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書壇醜書流行的現象已非一時,而有多年。大家對醜書的定義也約定成俗。即:一些有書法造詣的書家創作的“童稚體”或塗鴉,一般人難以欣賞或看不懂的漢字書法,被稱之為——醜書。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我不反對藝術創新,也贊成對傳統文化去蕪存菁的改造,但反對將奇葩說成鮮花,誤導人們對書法藝術的正常審美。我之所以說“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理由如下:


一、中國書法藝術雖源遠流長,歷經千餘年。但有一條最基本的主線貫穿其間,也是書法的核心載體,即:它是秦朝統一華夏文字後的語言工具——漢字。是對這些漢字有規律的變形書寫,形成對視覺衝擊的美感。無論真、草、行、隸、篆各書體。而不是將漢字隨意變形,甚至變得“塗鴉”式使人無法辨認,讓人覺得這究竟是“漢字書法”還是“塗鴉亂畫”?這使人們對書法藝術的審美產生了迷茫。顛覆了人們正常的審美取向。“醜書”背棄了這個核心載體,脫離了這條最基本的主線。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二、“醜書”創作者的審美觀出了問題,被有些名家的書法理論忽悠了,路子導引歪了。中國歷史上書壇名家對書法的評價理論很多,無論“媚俗”、“清癯”、“雄渾”、“稚拙”都各執一詞,難有共識。這是因為其簡單的形式裡蘊含了豐富的精神內涵,所以,常人看來有點“玄”。其內涵猶如中國的“八卦”、“太極”,有時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說清楚。故有很多人會迷信權威和專家的說法。如對“稚拙”的書體,明代草書名家傅山確有過“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論述和說法。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但他對“拙巧、醜媚、輕滑與直率”等衡量,實際是沒有評判標準的,因為都是個性化的,故最終還是全憑名家各自的審美喜好。就算傅山蔑視趙孟頫,是因人而品字,無法說清字的醜與媚的。


(下圖是趙孟頫書法片段,能說出“媚俗輕滑”在哪裡?)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迷信權威,於是,就形成了圈內抬轎子,圈外多輕視的“圈子文化”,此風經千餘年未有改觀。這裡我不否定“術有專攻”的層次與圈子,而是認為思想學術的開放度低,以致批評這塊“磨刀石”沒有用好。缺乏批評的藝術和學術,都不會有大的進步,有時還會進入死衚衕。今日之“醜書”我認為其創作方向是不正確的 。


(我不知道這“德”有多厚,能載幾多物)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三、“醜書”的稚拙與塗鴉是毀人、毀三觀、毀藝術的。憑心說,我對這些有造詣的書壇名家原都懷有好感,但看到他們創作的“醜書”時,頓有被毀之感。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中國歷史上,確有名家晚年的作品均顯“稚拙”,也常被廟堂與圈內熱捧。但君不知,這是捧其名望。一批宗師大多桃李天下,晚輩們是“拉虎皮作大旗”的(原先中國人的識字率很低,書法確實很小眾,圈內抬轎子正常,利益驅使也)。實質上,名家晚年執筆的手都是抖的(把字放大看很明顯),但因其名望大而創作少了,故被愛好者收藏流傳。


(下圖為李叔同壯年與晚年書法比較)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弘一法師書法的前後比較)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有的名家可能還有“酒精性顫抖”(據我對字體演變的觀察推測,無醫療證明實證)。很多名家、藝術家都好酒,而多年飲酒的人都會有此症,它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但對器樂演奏及書法創作影響很大。晚年時的名家想寫好字實已力不從心。但因其基本功在,故間架結構在,然而,執筆、運筆與筆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於是,作品就顯得“稚拙”了,猶如蒙童學書。但因其名望在,特別那些人品好的名家,即在圈內被譽為“返璞歸真”。


(下圖是鄭燮中年與晚年書法比較)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鄭燮書法的前後比較)


名家晚年書法有時實在是“西施皺眉”的無奈狀態,後人學之、捧之,豈不猶如東施效顰?!把藝術美的基本準則與內涵忘記了,豈不走向了反面?!


(下圖為王陽明書法片段,學養自在裡面)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人類對美的追求是本能的、自然的,這也是生物界的自然規律,無法逾越和顛覆。否則,花不會鮮豔芬芳;孔雀不會激情展屏;美女不會有人青睞;中國書法也不會源遠流長至今;......。


“醜書”流行是對書法藝術的背叛


醜書的創作者、鼓吹者們可以另類小眾,但不能蠱惑大眾!對於鼓吹者,恕我直言:懂藝術,評論需謹慎。不知,可原諒,但知醜而贊高雅,那是良知缺失,不可原諒!因為它會毀人、毀“三觀”、毀藝術傳承。醜書也許會在中國書法歷史中留下痕跡,但那是反映這個時代的頹廢與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