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人们都很看重成王败寇,到如今,我们是否应该推崇?

肖尘


”胜者王侯败者寇“,这是历史史实,也是几千年传统理念,但绝不应该值得后世推崇。

刚刚看到国家颁布了一个重大国策,就是加强传统文化建设。

豹眼认为,这个事非常重要,是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关键。但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和教育,绝不是全盘接受,必须依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这个“成王败寇”的理念,就是糟粕,不是正确的历史史观,是在抛弃之列。

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继承,糟粕的东西也必须摒弃,这才是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负责。

比如楚汉战争,刘邦胜了,不能把刘邦就看作王侯;项羽败了,也不能把他看作是贼寇。也不能因为项羽失败,就是悲情英雄,刘邦大杀功臣就看作泼皮无懒。

项羽、刘邦都是推翻秦朝暴政的功臣、英雄,但他们都有局限性。

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他们都是创业者。要创业,就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历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后世理该从他们身上得到智慧、启发,汲取失败的教训,感受他们创业的艰辛和精神,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不是背离了历史背景,盲目的去评价他们,苛责他们。

出于政治的需要,作为后朝的统治者,往往对前代朝廷进行历史编纂,既有粉饰的地方,也有褒贬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千年不变的潜规则。

对于政治对手进行打压、贬低,甚至是诬陷,也就是“成王败寇”的根本原因。

站在今天这个历史阶段,社会制度已经根本改变,家天下彻底成为了历史。因此,后世就必须以新的历史观,去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件。在全新的历史观下,重新评价历史,让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今天的建设服务。

抛开社会制度不说,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去打拼。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有些人却在阻碍历史的发展。无论最终他们的结局如何,只要是对历史做出了贡献,有益于历史发展,就是功臣、英雄;同样的道理,如果他们是在阻碍历史的发展,开了历史的倒车,不管结局如何,他也理应受到批判。

豹眼一向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可“胜者王侯败者寇”。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去对待每一位历史人物,无论他们是否成功、结局如何,只要他们为了历史、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了苍生黎民,哪怕是做出了一点贡献,我们也应该怀念他们、纪念他们、崇拜他们、感恩他们。

前几天,看到个小视频,说得是俄罗斯的青年结婚时,都会去给无名烈士敬献鲜花,令人动容。

中华民族是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走到了今天,那些无名英雄就不必说了,即便是有名的英雄,恐怕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很伟大也很及时,民族的复兴必须从文化的复兴做起!

很棒,中国加油!


豹眼看历史


除去政治层面,学术竞争和商业竞争领域也有不少人存在成王败寇这种思想,但是这些在程度、性质及评判标准等方面就和纯粹的政治权利角逐或军事冲突有很大差异了。商战战场同样激烈甚至残酷,但是人们从事它的回旋余地还是大了很多。除了某些资源性垄断的行业,比如能源或稀有金属矿藏、交通物流等产业,它本身对某类资源的占用和排他性都比较强,行业竞争、冲突也比较激烈。往往在竞争过程中会出现逾越法律的暴力行为、暗箱操作、官商勾结、利益互换等负面行为。其他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竞争的方式、手段,可用的经营方式、创意都比较多,也容易出奇制胜。所以只要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都能良好地生存和发展。“成王败寇”在这里没那么浓重的色彩。在今天的信息/知识经济/移动互联时代,硬件条件和社会环境都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用自己的过人之处作为自身创业的资本。这里展现的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只要你有头脑,有梦想,有胆量,敢实践,即使创业失败也值得人尊敬。这里,“成王败寇”是过去式。

从字面意思来看,成功者是不是王?从硬实力和经济地位上可以说是。但实际上未必,得看这人有没有王者的胸襟、格局、韬略、思想深度和策略。真正的王者是胸怀天下,有责任意识但平易近人的。其志愿既宏大,又平实,眼光和策略独具。比如马云为阿里定下的基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它给了很多人希望亦让很多人实现了希望,达到了“共赢”的境界,这个很不容易。所以个人认为我们要会识别、尊重、学习真正的王者,发扬真正的“王道”,为自己,为家人,为这个社会增添正向的色彩。成功和失败不过是相对的概念和某种场合下人暂时的状态,不能以其论英雄,历史上也不乏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最终逆袭的例子,没有人永远称王或为寇。所以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开阔自己的胸襟,放远自己的眼界,尊重每个人的努力和拼搏,让每个人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共同建设我们心中美好的理想国。

个人想法,欢迎讨论。


高维脑洞


从历史到现在人们都很重视成王败寇,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所写,我们所学的历史也由前人所撰写,不一定百分之百是历史事实,我们追求成功,但更应该推崇不以成败论英雄!胜,不一定王,败,亦不一定是寇!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西楚霸王项羽,原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期末随叔父项梁举兵反抗暴秦,在其叔父战死后,他率领部队于巨鹿击败章邯、王离率领的20万秦军主力,秦国灭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分封天下诸侯,共计分十八个诸侯王,而刘备得汉王也是项羽在此时所封!在楚汉战争前期,项羽雅制着刘邦吊打,后因部下叛变和自己的性格原因,被汉军所败,在乌江边自刎而死!死后,其名位后世所传颂,虽败亦英雄!历代文人墨客写过许多追念项羽的诗词,而他的英勇也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匡扶汉室,诸葛亮跟随刘备一生戎马,助刘备谋取荆州,联合东吴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谋取益州,夺取汉中,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在刘备死后,受托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事事亲为,整治内务,征南蛮,六出岐山北伐中原,为蜀汉的事业鞠躬尽瘁,最后累死在军中,带着遗憾离世,享年53岁!而在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伐蜀,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诸葛亮一生在为匡扶汉室奋斗,至死也没完成夙愿,更甚蜀国在其死后30年灭亡!诸葛亮为后世所尊崇,被视为智慧的化身、忠诚的楷模!虽败亦英雄,流芳千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江西吉州人,宋末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南宋末年,蒙古虎视中原,1259年,元朝军队开始攻打南宋,到1278年十二月,因叛徒出卖,文天祥被俘!被俘之后,他多次试图自杀,结果未死!后忽必烈多次召降文天祥,他誓死不从,最后从容就义,就在他被捕之前,他的母亲和他唯一的儿子死于瘟疫!

文天祥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撑起了南宋的半边天,奈何大势已去,最后失败,但他败的正气凌然、也荡气回肠!

人往往看重结果,却不会去重视过程!成和败只是结果,过程更加重要!人都拼命想成功,但我们更应该推崇不以成败论英雄!


小任浅谈史


成王败寇释义: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现在最好是不推崇,我举一个二战的例子好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菲律宾战役:美国著名军事家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该战役起止时间为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一个战争的失败的责任和成功荣耀不能全在一个将领,应该是一个团队,应该分析天时、地利、人和。


大忙人生


答:历史中人们都很看中成王败寇,到如今,我们是否还应该推崇

我认为“成王败寇”它只是来形容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现象人情世故的,无论是否推崇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其中的认知角度也会随社会的进步会有些许变化。

韩歌子写过:

胜者为王败者寇,只重衣官不看人,

三穷三富过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在官三日人问我,离官三日我问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又逢春,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被世人广为流传的佳句,意思是来形容社会上人情世故和风气。

“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意思就是:胜利者才是王道,不管他是好是坏。只要成功了那就是说什么是什么,那怕错的也是对的。而失败者就算再什么英雄,在成功者眼里还是狗熊。

就像穿衣服,如过穿着华丽锦衣别人就会看重里,而一身麻衣布匹,就算有才学也没多少人看重你。这里的衣服指身世家族什么的。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人生道路不是笔直完整的,总有破损和缺陷的。不是说现在而是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

人在一代一代的更新着,但是社会还是那个社会人还是那群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都是胜利者说了算,只敬衣冠不敬人还是这样子的。你有权人家就巴结你,你有钱人家就宠着你,这种现象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说人情世故,千古难变。以上是我的拙识浅见。网友朋友们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吐槽,交流探讨,交个朋友。

感谢朋友们的阅读,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哦!


品质生活封哥


必须推崇!

这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适者生存,败则成粪土。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大伤元气的行为虽不可取,却能促进基因突变因子成长,这就是人们对战争思维推崇结果,比如二战时德国的科技对现在社会进步的影响。

如何处理好伴生关系是人类关注的重点,也就是生态平衡与种群优势问题。

就人类来说,盲目的人口扩展已危及整个生态,人们应该有理性的推演并计算出合理的人口基数,可控生态为社会基本构建作前题,用仿真的自然规律机制编程出优选种群的社会规则,按递减的淘汰机制去针对育龄前所有的个体,这种选择性的育成体系,目前的人们很难接受,却是提升人类种群优势的良方,可抗击复杂的生存环境,从源头上消除种群退出生物圈的局面。在伴生关系中形成稳定和合理的资源配置程序,整体上达到无战文明的社会进程。

有关人类可控生态的基本构建,我会在以后的文字中有个粗略的说明,并期待同志者在构建未来社会的生态体系上进行有益的争论!


张程然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国几千年的浩翰历史长河里,造反者,风起云涌,各色旗帜,各色口号,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封建社会,法制松弛,政治不明,腐败官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存在,只图个仕途顺利,步步高升。于是,造就了社会不稳,底层人民生活无靠,矛盾尖锐对立。

揭竿而起的也好,自立山头的也罢,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鼓动分离社会,争个名利,成王封候。失败了,当朝廷有能力治理国家时,造反之人必然成为追讨对象。那个朝代也不允许叛逆分子逍遥法外。

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时代拘泥了人的价值取向,不惜抱着破头撞金钟的冒险心理,争取一下胜利的小概率。

朝廷,拥有国家机器,有军队,有财权,有治权,他们是在征伐杀戮中夺得的天下。马上得天下的历朝历史皇帝,都珍惜得之不易的政权,会殚精竭虑治理好国家。

二代以后的皇帝,世袭继承,靠有个皇帝老子博得个朝廷,得之坦然,慢慢的不思进取,弄得个民不聊生。于是,就埋下了天下大乱的祸根。

天下大乱,祸国殃民,各种借口就会成为造反有理的立论。搏得个出师有名。动员不明真相的人,蜂拥群起,开启杀戮之端,国破家亡,饿殍遍野,争名夺利的是领头造反的人,盲目跟风的群众,总是吃亏的那一部分群体。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文人墨客,都在书中总结历史经验,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一代代相传至今,其实是糟粕文化,不值得颂扬讴歌。

遵纪守法,安份守己,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善生活环境。史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汲取历史营养。但不值得提倡。

读好历史,古为今用。学好文化,为国争光,努力奋斗吧,美好时光,等你去奋斗,做好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山东梁云平


我是闲谈趣史,我来回答

首先成王败寇只是说明了两者的最后社会地位,跟是否受有没有人崇拜是没有关系的,不然现在怎么还会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呢,有可取之处的并非只有胜者,我们就以三国为例,刘备从他的一无所有发展到能和曹操,孙权等大势力一起并成为三国鼎立,你能说他没能力吗?虽然到最后也被吞并,你能说他不是大英雄吗? 曹操虽说有上层官宦背景 , 孙权的基础相对的要好点 ,但最后他们都是败者,你能说他们没有人崇拜吗?尤其是曹操被后世称为一代枭雄。

反观司马懿在平定公孙渊的战役中,城破后、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目的只是显耀武功、震慑他方,最后完成统一,建立了西晋王朝。

其实成王败寇在后世之中,多是对胜者极尽美化,这使得胜者的肆意杀戮行为也成为了一种正当行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成王之后施仁政才是功,不施仁政他的胜利算什么?什么也不是,只有杀戮。

现在的社会不可能人人都成功。那失败的人怎么办呢?就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成为败者为寇,但是谁都不想在最底层,谁都想成功,甚至到了毫无廉耻,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使自己称为王者,因为成功了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这不是我们现在社会需要的主流价值观,我们要遵循我们古代圣人的话,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是闲谈趣史,喜欢历史的可以关注我!!


闲谈趣史


在任何时期成王败寇这个词语都是一个非常不合适的推理手段,也是一个非常没有水准的判定方法。

首先就说项羽和刘邦,刘邦虽然在后来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是在历史上有很多记载显示流亡并不是一个十足的英雄,甚至比较小人,现代的历史学家有很多也不是非常喜欢刘邦,反倒是不肯过江东的项羽,非常受人爱戴。甚至人们对他的喜爱远大于刘邦。从这一角度怎么去说成王败寇这原理呢?

我个人认为成王败寇这个说法只是人们心中对于输赢的判定,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第一名就是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一名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自然就有了成王败寇这一说法,但是第一个人的成功丝毫不影响第二个人的伟大,因为中国这个社会从原始到现在都是一个人口很多,而且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在任何时期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努力的奋斗,而第二名的奋斗自然不会少,只不过他缺少一点运气,缺少一点实际,从而没有成为第一名。但是如果你单单拿它和其他的大众来比和后面的人相比,还是要比他们强很多的。

而且我更认为成王败寇这个词语是一种极其有功利心的体现,它对很多人都非常不公平不公正,你不能够因为一个人就输了一次,或者说丢了一次重大的战役,就说他是寇,这是非常不对的。应该正视历史,并且正视事实,这才是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5千年中华历史


自古推崇,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先用古典故事来说明,隋朝未年,隋炀帝杨广,花天酒地,不理朝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大乱,出现地方政权割据的局面,使得天下群雄㹇竿起义,于是就出现了十八路反王讨伐隋炀帝,,程咬金三斧子取了瓦岗寨,做了混世魔王大德天子,这也是胜者为王的故事。,我再来再说说,贩者为宼的事,也是发生在隋朝的事情,隋朝末年,又有一人招兵买马,欲将反隋,他就是唐国公李渊,李渊有四孩子,都是男孩子,其中最有智慧,有能耐的要数秦王李世民,唐王朝建立初期,李渊派其子李世民,攻打当时占据在洛阳称王的王世充,李世民请了少林寺和尚下山助战,终于打败了王世充,王世充在唐王眼中也是草寇,




因此说在古代推崇这一说法也是大家公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