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援鄂醫療隊在啟程時,不知道具體地點,不知道走多長時間,不知道和什麼群體工作,不知道疫情有多重。他們是父親、是媽媽,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子、是女兒,他們是普通人,脆弱著也堅強著。

  到湖北去,那裡是我們的戰場!

  晚上九點,原本上後夜班的呂國峰,突然接到通知:24小時內集結完畢,待命去湖北。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呂國峰,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一直關注著武漢肺炎的新聞。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給後來肆虐的病毒起名字,都在忙碌著準備過年,一片祥和。微信裡,呂國峰與在武漢工作的同行交流了當地醫院的情況。再後來,浙江的同行傳來消息要去武漢支援了。出於職業的敏感,呂國峰給前同事留言“咱們可能會在武漢見”。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武漢告急,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響應國家號召組織援鄂醫療隊。早有心理準備的呂國峰第一時間報了名。一向話不多的父親聽說他的決定後,話更少了,只囑咐了一句“千萬小心,平安歸來”。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帶著這樣的囑咐,山西有近800名醫務工作者站在了湖北省不同城市、不同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第一次站在隔離病區前,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段文在心裡問自己“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來這裡?”他儘量讓自己平靜下來,可是在防護服的包裹下,他一直在喘,無法正常呼吸。看著同事很快進入工作狀態,自己卻還靠著牆調整呼吸,更著急了。急診人特有的走路帶風,在這裡放慢了好多倍。第一天上班,段文就這樣喘著工作,從凌晨堅持到了新的一天太陽昇起。走出隔離病區,在同事幫助下脫掉防護服,段文暢快地呼吸著。原來人們習慣的普通生活,居然這麼珍貴。

  是職責,也是本分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梁潔第一次走進隔離病房是在2月6日。當推開門時,就看到2床躺著的爺爺滿眼淚水望著門口。防護培訓指南要求醫護人員要站在床尾和病人交流。可梁潔沒多想,迎著爺爺急切的目光,自然地走到床邊輕聲問“爺爺,怎麼啦?”爺爺用武漢方言說“我想大便”。梁潔和同事反覆聽爺爺說了幾遍才聽懂。兩人一邊安慰老人,一邊協助他排便、翻身。一些系列的護理結束,穿著厚厚防護的梁潔和同事汗流浹背。“讓你們給我收拾大便,這是我女兒才幹的事!謝謝你們了”,爺爺說著又掉淚了。其實,就在走進病房前,梁潔還在忐忑、緊張。進入熟悉的工作狀態,她收起了自己的脆弱。隔離病房內,患者沒有家人陪護,醫護人員的關心成為患者最大的慰藉。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每天查房時,援鄂醫療隊的醫生和護士都會盡量與患者多聊幾句,給他們打氣鼓勁。這些不同於本地口音的聲音雖然偶爾會遇到溝通上的困難,卻讓醫院充滿了生氣。為了和患者好溝通,山西省人民醫院的白鷺,學了一些當地的方言。患者中一位大爺誇她“姑娘伢,蠻紮實,武漢話都懂。”援鄂的護士們都入鄉隨俗,叔叔阿姨叫的勤,還總結出見了姑娘要多喊姐,來了小夥都稱哥。語言的親近,拉近了醫療隊員與患者的距離。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一起堅強,一起迎接希望

  各地每天公佈的數字在不斷地變化,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眼下的這場疫情中,治癒,幫助、安慰,更迫切也更珍貴。

  與收治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不同,負責收治疑似病例的定點醫院,不少患者入院時的症狀比較輕,相比身體狀況,這些患者的心理活動更為複雜。有的人豁達、樂觀,在病房裡一邊刷手機、敷面膜、視頻聊天,一邊配合治療;有的人恐懼、緊張,時刻盯著監護儀,稍有變化就會大聲喊叫醫生護士;也有的人不忘帶好口罩,與醫護人員說話時會將頭偏向一邊,刻意減少接觸,這份體諒讓醫生護士格外溫暖。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在天門中醫院支援的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李紅,遇到了一位固執的患者。這位患者的肺部影像非常嚴重而且病情進展迅速,經過醫生會診,在使用了兩天無創呼吸機後,患者肺部滲出明顯吸收,可這位患者卻拒絕再使用呼吸機。重症組的醫療團隊想出一種雙通氧療辦法,但效果明顯不如無創通氣。兩難之下,李紅和團隊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說服這位患者和家屬。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從最早一批到達湖北的援鄂醫療隊算起,他們中最長的在這裡已經工作了二十餘天。他們習慣了穿脫防護服,適應了防護措施下各種不便和壓力,每天每個人都要面對20位、30位甚至更多的患者。面對患者他們是堅強的,唯有他們堅韌,患者才會有信心。唯一脆弱的時候,是聽到、看到戰友倒下。

  放心,一定會好起來的!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這天在天門市中醫院,正在查房的太原市中心醫院呼吸科秦睿君迎來了今天的最後一位患者——一位阿姨。交流中,秦睿君得知阿姨的女兒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不久前在救治患者時被感染並且已經確診。女兒的婆婆也出現疑似症狀,同在這家醫院隔離治療。一家三口,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病房,一向樂觀的秦睿君寬慰老人說:“放心,一定會好起來的!”一走出病房,護目鏡下,秦睿君的眼淚奔湧而出。

戰疫者:一切為了信仰,也為了生的希望

  “醫生,我會死嗎?”猝不及防的一問,讓來自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李鑫鑫楞在了病房裡。作為山西援鄂第一批醫療隊成員,李鑫鑫從1月27日來到潛江,就一頭扎進了隔離病房。此刻穿著厚厚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他,與躺在病床上提問的患者年齡相仿。如此沉重的問題,李鑫鑫認真地想著要希望給出一個答案。未想,病床的上年輕人自己給出了答案 “看到你們,我覺得我死不了,我會好起來的!”李鑫鑫忽然敞亮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統籌:劉明

海報:孫帆

資料來源:山西省人民醫院宣傳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宣傳部、太原市中心醫院宣傳中心

出品:太原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