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眼
還沒有完全復工,有些維護工作要求上班就上半天,上班時每天都吃早餐,雜糧粥和煮雞蛋或頭天晚上剩什麼吃點什麼,放假以來,回父母家吃飯,做啥吃啥,一天吃一頓,實在餓吃水果,煮袋方便麵和雞蛋。
關鍵我是你阿志哥
其實這是一個沒有侷限性的問題,像我個人的話,我每天生活習慣還算規律,早上起來,關於早飯這塊,也從來沒缺席過,因為這段時間受疫情的影響,相信每個人對吃飯這塊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但也是可以在家隔離期間研究美食的時間,比如做包子,稀飯,蒸饅頭,煮麵條,熬粥等等…
gshdb原點
說真心話,自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每天早上急急忙忙洗漱完就去上班,時間久了,身體就不怎麼好,抵抗力也差,經過這次疫情我決定要增強我的抵抗力,不管是病毒還是細菌只要身體抵抗力強,都不會輕易打垮身體,復工的這幾天我每天早上給自己都做了些不同的早餐,營養搭配全面,均衡,第一天,熬的小米粥,煮雞蛋,外配些小鹹菜,第二天早上,自制三明治,從超市買的全麥麵包片,裡面加了個煎蛋,兩片西紅柿,一片生菜,加了點胡椒粉,喝了杯酸奶,味道還不錯,蛋白質,維生素都有,第三天,我自己在電餅鐺攤的閒食,省時省力,第四天我用酸奶在泡點燕麥片,煮了個雞蛋,每天我覺得精力都很充配!
兔子妹
早餐根據個人喜歡和習慣來安排吧!
我個人喜歡吃的早餐非常多。
1、粥類:白粥、蝦粥、蔬菜粥,睡覺前半小時就可以做好粥。
2、豆漿、牛奶等。
可以搭配的主食也非常多,可以配雞蛋、饅頭、包子、手抓餅之類的,也可以配煎餃煎包,這些食物半成品可以在超市買到,也可以自己準備。
3、麵條類:重慶的小面品種非常多,自己也會不少,最喜歡最方便的就是麻辣小面,配上煎雞蛋,熱乎乎的吃完,安逸得很哦。
也可以自制炸醬哨子,做成炸醬麵。
昨晚吃剩下的回鍋肉、紅燒肉,也可以加進去,真的比外面的什麼幾十強小面,不知道強多少倍。
重慶崽兒鬥哥
[互粉]生命可貴,在疫情面前,大多數人和公司會選擇遠程辦公,對於我們上班族來說,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用早起趕公交,擠地鐵,那麼我們就會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早餐。
俗話說得好,早餐要吃好,這個吃好,不僅僅是要吃飽,還要營養搭配,蔬菜水果雜糧等等。
我自己是從3號開始在家辦公,家裡比出租房裡最好的便是廚房,各種食材應有盡有,所以在準備早餐來說,根本是不費多大力氣。
今天的早餐是雞蛋卷餅,一杯牛奶,一份水果。雞蛋卷餅中有雜糧,有雞蛋,還可以卷著各種蔬菜,可謂是“全面包含”。牛奶營養豐富又容易被人體吸收,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各種人體所需要的元素,成為我家早餐的搶手王。早餐吃的好,整天才回精神飽滿。
好了,不說了,我要去搬磚了。[來看我]
是小張哪
復工以來,我每天吃的早餐是包子和油條,感覺特棒,包子皮薄餡大,油條外酥裡嫩,特香,配上一碗豆漿,很有幸福感,順便說說兩者的由來☞
包子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一般由麵包裹著餡,主要製作材料有面粉和餡,起源於四川。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燕翼貽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包子有餡)。
包子一般是用麵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常用餡心為豬肉、羊肉、牛肉、粉條、香菇、豆沙、芹菜、茄子、包菜、韭菜、豆腐、木耳、乾菜肉、蛋黃、芝麻等。包子是一種古老的麵食,它起源於三國。相傳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率兵攻打南蠻,七擒七縱蠻將孟獲,使孟獲終於臣服。諸葛亮班師回朝,途中必須經過瀘水,軍隊車馬準備渡江時,突然狂風大作,浪擊千尺,鬼哭狼嚎,大軍無法渡江。此時諸葛亮召來孟獲問明原因,原來,兩軍交戰,陣亡將士無法返回故里與家人團聚,故在此江上興風作浪,阻撓眾將士回程。大軍若要渡江,必須用49顆蠻軍的人頭祭江,方可風平浪靜。
諸葛亮心想:兩軍交戰死傷難免,豈能再殺49條人命?他想到這兒,遂生一計,即命廚子以米麵為皮,內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顆人頭。然後,陳設香案,灑酒祭江。從此,在民間即有了“饅頭”一說,諸葛亮也被尊奉為麵塑行的祖師爺。明代郎瑛在其筆記《七修類稿》中記載:“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徵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諸葛亮創始的饅頭,畢竟裡面加上了牛羊肉餡,工序複雜且花費較多。於是,後人便將做餡的工序省去,就出現了白饅頭(不帶餡的)。
包子這種麵食製品大約在魏、晉時便已經出現。但包子的原名卻叫“饅頭”。晉代束皙在《餅賦》中說,初春時的宴會上宜設“曼頭”。這裡所說的“曼頭”其實就是包子。至於“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在《愛竹淡談藪》一書中載:“宋朝有個叫孫琳的大夫,為宋寧宗治淋病,就是用饅頭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們視為神醫。”宋代著名的大詩人陸游不僅寫了《籠餅》詩稱讚,對其詩亦還自作註釋;其《籠餅》詩云:“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酒餚,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陸游的註釋為:“蜀中雜彘(即豬)肉作巢(即餡)的饅頭,佳甚,唐人止謂饅頭為籠餅。”由此可見,當時四川用豬肉合面做的饅頭,就已經很有名了。北宋陶谷的《清異錄》就談到當時的“食肆”(賣食品的店鋪)中已有賣“綠荷包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中說,臨安的酒店分茶飯酒店、包子酒店、花園酒店三種,而包子酒店則專賣鵝鴨肉餡的包子。可見這一時期包子已經很普遍了。
油條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麵食,其起源遠遠早於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齊民要術》曰:“細環餅,一名寒具,翠美”。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在《佳話》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漁隱叢話》中提到:“東坡於飲食,作詩賦以寫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賦》、《豆粥詩》是也。又《寒具詩》雲:‘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寒具乃捻頭也,出劉禹錫《佳話》。”然而這種叫“寒具”的食物應該形似女子佩戴的纏臂金,類似撒子,並非油條。油條應是南宋以後對油炸麵食的又一創新。
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東北和華北很多地區稱油條為“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廣州及周邊地區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乾燥後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宋史》記載: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秦檜一夥賣國賊,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南宋軍民對此無不義憤填膺。當時在臨安風波亭附近有兩個賣早點的飲食攤販,各自抓起麵糰,分別搓捏了形如秦檜和王氏的兩個麵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裡炸,並稱之為“油炸檜”。一時,買吃早點的群眾心領神會地喊起來:“吃油炸檜!吃油炸檜!” 為了發洩心中憤恨,於是人們爭相仿效。從此,各地熟食攤上就出現了油條這一食品。至今,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條稱為“油炸檜”。油條是中國大眾最喜歡的食品之一。油條起初的名字叫做“油炸檜”,據說最早是臨安人發明的。
相傳在南宋年間,邪惡宰相秦檜和他和老婆王氏因妒嫉及貪婪,外通金國,在東窗定下了毒計,把精忠報國的岳飛害死在風波亭。消息傳開來,老百姓個個義憤填膺,酒樓茶館,街頭巷尾,都在討論這件事。 那時,在從安橋河下,有兩個食品攤,一家賣芝麻蔥燒餅,一家賣油炸糯米糰。這一天,剛剛散了早市,做燒餅的王二通通火爐,理好灶上賣剩的最後一迭蔥燒餅,看看沒有買主,就坐在條凳上休息。這時,做糯米糰的李四,也已收拾好油鍋,蹲在那裡抽袋煙。 兩人彼此打過招呼,就一起聊起了天,談來談去,就談到秦檜害死岳飛的事情上來了。兩人都非常憤懣,就想用一種方法來抒發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想來想去,王二想到了一個辦法,只見他從面板上弄了兩個麵疙瘩,揉揉捏捏,捏捏團團,不久就捏成了兩個麵人。一個吊眉無賴,一個歪嘴刁婆。他抓起切面刀,往那吊眉無賴的頸項上打橫一刀,又往那歪嘴刁婆的肚皮上豎著一刀。
李四看到後,認為還不是恰到好處,他跑回自己攤子去,把油鍋端到王二烤燒餅的爐子上來,將那兩個斬斷切開了的麵人重新捏好,背對背地粘在一起,丟進滾燙油鍋裡去炸。一面炸麵人,一面叫著,“大家來看油炸檜羅!大家來看油炸檜羅!”
過往行人聽見“油炸檜”,覺得好新鮮,都圍攏來。大家看著油鍋裡有這樣兩個醜人,被滾油炸得吱吱響,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也跟著喊起來;“看呀看呀,油炸檜羅!看呀看呀,油炸檜羅!” 恰巧,秦檜坐著八抬大轎,正從皇宮裡退朝回府,經過從安橋。秦檜在轎子裡聽見吵雜的喊聲,覺得這聲音直刺向自己的心窩,就叫停下轎子,立刻派出親兵去抓人。親兵擠進人群,把王二和李四抓來,連那油鍋也端到轎前,秦檜看見油鍋裡炸得焦黑了的兩個醜人,氣得絡腮鬍子根根都朝上,走出轎來大聲嚎叫:“好大的膽子!你們想要造反?”
王二心裡異常平靜的回答說:“我們是做小生意的,對造反不敢興趣?” 秦檜說:“既然如此,怎敢亂用本官的名諱?” 王二說:“啊呀,宰相大人,你是木旁的‘檜’,我是火旁的‘燴’哩!“ 這時,圍觀的眾人都叫起來,“對呀,對呀,音同字不同!”秦檜無話可說。它看看油鍋裡浮起的那兩個醜人,喝道:“不要羅唆!這炸成黑炭一樣的東西,如何吃得!分明是兩個刁民,聚眾生事,欺矇官府!”聽秦檜這麼一說,人群中立刻站出兩個人來,說:“就要這樣炸,就要這樣炸!”一面把油鍋裡的麵人撈起來。還連聲說:“好吃,好吃!我越吃牙齒越暢快,真想一口把它吞下去哩!”這一來,氣得秦檜臉象紫豬肝,他只好瞪瞪眼睛,往大轎裡一鑽,灰溜溜地逃了。 無賴秦檜被當眾吃癟,這件事情一下鬨動了臨安城。人們紛紛趕到從安橋來,都想吃一吃“油炸檜”,王二和李四索性兩人合夥做起了“油炸檜”生意。
後來,由於捏麵人很費工夫,讓顧客老排長隊,因此王二和李四想出了一個簡便的法子,他們把一個大面團揉勻攤開,用刀切成許多小條條,拿兩根來,一根算是無賴秦檜,一根算是刁婆王氏,用棒兒一壓,扭在一起,放到油鍋裡去炸,仍舊叫它“油炸檜”。
老百姓當初吃“油炸檜”是為了消消心中的憤懣。但一吃味道真是不錯,價錢也便宜,所以吃的人就越來越多。一時間臨安城裡城外很多攤位,都學著做起來,以後就漸漸的傳到了外地,天長日久,就把這些根長條條稱作了“油條”。 湖北的炸油條有兩個幫系,即分為府幫和黃陂幫,府幫習慣“單條”操作,黃陂幫則慣“雙條”操作,兩者各有所長。在一次飲食技術表演會上,府幫師傅一次用麵粉五公斤,炸出油條百根,一根不多,半根不少,色澤黃亮,松泡脆香,根根酥韌能豎起,長短粗細均勻,奪得油條冠軍。
林味印象
座標湖北,所以還沒有復工。以下是計劃吧:
復工第一天,一定早早的起床,珍惜可以上班的每一天,好好上班,要元氣滿滿的,少不了一碗襄陽牛肉麵,老闆多放豆芽,牛肉牛雜一樣一半,微微辣,再來一碗豆漿,不能是黃酒,會醉,說好的要好好上班。
復工第二天,牛肉麵一天怎麼會過癮呢,今天吃個素的吧,豆腐面吧,老闆跟昨天一樣微微辣。
復工第三天,牛肉麵兩天也不會過癮的,馬上就又要週末了,來個葷的吧,再來碗常溫黃酒。
復工第四天,起不來,沒趕上打卡,辦公室衝牛奶麥片。
復工第五天,起不來,趕上打卡,辦公室衝牛奶麥片加點葡萄乾。
衝麥片的日子又開始了……
懷念上班時間在檔案室席地而坐偷摸吃麵的面。
五花肉一半瘦一半肥
早上做鍋嘎噠湯
簡單、快、可口。
西紅市熗鍋,把西紅柿炒熟加鹽調味加開水。用大點盆放進白麵,加水攪拌成小小的均勻的嘎噠,下鍋輕攪拌,兩分鐘出鍋
威廉姥爺888
早上我會炸些玉米麵小鍋巴,既能當早餐,又能當零食,再配上一碗香噴噴的豆漿或米粥😊。
下面分享一下玉米麵小鍋巴的具體做法:
60克麵粉+180克玉米麵+3個雞蛋和成麵糰,擀成約1毫米厚的麵皮,切成約2釐米見方的小片,用小叉子插眼……油熱4一5成時下鍋,小火炸至金黃,出鍋,撒椒鹽、孜然面、辣椒麵等佐料,也可以用方便麵裡的乾料包代替,香酥可口。
淡淡品
每天自己做飯吃,可以換著花樣吃,蒸饅頭,蒸花捲,熬粥,炒菜,煮雞蛋,有時也吃麵條,以前都在單位食堂吃飯,現在因為疫情還沒結束,單位的食堂暫時不供應飯菜,街上的早餐也關門歇業,自己在家做飯,比較乾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