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馬克·吐溫說:十九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今日再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如初春裡的陽光,讓人覺得溫暖而愜意。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以自傳體的形式,真實記錄了海倫·凱勒傳奇而偉大的一生,同時告誡人們:珍惜生命,珍惜上天賜予的一切,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

作者海倫·凱勒,1980年出生於美國,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而就是這個又聾又盲的人,用她的一生,向人們詮釋了什麼是奇蹟。

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安妮·莎莉文老師帶我離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剛出生的時候,是一個健康、倔強的小女孩,在嬰兒時期便表現出不服輸的個性,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1歲前,她就能說簡單的詞,比如:“水”“你好”,1歲時,她已經學會了走路。

約麼19個月大時,海倫突患急性腦充血而高燒不退,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次高燒奪去了她的聽力和視力,從此,她的世界充滿黑暗與冷清,她變得不愛發聲,甚至之前已經學會的詞語都慢慢忘記。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年輕的海倫·凱勒

這樣的生活過了很久,海倫學會了用手去摸索各種東西、瞭解它們的用途,通過身邊人的動作或喘息,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有什麼事情要發生。當然,她也學會了用動作表達自己的需求,並能幫著做簡單的事情,比如疊衣服。

海倫7歲的時候,父母給她請來了一位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這是她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今後50年一直陪伴她的老師。

而對於安妮來說,海倫是她的第一個學生,也是唯一的學生。然而,安妮本可以成為一名偉大的女作家,或者婦女運動的領導人物,但她卻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海倫身上,直到她生命的盡頭。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安妮比海倫大了14歲,對於她的身世,與海倫對比,她是那個時代的“棄兒”。

5歲時,安妮因沙眼幾乎失去所有的視力。後來,母親因結核病去世,本就貧困不堪的家庭,生活負擔更重了,安妮和弟弟妹妹更是被整日酗酒的父親狠心拋棄了。

然而,被姑媽收養後,安妮從來不是“懂事兒”的孩子。因為視力極差,她的脾氣越來越壞,鄰居稱她為“令人討厭的小孩”。期間,妹妹不知何原因而去世,姑媽只能將她和弟弟送進了離家千里的貧民救濟院——一所容納900多老弱病殘人的大雜院。

此時,安妮已經10歲了,救濟院的條件很差,弟弟又因結核病而去世。

弟弟妹妹都走了,只剩下安妮一個人。很長一段時間裡,安妮陷入了極度的悲傷與孤獨中,沒有人關心她、愛護她。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安妮·莎莉文

1980年10月,上級派人調查救濟院時,幾乎完全失明的安妮衝破人群,大聲喊著:“我要上盲校,我要上盲校。”此時,她已經14歲。

幾天後,安妮順利進入美國柏金斯盲人學校。幸運的是,求學期間,她接受了兩次手術治療,視力竟然恢復了!儘管眼前依然有些模糊,但對於安妮來說她已經很知足了。

從盲校畢業後,整個暑假安妮都在為工作而發愁,就在這時,她接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長安那諾斯先生的來信——

親愛的安妮:

別來無恙?寄上凱勒先生的來信,請你仔細看一看。凱勒先生為他又聾又盲的小女兒海倫尋求一位女家庭教師。你有興趣應徵嗎?請來信告訴我。

而就是這封簡短的信,改變了海倫,也改變了安妮的命運。

面對一個又聾又盲的學生,安妮並不樂意於這份工作,但她別無選擇,這是當時唯一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於是,她很快給了回信:

“親愛的安那諾斯先生:謝謝校長的培育和關懷。經過慎重考慮後,我誠心接受您所提供的職位……”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那是一個溫暖的下午,陽光穿透遮滿陽臺的金銀花葉子,照射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海倫正站在陽光下,好像有什麼特殊的事情要發生,不過,上天不會辜負每一個愛他的人。安妮老師來了,帶著她的愛心與熱忱,緩緩朝海倫走來。

海倫一位是母親,一下子抱住了她,安妮如母親般,緊緊抱住了海倫。

起初的日子裡,安妮並不接受這個突然出現在她生命中的老師,她依然每天在踢打和號叫,而當安妮每次把接觸到的事物寫在她的手上時,比如洋娃娃“DOLL”,海倫便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她對外界的探索與求知慾原來是那般強烈。

7天的相處後,海倫的性格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安妮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樂地歌唱,奇蹟發生了!兩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經變成了溫順的小女孩。

安妮來後大約一個月的某一天,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兩個人在暖和的陽光下散步,井房房頂上盛開的金銀花香氣撲鼻。安妮把海倫的手輕輕地放在噴水口下,一股清涼的水在她手上流過時,安妮在海倫的手上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WATER”(水)。海倫靜靜地站著,感受著安妮手指的動作,此刻她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秘。

從此以後,海倫開始近似瘋狂地開始對文字的學習,當她學到更多的文字後,便閱讀了大量的盲文書籍,這其中包括希臘、羅馬、英國的歷史,優秀名家的詩集和散文,而對於無凸字版的書籍,安妮便一字一字寫在海倫的手上。

除此之外,海倫還每天花很多時間學習發聲、說話,她摸著安妮說話時喉嚨與嘴唇的動作,以此瞭解她說了什麼。安妮則會反覆地糾正她的發音,哪裡該斷句、哪裡要轉調。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那些年,她們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看了尼亞加拉的大瀑布,參觀了世界博覽會,她們還去見了馬克·吐溫,聽了歌唱家的音樂會,參觀了愛迪生的實驗室……

待在家裡的日子,海倫收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們給她寫的信,而她也非常喜歡閱讀他們的來信,她說:“有了這樣的朋友,所謂形體上的不自由其實等於沒有了。”

1986年,海倫順利進入哈佛大學,自此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安妮一直陪伴著她,講老師講的所有東西都翻譯給她。

當那些不認識海倫的人跟她說:“你所能接觸的世界太小了,真可憐”時,她總是覺得特別好笑。

而海倫所有的經歷,都是因為她有安妮的教育與陪伴。安妮是重塑海倫生命的人,是海倫思想的解放者。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1936年10月19日,安妮與世長辭。

1955年,海倫著《老師:安妮·沙莉文·梅西》,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6年11月15日,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豎立起一塊匾額,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

1968年6月1日,海倫逝世,享年88歲。

當人們感慨海倫是個奇蹟時,也有人說,安妮才是那個創造奇蹟的人。

一位是又聾又盲的女孩,一位是有愛心、有耐心的好老師,當兩個人緊密結合在一起,她們便成了一個整體,你成就了她,她回報你無限的驕傲。

這個世界就是這般奇妙,我們無法預料未來,卻可以把握當下,不留戀失去的,不得意擁有的,珍惜擁有的,命運只有自己能掌控。

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II又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晚年的海倫·凱勒

當我把這個故事讀給孩子們聽時,他們仰著小腦袋問我:“為什麼鄰居家的盲人小姐姐什麼都不會?”“她怎麼不去上學?”“她以後也會自己寫文章嗎?”“她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該怎麼回答他們,我的孩子們!

不過我想,這就是人生的不盡相同吧。正如海倫在面對比自己努力更多的羅拉時說的:“如果她當初也像我一樣,有一位像安妮這樣的老師來教導她,則她的成就必然比我大得多。”


人與人之間,總有恰當的相遇、相識。

如果你感慨自己生不逢時,如果你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夠好,我想說的是,如果海倫沒有頑強的毅力和對知識的渴望,即便遇到比安妮好百倍千倍的老師,或許她都不會取得後來的成績。

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發行的一部教育片裡說:

“海倫·凱勒和安妮·沙利文帶給整個世界的禮物就是不斷地告誡我們,周圍的世界是多麼奇妙,有那麼多人在教我們認識它;沒有哪個人是不值得幫助或無法幫助的,一個人對我們的最大益處就在於幫助他人發揮其真正的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