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講故事:自己真香,蜜蜂自來


殷商玉器中的回首奔鹿,抽象寫意的雙角顯示這是一隻雄性鹿,前蹄極力伸展的姿態,分明是急速奔跑的動作被凝固的瞬間,奔跑中不忘回首張望,伸長的脖頸竟然到達了鹿的屁股!簡潔的琢磨、砣刻,反映了殷商玉器製作大師高超的藝術修養。

殷商玉器和田碧玉圓雕大象:周身滿布淡黃白色的沁斑,沁斑形態各異,疏密無秩,或深或淺的深入玉里。商代甲骨文中“為”字是由甲骨文“手”字和甲骨文“象”字兩個字素構成的復素字,象可供役使以助勞,故殷商先民以手牽象助勞,說明早在3000多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多象,且先民已經可以人工飼養大象以供役使。古文獻記載:“商人服象”。商王甚至訓練大象衝鋒陷陣,可以想像,殷商先人與大象之間的故事會有很多很多……

殷商玉器圓雕坐熊。玉質褐黃,兩面受沁嚴重,尤以一面較重,呈現雞骨白顏色,表面有明顯侵蝕痕跡,周身滿布褐色沁斑,隱蔽處殘留青銅器鏽色。座熊昂首抱漆蹲座,略成方形的大嘴微張,嘴前砣刻精細,中間厚兩邊薄的舌頭形象逼真,微微露出嘴外,嘴上部砣刻兩隻鼻孔。兩隻圓耳豎立在頭上,額頭凸起,平行四邊形的大眼睛,砣刻線條雖簡約但準確,傳神。座熊笨拙、憨厚的形態一覽無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