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撕逼史之——孫可望


南明撕逼史之——孫可望

1649年,張獻忠之子孫可望已經控制了整個雲南,擁有當時全中國所有漢族勢力中的最強軍團。他派明朝官員楊畏知給廣東肇慶的南明永曆朝廷送了一封信,希望能聯明抗清,條件是明朝封他為秦王。“秦王”一爵是張獻忠曾經的稱號,對於孫可望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先秦王蕩平中土,掃除貪官汙吏。十年以來,未嘗忘忠君愛國之心。不謂李自成犯順,玉步旋移。孤守滇南,恪遵先志。合移知照,王繩父爵,國繼先秦。乞敕重臣會觀詔書謹封。己丑年正月十五日孫可望拜書。

此時的永曆朝廷,剛剛丟掉了整個湖南,何騰蛟殉國,孔有德進軍廣西,尚可喜、耿繼茂進軍廣東,小朝廷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當中。

南明撕逼史之——孫可望

楊畏知本來以為,永曆朝廷得到孫可望這個強援,還不得樂瘋了,沒想到他剛趕到肇慶,就捱了當頭一棒,禮科給事中金堡連上七封奏疏反對孫可望封王,並且說:“可望賊也,不可以封。劾畏知為賊遊說,請收之。”

楊畏知只是個兵備道,又長年待在雲南,所以沒怎麼接觸過朝廷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一下子被金堡幹懵了。你丫是傻逼嗎?清軍馬上都要打過來了,你還管什麼賊不賊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嗎?不僅楊畏知這麼覺得,永曆朝廷內也有很多長了腦子的大臣知道聯合大西軍有多重要。兵部尚書堵胤錫向來對農民軍持同情立場,曾經說:“臣知驅天下之民而從賊者,盡兵之為也。”四年前,就是他促成了大順軍改編為忠貞營,和南明聯合抗清。這一次他主張,就算不封孫可望為秦王,也要封他為平遼王,努力拉攏他。沒想到金堡又說:“滇與忠貞皆國仇也,厥罪滔天。公大臣,偏欲與此輩交結,何意?”就好比抗戰的時候質問一個國民黨官員:“你為什麼要和共匪一起打日本人?”堵胤錫算是徹底明白了,這孫子就是個傻逼。

而大學士瞿式耜又提出,孫可望的信上只寫“己丑年”,而不寫“永曆三年”,與禮制不合。楊畏知心說孫可望沒寫“大順六年”就算便宜你們了。經過了幾個月的撕逼,永曆朝廷才勉強同意封孫可望為景國公,把楊畏知打發走了,堵胤錫大急,知道這麼做非大大得罪孫可望不可,如果孫可望怒而翻臉,還談什麼聯合抗清。在堵胤錫的據理力爭之下,永曆朝廷又同意改封孫可望為平遼王,賜國姓,派人快馬加鞭去追楊畏知換新聖旨。

瞿式耜雖然為人比較頑固,但還是出於對明朝的一片忠心,他和農民軍的矛盾主要在於很多農民軍軍紀不佳,在他的轄區搶劫。後來,瞿式耜、金堡遭到了政敵的攻擊,金堡被下到天牢嚴刑拷打,瞿式耜也被彈劾圍攻,他的政敵吳貞毓、陳邦傅等人甚至邀請忠貞營主將,李自成的內弟高一功入朝,想直接用武力殺光瞿式耜一派。因為瞿式耜過去經常抨擊忠貞營,所以吳貞毓他們認為高一功來了之後瞿式耜一定完蛋。沒想到,高一功的為人遠比這些蠅營狗苟之徒光明磊落,雖然他和瞿式耜矛盾很深,但瞿式耜堅守桂林三年,對抗清事業還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因此,高一功不僅沒有對瞿式耜下手,反而怒斥了吳貞毓等人,在永曆皇帝面前力挺瞿式耜,把已經被打得不成人形的金堡放出了天牢。高一功這次以德報怨,讓瞿式耜深感自己過去對農民軍成見太深,他也開始轉變立場,高一功出兵廣東的時候,瞿式耜也派兵增援。

別急,這還只是第一回合的撕逼。

楊畏知沒想到,自己並不是唯一的冊封使者,廣西的軍閥陳邦傅因為勸高一功帶兵劫持朝廷被高一功拒絕,雙方結怨。高一功此時並不知道孫可望的勢力有多大,當年張獻忠戰死之後,大西軍只剩下了一萬來人,高一功還以為孫可望現在的兵力最多兩三萬,和自己差不多,如果是這樣的話,孫可望要求封王確實是無理取鬧,高一功已經為明朝打了四年的仗了,也只是個公爵。於是高一功就給孫可望寫了一封信,勸他不要稱王。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桂英的弟弟,因此和張獻忠同輩,所以給孫可望寫信的口氣也是長輩教訓晚輩,令孫可望大為不快。陳邦傅抓住這個機會,認為可以利用孫可望除掉高一功,他竟然派人偽造了一封聖旨送給孫可望,封孫可望為秦王。本來封王應該用金印,陳邦傅拿一個鍍金的銀印糊弄,聖旨寫得更是荒唐至極,竟然說永曆皇帝要“率天下臣民以父師事王”,讓孫可望監國,賜九錫,總理朝綱,節制天下文武兵馬。

孫可望哪想得到這麼大的事還有人敢造假,高高興興地和李定國、劉文秀一起率領全昆明的文武官員跪接聖旨。為了顯示對皇帝的尊重,也展示實力,孫可望還下令昆明駐軍全體出動,接旨之時,三軍將士山呼萬歲,場面極為壯觀。不僅如此,孫可望還下令向全雲南的官員、駐軍、土司、百姓宣佈自己已經是大明秦王了。原本雲南的明朝官員還有“從賊”的顧慮,現在孫可望受了永曆朝廷的冊封,他們也都安心了,孫可望的威信大為提高。

然而孫可望剛把這一套搞完,楊畏知回來了,告訴孫可望,他前些天接的聖旨是假的,朝廷封他的其實是平遼王。這下就尷尬了,要是一開始就封平遼王,孫可望頂多有些不快,但是他原本就自稱“平東王”,保持平級也算可以接受,現在他已經把受封秦王一事鬧得天下皆知了,現在要他降級成平遼王,這不是要他當著全雲南軍民的面打自己的臉嗎。於是,第二回合的撕逼開始了,孫可望派楊畏知再去和永曆朝廷談,監國、九錫、總理朝綱、節制天下文武兵馬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孫可望也知道太扯淡,通通都不要,只要求朝廷重新發一道真聖旨,承認他是真秦王就行,印和其他儀仗也可以拿陳邦傅送的山寨貨湊合。因為孫可望如果把這些假貨都換成真的,就得承認自己被陳邦傅耍了,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就當這些是真的。陳邦傅後來賣國降清,又被李定國俘虜,送給孫可望,孫可望下令剝了他的皮。

永曆朝廷非常尷尬,現在他們既惹不起孫可望,也惹不起陳邦傅,但是,他們依然不願意承認孫可望是秦王。繼續和孫可望討價還價,改成“興秦王”或者“定秦王”行不行?孫可望表示沒門,他已經在發往雲南各地的命令上用過“秦王之寶”的大印了,莫名其妙加上一個字算怎麼回事。永曆朝廷做出的反應,居然是加封貴州的軍閥皮熊和王祥為公爵,以防止孫可望出滇。孫可望也沒心思再扯這個淡了,停止了談判,只甩下一句話:“國姓豈敢冒,王封何敢承。臣等惟一意辦虜,功成之日,自聽公議。”他照舊使用陳邦傅送的那顆假印,你愛承認不承認,反正老子就是秦王了。

1650年年末,廣州、桂林相繼淪陷,瞿式耜殉國,永曆朝廷逃到了南寧,1651年2月,清軍的追兵逼近了南寧。永曆朝廷只能向孫可望求救,孫可望派賀九儀率五千兵馬,把永曆朝廷接到貴州安龍。路上,賀九儀第三次和永曆朝廷討論封孫可望秦王的問題。賀九儀是跟著張獻忠殺官造反出身的,當然不會像楊畏知那麼斯文,言辭比較無禮。內閣首輔嚴起恆大怒:“你想要威脅朝廷嗎?”賀九儀當即一棒子把嚴起恆從船上敲進了河裡。永曆朝廷見賀九儀這麼客氣,迅速決定正式承認孫可望為秦王。這場長達兩年之久的大撕逼才終於結束,不僅導致孫可望與永曆朝廷之間的關係降到了冰點,甚至還給大西軍內部的團結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六年後,孫可望謀朝篡位,被李定國和劉文秀打敗,決定降清。此時的孫可望只剩下了四五百人。本來已經打算辭官退休的洪承疇聽說孫可望來降,立刻收回了辭呈,派人迎接孫可望來到長沙,並上奏北京,請求重賞孫可望。順治皇帝迅速回復,封孫可望為義王,位列所有降清漢官之上。派內翰林弘文院學士麻勒吉帶著一個尚書和一個侍郎到長沙冊封孫可望(永曆朝廷當年只打發孫可望的使者楊畏知回去冊封,而楊畏知在明朝的官職僅僅是一個兵備道),然後又把孫可望請到了北京,由濟度、嶽樂兩個親王率領大批文武官員出城迎接,十天之內設宴款待三次,賜銀一萬兩千兩,又賞賜了府邸、蟒袍、朝服、馬匹。於是,孫可望把雲貴川三省的防務全盤告訴了清軍,又招募了一批叛徒為清軍帶路,最終導致雲南淪陷,南明滅亡。至於孫可望後來跟著順治皇帝出獵時“不小心”讓皇上當成獵物給打了,那就是後話了。

南明撕逼史之——孫可望

————————————————————

“喲!孫王爺您這腦袋是怎麼……”

“咳,別提了,今兒一早兒,跟皇上出城清剿亂黨去啦。”

“哦,我明白了,您這是被亂黨給打了。”

“什麼呀,皇上說是清剿亂黨,其實他是出城打兔子去了。”

“哦,我明白了,您這是讓兔子給打了。”

“什麼話!我能讓兔子給打了嗎?皇上一見著兔子就他媽讓我追,我能追得上兔子嗎?可是我還得追呀,我正追著呢,就聽後邊兒嗖的一聲箭響,我就他媽這樣了。”

“天吶,這是誰這麼不長眼,把您給打了。”

“皇上唄!皇上可不是不長眼,這是誤傷。”

“那皇上是不是特別過意不去呀?”

“皇上特別過意不去,所以皇上一下了馬,就啪啪打了我倆大嘴巴。”

“啊?為什麼呀?”

“皇上說要不是我擋著,他一箭早把那兔子給射死了。”

“您跟那兔子非親非故的,擋著它幹什麼呀。”

“就是……哎呦!明天皇上還得出城打兔子去呢,是不是又得讓我追呀?”

“哎呀,孫王爺,幹嗎您要親自去追呀,您給皇上準備兩條狗不就完了嘛。”

“什麼?弄兩條狗?”

“是呀,您想想,這一來呢,狗鼻子比較靈,更容易發現獵物。”

“狗比我鼻子靈。”

“這二來呢,狗它跑得更快。”

“是,狗比我跑得快。”

“這三來呢,狗更通人性。”

“是,狗比我通人性。哎?好像我比狗通人性吧?”



喜歡的觀眾姥爺,可以點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