比亞迪等車企陸續披露1月份的銷量業績,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點窺面來看,短期內國內汽車的產銷將因為疫情持續下行,零部件供應體系也將被打亂,不過樂觀的一面依然存在,中汽協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疫情也將加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長期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預計將持續。

撰文|佘牟

圖片|網絡

審校|蘭青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