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結婚不生孩子,那結婚幹嘛,結婚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

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人言可畏:結婚不生孩子,那結婚幹嘛,結婚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

發現生活中,越來越多人選擇性成為了單身,或者哪怕談戀愛也不願意走進婚姻。

為什麼,難道婚姻真的如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嗎?

其實婚姻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結婚後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結婚後,遲遲不懷孕,被誤解,被羞辱,是一種麻煩。

結婚後生了孩子,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婆媳意見不合,也是一種麻煩。

很多人說,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

對於還在戀愛中,或者說結婚但是還沒有孩子的小夫妻之間,結婚其實也可以是兩個人的事,可一旦涉及到孩子,會引發更多的婆媳矛盾,當然如果沒有孩子,也許有許多的麻煩。

所以結婚是否是兩個人的事,取決於你和對方父母的相處時間,你參與對方家庭的多與少,甚至很多時候,在你面對對方家庭的親戚甚至鄰居時,都能夠體現出婚姻的複雜性。

婚姻比我們想象中複雜,是因為這裡麵包含的事情太多。

人言可畏:結婚不生孩子,那結婚幹嘛,結婚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

01.

小葉剛和丈夫羅右結婚的時候,兩個人就商量五年內不要孩子,在這件事上,雖然小葉的公婆並不支持,但本著尊重年輕人的思想,他們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羅右老家在浙江的某個三線城市,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小葉每逢過年才會跟著羅右回婆家,平時都在一線城市打拼。

夫妻倆都有自己的工作,並且在各自的領域都做得很不錯。

小葉從事設計工作,憑藉自己努力已經做到總監的位置,年薪接近百萬,而小葉的丈夫是一名程序員,工作雖然很忙,賺的也很多,所以兩個人在結婚前就已經全款購置了婚房,如今算是在一線城市有房有車的成功一族。

可即便不差錢,但是由於結婚多年一直沒有懷孕生子,所以羅右老家的鄰居們,對他和小葉的婚後生活也一直頗感好奇。

人言可畏:結婚不生孩子,那結婚幹嘛,結婚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

上週羅右的堂妹結婚,作為堂哥的羅右和妻子小葉參加了堂妹的婚禮,在婚禮上,遇到了很多鄉鄰,起初大家客套寒暄了幾句,後來不知道誰先打開話題,開始對他們進行了催生模式。

本身也沒見過幾次面,小葉和這些所謂的鄰居並不熟悉,所以也沒打算認真回答他們的提問,而鄰居卻把小葉的不作答,看成了不想說,最後有個資歷比較老的前輩,揹著小葉說了一句:“結婚這麼多年一直不生孩子,怕是不會生吧?小右這孩子可惜了,賺錢能力這麼強,沒想到娶得老婆連孩子也生不出來,真不知道為什麼還不離婚。”

小葉知道婦人們愛攪舌根,但她沒有想到這些話講得如此直白,丈夫堂妹的婚禮,小葉忍著氣熬到最後,只是不想被別人笑話。

婚禮第二天,小葉和丈夫羅右回到了工作的城市。

人言可畏:結婚不生孩子,那結婚幹嘛,結婚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

02.

農村有個怪圈:看起來鄉里鄉親關係很不錯,有事有人會幫忙,似乎很熱情的樣子,可背地裡,卻到處都是攀比。

誰家娃娃讀書好,誰家孩子賺錢多,誰的兒子娶的媳婦厲害,誰又生了第二胎。

總之,每個人都像是卯足了勁在比:誰更厲害。

還記得前陣子回老家,和我母親聊天時得知和我同村的一個男生,離婚後娶了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女人,曾經說他壞話的鄰居馬上改變態度,到處去男生母親面前誇讚她的兒子厲害,說沒想到二婚還能娶到這麼厲害的媳婦。

有時候,看人還是不能只看表明。

尤其是那種,在你風光時圍繞著你的人,這種人往往在你遇到困難時會離得遠遠得。

就拿小葉來說,如果不是因為小葉工作能力強,估計結婚多年一直不生孩子這件事會被傳的更加厲害。

而作為小葉得婆婆來說,她其實也挺無奈,一方面兒子兒媳不願意生,她想催卻不能催,因為孩子既然已經成家,作為父母就應該尊重他們自己的生活。

人言可畏:結婚不生孩子,那結婚幹嘛,結婚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

但是說實話,哪個父母不希望早點抱孫子?尤其是在自己身體還不錯得時候,都希望能幫襯到子女一點。

另外,越是在那種鄉情氛圍濃厚的地方,反而越容易聽到一些爭議的聲音。

女人到了一定年紀,如果不結婚,會被說:這麼大年紀不結婚,肯定是因為年輕時太挑剔,如今年紀大了再不放低要求,想嫁出去就難了。

結婚了不生孩子,又會被說:結婚不生孩子,那結婚幹嘛,結婚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

結婚了並且也生了孩子,對孩子照顧不夠,又會被說:只知道忙工作,不照顧孩子,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等等。

說實話,人如果活在別人的閒言碎語裡,恐怕這一輩子都別想活的安生,因為不管你怎麼樣,總會有好事者跑出來,挑剔你的毛病,對於他們來說,嚼舌根,說別人壞話就是一種樂趣,如果哪一天沒人可聊了,他們也不知道生活的樂趣在哪裡。

人言可畏,當然我認為更可畏的,是那些不負責任的言語,是那些肆意的打擊報復,是那些沒有搞清楚真相就亂說話的,所謂的熟人。

人言可畏:結婚不生孩子,那結婚幹嘛,結婚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

女人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都是別人自己的事,作為當事人,我們只要保證自己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夠了,而對於旁觀者來說,其實你需要做的也只是過好自己的生活而已,另外記得嘴下留情,因為很有可能你今天對別人說的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有別的人來代替她告訴你。

分寸感一詞,我們都在反覆強調,大道理每個人都懂,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好的人際關係,從約束自己開始,而不是挑剔別人。

人無完人,接納不完美的存在,生活才比較容易幸福一點。


--END--

作者簡介:張平,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知名情感自媒體。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