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此次疫情,我們該怎樣用國學智慧來調教自己的心理,以化解恐懼?

居士談情說愛


國學經典博大精深,能用來調整心態的典故不勝枚舉。這裡簡單舉兩個例子,拋磚引玉。

安分適禍,將自得福。

這句話出自明朝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意思是對於突發的災禍安然處之,自然能夠逢凶化吉。

災難面前,有人選擇絕望,有人選擇堅強,有人怨天尤人,有人逆行助人。

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去幫助一些人,至少要讓自己泰然處之。因為情緒真的能影響一個人的執行力和判斷力,從而影響你應對困難的水平。

靜,是最好的修行

老子說:“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道德經》

想讓一桶水清澈,就是要讓水平靜下來,然後那些汙濁就會慢慢沉澱。

做人同樣需要沉澱。

這次疫情,我們“享受”了超長假期,一直以為手機,網絡,食物可以待到終老的我們,開始覺得這樣的日子無法忍受。

其實說起來,平時忙碌的生活,我們有多少時間讓自己沉澱呢?如果能去掉浮躁,安靜下來,這也許是一次增長智慧的絕佳機會。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論語》

有人說,這裡的“天命”指的是神佛之類,而在我看來,孔子說的應該是自然規律。

有智慧的人,懂得對自然規律,宇宙法則心存敬畏。那些毫無底線,肆意妄為的人,是愚蠢的。

這次疫情,無論是否起源於蝙蝠,中間宿主究竟是誰,毋庸置疑的是,與野生動物脫不了干係。

縱然人類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也要懂得留一片天地給與我們共同生活在藍天下的生靈。生態平衡是大自然永恆的定律,誰破壞了它,誰就要付出代價!

我想這是這次災難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最後祝福每個人否極泰來!


薇感情心理諮詢肖巍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2020年,全體中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十分難忘的新年,因為瘟神——新型冠狀病毒正在神州大地上肆虐。

我們炎黃子孫團結一心,有信心戰勝瘟疫,不過我們也不得不面對許多人的死亡與犧牲。截止此刻,新型冠狀病毒已造成了1115人死亡。

面對死亡的威脅,我們該如何保持樂觀與自信?我們可以從《莊子》中汲取古人的智慧。

在中國古代哲學家中,莊子是面對死亡最樂觀的人,他說了很多關於疾病和死亡的故事。

《莊子·至樂》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支離叔、滑介叔兩個人一起去冥伯之丘、崑崙之虛遊玩,忽然滑介叔左手手肘上長出了一個瘤。

支離叔問滑介叔道:“你厭惡它嗎?”滑介叔說:“生命不過是外界元素暫時湊合在一起,這些元素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與塵埃沒有差別。生和死的循環,就像晝與夜。變化降臨在我身上,我為什麼要厭惡呢?”

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崑崙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子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莊子·至樂》)

面對死亡,莊子何等的冷靜,甚至讓人感覺恐懼,其實這是一種向死而生的樂觀精神。能夠勘破死亡的人,才能積極的面對生活。

這樣的故事在《莊子》中比比皆是。

《莊子·大宗師》中說了另一個故事,一個名叫子來的人快要死了,他的妻子兒女圍在床前痛哭流涕。這時候子來的好朋友子犁來了,他對子來的親屬們說:“快走開啊,不要驚動正要變化的人!”

子犁又向著子來說道:“造化者多麼偉大,會把你變成什麼呢?是老鼠的肝臟,還是小蟲子的臂膀呢?”

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莊子·大宗師》)

莊子說,天地間只是一口氣而已,生命是氣的凝聚,死亡是氣的消散。

氣消散後又重新凝聚,便是變化成新的生物;氣凝聚後又重新消散,便是新生物的死亡。

氣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循環不已,生物就這樣生生死死地變化著,沒有停息。

所以莊子說,面對死亡我們不要悲傷,不要哭泣,而應該高歌一曲。至於世俗的喪禮,那不過是表演給別人看而已。

《莊子·至樂》中說,有一天,莊子的妻子逝世了,莊子的好朋友惠施前去弔唁祭拜。

結果惠施發現,莊子一邊敲著瓦盆一邊唱著歌。

惠施很不高興地說:“你的妻子跟你一起生活了那麼久,現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怎麼能敲著盆唱歌呢?這不是太過分了嗎?”

莊子卻、說:“妻子剛死的時候,我也悲傷過。不過我隨即想到,她本來是沒有生命的,後來氣凝聚成形體,形體變化有了生命,現在她又變為死亡,人的生生死死就像春夏秋冬一樣循環往復。我的妻子靜靜地躺在天地之間,我卻在一旁嗷嗷地哭泣,這不是太不通達生命的道理了嗎?所以我才不哭了。”

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莊子·至樂》)

一般人達不到莊子這樣通達的境界,也沒有必要像莊子一樣鼓盆而歌。面對死亡,適度的悲傷是有益的,可以讓我們的心理更健康。

但是,我們不能沉浸於悲傷的情緒中,更不能被死亡與疾病嚇倒。

華夏民族繁衍至今,不斷的經歷死死生生,然而文明卻如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一次瘟疫又算的了什麼?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我們在感到恐懼的同時,也要深刻反思這次疫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注重從中國古代先哲的智慧中汲取向死而生的信心和勇氣,進而科學理性的看待疫情,並最終戰勝疫情。

01

此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罪魁禍首被鎖定到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中國疾控中心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這就充分證明了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販賣的野生動物。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艾滋病、埃博拉、SARS等都是吃野味引起的。其他一些野生動物,如蛙和蛇是人們常吃的野味,但是它們身上的寄生蟲和微生物太多,其中某些迭宮絛蟲最多。有報道稱,科學家曾在一條蛇身上發現了150多隻迭宮絛蟲的中絛期幼蟲。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人畜共患病和新發傳染病聯合診斷中心主任、著名傳染病學專家維爾特·李普金來到武漢瞭解疫情後,提出兩點建議:

1.請一定要永久關閉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並且對野生動物、家畜、屠宰行業進行有效監管。如果不關閉野生動物交易,10年後,可能會有新的疾病暴發。
2.建立全球防疫體系,每一個成員國都要共享數據,共同面對人類複雜的公共衛生及健康問題。

02

為什麼會有一些人對於所謂的“野味”情有獨鍾、趨之若鶩呢?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人類自身的貪慾所致。

今天,人們比較普遍的解決了溫飽問題,更有一些人,對於雞魚肉蛋已經不覺得稀罕、甚至有些吃膩歪了,於是,他們就打起了野生動物的主意,彷彿只有這些“野味”才能讓他們麻木的味蕾再次變得興奮起來。

殊不知,這樣的飲食冒險,在獲得與眾不同的味覺體驗的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和隱患,同時,也會讓“害人蟲”乘虛而入。

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曾在《道德經》中一針見血的指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說: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紛雜的音調使人聽覺不敏,飲食饜飫會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放蕩,稀有貨品使人行為不軌。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

禍患沒有過於不知足的了,罪過沒有過於貪得無厭的了;所以懂得滿足的這種滿足,將是永遠的滿足。

在這幾段話中,老子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就是:人要學會知足,自覺的保持恬淡素樸的人生態度,凡事都要適可而止,把握好尺度,否則的話,就會過猶不及、追悔莫及。

今天,卻往往有這麼一小撮人,他們不謙虛、不知足、不知止,近乎瘋狂的追求極致的味覺體驗和人生享樂,這就必然會導致他們無所不用其極,一再的突破自然、道德的底線,驕奢放縱、醉生夢死,沉迷在“家味”不如“野味”鮮、“家花”不如“野花”香的黃樑美夢裡,直到瘟疫病毒的死神降臨時,才如夢方醒,卻悔之已晚了。

03

從根本上來講,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元兇正是在於人類自身,在於人類自身的貪得無厭,在於人類違反了天道自然的規律。

天地宇宙萬物本來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但是,在極端個人主義、極端享樂主義思想的支配下,有些人完全喪失了對天道自然的敬畏之心,這一小撮人往往喪心病狂的追求人生的享樂,卻最終在貪得無厭的索取中,破壞了天道自然本有的平衡,並最終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無不深刻的印證了這一點。

如果沒有對於所謂“野味”的不停榨取,如果沒有自己慾壑難填的貪婪,如果沒有極端的個人中心主義,也許,這一切瘟疫都不會降臨。

如果我們能學會知足常樂,如果我們能保持對於天道自然的最起碼的敬畏尊重,如果我們的良知還沒有完全泯滅,我們也就不會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對萬千生靈大開殺戒,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也就不會有今天的病毒肆虐,也就不會釀成那麼多的人間慘劇了。

04

“自然”,既是生命的起點,也是生命的歸宿。

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愛護自然、保護自然、關愛自然?還有什麼理由再去貪得無厭的榨取自然、蹂躪自然、屠戮自然呢?

我們必須明白:只有遠離“野味”、遠離貪慾、遠離放縱,才能遠離瘟疫、遠離危險、遠離死亡。

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狂風縱然暴虐,但是也刮不到一早晨;即便是傾盆大雨,也下不了一整天。誰使它這樣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更何況是人為的狂暴呢?

老子所揭示的,正是“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在老子看來,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質如果向極端發展,這些性質一定會轉變成它們的反面,這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道理。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又怎麼可能會一直猖狂肆虐下去呢?


紫天雲


面對重大疫情恐懼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看看這段視頻吧也許會給你力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e35fbd52fe4451e86ecc8afd1685099\

彌帆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朱熹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滿江紅·寫懷》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1如果我們對這次疫情心懷恐懼,可以坦然接受這種情緒,因為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適當的恐懼可以讓我們正確面對並規避危險,避免自己受到威脅或傷害,遠離危險,保護自我;

2如果恐懼心理超出了正常範圍,譬如三分的危險,表現出十分的恐懼,並影響了日常生活,即使呆在家裡,沒有與病毒接觸的機會,根本不會被感染,也害怕得要命,書看不下去,歌聽不進去,飯吃不下去,覺也睡不著,那就要進行干預了;

3要想克服恐懼心理,首先要了解這次新冠狀病毒肺炎的特點,掌握其傳播途徑,做好自身的防護,儘量不出門,在家裡注意做好自己和房間的衛生,房間定時通風,注意洗手,多喝水,不接觸野生動物,不吃野味,如果不得已要出門,戴好口罩,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回來後注意換衣服,洗頭洗澡,這樣可以避免自己感染並攜帶病毒;

4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少刷朋友圈,不相信來歷不明未經官方證實的消息,避免看到過多的負面信息,引起或加大自己的恐慌;

5做到以上的安全防護措施後,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風險或者讓自己根本無法接觸病毒,處在安全的港灣,從而打消自己的顧慮,幫助自己克服不必要的恐懼,老實呆在家裡,不胡思亂想,想到那麼多醫護人員還在一線作戰,調整自己的心態,共同作戰,確保這場戰爭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