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疫情對小貸行業影響分析線上研討會在京召開

2月10日下午,中國小額信貸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線舉辦了疫情對小貸行業影響分析研討會。

會議邀請有關政府機構官員、省市小貸行業協會代表、全國小貸從業機構高管、高校學者以及媒體等近百人參會。會議就疫情對經濟和金融的宏觀影響、對小貸行業的具體影響進行了討論。參會者分析了小貸機構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希望獲得的政策支持,還就如何作好疫情期間信貸管理工作和機構下一步的業務調整方向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會上,小貸機構負責人談到一些現實問題,如:一、在無法開展新業務的情況下,仍須支付融資所產生的利息與經營支出等,運營壓力大;二、中小微企業、個人受疫情影響,間接影響到小貸行業正常的收放貸流程等;三、在疫情情況下,收貸工作遇到一定困難,雖然使用了一些線上或人工智能方式,但效果無法與人工處置相比等。

就小貸實踐者所提出的問題,業內專家學者也有針對性地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所長張承惠女士指出,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大於2003年SARS疫情的。這是源於四個方面的原因:一、現在的服務業佔比大幅增長了,而服務業補償性消費很有限,因此疫情會導致服務業部分從業人員的收入下降或遭到解聘,所以服務業復甦速度會很緩慢;二是國際局勢與國內經濟不同於2003年,那時出口需求大,房地產業高速增長,目前我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三是這次疫情的傳染力強,防控力度大;四是春節期間是消費集中期,疫情發生在這時影響更為明顯。

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白澄宇認為,此次疫災加速了互聯網經濟的滲透,讓大眾更加接受和習慣在線服務模式,與此同時這也促使了不少新需求的產生。在此情況下,小貸行業也應加大對於在線服務模式的創新。此外,關於金融機構合法合規的代理模式,目前也在研究當中,希望未來可以幫助更多企業銜接起線上與線下業務。

聯盟副理事長孫同全自三農角度分析,他預計此次疫情可能會對農民務工影響較大,部分農民工可能更傾向於一段時間內在家鄉附近創業就業,而不是到大中型城市務工,這將會使得農村的生產經營性貸款需求有所增加。此外,各類小額信貸機構共享的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可能產生更廣泛的需求,以幫助他們降低成本,當然這也要求對農村的數字金融教育進一步加強。

聯盟理事長杜曉山教授表示,他首先感謝所有與會嘉賓為“疫情對小貸行業的影響”這一問題所貢獻的觀點與看法。其次他認為疫情終將會過去,而那些真正願意開展小額信貸業務的機構,應藉此契機順應時代潮流,合理合規運用金融科技、互聯網技術等不斷調整與完善自身的業務模式與運營方式,為日後更好地發展做好準備。而對於堅持做小額分散貸款以服務弱勢群體且對金融服務起補充作用的小貸機構,聯盟也將一如既往的予以支持。目前,聯盟就公益小貸(非營利小貸機構)的法律地位與政策支持問題,正積極與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進行討論,研究局也就此問題展開了調查研究。

此外,與會者也紛紛表達了對戰勝此次疫情有十足的信心,並認為我國經濟金融具有韌性,經過長期不懈的發展,能夠抵禦這次疫情所帶來的嚴重影響。與會從業機構也表達了,將會按照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疫情特殊時期業務調整方案,努力度過難關,並希望能夠有更多政策惠及到小貸行業,幫助小貸行業從業機構儘快迴歸正軌,促進小貸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據悉,為響應政府號召避免群體集會情況,本次研討會採用線上會議模式。下一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將繼續通過線上會議等方式為小貸行業提供服務。

記者:張明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