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算是纯文学吗?还是只是流行文学呢?

解伟成


其实,纯文学和流行文学(也就是俗文学)并没有清晰而明确的分割线。

比如,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近代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等,都是出自于民间文人之手。在作者写作成文的那个时代,都是被当做流行文学来看待的——即所谓“俗文学”。

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因为颇受欢迎,这些当初的“俗文学”——流行文学,渐渐地就成了经典文学作品,随之也就被称为纯文学了。

纵观中国古代至今,从所有文学作品产生的根源和演变过程来看,俗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母体。

科幻小说,最早是被人们作为科普文字开始流传的。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对科普书籍的需求,这类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因为科普书籍除了能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知识,更能够激发人们对科技的热爱,促使更多的人投身科技事业。所以,这类书籍越来越受欢迎,从而有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被改编为影视。

所以,我以为不必苛求和追究科幻小说到底是纯文学还是流行文学。

纯文学也不见得就比流行文学高雅。君不见,现如今中国网络文学的受众比纯文学多了去了。而流行文学中的精品,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经典。

比如刘慈欣的《三体》,不仅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也被看做出类拔萃的世界科幻作品的。他的《流浪地球》改编成电影大受欢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不仅仅是刘慈欣的书,所有的科幻小说都是如此。


虞思桐


科幻的“流行”实在因为科技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观实在太大而且随着其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很多原来不注重科幻的人开始理解,科幻并不是天马星空,胡思乱想,而是有根有据,踏实稳重的预言文学、警钟文学。而其建立在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上的幻想往往比空虚的魔法、神迹等更有质感,更有画面感也更加恢宏壮丽,无远弗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科幻,迷恋科幻,推广科幻。所以说科幻作品从写作目的、立意、选材,创作的认真度等多个方面远远深刻于一般人们所熟知的流行文学。作为一个理解科幻实质的粉丝是不会拿科幻和流行文学做对比的。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在的人才培养方式让人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都有前所未有的提高,更多年轻的科幻作者不仅仅有着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前沿探索精神,其灵性、文笔和对生活的理解也远远超出前辈。所以在他们笔下,科幻故事将会变得更丰富,更曲折,更细腻,更贴近人心,也更动人。我相信这会使科幻彻底脱离小众文学的圈子,在整个文学界中更贴近主流,也会被更多人接受,发展更加健康茁壮。


高维脑洞


流行文学这个词所能涵盖的范围很大,不仅能包括金庸琼瑶、唐家三少南派三叔、雷欧幻像杨红樱、励志鸡汤、甚至连诺奖之后的莫言小说也都可以划在其下。它表示但是一个状态,而非类型——不一定哪天有一本纯文学书突然火了,它也能算流行。

我一般讲的是“通俗小说”:科幻、奇幻、恐怖、推理、犯罪、言情、武侠,古代小说、话本,包括大仲马的小说也都放在里边。


佳期若梦1043


就他那开场白,就让与他三观不合的拒绝看下去他的作品,看垃圾小说都比看他的东西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