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建宁政法干部不仅有“三头六臂”,还有“十八般兵器”

海峡法治在线2月13日讯 建宁县位于福建西北部、地处闽赣边界,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县政法机关履职尽责,构筑群防群治的疫情防线,不断筑牢由赣入闽疫情防控的闽西北屏障。重任之下,干部们成了“三头六臂”的哪吒,使出“十八般兵器”,有效精准管用,筑牢了平安建宁的“防火墙”。

小喇叭喊出大平安

“各位村民注意了,现在肺炎传播很厉害,请大家不要串门走亲戚,不要聚众打牌聚餐,尽量呆在自己家里”“有从外地回来的,请到村里报备”……日前 ,在建宁县黄坊乡,干部们把压箱底的小喇叭拿出来,有的手持喇叭一路吼,有的循环播放顺口溜。

为增强全社会防控疫情的法治意识,大力宣传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健康知识和法律知识尤为重要。连日来的工作,让黄坊乡党委副书记廖兆祥看起来有点憔悴,声音嘶哑。他告诉记者,喇叭是他们开展宣传工作的好伙伴。“只要充电,录一条喇叭可以播放很久;而且小喇叭穿透力极强,宣传入脑入心,是一个很好的‘动员器’。”

“出门戴口罩,全家都平安,时时勤洗手,多通风,对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谢谢您的配合……”除了小喇叭,建宁县还派出95辆移动宣传车并重启村级广播不间断播发普通话版、方言版本疫情防控宣传,让疫情防控之声融入群众生活。

红纸标语助力宣传

1月27日,伊家乡沙洲村支部书记、主任何水生领着网格员,把用毛笔书写的红纸标语张贴到村里各个显眼的角落。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沙洲村累计书写红纸标语100多条,内容包括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做好疫情防控的温馨提示等。通过一条条红纸标语,有效提高了村民的防范意识,筑牢了抵御疫情的防线。

打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宣传是关键。针对农村基层工作的特点,建宁县成立由乡村两级政法综治干部组成的疫情防控宣传劝导队,积极动员各村(社区)书写红纸标语,张贴到公路沿线、房屋聚集区等地,让更多村民知晓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强自身防范。劝导村民不打牌、不串门、不参加庙会等聚集性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传播正能量,汇聚精气神,营造积极健康的防疫氛围。

何水生介绍,原本村里有几户村民准备摆婚宴,都被劝阻了。“婚宴对于村民来讲都是非常重要并且筹谋已久的活动,但在宣传走访之后,村民能够配合并参与防疫工作,我们真的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何水生说。

朋友圈汇集大力量

既要零距离宣传服务群众,又要收集汇总辖区疫情相关渠道,连日来,微信朋友圈成为建宁县濉溪镇综治专干艾香莲的最好工作平台。

《建宁公安提示:即将返回建宁的你,如何快速通过交通查验站?》《建宁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令》《三明市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强化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通告》等等的充满关怀、正能量的微信文章,在她的朋友圈、微信工作群刷屏,成为大伙儿疫情防控的“小贴士”。

战疫情,建宁政法干部不仅有“三头六臂”,还有“十八般兵器”

“猪肉两斤、酱油一瓶、买点青菜”“家里的纸巾用完了,帮我带点”“一只鸡、辣椒3个、一桶鲁花花生油”……每天,艾香莲的微信都会接到类似的信息。原来根据工作要求,湖北返乡人员在家隔离,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艾香莲和同事们每天尽心尽力满足大家的生活需求。“买菜前,我们会让居民列个单子发微信给我,尽量让他们买些能够储存时间长一些的菜。”艾香莲说,买好菜后,工作人员会将菜放到居民家门口,让她对着购物小票确认,无误后再将钱通过微信转给买菜的工作人员。

网上办服务更便民

积极排查化解涉疫矛盾纠纷,引导群众通过网上信访表达诉求,连日来,建宁政法综治干部全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两手抓、两过硬。”

线上立案、远程调解、视频庭审……特殊时期,建宁法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通过线上方式开展审执工作,以减少人员接触及聚集,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方便群众网上办事,公安机关利用“福建治安便民”微信,推出了网上申请换领居民身份证便民服务,切实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战疫情,建宁政法干部不仅有“三头六臂”,还有“十八般兵器”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每前进一步,身后的群众就多一份平安。作为一名基层政法委综治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是职责所在。” 建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尤佳丽表示。

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建宁县采取“三对一”全托服务模式关心关爱746名需隔离观察对象返乡人员,劝停聚集性活动超1000场次。截止目前,建宁县未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未发现疑似病例。

不畏艰难,敢于战斗,善于战斗,这是疫情防控时期建宁政法干部们的真实写照。相信他们还会利用自身智慧,开发、创造更多的“兵器”,最终打赢病毒、赢得战役胜利。

(福建法治报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洪璐璐、徐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