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人,你只知道本草綱目嗎?讓我跟您嘮一嘮

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神農嘗百草這個神話闡述了中醫的起源;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作鬥爭中就創造了原始醫學。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某些食物能減輕或消除某些病症,這就是發現和應用中藥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礎上,發現用獸皮、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過反覆實踐和改進,逐漸產生了熱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為生產工具的過程中,發現人體某一部位受到刺傷後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從而創造了運用砭石、骨針治療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為針刺療法,進而形成了經絡學說。

作為中國人,你只知道本草綱目嗎?讓我跟您嘮一嘮


自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經基本成形;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黃帝內經》問世。該書系統總結了在此之前的治療經驗和醫學理論,結合當時的其他自然科學成就,運用樸素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問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學著作;

東漢時期(公元三世紀)張仲景在黃帝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礎上編著了《傷寒雜病論》;

西晉時期醫家皇甫謐,在研讀“靈樞”,“素問 ”的基礎上編撰成《針灸甲乙經》;

隋代醫家巢元方,在公元610年編寫《諸病源候論》;

唐代醫家孫思邈著書《備急千金方》及《千金翼方》

金元時期,中醫學出現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醫學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四大家、即:劉完素“寒涼派”;張從正“攻下派”;李東垣“補土派”;朱震亨“養陰派”。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親身實驗總結編著《本草綱目》;

明末醫家 吳有性提出癧氣致病學說 著《瘟疫論》,開啟了我國傳染病研之先河.

到了清代 醫家葉桂著《溫熱論》、薛雪著《溼熱條辨》、吳瑭著《溫病條辨》及王士雄著《溫熱經緯》等,溫病學說更上了一個臺階。  

王清任著《醫林改錯》,改正古人在某些解剖和生理認識上的錯誤。

近代西醫傳入後 唐宗海著《中西匯通醫書五種》;朱沛文著《華洋髒象約纂》;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等。

作為中國人,你只知道本草綱目嗎?讓我跟您嘮一嘮

古之經典皆源於醫家總結,各醫家著書立傳皆“己”所悟,書而傳於後世;各家所悟不相盡同,各有其長,也存其短!今醫者不可默守陳規迂腐守之!“今人非古人,今藥非古藥”,今之飲食.起居.所用之物皆“異”於古!今之醫者“仿”古“崇”古者多,思“今”揣摩推敲者少,中醫之哀!!!中醫之醫理出於自然 源於生活過程中所總結,古人能總結以致用,今人不可乎? 勸研學岐黃者細心總結,揣摩其理,盡力用於當世今時,勿要被迂腐之念引入歧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