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文艺工作者倾情创作,为抗“疫”助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我市众多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心。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特长,第一时间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他们以声为矛,用笔作剑,宣传防控知识,鼓舞抗疫决心,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呐喊助力,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工作者们致敬。

永康市文艺工作者倾情创作,为抗“疫”助力

永康话快板 老人能听懂的防疫常识

“出门记得戴口罩,少走动来要做到。配合政府不传谣,防止传染平安报。到超市,到菜场,购物尽量少去趟。趔归洗手和洗脸,通风消毒勤预防……”近日,永康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曲用方言创作的快板,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这曲快板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者是金林鲤。

春节期间,金林鲤一直住在村里,所见所闻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颇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防控措施面前,仍有一些村民意识薄弱,照常外出串亲戚、不戴口罩不洗手。金林鲤觉得,需要通过接地气的作品,让基本防疫知识在家家户户传递。

为何选择用永康话搭配快板?金林鲤说,用方言创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创作意义。“老年人不太关注网上的实时信息,对防疫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本地有很多老年人听不太懂普通话,让他们听得懂、理解透,这样的疫情防控宣传才有效。”

年初二开始编词,年初三完成,年初四手机录音。最后,金林鲤、马锦壮及学生沈金曈三人经过多次协调,终于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了这曲快板。“为了防止外出,他们二人都在我家进行练习,我们就戴着口罩练了两天。”身处家中,金林鲤的创作却不曾停止。2月4日,名为《永康人 抗疫情》的三字经也最终定稿。

永康市文艺工作者倾情创作,为抗“疫”助力

致敬各方正能量 永康鼓词来助阵

“国家成立防控组,白衣战士最辛苦。八方支援来帮扶,万众一心抗病毒。党员干部冲前面,同舟共济斗志坚。”在鼓词爱好者的群聊里,一段《齐心协力战疫情》的视频获赞无数。

在疫情防控期间,永康文艺爱好者施若飞以永康鼓词的形式,创作了这一作品,以此鼓舞市民朋友们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施若飞是我市方岩镇后浅村人,今年67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平日里,她喜欢带上伴奏的乐器,到公园或西津桥,演唱自己编写的鼓词。施若飞说,希望通过“永康鼓词”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在各地乡村宣扬奋战在这次疫情一线的各方正能量。“前线人员在忙碌,我们在后方,也希望通过文艺创作,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同时,永康鼓词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可以让更多住在乡下的村民了解到关于这次疫情的消息。

自编拍手歌 给孩子的趣味科普

“我把自创的拍手歌发到班级群里,没想到反响很好,班主任老师还建议其他小朋友都学起来。”最近,家住西溪镇柏岩村柏西自然村的黄素霞和孩子们一起拍摄了防疫拍手儿歌小视频,广受好评。

永康市文艺工作者倾情创作,为抗“疫”助力

视频中,黄素霞14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边玩拍手游戏,边念起了顺口溜:你拍一我拍一/面对疫情不着急/多通风/勤洗手/没事呆家不乱走/你拍二我拍二/人多热闹不瞎凑……

“得知春节不能去拜年、逛商场、跟其他小伙伴玩,小孩子在情绪上难免有落差,怕他们在家闷得慌,于是想出了这一招。”黄素霞是永康影人会副秘书长,平时就喜欢拍些小视频自娱自乐。她趁机想到,不妨以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科普防疫情的常识,“说得严重了孩子害怕,说轻了孩子又不当回事儿。带他们玩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让他们科学认知这次疫情。”

直到今天,黄素霞已经居家整整15天未出门了,她告诉记者,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家门口。在这个特殊的寒假,她陆续又拍摄了“如何正确戴口罩”“这样洗手才有用”等亲子视频,以身作则守护住家庭健康的同时,也给我市的广大父母提供了趣味科普的模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