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绩特别好的高三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锐锐CC


这种情绪不光处在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身上。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只不过有的人表现明显,有的人只是偶尔有,有的人是常态化。都是正常现象,多鼓励鼓励孩子,多表扬,多赞美,少打击和指责,顺其自然慢慢就好了。用好您家里的“文昌位”,和孩子的生辰的“文昌星”,摆上一套能旺文昌的文昌笔,学习就能进步,提升学习运气和考试运气,早日“开窍”。



能提分的大刘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只有那些跟不上学业的学生才会厌学,而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则前途一片光明,他们是不会厌学的。其实,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学霸中也潜伏者一定比例的厌学学生,而真正用行为表达出来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学霸的厌学,通常不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引起的,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中的“内在自我”出了问题的结果。“内在自我”是指一个人的人格中不外露、与外隔绝的一个自我认识状态。以今天的教育现状而言,很多学习成绩好的人,高分是用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和活动换来的。他们之所以牺牲了很多时间和活动,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屈服外界期望的压力所作的。比如父母严厉的管教,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等。都是他人希望自己做的,而并非受真实情感驱使。换句话说他们自己并没有为自己设定高的学习目标,他们只是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安排。

一个人受父母的影响越大、对自己童年时期的自居行为反思越少、自我情结中依恋父母的色彩越浓,他的独立性就越差。他会觉得自己没什么影响力,自我价值感不佳。这种不良感往往会通过一种方式加以抵消那就是:试图让自己成为中规中矩的人,并向某些榜样看齐。然而这种自我与自己的真实期望存在矛盾,于是常常体验到一种生命的虚无和贫瘠。

学霸在高分的掩饰下,显得信心十足且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很多人感觉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可言,每当他们感觉心力憔悴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直极端痛苦的虚无之中。有些学生因为多年的顺从,也多少认同了一些外界的评价标准,他们也开始给自己预期的目标——必须达到多少分数,否则就是失败的,没有任何价值的。这种期望压力来源于内心,总是想象怎样的一个自我才能让自己感到完全满意。

人通过适应外界获得认可。然而当这种适应超越了一定限度。我们就会对自己感觉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认可的并不是我们的真实状态,而是我们的伪装。我们真正的本色得到表达,也不被人所知晓。一个恶性循环就开始了:我们越是感觉失去自我,就越发不得不去适应他人。因为倘若不迎合他人的要求,那么自己就有被孤立的危险,就可能连这个伪自我也失去。这就是一些学习好的学生面临的心理困境,多年的“好孩子”形象,让他们不堪重负,因为那不是真实的他们自己,而不做“好孩子”他们又会失去这个“好孩子”所获得的一切的认可和好处。他们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是谁。

实际上,假如我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么别人同样无法告诉我我是谁。别人至多能为你规定一个自我,而其结果就是一个伪自我。伪自我虽然能带来他人的认可,但是会引起自我异化。自我异化了的人是依靠他人的反应生活的。他们不说自己想做什么、脑子里想着什么、内心感觉到什么、心中在幻想什么。而是只对来自外界的证实或者调整压力做出回应。自我异化的人,他们关于自我的概念可以从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中推测出来:他们说自己永远在改变自己迎合别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于是某一天在某一次成绩不满意的考试之后,这个学霸开始反抗了。他否认了自己过往所有的价值,所有的意义,宣称再也不为别人活着了,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外加一碗饭。所有的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统统没有意义,他只想痛痛快快地玩儿下去,即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通常情况下,学霸周围的人很难识别学霸身上所发生的事情的缘由,于是继续用世俗的利益去劝诱他,而这只能增加他们的烦恼和痛苦,因为他们竟然如此不理解自己,还有什么资格来和自己说话呢。或者有些人会被医院的伪心理医生扣个“抑郁症”的帽子,他们的诊断方法简单粗暴,做个量表,然后就宣布你是抑郁症,于是给他们吃起药来。

而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吃药。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心理医生和他们讨论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危机——寻找那个他们丢失的真实的内在自我。



教育微视听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原因有多种。

一、压力太大。

二、没有成就感,处处受挫。

三、缺乏关爱。你说的这种情况应该主要是压力太大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要学会自我解压。高三学生压力大是正常的,而成绩好的学生,父母和老师对其期望本身就比较高,他们自己也很要强,所以更害怕失败。因此,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压。首先是学生自己要摆正心态,高考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实在考砸了还可以复读重来。平常多和同学交流学习感受,多进行户外活动,释放自己。家长也要理解孩子,他很努力,即便结果不理想,也尽力了,不留遗憾。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绩,更多地是给他们打气加油,不要过多地关注高考前考试的分数。老师也要抓住这些学生的闪光灯,多鼓励,对于情绪不好的考生要从心理上加以开导,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压力释放的各种活动,必要时还可以请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来开讲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