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戰疫|金銀潭醫院的“戰疫”夫妻:攜手逆行,做長期準備

他們是夫妻,他們是醫院各個崗位裡醫護人員,為腳步匆忙的他們留影,我們甚至有些跟不上他們的節奏。醫者身上的榮光偉大也殘酷,拋卻個人與家庭,是為了更多生命的希望。在非常時期凝固他們的身影,笑容裡有堅持、有鼓勵、有擔憂、有愧疚、有叮嚀,願逆行的他們保持身心康健,待病魔退散,所有樸素的心願早日實現。

“戰鬥是我們從這裡打響,我們就肯定要戰鬥到最後,所以你我都要做好長期準備。”2月13日中午,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內,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張工作,該院檢驗科醫生吳志強和妻子的對話擲地有聲。

2019年12月29日晚,武漢最早的7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從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轉運至金銀潭醫院。從那時起,金銀潭醫院的抗“疫”之戰正式打響,拉開了保衛大武漢,保衛全國的抗“疫”序幕。這場與病毒之間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已持續月餘,在這所以傳染病防治為主的醫院裡,600多名醫護員工一路逆行,全部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2月12日晚,武漢金銀潭醫院燈火通明。 本文圖片 長江日報記者 遠征

今年47歲的王芳,是金銀潭醫院小兒感染科護師,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被徵調到綜合二樓隔離病區工作,同在該院工作的丈夫張紹斌從疫情發生開始就進了隔離病區。王芳的父母已年過七旬,遠在300公里之外的宜昌,一年到頭,就期盼著女兒能夠多回家看看。當春節前接到調令的王芳給媽媽打去電話,告訴自己不能回家過年的時候,電話的另一邊,父母嘴裡說著“理解、支持”,但聲音卻已哽咽。“疫情結束後,我只想回去陪陪父母,陪他們吃一頓遲到的年飯”是連續工作了40多天的王芳唯一的心願。

每一個行業,都有許許多多的辦公室愛情和雙職工家庭,在這群醫護員工當中,30多對夫妻直面疫情,患難與共,奮勇向前,用愛與責任向病毒宣戰,讓患者看到希望,與死神爭奪生命。他們當中,有的夫妻近在咫尺卻難相見;有的夫妻取消了原本的行程,放棄了與遠方親人的團聚;有的夫妻與父母、兒女身處一城,卻只能隔空傳達思念。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家庭,是所有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醫護和工作人員的縮影。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1】丈夫黃漢平 妻子張麗——“神仙眷侶”

54歲的黃漢平身兼兩職,擔任醫院北二樓醫療顧問和南三樓隔離病區查房工作,51歲的張麗是南三樓病區主任。

兩人是湖北醫學院(現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友,都熱愛運動,1988年的“五一”在校園結緣,畢業後結婚,又在一起工作。至今,兩人仍像年輕時一樣相處,在同學朋友眼中,他們的愛情是“不朽的神話”,2003年兩人就一起攜手參與了武漢抗擊非典疫情的戰鬥。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張麗幫黃漢平穿上防護服,兩個科室老主任準備一起進隔離病區查房。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張麗和黃漢平在隔離衣上互相寫下名字和祝福的話語,穿上隔離衣,大家都長一個樣子,只有寫下名字才能互相認出彼此。

平日,兩人是各自科室的負責人。疫情爆發後,兩人又有機會一起並肩,但一般不會一起查房。黃漢平說,對於臨床診斷,都有自己的見解,一起查房容易有衝突,“你一天我一天”互相配合更和諧。但一起查房時,他們又會為對方在防護服上寫下名字和“加油”。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黃漢平在隔離病房內和患者交流。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黃漢平在隔離病房內和患者交流。

兩人的女兒已經出嫁,“所以面對疫情,我們沒有任何顧慮”。夫妻倆家住漢陽,從醫院到家每天往返50多公里,多年來,夫妻倆一起上班下班,極少分開。張麗雖有駕照,但一直沒機會開車,手藝生疏。疫情爆發後,兩人經常加班,尤其是張麗,常忙到凌晨,但不管多晚,黃漢平都會等在辦公室,開車載她回家。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一位張麗主治的患者病情有了很大好轉,查房結束準備離開時,患者雙手合十向張麗表示感謝,張麗說這是作為醫生最開心的時候,證明你為病人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夫妻倆希望,武漢在櫻花季前恢復如常。那時,他們想好好休息下,一起回母校看看櫻花。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2】丈夫楊智峰 妻子周霞——“想帶孩子去清華看看”

42歲的周霞和楊智峰,分別擔任南三樓副主任和綜合三病區醫生,2001年,兩人一起進入金銀潭醫院工作,2003年喜結連理。

周霞的婆婆曾患中風,行動不便,家中還有兩個孩子,疫情爆發後,兩人都在一線,難以顧及家裡。所幸,兩人的排班基本是錯開的,誰下班,誰就回家照料。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辦公室裡,楊智峰正在看患者的病情記錄和用藥情況。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周霞在隔離病房查房記錄患者身體狀況。

夫妻倆工作的兩棟樓相隔不遠,但兩人也極少能見面,最長的一次,兩個人半個月未能相見。除開工作,兩人只掛念家中老小。每次誰回了家,就拍一些孩子的照片和視頻,發給對方,以作慰藉。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周霞在隔離病房給患者送來中藥並叮囑注意事項。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周霞在隔離病房給患者送來中藥並叮囑注意事項。

夫妻倆希望自己的努力工作,能讓疫情能早日結束,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恢復常態。如果有可能,他們想帶著兩個孩子去趟北京,逛一逛北大清華的校園,這是他們埋藏多年的心願。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3】丈夫鄧雄波 妻子謝家強——“倒班不停,就盼著家人早日團聚”

36歲的鄧雄波是醫院放射科主管技師,妻子謝家強今年35歲,是耐多藥病區的護士。

兩人結婚十多年來感情和睦,從未發生過爭吵。疫情爆發之後,醫院的CT科室任務繁重,大量的病人需要依靠CT來判斷病情的輕重和發展,24小時不停機為全院醫生提供病情診斷依據,鄧雄波和全科室工作人員倒班工作一直至今。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謝家強在與同事溝通工作事項。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謝家強在準備患者需要注射的藥品。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謝家強在填寫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用藥相關信息。

謝家強所在科室也改為隔離病區收治患者,作為隔離病區護士,不僅要給病人打針送藥看護病人狀況,還要承擔起照顧病人日常生活的責任,工作強度大增。因為夫妻倆都在於病人密切接觸,只好把兒子送到爺爺奶奶家,由老人照顧。

一個多月來,為了避免傳染,鄧雄波和謝家強沒有回過一次家,全勤投入到醫院抗擊新冠疫情的工作中。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鄧雄波在CT室值班,整理患者的診斷結果。

兩人都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患者都能康復出院迴歸正常的生活,這樣大家才能早日與家人團聚。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4】丈夫李翼 妻子丁菡——“老夫老妻有足夠默契”

42歲的李翼是南二樓醫生,41歲的丁菡是北五樓醫生。兩人2002年一起進入醫院工作,在醫院相識相戀,2004年結婚,孩子今年11歲。

夫妻倆是醫院第二批上一線的醫生,於1月7日開始負責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工作。夫妻倆都是傳染病科醫生,對自己的防護很有信心,不害怕在一線奮戰。但他們擔心自己的衣服鞋子會把病毒帶回家,感染孩子,便自我隔離,把孩子送到老人家中由老人照顧。

提及夫妻倆最近的生活,李翼說,每天的工作太累了,回到家裡,都沒什麼力氣說話。老夫老妻有默契,也不需要多說什麼。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丁菡在隔離病房緩衝區呼叫同事。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李翼在填寫患者醫囑。

孩子就快升初中了,待疫情結束,他們希望有時間抓一下孩子的學習,孩子能上個好高中,以後能考上一所好大學。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5】丈夫李華東 妻子吳霜——“疫情結束後,去看熊貓吧”

綜合二樓醫生李華東和北五樓醫生吳霜是廣西醫科大學校友,夫妻倆同歲,今年39。2006年,兩人讀研一,在學校相戀,畢業後,先後進入金銀潭醫院工作,並於2009年結婚。現在,他們的女兒已經7歲半了。

孩子放寒假後,被奶奶帶回了河南老家。1月20日,夫妻倆一起上了抗“疫”一線,之後,倆人分別住進了酒店,見面都要帶著口罩,互相提醒對方注意防護、加強營養。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李華東正在查看患者的CT片。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丁娜正在瞭解新氧氣瓶的使用方法。

吳霜說,女兒一直想看大熊貓。待疫情結束,他們想休個年假,回老家一趟,接老人和女兒一起去成都,看大熊貓。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6】丈夫劉煒 妻子方國妍——“女兒,只希望你健健康康”

42歲的劉煒現任北五樓醫生,44歲的方國妍是檢驗科護士。兩人在醫院相識相戀,於2002年結婚,女兒今年將要高考。女兒的身體不好,疫情爆發後,夫妻倆把女兒送到了孩子姨媽家,託姨媽照料。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說起1月初重度貧血的女兒還沒能得到好好的康復治療,方國妍的淚水一滴滴滾落。

對於丈夫的想法,方國妍當場表示不支持,止不住地流下眼淚,女兒一直在長個,外加面臨高考壓力大,身體不太好,重度貧血。“我們忙於工作,一直沒有注意到她的情況,直到春節前才發現不對勁,緊急送到醫院接受了兩天輸血治療,但因為疫情,治療進行到一半就中止了。”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方國妍在檢驗科工作。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劉煒剛剛走出隔離病房正在卸下防護裝逼,額頭上,臉上,都是一道道的勒痕。

她只希望女兒不要有壓力,身體健康、平平安安。高考結束後,她想帶著女兒去泰國或日本旅遊,到海邊玩。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7】丈夫吳志強 妻子熊焰——“與病毒短兵相接,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56歲地吳志強是醫院檢驗科醫生,負責血液檢測工作,57歲地熊焰在檢驗科負責核酸檢測工作。1983年,兩人讀書時相識,於1985年相戀,1987年結婚。

疫情爆發後,兩人身處一個科室,卻只有下班後才能相見。檢驗科是抗擊病毒的最前線,與病毒短兵相接,直接面對面。夫妻倆都經歷過非典,身處傳染病專科醫院,長期與病毒作鬥爭,弦一直繃得很緊。

吳志強對妻子表示“戰鬥是我們從這裡打響,我們就肯定要戰鬥到最後,大範圍的疫情結束後,還會有一段時間的緩衝期,這個時候,綜合性醫院可能可以進行休整,但金銀潭醫院肯定要繼續戰鬥。我們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一切聽從組織安排。”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熊焰正在為檢測患者的病毒核酸做準備工作。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吳志強在檢驗科室消毒。

對於丈夫的想法,熊焰表示支持,但她希望一切塵埃落定後,能有機會去一趟祖國的西部,看一看那裡的大好河山。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8】丈夫張紹斌 妻子王芳——“一定要說話算數,過過二人世界”

51歲的張紹斌現任北四樓隔離病區主任,47歲王芳是綜合二樓護士。兩人結婚24年,兒子已經上大學。11年前,夫妻倆一起進入金銀潭醫院工作。

疫情爆發後,兩人均奮戰在一線。張紹斌說,剛開始面對疫情,他們也有些害怕,每天,夫妻倆都會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囑咐對方要小心。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王芳為科室領來隔離衣。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張紹斌穿好醫生的工作裝準備進入病房工作。

因為擔心兒子一個人照顧不好自己,下班後,夫妻倆還是會回家,但一家人會相互進行隔離,一人睡一間房。做好飯,他們會讓兒子在餐廳吃,兩人則到客廳吃。

每次吃完飯,兒子會圍著媽媽打轉。王芳有顧慮,會趕兒子,但兒子每次都說,“我一天沒見到你了,想好好看看你。”王芳知道,兒子是擔心她。

張紹斌說,這麼多年,他從沒有跟妻子一起出去玩過。戰“疫”勝利後,有機會他想帶著妻子出去轉轉,過一下二人世界,放鬆下身心。對此,王芳笑著回應,“這句話他說了好多年了,我已經不信他了。”

王芳含淚表示,她最想回宜昌老家看看父母。今年春節,她本想回家陪父母過年,疫情發生後接到了醫院的動員令,她告訴父母沒法回家過年了,父母寄了一大箱肉糕、肉圓、臘肉等家鄉特產給她,“他們年紀大了,想好好陪陪他們,給他們補上一個團年飯。”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9】丈夫康伯寅 妻子吳媛君——“結婚紀念日就一起吃泡麵吧”

34歲的康伯寅是北四樓醫生,30歲的吳媛君在南六樓任護師。2月14日,是兩人結婚6週年紀念日。

同在醫院,夫妻倆的工作都很忙。6年前的這一天,他們跟部門領導打了招呼說遲到一會,早早趕到礄口區民政局,是當天該局第一對領證的夫妻。領完證,當天上午10點,兩人就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上。

今年小年,夫妻倆本可以休息一天,前一天晚上,兩人忙到9點下班,帶著3歲的孩子趕回青山孃家已經是夜裡10點,本打算小年跟家人吃個團年飯,可剛給孩子洗完澡睡下,就接到了醫院的動員令。

小年當天,兩人起了個大早,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後火速趕回醫院。從那時起,兩人再也沒見過孩子。

結婚紀念日怎麼過?吳媛君苦笑著說,你們不提我都忘記了,可能下班後,兩人一起吃個盒飯或者泡麵吧。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午餐時間,康伯寅在接醫院後勤部門送來的病號餐。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吳媛君在隔離病房緩衝區和同事溝通工作事項。

夫妻倆希望,能儘快回家,好好的陪陪老人和孩子,大家一起吃一頓遲到的年飯。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10】丈夫塗超 妻子程芳——“保重身體,保重”

46歲的塗超是南七樓ICU主任,43歲的程芳是南六樓護士長。兩人於2001年結婚,女兒今年已經上高三。

2019年12月29日,塗超值夜班,接診了7個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從那時起,他再沒回過家。隨著疫情爆發,程芳也上了一線,兩人根據醫院安排,住到了不同的酒店,女兒則交由爺爺奶奶照顧。

“常年接觸不同的流感病人,我不害怕,但我有些擔心塗超。”程芳說,丈夫在ICU的工作非常繁重,經常熬通宵,很擔心他年紀大了,撐不住。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程芳正在護士站整理患者的病例卡,繁忙的工作中電話不斷。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程芳(右二)和同事一起在病房中救治患者。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塗超在ICU查看患者狀況。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塗超在ICU查看患者狀況。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塗超在ICU查看患者狀況。

雖然兩人工作就在上下樓,但大多時候,兩人只能在上班的路上偶遇。起初,夫妻倆會聊聊天,但隨著疫情的加重,很難再找到輕鬆的話題,遇見了,兩人會很默契的,一起安靜地走一段共同的路。

從女兒上高中開始,程芳就計劃著,等女兒高考結束,一家人去一趟歐洲,但塗超一直沒有答應。程芳說,上一次一家人出去玩,還是女兒初中畢業,塗超請了五天假,之後,他再也沒有休過假。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11】丈夫餘婷 妻子丁娜——“休息時間一家三口出門轉轉就很幸福”

42歲的餘婷現任南四樓副主任,37歲的丁娜是南六樓護師。兩人2008年結婚,女兒已經11歲。

從去年12月30日起,丈夫餘婷就住在了病區的醫生值班室,只有偶爾換洗衣服時才回家。幾次回家都是深夜,女兒睡了,他就悄悄地看一看女兒。

工作時,夫妻倆只隔了一層樓,但也很少相見。丁娜回家地次數多一些,每次兩人見面,都是妻子回家後拿了換洗衣物送給丈夫。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丁娜在護士站查看患者的監護儀器數據。

對於疫情結束後的生活有何期待,餘婷表示“現在,他只想著咬緊牙關,挺過這個階段。我倆都是很理性的人,經過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後,身心俱疲,可能會出現很大的不適感,放鬆身心、調整心態,順利融入正常秩序的工作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沒什麼特別的愛好,休息時間一家三口出門轉轉就很幸福。”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12】丈夫胡火平 妻子董敬昀——“希望疫情後能有一個月的假”

50歲的胡火平是醫院放射科主管技師,同樣50歲的董敬昀是醫院供應室主管護師,兩人在醫院相識相愛,於1994年成婚,兒子已經25歲。

疫情爆發後,妻子董敬昀主要負責醫療器械的收、洗、消毒、發放等工作,雖然有風險,但上班時間比較規律,一般早上7點到醫院,晚上6點可以下班回家。

丈夫胡火平的主要工作是為無法行動的危重病人拍床邊片,即使身穿防護服,但風險還是很高,因為他經常需要託、抱病人。胡火平的動手能力很強,他自己動手,在家門口和陽臺上安裝了兩個紫外線燈,每次回家,都會對衣物等消毒。有一段時間物資緊張,還把口罩消毒後重複利用。

有一次,胡火平連做了17個床邊片,不斷地託抱病人,N95口罩被蹭掉。事後,一家人都非常緊張,回家後,一家三口都保持距離。“這個時候是最可怕的,最讓人焦慮的。”董敬昀說,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病患,無法確定是否會被傳染。一家人提心吊膽過了好多天,經醫院進行體檢確認沒事後,三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胡火平正在指導患者進行CT檢查的準備事項。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董敬昀在供應室進行手術器材消毒作業。

性格爽朗的董敬昀希望在疫情結束後,希望能有一個月的假,跟著老胡,把廣西、雲南、貴州玩個遍。“當然,這肯定很難實現。”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13】丈夫糜鶴峰 妻子陳莉——“老妻少夫,最萌身高差”

51歲的陳莉小小的個子,說起話來清脆爽朗,是醫院後勤部的食堂員工,人緣和性格都極好的她笑稱自己是老妻少夫,和高大的丈夫站在一起就是人人都羨慕的最萌身高差,47歲的穈鶴峰是醫院120司機,他很自信自己的駕駛技術,“開救護車可是門學問,既要快又要穩,這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把患者安全送到醫院”。

12月29日晚,從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轉運到金銀潭醫院的武漢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就是穈鶴峰和同事一起去的,當時隨車的護士長就讓大家上了三級防護,至今整個120團隊沒有一名工作人員被病毒感染,全勤在崗聽候調令。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陳莉在食堂為勞累了一天的醫護人員準備晚餐。

糜鶴峰駕駛著自己120班組的救護車準備去消毒清洗。

他們的女兒剛剛參加工作,在江蘇無錫上班。夫妻倆最早知道疫情的嚴重性,一直跟女兒說今年不要回家過年了,可是女兒很擔心他們,在武漢封城的當天凌晨坐高鐵回了武漢。女兒回家之後也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在家中照顧年事已高的奶奶。現在女兒的單位已經通知她讓疫情完全結束之後再回去上班,所以夫妻倆準備等工作結束了,開車送女兒去無錫,也給自己放個小假。

疫情結束之後,“好好休息,調整身心”、“回家陪陪父母,和家人一起去旅遊”、“督促孩子學習,考上好大學”……一個個樸素的願望,透露出這些在病毒面前奮勇向前的“白衣戰士”們,是父母、是兒女,也是和我們醫院,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