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走,有些事誰也幫不了你

有個年輕人,找到比爾蓋茨,說:我受夠了,不想再過貧窮的日子,我要成為有錢人,要讓所有人,都高看我一眼。

比爾蓋茨說:好,我願意幫助你。

年輕人說:請告訴我,我不想改變我自己,我就是我。這種情況下的我,要如何能年內賺到100萬。

比爾蓋茨:容易,太容易了。你只要往銀行裡存4000萬,不需要做任何事,就輕鬆拿到100萬的利息。

年輕人:……我靠,我沒有4000萬。

比爾蓋茨:這更容易,你只要往銀行裡存入30個億,不需要做任何事兒,一年下來的利息,就是4000萬。

年輕人人:……你……我……你玩我!

比爾蓋茨說:不是我玩你,是你自己玩你自己——窮人和富人,其實是一樣的,都有著4000萬的能力資源,都能夠賺到100萬。也同樣都有30億的能力資源,賺到你期望的4000萬——但是,有些人,由於在成長過程中的認知殘缺,把自己的能力抑制了。

——你不肯打開你自己,不肯釋放出你的能力,就無法改變你不喜歡的命運!

——別固執,放開自己吧。


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走,有些事誰也幫不了你

年輕人說:貧窮的生活,帶給他極度的自卑心理。

去親戚家,看著一櫃子一櫃子的書,他好羨慕。想多讀一會兒,可是親戚不願意借,自己更不敢開口。

最讓他自卑的,是身邊有好些漂亮的小妹妹,喜歡他,叫他哥哥,可是他只能咬著牙,默默走開——沒有錢,買不起小妹妹愛吃的糖葫蘆!

他也聽人說勞動者最光榮,聽人說窮人的孩子的早當家。可他就是光榮不起來,淪落至社會底層的父母,讓他生出無力承受的羞恥感。

父親每天凌晨起床,深夜方歸。如此的辛苦並沒有喚醒他的心,而是讓他備受煎熬。他怕同學們知道,怕人家嘲笑。人家的父母,或有錢或有權,而自己的背景,卻是如此的可憐。

但同學還是發現了,就問他:附近有個燒餅攤,是你家開的吧?

不是!他高冷的否認。

初中時,他開始對班裡的漂亮女生,產生了朦朧的愛慕。

可是他不敢吭聲,因為太自卑。

耳聽著家境富裕的男生,與自己暗戀的女生說說笑笑,躲在一邊的他:心如刀割。

中考發揮不理想,差了九分——只需要家裡拿出兩萬元,他就可以讀最好的高中。

父親和母親,當場嚎淘大哭。

拿不出兩萬塊。

——要不去找親戚借吧。

有錢的親戚們,微笑著,搖搖頭,擺擺手。

有錢也不借——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他說,他曾是那麼的怨恨,你們那麼有錢,就借我們一點,又如何?


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走,有些事誰也幫不了你

等他長大自立,才明白過來,人家自己的錢,想借就借你,借你是情義。不想借就不借,不借是本份。你沒資格怨恨別人。

但當時的他,心裡充滿怨與恨,與更深切的屈辱感。

長時間的自苦自卑,形成了他退縮恐懼的人格。他不敢在生人面前說話,最害怕的是自我介紹。也知道大學是改變命運的關鍵,就強迫自己,報名參加社團,參加學生會,報名去兼職。

——統統都被拒絕!

就這樣沉寂到了大二,老師鼓勵同學們勇敢的表達自己,並讓他上講臺。當時他嚇慘了,拼命掙扎對抗,最終還是兩腿綿軟的被拖上去。那是生平頭一遭對人講話,開始時嚇得語無倫次,但慢慢的,感覺自己就放開了,只知道自己當時越說越離譜,但究竟說了些什麼,根本記不起來。

從此陷入亢奮,認為自己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然後是更大的自卑感來襲,讓他再度陷入到更沉默、更恐懼的心態中。

從此自暴自棄,躲在寢室裡打遊戲,看美劇。

就這樣一天天沉淪,坐視生活如無底之淵,漸漸吞沒了他。

當所有希望徹底喪失之時,他忽然坐起來,對自己說:反正已經死定了,要不咱們再搶救一下?

如何搶救呢?

反思自己一步步退縮,從擁有整個世界到退縮入斗室,就是因為自己心裡充滿了恐懼,不敢見人,不敢與人說話。但大二時自己也曾登臺演講,感覺自己並非是無可救藥。

要想改變現狀,必須先行克服內心的恐懼,克服自卑意識。


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走,有些事誰也幫不了你

必須要打開心,釋放自己。

於是他強迫自己走出門,去找兼職。第一次找了個哈根達斯店,但人家說:你見人不敢說話,只能去後臺工作。

不要後臺,非得跟人打交道不可。

又換了家手機店,這家手機店腦殼進水,安排他在門口喊歡迎光臨。可是他喊不出來,不敢喊。

但最終,他硬著頭皮,喊出第一聲。

然後是第二聲,然後越來越自如,越來越流利。然後是——兩個月後,他以兼職身份,拿下公司全美國10家門店的銷售冠軍。

他真的把自己搶救回來了。

不過是破釜沉舟,向自己那不堪的性格,發起挑戰!

走出了憋屈的心,他的世界豁然開朗。

從此不再卑微,不再恐懼,雄心勃勃的,想要幹番事業。

真要說到本事,自己好象就是個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的貨。清點26年的人生路,打幼年時,滿腦子想的就是追女生,這輩子自己好象並不關心別的,就是愛這一口。

……要不,咱就幹這個得了?

他真的幹起了這,年入百萬。

許多人就是這樣,成長時的認知殘缺,形成了人格上的障礙。此後這障礙如同陷阱,讓整個人生,慢慢的沉入其中,再也爬不出來。

不敢正視自我,逃避自我。怨親戚無情,怨情人無義,怨社會冷漠,怨人生坎坷。一邊嘟囔著一邊後退,最終退無可退,把自己的人生活活憋死。


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走,有些事誰也幫不了你

佛陀說:回頭是岸——改變自我,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兒,就是立即行動,挑戰自我人格上的殘缺。

你記得什麼,你的未來就擁有什麼。

——如果你的記憶中,只有自卑自苦,只有自艾自怨,那你的前行之路,就必然是愁雲慘霧,暗黑無光。必須要做點什麼,挑戰自己,讓自己的認知中,多點新奇刺激的東西,才能走出卑微的心理舒適區。

——當你心智蜷縮,如寄居蟹躲入狹小的心理舒適區,就會軟弱無力,把希望寄託於別人。這時候你會感受到世態炎涼,感到人情冷漠。可實際上沒人能夠幫得了你,全世界都幫不了一個躲進自己心裡的人,除非你自己走出來。


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走,有些事誰也幫不了你

走出來吧,無論我們走出多遠,仍然是在自己心裡,不過是彼此的心理舒適區,大小有差別而已。所謂的自卑,所謂的可憐,都是些偏執的妄念。只是因為人類的思維,充斥著過量的嘈雜信息,我們迷失在不準確的記憶中,因而生出的匱乏感。這種匱乏感削弱了我們自身的能力,讓我們日益不堪。救贖來自於內心深處那一聲微弱的呼喚,不甘心!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只是不甘心於命運的擺佈,不甘心於永世的沉淪。任何時候當我們鼓起勇氣,不再哭啼不止,而是站起來,轉過身,向心理舒適區外邊看過去,就會看到彩霞滿天,花草幽絢,會看到希望如火,熊熊燃燒懸垂於天邊。走過去,那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你生命的輝煌,與燦爛。

舉凡主觀意識強烈,動轍把自我的臆想強加於人的,也會把他臆造的規則,強加於你。而這個規則必定是有損於你,而只有利他的。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有可能不臆造規則,不會無端製造衝突,讓每個人都陷入精疲力盡的爭鬥之中。這樣的合作,也才有成功的可能。

你好,我是周府滿堂,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轉發及關注,我會持續與你分享成長路上的風風雨雨,感恩與你相識,若有疑問,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