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蘑菇大王”丁倫保抗擊疫情送溫暖 3800斤蘑菇支援合肥多個小區

獨臂“蘑菇大王”丁倫保抗擊疫情送溫暖 3800斤蘑菇支援合肥多個小區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往年此時,正是蘑菇收穫旺季。今年,旺季依然,但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大量蘑菇滯銷。

對於農產品而言,一方面,在田間地頭無人問津;另一方面,城市裡巨大的需求難以滿足,物流是保供給最大的挑戰。

即便是這樣的非常時期,元宵節當天,安徽天都靈芝製品公司董事長、花崗鎮民辦非企業聯合黨支部書記丁倫保依然將3800斤的蘑菇送到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御景前城小區、蓮花社區、海恆社區等幾個小區。其中,2200斤蘑菇以成本價供應給當地的社區,另外的1600斤援助給了社區困難老黨員、老人、離休及行動不便人員,使他們在疫情防控不出門就能吃上新鮮蘑菇,過個平安幸福的元宵節。據記者瞭解,蘑菇總價值約15000元左右。

丁倫保此舉贏得了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蓮花社區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全體工作人員的感激,也受到社區居民的肯定。

“由於疫情影響,我今天預估損失有200多萬元,但是,疫情當前,有很多更需要幫助的人。”丁倫保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有困難黨員、特殊人群需要蘑菇將會繼續免費供應。

據記者瞭解,除了無償供應蘑菇,丁倫保還以個人的名義給武漢捐款1000元,同時,看望慰問重度殘疾人給予了800元的慰問金。

放棄“鐵飯碗”轉向食用菌栽培

認識丁倫保的人,都知道他扶貧助殘,助人為樂,一心撲在蘑菇事業的先進事蹟。自疫情防控戰開始,丁倫保一直奮戰第一線,遠到海南指導蘑菇產業扶貧,近在合肥幫助殘疾人貧困戶銷售蘑菇,送菇到小區,服務居民,給殘疾人家庭病人找醫生,到重度殘疾人家送消毒劑、送慰問金,宣講疫情防控知識,關心殘疾人日常生活,堅持每天在群裡編髮或轉發相關疫情文獻及防控措施,帶頭給武漢疫情防控捐款,又從肥西縣貧困種植戶購買1000斤鮮蘑菇,價值4000元援助給合肥經開區蓮花社區困難黨員、老人及特殊群體。

據記者瞭解,丁倫保出生於安徽省肥西縣豐樂鎮,高級經濟師、高級農技師、食用菌專家、中共黨員,現任安徽天都靈芝製品公司董事長、肥西天都園藝職業培訓學校校長、肥西縣珍稀食用菌協會黨支部書記、理事長。

作為食用菌栽培的開拓者、農村致富領路人,35年來,丁倫保紮根農村一線,從江淮大地到天山之南,從長江之濱到雪域高原,都有他踐行科技服務社會的足跡。

1981年,丁倫保第一次接觸到蘑菇,從中看到了“商機”,他當時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去公職種蘑菇,放棄“鐵飯碗”,去端“泥飯碗”。憑著自己學習的技術經驗,丁倫保首先在家中用稻草作為基底開始種植蘑菇。經過1個月的摸索,蘑菇長出來了,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而接下來,為了種植出品質更優的蘑菇,他開始跑遍全國去學習經驗。

然而,當丁倫保興高采烈地跑到市場上售賣時,卻無人問津。當時,在人們的觀念裡,新鮮的蘑菇有毒,不能直接食用。面對這當頭一棒,丁倫保沒有退路,他毅然決然地拿著蘑菇挨家挨戶送給同村人吃,在市場上免費送給路人品嚐,旨為改變人們的觀念。除此之外,他還抱著蘑菇進到飯店裡,一家家地推銷自己種的蘑菇。

終於,蘑菇賣出去了,丁倫保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後,他信心大增,對於蘑菇的種植愈發著迷,甚至走南闖北地學習菌類種植技術,期望找出最適合在肥西縣本土生長的產品。經過多次研究考察,他又一次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種植靈芝。於是,丁倫保從種植蘑菇開始轉而創辦企業,主要經營種植各類靈芝產品。

憑藉著賺來的百萬資金,丁倫保迅速擴大種植規模,總結經驗,提高公司管理技術和經驗,幾年間在當地做得“風生水起”。

獨臂帶領幾千殘疾人脫貧致富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丁倫保打造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食用菌王國,並實現了從農民到科研人員的華麗轉身,被人們親切地稱呼為“蘑菇大王”。然而,丁倫保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對農村的貧困現狀深有體會。為此,他常常奔波在各地農村和田間地頭向農戶培訓食用菌種植技術,旨為幫助農戶脫貧致富,

2010年的一天,在給貧困戶培訓食用菌栽培技術的返程中,丁倫保不幸遭遇車禍,這次車禍,丁倫保雖然保住了性命,左臂卻落下殘疾,日常活動只能靠右手。但病痛沒有阻止他的腳步,沮喪、失落後,他重整旗鼓,憑藉對蘑菇事業的熱愛和扶殘助殘的堅持,再次踏上征途。在他的努力下,一次次成功接踵而至。

此後,丁倫保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創辦的安徽天都靈芝製品公司,生產總面積175畝,年銷總額2756萬元。天都公司先後被授予“全國助殘先進集體”、“國家級產業助殘扶貧星創天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合肥市知識產權示範企業”、“合肥市創新性企業”、“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天都牌”秀珍菇榮獲“2019年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參展產品金獎”,天都公司註冊的“天都”商標被評定為“安徽省著名商標”,“天都牌”食用菌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安徽名牌產品”等。通過調研,專家認證,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天都已制定了三年發展目標和實施方案。

同時,丁倫保牽頭組建的肥西縣珍稀食用菌協會,現有會員360人,協會會員年人均收入38420元,比當地農民人均收入高出40.3%,協會被授予“全國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先進單位”、“安徽省示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AAAA級社會組織”。他還組建肥西天都園藝職業培訓學校,被授予“國家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安徽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合肥市天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被授予“全國農民合作社示範合作社”。

據記者瞭解,丁倫保始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第一要務,堅持扶貧先扶智,把給貧困戶培訓技能作為起點,創業就業服務作為重點。共為4300人培訓創業技能,其中殘疾人2150人,貧困戶1912人,下派扶貧幹部152人。培訓後,與貧困戶、殘疾人簽訂幫扶協議,採取“三送兩幫”的方式,即:送技術、送菌種、送信息,幫助解決他們生活困難,幫助他們創業、就業增收脫貧。幫扶措施細化到每一個行動中,走“公司+基地+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使肥西縣周迎春、李本銀、李治保、衛志德等100多位貧困戶,成為種植能手,脫貧之星。使431人成為食用菌行業中的精英,698戶建檔立卡特困戶增收脫貧。

近兩年,跟隨“一帶一路”的腳步,丁倫保又和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俄羅斯、俄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合作,把食用菌先進生產技術推向國際,為國外食用菌生產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農民培訓,解決生產上問題。培育食用菌專業技術人才,建立食用菌研究機構和食用菌生產基地,解決就業、消除貧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