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從何而來?

“醜書”一詞大概有10餘年的壽命了。既然我們用“醜書”來涵蓋一種書法風格,或者是用“醜書”來描述一種創作傾向,那麼,“醜書”應該是一個值得推敲的概念。其實不然,“醜書”是情緒化、印象式、主觀性的判斷,沒有學術視域,也沒有邏輯關係。

“醜書”從何而來?

日本手島右卿“崩壞”,現代書法的名作

有“醜書”,就有“美書”

“醜書”一詞進入我的眼線,我的本能反應是,既然有“醜書”,那麼,一定就有“美書”。何謂“美”,又何謂“醜”呢?根據不成文的判斷標準,似乎以二王書風為代表的書法作品便是“美書”,以此類推,歐陽詢、褚遂良、蘇軾、黃庭堅、趙孟、文徵明、祝枝山、王鐸等人就是“美書”的創作者了。

要麼有這樣的公式,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喜愛的書法,即是“美書”,三教九流、下里巴人推崇的書法就是“醜書”。“美”與“醜”的界限既清晰又模糊,以書法家的身份論,還是以書法風格論,都沒有滿意的答案。

“醜書”從何而來?

王羲之《二謝、得示帖》

當然,以階級劃分“美書”與“醜書”,我不同意,以書法的語言劃分“美書”與“醜書”,我也反對。試圖搞清楚“美書”與“醜書”的界限,首先要明白什麼是“醜書”,坊間與輿論場中的“醜書”究竟是什麼“書”。

坊間與輿論場中關於“醜書”的概括,存在盲人摸象的現象,人云亦云,沒有統一的認識,更沒有符合藝術規律的結論,與我的感受相同:情緒化、印象式、主觀性。

“醜書”從何而來?

沈尹默臨《孔子廟堂碑》

在一些人的眼睛裡,“江湖書法”即是“醜書”

“江湖書法”也是一個弔詭的詞,恐怕是為了區別文人書法或書齋書法,才有了“江湖書法”。不過,“江湖書法”的目的非常明確,是讓人看的,那些拖泥帶水的字,那些寫字者的寫字狀態,那些圍觀者,很有“創意”地出現在大庭廣眾面前。它們呼嘯而書,雙手而書,站著寫,趴著寫,閉著眼睛寫,戴著墨鏡寫。大字鋪天蓋地,小字細弱針絲。

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江湖書法家也使出渾身的解數,不斷“推陳出新”。比如“回龍書法”,其模式是將兩個字的頂部對立起來,一正一反,混淆讀者視線。還有“反體書”,如同篆刻家在石面上寫印稿一樣,反著寫。漢字有漢字的體式,書法必須按照漢字公認的體式書寫,被歷史承認的書法家無不遵守這個規律。寫字的反面,不僅是對中國文化的不尊重,也是打把式賣藝的勾當。

“醜書”從何而來?

雜耍式書法


沒錯,江湖書法就是打把式賣藝者所為。不妨再看幾例進入“書法吉尼斯”的“江湖書法”——用提線木偶寫,新創“同心連體”“背側書法”,在海上寫,在空中寫,在下水道里寫,把毛筆書寫弄得烏煙瘴氣,狼狽不堪。

“江湖書法”的盛行,與全社會喪失獨立思考、無視文化品質有關。“江湖書法”的直觀性和娛樂化,對許多人構成了致命的誘惑。因此,所得到的掌聲更多的也是發自肺腑的。只是這種掌聲需要分析,需要警惕。

“醜書”從何而來?

毫無筆法、美感俗書

有些人,把“流行書風”一類的書法作品也划進“醜書”範圍。

我覺得,這是對當代書法創作的陌生,也是對當代書法欣賞的弱化。“流行書法”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的一個書法創作流派,其中的書法家有深厚的藝術功底,豐富的藝術感覺,遠大的藝術理想。他們基於豐博的書法資源,敢於打破常規,挑戰固有的書法觀念,進行有的放矢的探索。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書法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書法藝術的自覺意識,要求有作為的書法傢俱備超越自身侷限的信心,具有創新能力,提高當代書法創作的整體水平。對“流行書風”作品我不陌生,除了個別作品筆墨生辣,略有誇張態勢,其他作品依然圓融、典雅,與傳統書法的血脈息息相通。

“醜書”從何而來?

當代書家作品,明顯取法漢磚等

首先,“流行書風”的作者文化素養較高,筆墨訓練,系統、紮實,對書法的現代性有自己的理解,因此不滿足既定的思維定勢,甚至懷疑固化的審美觀念,希望拓展當代書法的語言空間。

他們本著“拿來主義”指導思想,借鑑西方現代藝術的積極成果,破解和發現被陳規戒律桎梏的書法資源——民間手札、磚文、寫經殘紙、不知名的經幢、斷碣、墓誌,等等,給書法創作注入新的活力,激發新的想象,建立多元書法審美的可能性。

“醜書”從何而來?

魏晉殘紙

總結

把“江湖書法”和“流行書風”,一律掛上“醜書”的牌子,顯然是思維混亂的結果。迄今為止,我沒有看到學術界和書法理論家,對“醜書”予以準確界定。那麼,就等於說,“醜書”依然是情緒化、印象式、主觀性的鼓譟,是需要釐清是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