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促生产!蔬菜如何应对此次“超级”寒潮?

最近,北方多地受寒潮影响出现大幅度降温,例如山东省气象台预报,14-19日山东省的降温幅度最高可达20℃,最低气温会低于-10℃;而辽宁省2月14~16 日,将遭受20年一遇暴风雪强寒潮灾害性天气,各地气温累计降幅15~25℃。


寒潮将对各地蔬菜生产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各地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减轻降温对蔬菜生产造成的危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山东、辽宁两地的专家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


战疫情、促生产!蔬菜如何应对此次“超级”寒潮?

山东


一、抢收紧卖,借助保鲜技术和物流推动产销  


由于去年暖冬,进入2020年温度也较往年偏高,大部分蔬菜均没有经过低温锻炼,耐寒能力会明显偏低。因此,对一些保温效果较差的简陋棚室内种植的速生叶菜,为了防止低温导致萎蔫失去商品性,达到或基本达到收获标准的应进行抢收;为了防止日光温室内种植的果菜类蔬菜受低温影响而落果,接近商品成熟的果实即可采收。


对于蔬菜种植不太集中、规模较小的地区,可与当地疫情联防联控部门结合,直接与有需求的村庄、社区对接,既能保证蔬菜快速销售,又能保证由于防疫不便出门的人们吃上新鲜的蔬菜,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对于规模化种植的区域,在保证本地区蔬菜快速供应的基础上,可与当地的果蔬保鲜公司和经销商积极对接,利用现代气调、1-MCP保鲜剂等延长蔬菜保质期,借助现代物流、微信朋友圈、电商平台等进行宣传和销售,快速将采收蔬菜送达需求地。


二、多措并举,提高棚室内温度  


1

提高地温


地温低导致根系发育受阻是棚室内蔬菜早衰和生长受抑的重要原因,为此在寒流到来前1-2天,可以通过蓄水池加热提高灌溉水温度,并在行内按每亩10-15斤施用保水剂,有利于稳定根区土壤的温度和保墒。在地面覆盖一层马粪、麦糠等酿热物,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果,促进低温下蔬菜根系的发育。针对我省当前马铃薯四膜覆盖已经出苗,三膜覆盖即将出苗的情况,覆盖一层地膜进行保温。对于早春育苗棚室,可以采用电热温床加热。


2

增加棚室的保温性。


棚室的保温性受设施类型、结构特点、建造用材、透明覆盖材料和保温覆盖材料的影响,同时,还受通风方式和密闭性的影响。针对寒流的影响,多层覆盖是增加棚室保温的最有效措施。对于已经开花结果的较大植株,可以通过在棚室内加二道幕的方法提高保温性。而对于目前刚刚定植的果菜类、正在生长的叶菜类和育苗棚室,可以通过温室、大棚内扣小拱棚以及小拱棚上加草苫、棉被等措施提高保温性。


3

临时性加温。


当棚室内白天温度低于15℃,夜间温度低于5℃的时候,大部分喜温性蔬菜就会受到伤害。此时,可用移动式热风机或小型常压热水锅炉通过管道将热水、热气输送到棚室内,提高温度。在通电方便,尤其是温室内有插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串联100瓦以上的白炽灯进行临时性加热,同时起到补光的效果。也可在温室大棚(1.5-2.0亩)内间隔放置4-6个瓦盆装锯末点燃熏烟去寒,但要注意严防火灾,为避免瓦盆周围植株灼伤,可将瓦盆放在靠近日光温室北墙、南屋面的人行道或者大棚的大行中。


4

临时搭建水墙。


在温室后墙成排悬挂装有水的黑色塑料管,或者用黑色塑料桶装满水成排摆垒,白天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储存于水中,夜间释放热量提高棚内温度。


5

及时清除棚室上面的积雪。


在降雪过程中及时清扫可防积雪太厚,压垮棚室骨架。雪停止后及时清理有助于棚室的通风透光管理。清除积雪可以用传统的清扫法,在清扫积雪时,不能一味从上往下推雪,这样会造成大棚前端的积雪不能及时下滑,导致负担过重,严重时会出现坍塌。所以,菜农们在扫雪时应该先清扫棚室的下半部分,然后再从上半部分往下扫,这样可防止大棚前部处承受压力过大出现坍塌。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提前准备好大棚吹雪机,实行机械化除雪。


三、提高植株的抗性


1

提前锻炼


在降温幅度达10℃以上时,可在寒流到来之前2-3天通过加大白天通风量,使白天温度降低3℃-5℃,夜间温度降低1℃-2℃,对蔬菜植株进行适应性锻炼,可显著提高蔬菜的耐低温能力,尤其在暖冬寒流和倒春寒来时,效果更为显著。


2

补充二氧化碳,提高碳氮比


蔬菜作物对碳氮比的需要量为30∶1,低温季节蔬菜容易黄化与二氧化碳不足有很密切的关系。目前广大农民都认识了氮的增产作用,却忽视了碳的增产效果。多数蔬菜的二氧化碳的补偿点在80-100毫克/千克,饱和点在1000-1600毫克/千克。太阳出来后1小时可将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时左右便处于碳饥饿状态,气温高时可将棚膜开开合合,放进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产量。


寒流来之前,可结合加大通风量,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蔬菜健壮生长,同时可提高植株中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增强蔬菜的耐低温能力。棚室密闭时,可通过碳酸氢铵-硫酸化学反应法、钢瓶二氧化碳施用和施用固体颗粒肥提高棚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3

化控诱抗法


低温主要通过对膜系统的损伤危害蔬菜作物的生长,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壳聚糖、海藻素、多肽等生物刺激素以及表油菜素内酯等信号物质,对低温胁迫下膜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并且可提高低温胁迫下根系的活力,因此可以采用喷施含有这些单一功能性成分的叶面肥或者水溶肥诱导提高蔬菜对低温的抗性。


四、 寒潮过后的管理


1

温光调控


本次寒潮过后正常情况下气温会回升较快,蔬菜在经过低温寡照环境后,土壤温度较低,根系活力和代谢活性明显下降,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正常的水肥吸收能力,因此,要逐渐掀开保温被等,使蔬菜慢慢适应较强光照,适当降低蒸腾速率,避免因过度蒸腾导致的叶面萎蔫。同时,通风口要逐渐开大,以免因湿度过大的情况下通风过猛,温度和蒸发变化强烈,导致植株叶片受损。


2

肥水管理


寒潮会由于降温幅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对根系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而降低了根系的肥水吸收能力。因此寒流过后不易大水大肥,并且应与降温前相比适当降低施肥量。同时,随滴管可施用一些酵素

等功能性生物肥料,促进根系的发育。另外,可继续喷施1-2次壳聚糖、海藻素、表油菜素内酯、钙肥等生物刺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等,促进蔬菜低温损伤的快速恢复。


3

病虫害防控


低温高湿的环境容易诱发蔬菜发生灰霉病、疫病和细菌性病害。采用温室专用的空气净化杀菌消毒器(每亩地1-2个)杀灭空气中病原菌,可以抑制病害的发生,大幅度降低农药用量。同时,选用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等药剂防控灰霉病;选用精甲霜灵、氟吡菌胺、霜脲氰等防控疫病;选用春雷王铜、噻唑锌防控细菌性病害。还可喷施含硅叶面肥提高蔬菜对多种病害的抗性。另外,近年来中药杀菌剂的利用日益广泛,可结合当地市场情况进行利用。


4

延期定植、补播、补种。


目前正值早春大棚西甜瓜和其他果菜类的定植时期,有些已经定植缓苗。对于还没定植的建议适当延迟3-5天。已经定植出现秧苗冻死的,要及时加以补苗。由于今年受疫情影响,种苗的运输销售受到较大的影响,在受冻较重的地块无法补救,又不能获得相应秧苗的。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改种其他蔬菜,以免减少损失。


作者:史庆华(山东农技协副理事长、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辽宁


在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辽宁温室蔬菜将遭受到20年一遇灾害性天气,总结1990年50年不遇罕见暴雪灾害经验,特提醒农民朋友做好防疫同时,建议采取以下9项应对措施:


1.温室大棚加固。特别是棚室小区北侧一趟温室为重点。每个棚室可根据所在园区位置、牢固程度增加临时支柱。紧固棚室压膜线。未投入生产的不牢固大棚可临时撤下棚膜。


2. 温室保温被覆盖农膜。无防雨雪层的保温被,暴雪前最好临时加盖农膜。无覆盖防雨雪膜的棉被。下雪当时是大雪花,不是米粒状,可卷起保温被,雪停后必须立即发下。


3. 及时清除温室前底脚积雪。此处积雪易压坏温室,须重点清除。有除雪机(也是灭火机)强力吹风除雪比较轻松。扫雪时特别注意脚下安全,以免摔伤。


4. 临时加温。在温室番茄、辣椒、瓜类温度降到3~4℃,草莓、叶菜降到1℃时,须临时加温,维持气温不低于上述温度,不宜加温增温偏高。可用燃烧块、秸秆、煤炭、燃油以及电热,但要注意防火。


5. 施叶面肥药。按照15公斤水兑食醋50毫升+磷酸二氢钾40克+尿素50克+加瑞农30克(或噻唑锌、或春雷霉素)叶面喷施,可7天喷一次。


6. 注意保地温:挖垄沟松土,裸露地面秸秆覆盖,不宜浇水和整枝。


7. 控制温度变幅。一天内不宜超过15℃,晴朗天气须控制气温缓慢上升。中午不宜超28℃,宜13~23℃之间。


8. 延迟采收。疫情期间加此暴雪对运输与消费影响,部分产品滞销积压难免。建议挂秧在田待销,白天气温控制适宜低温13~20℃,及禁止浇水。


9. 低温贮藏。有菜窖或冷库可短期贮藏,贮温:黄瓜、青椒8~13℃,番茄5~8℃,叶菜0~3℃。价格合适及时销售,贮藏期不超30~50天。菜豆不宜冷藏,有条件采用-18~-25℃速冻贮藏,贮藏期不限。


作者:赵义平(辽宁省老科协农业分会)


中国蔬菜综合整理自山东科技报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