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经常家暴,妻子非常憎恨。偶尔一段时间男子不家暴了,妻子又感恩有加。你怎么看?

洛浦秋风881


看过一个故事,说是老公大男子主义,一言不合就家暴妻子,多次家暴使的妻子胆战心惊。后来妻子患重病去逝了,丈夫才醒悟愧对妻子,也感到了孤独,在收拾妻子遗物是,发现妻子留给自己的字条,上面写着:老公我要先走了,你胃口不好,别吃凉东西,下辈子你对我好点,不高兴了就骂我几句,是在不行,打我屁股也行,别老踹我的肚子……丈夫看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最后提溜瓶酒来到妻子坟上,一边流泪一边抽自己耳光,整整三天,说了无数个对不起后,服老鼠药自杀在妻子坟前。单不说故事真假,就故事的内容,很值得有家暴倾向的丈夫借鉴!


一笑象害虫


所谓的家暴绝对不存在!!!因为他们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此话我可以说三遍!!!!我的亲哥初婚时与一个二婚女人结婚的,那女人经常打我哥,每天出去打工时生活费都不给,女方想净身离婚时,我哥说宁愿让老婆打死也不愿让别人说自己是光棍!现儿子已十八岁,儿子也是经常打我哥,哥说老婆孩子都不能离开我,因为儿子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打一次,我哥就会说,儿子还小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现在老婆孩子经常一起打,你说不是双方愿意的吗?


随风流云175


我每天给你一个鸡蛋,你很感激,连续给了几个月,你已经没了感激,变成理所应当!突然有一天我把鸡蛋给别人了!没有给你!你就要恨我!如果我一开始就不给你的话,你还会恨我吗?

人都是贱性的!一个赌博的人突然不赌了!你就会觉得他变好了!其实跟别人比起来,他还是很差劲的!但是跟他自己比起来!就没那么差劲了!!

一直不做家务的人,突然做一天家务,大家都觉得她变勤快了!可那个天天做家务的人,有一天不做家务,大家都会觉得她变懒了!!

这几个例子足以说明原因吧!!人性而已…


立青姐姐


我老婆以前用对我动手,下狠手,见过伤见过血的那种,开始我总觉得男人不该和女人动手,结果愈演愈烈,竟然还想和我动剪子。最后我忍无可忍还手了,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向我动手。可能很多人的骨子里都有欺软怕硬的潜质。


破名没法起


对于“男子经常家暴,妻子非常憎恨。偶尔一段时间男子不家暴了,妻子又感恩有加”,我的看法是:家暴男没有人性,没有底线,固然可恨,但婚姻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女人却是既可怜又可恨,让人恨的心疼,她们为家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通常情况下,家暴具有一贯性,家暴男恶性不改,无可救药,往往是几十年如一日,遵循着“被打—原谅—再被打—再原谅”的恶性循环,一直打到年老。那些被家暴的女人千万别指望家暴的男人回心转意,改邪归正。

女人对抗家暴最有效的方法是挺起腰杆来离婚,而且要果断,决不能拖泥带水,千万不要找“为了孩子”的借口而忍气吞声。

二、那些经常家暴的男人会在妻子的原谅下更加疯狂,愈发变本加厉。根据本题中的描述,“偶尔一段时间男子不家暴了,妻子又感恩有加”,这种情况更会让家暴男引以为豪,从而误导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偶尔一段时间男子不家暴了,妻子产生“感恩有加”的原因,一是过度善良,不知好赖,指望着家暴男人有朝一日会改邪归正;二是妻子严重缺关爱,没人心疼,只要家暴男人暂时停止家暴,就会被感动,她便会感恩戴德。

远离家暴,坚决向家暴说不!





另岸的风景


可悲可怜的糊涂女人!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遭受家暴,岂是憎恨就可完事的?家暴不仅损害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践踏其人格尊严,身心俱受摧残,怎能一忍再忍?竟容忍他“经常家暴”?!这是等死的节奏——这就是女人的可恨之处。不能自保的女人,不值同情。

多日不打,妻子还感恩戴德?这是犯贱!鲁迅先生提倡的夫妻间“完全的平等”、“相互的关怀”、“深切的爱”在这个家庭完全看不到,其家庭生活的常态竟然是家暴,这哪像21世纪的夫妻?家暴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拒绝家暴、抵制家暴是受害者的正当权益,为不被打而感恩有加这应该成为冷笑话。

对付家暴,一是报警;二是找人狠揍(勿致轻伤为限),必得使其不敢再犯;三是离婚,远离恶魔。消极对待家暴,轻则身体伤害、人格尊严丧失,重则生命不保——绝非危言耸听,相关案例不胜枚举。


玄真子桑


男子经常家暴,妻子非常憎恨。偶尔一段男子不家暴了,妻子又感恩有加。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必须要严劣谴责男子的家暴行为。

这位妻子大概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式的思维,婚姻从一而终,她的男人,对她的家暴不敢反抗,过着逆来顺受的生活。她的男人 一段时间不对她家暴了,她可能想想毕竟是她的男人,她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她对她的男人又感恩有加了。

在这里我们要奉劝这个男人,你对你妻子的家暴必须立即停止,你和你的妻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且你的妻子在家里付出的要比你多,你有什么资格对她家暴;而作为妻子的你,你的男人以后再敢对你家暴,你可以打110报警也可去当地妇联反胦。决不能容忍你的男人对你的家暴任其继续下去。


老马头上海


从题目上看,就不难发现女人为什么会被家暴了因为没有原则,对于男子的家暴并不认为是一件非常过火的事情,反而不家暴还在暗暗庆幸感恩,这样的心态本身就是错误的。

说句良心话,男人打女人,也不是说打就打的,除了心理上的变态,基本男人打女人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构成:


1.女人有错在先,做出了让男人不能接受的事情,男人情急之下,动手家暴,这种情况下男人也往往会后悔道歉。


2.男人会“趟着石头过河”,因为家暴女人而没有受到巨大的代价,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换句话说,完全是由于女人的软弱和纵容而导致的。

其实,我并不是在为家暴的男人辩护,而是在告诉女人保护自己的方法,总而言之一句话,“女人一定要对家暴说不”。


我是焱垚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有些女人明明处于家暴的家庭中,却不选择离开所在的家庭。甚至还会因为丈夫的一次两次不作为,而感恩有加。


其实,家暴这东西,带给女人的伤害不止是身体上的,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



什么是家暴?


家暴的全称是家庭暴力,指的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受到另一方或者以上的人,殴打、辱骂、捆绑、禁闭、残害等各种手段的伤害。


家庭暴力是直接作用于受害者的身上,伤害她们的身体造成创伤,或者精神上感受到痛苦。


家庭暴力有哪些?


家暴包含了身体暴力和性暴力,这里举例为比较常见的三种:


1. 恐吓和威胁


这种家暴主要体现在对受害者恐吓、威胁,不仅体现在语言上的恐吓,还有包括眼神、动作、手势等等。具体表现为,用暴力砸东西、毁坏受害者的物品、出示武器等方法,让受害者感到恐惧。


这种形式,一般是在家暴开始的初级阶段。有时候看似不是大事,但是很容易会发展成为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



2. 身体、精神虐待


身体暴力就是用拳头或者其他可以伤害受害者的物品,对受害者进行虐待;而精神虐待则是不断告诉受害者,她没有任何价值,都是她的错,通过辱骂和各种行动羞辱她,降低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导致她精神上受到摧残。


3. 威胁和强迫


通过各种方式威胁对方,如果离开自己,她将会怎样怎样。比如有孩子的家庭,会利用孩子来威胁受害者,告诉她“你敢走,就再也别想看到孩子”。


或者威胁她,如果敢走,就会伤害她的家人、朋友等等。


为什么不敢离开呢?


1. 经济不能独立


这类受害者主要害怕如果离开这个家庭后,没有经济上的收入,无法生存下去。


2 . 斯德摩尔综合症

这类受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想要反过来帮助施暴者的一种情结。在长期遭受暴力下,反而对施暴者产生好感、依赖心,慢慢地放弃反抗,甚至成了习惯。


3. 为了孩子/无法摆脱现状


这类受害者,考虑到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所以宁愿自己默默遭受着暴力,也不敢轻易提出离开,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摆脱现状,所以选择了隐忍。



4. 失去希望和信心


这类受害者,其实在一开始已经开始有所反抗,但是反而遭受到更严重的迫害,最后导致她们失去了希望和信心,再也不敢尝试。



有一句话说得好,家暴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每一位女性、包括男性,只要被家暴一次,就有可能一次又一次遭遇同样或者更加严重的伤害。


所以,当我们发现家暴的苗头,或者已经受到一次迫害时,应该要大胆地站出来,向他人求助或者自助,彻底地离开施暴者,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我是林桐


对于家暴这个问题,我只想说,这个世界上只存在“零次家暴”和“一万次家暴”。

作为一个女生,对于家暴这件事,一直是我的“雷区”,一对伴侣之间,最重要的大概就是沟通,

两个人的婚姻,会有一些冲突是非常正常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家庭是没有冲突的,但是重点在于,冲突了之后怎样很好的去调节你们之间的关系。

你们可以讲道理,可以吵架,甚至可以分开冷静一阵子,但是不管到了哪一步,都不应该动手,女性在体格上本来就是弱势,动起手来是绝对的吃亏了。

而且家暴这种事情是会“上瘾”的,不会存在像题目中说的,经常家暴之后又偶尔一段时间不家暴了,很大概率,发生一次就会发生一万次。

我以前大学就有同学的情侣是这样,男生在第一次没崩住动手以后,痛哭流涕的求得女朋友的原谅,而他女朋友也出于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所以就原谅了他。


可是自从那次以后,这样的悲剧就一直上演,从一开始没有绷住到后来,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开始对女生动手,动手之后又求她原谅。

甚至不再进行语言的交流了,而女生对于他没有“发作”的日子都会觉得受宠若惊,以为终于到了尽头,以为可以两个人好好说话讲道理来解决问题了。

但是后来还是一次次的失望,只是存在于间隔的时间长和间隔的时间短,所以最终走到了尽头。

最后想说的是



对于家暴这种事情,千万不能心存侥幸,以为你一味的忍让,他就会痛改前非。

而是要立刻拿出你的态度来,让他看到你对女性尊严的捍卫,不一次根治,是无法好好生活的。

我是弼马,专注于情感领域,每日更新,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