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小能量大!濉溪縣“小喇叭”亮起“大嗓門”

個小能量大!濉溪縣“小喇叭”亮起“大嗓門”


  “新冠肺炎六要六不要,一要快報告,二要快治療,三要戴口罩四要勤洗手,五要勤消毒,六要........”防疫期間,濉溪縣各村村內應急廣播喇叭傳來疫情防控宣傳響亮亮的聲音。

  “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不是兒戲,打贏了,天天都能過春節,打輸了,這是最後一個春節,大家把僥倖心理和盲目的自信收起來,這場戰役沒有“局外人”,拜託各位居民都配合一點,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不要在小區廣場聚集活動……”濉溪經濟開發區五里郢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會民通過社區“村村響”開“廣播會”,向社區居民宣傳疫情信息,為社區居民作防控勸導。

  “針對這特殊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利用無線調頻廣播系統,同時也是很好地結合防控工作的特點,讓老百姓不出門都能聽到這些政策,都能聽到這些防護知識。”溪河社區黨支部書記仲俊峰說,自從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社區上下齊心協力做好各項排查防控工作。為使更多的轄區居民瞭解疫情防控知識,針對居住人數較多的小區,每天利用空閒時間,開起自家車輛,當起了流動的“村村響”,給大家講當前的防疫形勢,講防疫的一些防護知識,使政策家喻戶曉。

  為抗擊疫情,濉溪縣各村及社區廣播“村村響”成為傳播防控信息傳遞防疫知識的好幫手,成為基層疫情宣傳的前沿陣地。同時,方言播報也使疫情防控知識變得通俗易懂。通過“村村響”無線廣播,引導群眾提高防護意識,向村民和社區居民宣傳疫情防控形勢並重點宣講村民和居民如何加強自我防護等有關知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做到“村村必須響”,濉溪縣有關部門在第一時間對故障廣播該搶修的搶修該維護的維護,確保了防控指令和防控知識一杆子插到底,不走樣不過夜的傳遍到區內千家萬戶。通過覆蓋全縣千家萬戶的無線調頻廣播系統,播發了各級疫情防控通告、政策,及時通報疫情防控情況,全天候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同時全縣村(社區)兩級幹部、派出所幹警,全面深入排查防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做到宣傳無死角,排查無遺漏,多措並舉,確保全面打贏肺炎疫情阻擊戰。

  “大年初一就開始向全村廣播,播出縣裡工作指令和預防疫情知識,讓我們工作輕鬆不少。”濉溪鎮蒙村黨總支書記張文舉說起應急廣播宣傳作用,很是興奮。

  連日來,濉溪縣213村中,3955個應急廣播終端不停地滾動播報,將疫情防護知識傳遞到家家戶戶、田間地頭。

  正月初八暖陽當空,鐵佛鎮村民趙旋抱著快三歲的兒子出來曬太陽,帶著小口罩的寶寶在奶奶的指引下抬頭尋找喇叭傳來的聲音,呈現出一幅和諧的天倫樂畫面。“剛開始,嫌吵,煩得慌,仔細聽聽,我們就曉得怎麼預防這次肺炎,今年和家裡親戚都相約不串門,不往來,齊心協力抗疫情。”趙璇告訴記者。

  南坪鎮在春節期間有15戶農戶準備舉辦喜宴,親朋好友都相邀準備婚禮,聽到喇叭宣傳“防止肺炎傳染要做到‘不拜年、不聚餐’”,15戶人家紛紛響應號召,都主動取消了在飯店或家裡要舉辦的宴席。

  據瞭解,濉溪縣各鎮、園區每天自早上八點開始,每隔一個小時播出20分鐘政府對疫情防控的措施、辦法、決策部署,指導全縣各村群眾積極應對、科學防範。喇叭聲中的防控知識和政策傳播到千家萬戶,群眾知曉率高,減少了村幹工作時間、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風險。

  疫情防控,農村是重中之重,而信息要及時傳遞到廣大群眾中,“村村響”應急廣播系統大顯身手,讓奮戰在基層一線的幹部職工把更多的經歷騰出來用在針對性人群的走訪服務上。

  濉蕪產業園向陽村村幹部以網格化分片包保,對重點人群這一塊進行監測,村醫上門量體溫。原來進行宣傳等工作是家家戶戶上門,村幹部還生怕漏人漏戶,有了廣播宣傳,現在村幹分片包保瞭解情況,節省了時間,工作效果還更好。連日來,雙堆集鎮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立體式宣傳,杜絕大型聚會和群體性聚餐。通過黨員幹部帶頭和深入細緻的工作,全鎮共推遲婚嫁115戶,喪葬簡辦5戶,免辦慶生和賀壽宴55戶,合計取消各類宴席3300餘桌。

  除用好村組固定大喇叭外,濉溪縣各村還利用摩托小喇叭、流動宣傳車,步行等方式深入街道小區和田間地頭播報,同時濉溪縣融媒體中心製作淮北大鼓《眾志成城戰疫情》、快板《眾志成城戰毒魔》等疫情防控內容,通過“村村響”傳播到全縣村級廣播終端,傳遞出的內容懂民情、達民意、接地氣,深受群眾歡迎。

  喇叭個小能量大。春節以來,濉溪縣利用213個村3955個應急廣播的獨特優勢引導輿情,宣傳政策、傳遞信息,讓群眾不信謠、不傳謠、更安心,對引導動員群眾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來,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