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伏生:​新冠疫情後企業復工面臨的供應鏈挑戰與建議

邱伏生:​新冠疫情後企業復工面臨的供應鏈挑戰與建議

隨著確診和疑似患者數量的逐日下降,本次波及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向好的方面發展,雖然尚未解除一級警報,但是從2月10日開始,各類企業已經陸續開始復工了。

若在以前,說句“復工”,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2020年的“復工”,卻是涉及到中央政府政策、地方政策、醫院、防控專家結論,以及人員迴流情況,還包含消費者(返程人員也是龐大的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客戶、訂單、商超、門店銷售、導購、物流、生產、計劃、信息、採購甚至農業的種養殖在內的全價值鏈的協同運作,其複雜度可想而知。由於人們對於本次疫情的顧慮還在,各個地區、各個環節的復工節奏未必一致,復工成為繼疫情爆發之後全國面臨的新挑戰!對於具體的企業,更是冷暖自知,百般滋味在心頭……

隨著復工的開始,當前疫情所帶來的矛盾由患者救治、疫情防控與人們身體健康、生活方便性的矛盾,轉化為就業、生產、交付、消費和各類要素儘快進入生產常態的矛盾。諸般因素的影響,使得早已摩拳擦掌的企業主瞬間感到“讓我歡喜讓我憂”。

喜的是:終於可以開始銷售和生產了!可以預料的是:經過春節假期以及這一輪的疫情“憋屈”,原有的消費動力會有一個從積壓到逐步而充分釋放的過程,某些行業甚至將呈現一個爆發式、報復式增長的態勢,將大大拉動生產需求和就業要求,這個對於枕戈待旦的企業而言,絕對是強心劑!

憂的是全方位的,從不同層面、區域的政府部門,到企業戰略層面、管理層面、執行層面,乃至某一個具體的物料、工位、場地,都是需要考慮清楚的,甚至存在某些隱患的。

以下是筆者對於各類影響供應鏈交付能力的約束條件的分析與建議。

1.政府層面:建議借用自貿區“負面清單”管理的模式,讓企業主動申報,承諾、劃清責任歸屬和擔當,調動企業的自我防控活力和方法。從而積極支持企業復工,創造復工的政策條件,為復工提供加持和能量

不同的企業,文化各異,對於員工的管理模式也不一樣,其疫情的控制必定也在管理邏輯中。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根據本地的疫情情況,結合其產業條件和市場需求,多與企業進行溝通,瞭解企業在開工許可、人員准入、資金需求等方面的痛點和壓力,從而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相關困難。

首先,建議地方政府在有效控制病毒傳播的前提下,提高開工許可效率,如有可能,是否可以實行網上填報?甚至通過手機APP來實現?以幫助企業爭分奪秒的儘快恢復生產常態,而不是成為分解企業開工動力的一個約束。

當前,很多城市需要企業書面申報、填表、認證、責任承諾,一方面導致企業負責人填報申報跑腿浪費時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層政府管理部門的審批壓力(如果不仔細,擔心存在條件不具備的企業有隱患;如果逐條審批,又擔心影響工作效率),最終影響了企業開工時間和交付效率,批准效率的高低決定了企業進入快車道的效率和時機。

其次,外地返程的員工准入,建議在“負面清單”的模式下,由企業領導和員工先期申報,准入時實現身份識別,順利入境,提高員工到崗效率。

對於企業而言,人員沒有到位,無法組織生產(有些城市對於湖北、河南、江西、湖南、安徽等地的人員,直接勸返了。這雖然有效減少了病毒傳播的途徑,但是在“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的指揮棒下,造成企業員工大量減少,甚至不構成企業復工的條件),於是有了2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區各部門和有關企業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制定針對性措施,切實做好春節後返程和復工復產後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儘早恢復正常生產。

第三,口罩成為復工的前提條件,建議政府積極調動口罩資源,切實有效地為購買不到口罩的企業解決後顧之憂。

第四,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企業延遲開業經營,對資金層面帶來很大壓力,建議政府、銀行給予適當的扶持,比如發放扶持資金,減免房租、稅收等。

2.企業層面:“復工”不僅僅是開動生產而已,而是需要理順消費供應鏈的邏輯和本質,即客戶拉動,以客戶為中心

復工的表現都差不多,但是其背後的邏輯截然不同,不能一刀切。

供應鏈的本質和使命,已經由傳統供應鏈的“以核心企業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所以,新冠疫情出現後,企業面臨“復工”,並不是開動生產而已,而是要思考“為何復工?”“為誰復工?”“生產、物流和供應如何常態化?”……不同的產品,面對的是不同的客戶群體和消費場景,其供應鏈結構和過程不一樣,決定了生產模式的不同。如下圖所示。

邱伏生:​新冠疫情後企業復工面臨的供應鏈挑戰與建議

不同品類的供應鏈過程不同,企業的開工意義也不同

對於服裝、食品、日用品等生產經營企業,當前仍以線下銷售為主渠道,由於疫情防控的影響而關店歇業。這類企業恐怕先要恢復消費的動力(營銷和宣傳必須走在前面),然後是門店的運作(門店團隊尤其是導購人員需要首先復工)。如何讓消費者放心上門消費,應該是復工的第一要素。否則,沒有消費拉動,企業盲目擴大產能,很容易導致“交付的矛盾變為庫存的矛盾”。

對於連鎖經營類企業,應針對門店多種商品被搶購一空的情況,提高大數據預測(疫情數據、解禁日期、員工返工節奏、所在城市人口構成、關鍵商品的使用情況等)能力,從而實現精準採購和有效供應,避免“賣的好的斷貨,有貨的賣不了”的窘況。

對於電商經營類企業,網上購買本不受疫情的約束,但是,物流交付的能力還是一如既往的痛點和關注點。在疫情警報尚未解除的條件下,如何解決送貨到家的問題,是提升消費者特殊時期的體驗從而帶來更大購買動力的問題。

對於工業產品和耐用消費品企業(汽車、家電、傢俱、家紡、機械製造等),需要開始跟蹤客戶訂單的交付週期,提高人員到崗比率、產線復工數量和輪班生產、供應鏈計劃能力、供應商同步配合能力、採購能力,從而保證有效生產和交付能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上述類似的原因,供應商很可能尚未復工,即使復工了,也是局部產能的開動,一時難以支撐客戶的生產需要,何況從供應鏈的節拍而言,供方本來就有一個生產和交付週期。

3.典型行業疫情後復工面臨的供應鏈挑戰及建議

企業供應鏈牽一髮而動全身,其面臨交付的能力快速恢復,必然涉及到市場調研和消費者引導、產品策劃、品類管理、銷售疏導、預測判斷、計劃協同、供應商產能協調、庫存使用、全價值鏈信息綜合等多個方面。可以說,供應鏈基礎越好的公司,復工條件相對成熟,復工週期短,交付能力越強;反之,供應鏈基礎相對薄弱或者缺乏上下游協同的企業,面臨影響復工的各類因素,很可能束手無策,再好的市場爆發也可能與你無關!

筆者選取五個行業具體分析如下:

(1)汽車行業涉及到的客戶差異大、製造工藝複雜、供應鏈過程要求高、涉及到的人員面廣、零部件種類繁多、供應商分佈廣泛且涉及到的關聯行業多。所以,其供應鏈最為複雜;加上2018-2019年的市場下行壓力,本來春節期間有望提高一些銷量,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可以說是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汽車企業首先需要根據疫情和政府管控,分析哪些區域和門店可能率先開始營業、開始恢復和提升銷量、開始需要安排配送新車,從而拉動主機廠的產能產量。此時,預測和計劃變得尤為重要,對於發運計劃、總裝計劃、物料齊套計劃、供應商到貨計劃等起到中樞和驅動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信息化的拉通、大數據的實時獲取、分析和指揮運作,這也將成為企業供應鏈是否具有戰鬥力的分水嶺。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汽車行業是否能夠有效交付,零部件供應商的交付能力也將成為影響主機廠準時交付的關鍵瓶頸之一。雖然一般主機廠都會要求零部件供應商有3-5天的庫存,春節期間也有10天左右的庫存,但是,本次疫情帶來的隔離和推遲上班,已經超過了15天了,這對於供應商的備貨、生產、交付的前置週期(lead time)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西方的單源供應模式,此時更是呈現出了巨大的被動性和風險(特斯拉、現代汽車的停產,很大程度都是由於供應商短期內無法滿足生產要求,導致其股票暴跌)。

(2)家電行業季節性要求特別高(尤其是空調、風扇),所以對於準時生產和生產效率要求也更高。本來春節期間是空調生產旺季,但是,本次疫情使得家電企業遲遲無法開工,面對成堆的訂單(尤其是外銷產品),無法生產和交付,疫情一旦過去,其恢復產能的效率需求是最為迫切的。但是絕大多數家電企業的供應鏈戰略都沒有做過規劃,其“戰略績效”和提升模式也是“按照經驗”來的,甚至有些企業還停留在“以生產為中心”的傳統思維上;對於供應商並不像汽車行業那樣有一定之規,絕大多數都是陷於“降價、招標、比價、考核、切換”的“盤剝”型經營模式中,此時品牌商需要生產交付,不少供應商不願意響應,固然有市場環境尚未恢復的顧慮,更多的還是發現“供應無利潤,不供應無生意”的兩難。所以,即使恢復生產,其產能也頂多能夠達到平時的50%-60%。如何動員供應商儘快恢復常態,是家電生產企業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建議在恢復生產和供貨的同時,家電企業梳理和構建與供應商的長期供應鏈戰略(比如美的的T+3體系模式)、相對集中供貨戰略、為供應商做好集約物流服務的策略(比如海爾物流)、拉通供應商信息平臺以實現有效供貨預約和達成,從而與供應商共同提高運營能力,降低成本,提高供應商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3)農業及生鮮食品、餐飲連鎖行業,實際上屬於同一條供應鏈。這個供應鏈與製造型供應鏈完全不同,是“快銷售、慢產出”的供應鏈;也是消費者最為敏感、抗風險能力最差的行業。生鮮食品、餐飲連鎖行業在本次疫情中損失慘重(甚至有些企業面臨滅頂之災)。隨著隔離禁令逐漸解除,消費者對於飲食的需求將爆發式增長。作為“零庫存、快週轉”為常態的餐飲連鎖企業,本次疫情+春節期間,基本上是沒有庫存的,一旦開業,容易導致大規模的生鮮食品採購拉動,如何保障“菜籃子”充實,涉及到農業從種養殖到加工、農產品流通的全價值鏈過程,時間跨度相對大(可能按照季度、甚至年來計算,比如豬肉、雞肉等),控制難度較大。而對於農業本身而言,由於疫情導致的化工廠停工、物流通行受阻等原因,農資產品已經受到了供應鏈阻礙,無法準時的到達農民手上,尤其是規模種養殖的農民,沒有關鍵農資產品的保障,將大大影響農業的產出。

建議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未雨綢繆,提前規劃農資產品供應鏈,保障生產食品的有序供貨,從而更好地保障餐飲連鎖企業的儘快恢復常態營業,提升和有效拉動消費經濟。

(4)家居(包括家紡、服裝)行業,由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特別明顯,企業復工更加不應該從工廠入手(有訂單存量的除外)。此時,有必要先盤點門店的庫存,同時與門店和經銷商一起做好未來一個月的銷售預測(如果有換季的新產品推出,需要同步宣傳推廣),精準地預測有利於開工時產品-產量-產能的調度。由於其關鍵原輔料(布匹、牛皮、木材等)採購週期偏長,所以對於供應商的供貨要求未必成為主要瓶頸;但是由於其工藝過程和供應鏈過程標準化程度相對低,生產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對於員工的經驗要求比較高,所以人員招收可能存在一定難度,需要提前做好老員工的召回計劃和有效工作安排。供應鏈水平比較好的企業(如顧家家居、李寧、羅萊家紡、波司登等),此時更加會推出如何通過其供應鏈能力,提高為門店和經銷商的服務水平,提高品牌商和經銷商之間的庫存-物流-信息互聯互通能力,降低門店導購銷售人員的能力分散所帶來的機會成本,提高其銷售引領的能力,精準傳遞產品研發的價值,趁此機會將經銷商納入其供應鏈整合的戰略路徑中,從而減少“牛鞭效應”。

(5)

物流服務行業是企業供應鏈交付體系中的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是,經此一役,物流服務行業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本次抗疫情過程中,為數不多的物流組織和公司(如順豐、京東物流、九州通物流)由於有了戰略卡位的思維,率先做到了“不放假”、“以專業求機會”、“智能化無人化物流”、“快速執行能力”,不計成本,凸顯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人性擔當,成為物流公司的標杆和楷模,當然,更加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佔領了消費者心智,可以想象,未來對於物流服務的品牌提升,將大有裨益。

反觀絕大多數物流公司,則安心休假、無所作為。他們沒有過錯,也沒有額外的成本產生,但是避免了風險的同時,卻也錯過了市場機會!等到疫情導致的節假日延長之後,再談復工,已經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了。一方面,由於復工諸多的約束條件,不排除客戶的各種原因減少物流流量分配,甚至變更物流服務供應商;另一方面,當前由於不同區域(包含國際供應鏈)的疫情不一樣,其解除交通限行(包含航空、鐵路和陸路,尤其是國內的道路運輸)的時間節點也不一樣,物流公司(尤其是跨區域營運)將面臨難以運營的尷尬局面。物流行業本來利潤就比較低,“待運”週期一長,其機會成本更加居高不下,但是目前還無法精準計算出來,對於物流公司老闆而言,只有“打掉牙往肚子裡面吞”了……這對於物流公司而言有如“雪後加霜”,必須認真思考能否經受住考驗。

4.改善方略建議

政府層面有必要正向激勵企業主動快速復工,多方思考促進員工(健康人員的)快速到崗,而不是一味地野蠻的隔離、勸返;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復工先復運”,交運管理部門有必要了解“復工”的關鍵難點,儘快恢復保證交運通行,提高物流公司效率,以保證原材料到位,成品能夠及時輸送出去,才能夠有效保障企業的順利復工、有效復工。

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不僅有必要沉下心來思考後疫情時代的供應鏈戰略、供應鏈模式創新、產品研發和創新、在線客戶交流、人員在線培訓、輪流上崗等,更應該思考面對不可控因素下的應急供應鏈和應急物流建設和管理(誰能預估下次啟動應急供應鏈的時間呢?)

根據疫情所帶來的消費心理變化,研發爆款產品,等隔離解除之後,第一時間投放市場,但是要保證爆款供應鏈協同,很多時候危機面前可能隱藏著莫大的商機呢!

本次疫情的出現,使員工越多的企業越被動(到崗、防護、隔離、團隊匹配、管理、成本等),嚴重製約了其復工效率和生產交付。建議企業多思考製造-物流-供應鏈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對於人工的依賴。

5.總結

新冠疫情雖然已經經歷了將近一個月,給生產與生活帶來巨大困擾,很多人堪稱“度日如年”。但是,疫情對於企業供應鏈的發展而言,還僅僅是一個小的階段或者事件而已。企業供應鏈建設之路道阻且長,企業、產品、市場,乃至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從來不會因為你經歷了苦難而仁慈,甚至更加容易受到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意識的鄙視和打壓。所以,我們還是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供應鏈(包括國家供應鏈、城市供應鏈、產業供應鏈和企業供應鏈),負重前行、不忘初心,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才能夠更上一層樓!

本文作者:上海天睿物流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邱伏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