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雍正登基,德妃就是太后,宜妃为何还作死的去挑衅德妃?

用户5547794900


有人评价雍正是满清最勤奋英明的皇帝,也有人说雍正是满清最残忍狠毒的皇帝,各都有各自的理由,每个人对待雍正的态度也都不相同,但是但从雍正对待宜妃的态度来说,他的确有些小家子气了,完全没有一个帝王该有的胸襟,题主所言,宜妃明明知道雍正登基后,德妃就是太后,为何还要作死挑衅德妃,事实上不是宜妃挑衅德妃,而是雍正借题发挥主动挑衅宜妃,真实目的仍是延续“九子夺嫡”的斗争,宜妃只不过是躺着中枪而已。

在康熙的后宫中,最著名得宠的“惠,宜,德,荣”四妃中,几位的德行都很不错,康熙在位60年中,她们几人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最为得宠,所以她们的关系都不错,基本没有互相诋毁迫害行为,由于康熙所立的前三任皇后都不辛身为,所以他认为自己克皇后,在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死后,就再没有立过皇后。

按照后宫四妃的排名,由第一位的惠妃行皇后之职统领六宫,排名第二的就是宜妃,然后是德妃和荣妃,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妃子的等级顺序的排列极为重要,稍有逾越便是大不敬,至于现代电视剧中的场景,某个妃子仗着皇帝的宠爱敢对皇后不敬乃至顶嘴,事实上在古代基本上不可能出现的,皇后可以直接处罚她,皇帝都没有插手的权利,当然那些留下满身骂名的昏君也有个别例外,所以宜妃的地位一直高于德妃。

知道宜妃还是因为《康熙微服私访记》剧里的人设多好啊,贤惠大气、善良可爱,善解人意,真真的帝王妻的模范,后来专门查找资料,各种史料中的宜妃也是这般优秀,在这部电视剧中完全一个真实的宜妃给还原出来了。

宜妃出身郭络罗氏,满洲,满洲镶黄旗人,她的父亲是驻防盛京正三品武官,出身显贵,相比于别人,无形中她的后宫之路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长得漂亮,聪明伶俐又善解人意,这对于日理万机的帝王来说很是得宠,所谓孤家寡人,即便贵为当朝天子,也是希望能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有能了解下自己心意的人,惠妃兼管六宫时间长了康熙对她有些生疏,德妃长的漂亮,为人敦厚,不喜争斗,但是唯一的缺点是文化程度不高,康熙对她宠爱有加,但不是倾诉的对象,宜妃幸运的各方面得到了康熙的喜爱,还没有生下孩子,就被封为嫔。

很多女人一入宫门深似海,也许终其一生,都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更不要说生下子嗣了,而宜妃幸运的避过了这所有的坑,生活中总有一些幸运的人儿得到上天的眷顾,她从入宫后就顺风顺水,无论是地位还是孩子,她得到的都很快,康熙十六年入宫,康熙二十年被晋封为宜妃,位列四妃之一,仅在惠妃之下,接连生下三个儿子,康熙十八年生下五皇子胤祺,康熙二十二年生下九皇子胤禟,康熙二十四年生下十一皇子胤禌。

我们都知道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八爷党”和“四爷党”,最后的结果是四爷胤禛胜出,继位后便是雍正皇帝,继位后的雍正担心地位不稳,还不遗余力的打压八爷党成员,而宜妃的九皇子胤禟是八爷党骨干成员,所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辜的宜妃便受到雍正的憎恶,康熙驾崩前,当时宜妃正病重,无法行走,深受康熙宠爱的宜妃被允许在宫中乘坐四人抬软塌,在听到康熙驾崩的消息后,一时乱了方寸且无法行走的宜妃,让太监用软塌去参加康熙的葬礼,而雍正的生母此时已经是皇太后德妃只是让人搀扶着走过去,到地方后的宜妃也跪在德妃的前面,这让一向对宜妃母子不满的雍正找到了借口,当场便训斥了给宜妃抬软塌的太监和随行的宫女,当时的宜妃,压根就没有想到这层关系,康熙活着的时候宜妃一直排在德妃前面的,随行出游或者宫内有活动,也是宜妃在前德妃在后的,乘坐软塌也是康熙特许的,宜妃当时的行为完全是合乎皇室规范的,然而雍正却不依不饶。

雍正对宜妃的处置,远不止于此,分封康熙诸妃为太妃的时候,唯独把宜妃排除在外,还对宜妃的太监做了流放的处置,宜妃的言行受到雍正的严密监控。宜妃在遭到雍正打压的日子非常难过,好在康熙临终前,还给妃子们留下了一道比较人性化的遗诏,考虑到自己死后妃子们在后宫冷清寂寥的生活,康熙活着的时候就下过一道圣旨,在他自己死后有子嗣的嫔妃可以搬出宫去和儿子们同住,正因为这道圣旨,宜妃和后宫众多妃子得以搬出皇宫,出宫住在皇五子胤祺的府上,可是居住在胤祺府上的岁月,也并没有因此就特别的风平浪静,宜妃还得时时担心着她另一个儿子的境况,就是八爷党的九皇子胤禟,也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孩子,母子连心,九皇子由宜妃亲自带大,母子关系非同一般,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何雍正对宜妃这么不依不饶了,谁叫她是死对头的母亲呢!

雍正对宜妃的打压和憎恶完全跟德妃没有一点关系,只是出于雍正对政治的需要,雍正打压自己的对手没有错,但是为何要把宜妃牵扯进去呢?毕竟“九子夺嫡”事件,不管宜妃还是德妃都没有掺和进去,事实上德妃和雍正的母子关系很浅薄,康熙为了安慰当时刚失去孩子的皇贵妃佟佳氏,将胤禛从小养在佟佳氏膝下,母子之间长期不亲近,加上德妃后来又有了十四皇子并亲自带领,德妃与胤禛的母子之间关系变越来越疏远,胤禛胜出即位后,德妃作为雍正生母,不肯移居太后居住的宫殿,并且不接受太后的封号,这让雍正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大为不满。

雍正四年,皇九子胤禟在狱中病亡,雍正十年,皇五子胤祺病亡,而十一阿哥胤禌,早在12岁的时候已经病亡,三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宜妃,经历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荣华富贵,也承受了别人无法承受的痛,人世间的牵挂都已经消失,康熙在世时,宜妃过了几十年的安乐日子,而康熙死去之后,她经历了生命中最寒冷的十年,雍正十一年,悲伤至极年近80的宜妃去世,原本,人死如灯灭,过往的一切也该就此烟消云散,可是雍正仍然愤恨难消,宜妃死后原本该葬在康熙景陵旁边的景陵妃园寝,但是雍正却一直不允许,仅仅两年后雍正也因病去世,直到乾隆登基,宜妃才终于得以入土为安葬入景陵妃园寝,大喜大悲起起落落一生的宜妃,终于落下帷幕。


一个老男人历史


康熙生前的四大宠妃“惠、宜、德、荣”,其中的宜妃是其较其他更为宠幸的一个。

惠妃荣妃兼管着六宫,所以因为这一层原因,所以康熙和他们之间放不开,再由于年纪大了和儿子们的影响缘故,反而显得并不是很亲密。


而德妃长得非常漂亮,唯一的缺点是没文化,而且脾气不好,但是有好处,为人不太爱争。所以康熙是挺恩宠德妃的,过了60还让侍寝,但是跟德妃之间可聊甚少。

所以宜妃基本上就成为了康熙的倾诉对象。康熙甚至出征的时候,还要专门写信给宜妃痛诉思念之苦;出巡的时候还曾两次下榻宜妃的娘家。《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康熙出门除了带三德子和和尚之外,唯一带的女眷就是宜妃,估么着就从这这里来的。


有一种说法,康熙因为担心自己克皇后,所以没有封宜妃为皇后,否则宜妃很有可能会成为康熙的第4个皇后。

康熙死后,宜妃未能及时转变身份,认清形势,从而深深的得罪了雍正。

但是康熙是暴毙于畅春园,可以说死得比较突然。而当时宜妃正在生病。出席葬礼的时候,宜妃有点着急,就让4个小太监用软榻把自己抬过去。可能是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没有意识到已经换了皇帝了。所以走得有点急,直接就跑德妃前面去了。恰恰这个场景,被雍正给撞到了。


倒不是宜妃故意去挑衅德妃。只是宜妃还没有意识到转变身份,以前排在德妃前面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德妃自己对这个事情也没有任何的不满。毕竟大家都习惯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但是雍正碰到这件事情之后,性质就都变了。雍正刚继位,比较敏感。因为大家对他都不怎么服气,连德妃自己都说,你当皇帝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但是当时看到这个场景,雍正也不好发作。毕竟宜妃算是也算是雍正的母亲。所以雍正把一帮小太监给痛骂了一顿。

其实这个事情本应该引起宜妃的重视,应该马下来给新皇帝磕个头,谢个罪啥的。但是宜妃并没有怎么做,她仍然一切照旧,到底妇道人家,并不知道宫廷政治的凶险。

结果雍正迟迟等不来这个道歉。再一联想胤禟是八王党,母以子贵,这不就是有人给宜妃撑腰吗?


于是等康熙葬礼过后的第16天,雍正还是拿宜妃开刀。发布了一道圣旨,公布了宜妃的罪状。

“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这句话里里外外,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宜妃没有拿我当皇帝。

接下来又发生一件事情,以至于火上浇油,最终宜妃连个太贵妃的名分都没有得到。

因为康熙后宫有60多个妃子。所以换了新皇帝,他们就得挪地方。按道理,这些有子嗣的都得搬出宫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去住。


惠妃很聪明,带头搬出去了,因为惠妃自己的儿子胤禔被圈禁了,她就搬到了养子胤禩假去住了;而荣妃也搬到自己儿子胤祉家去住了;德妃因为是圣母皇太后,所以她必须留在宫里。

到了宜妃这边了,她死活不肯搬。如果康熙活着,谁敢让她搬?但问题是,康熙不在了。但关键问题实际上还是在于宜妃真没有合适的地方去。

宜妃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其中胤禌其得比较早,而胤祺也不是宜妃自己带大的,养在太后宫里的,不大会说汉语,沟通起来有障碍。实际上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胤禟,而且胤禟会做生意,家里老有钱了。所以如果让宜妃选的话,她肯定更愿意到胤禟家生活。


但是雍正把胤禟差遣到西宁去了,目的自然是打散八王党。所以雍正要求比较老实的五阿哥胤祺把自己的母亲宜妃接到自己家住了。而宜妃和胤祺之间还是多少有些生分的。

雍正后来对宜妃最大的报复,也不过就是没有封她为太贵妃。儿胤禟的下场,那是另外一码事儿。


宜妃虽然各种不愉快,但是晚年不算过分,至少她活的要比德妃久得多。她一直活到雍正11年8月份才死;而孝恭仁皇后(德妃)雍正元年5月份就死掉了。



炒米视角


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皇帝登基,对于康熙的宠妃宜妃郭络罗氏,雍正自始至终,都没有给她好的脸色。

宜妃郭络罗氏,位列康熙的“四妃”之一,按照“惠宜德荣”的排序,她的地位是排在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和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之前的,并且宜妃一直以来,都受到康熙皇帝的极度宠爱,对其“眷顾最深”。

但是伴随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的去世,雍正皇帝的登基,宜妃郭络罗氏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康熙刚刚去世,雍正就开始对宜妃进行公开的斥责,并且亲自下诏书进行问罪,之后更是将宜妃赶出宫去交给宜妃的儿子五阿哥胤祺。而雍正在对康熙后妃册封太妃的时候,宜妃也都是没有获得任何的册封。而宜妃去世后,在雍正在位期间也没有进行下葬,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才被安排葬入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之中。


雍正训斥宜妃傲慢无礼的僭越行为,既有雍正对于宜妃的厌恶,当然也有宜妃自己的原因。

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雍正降旨专门斥责宜妃郭络罗氏是在康熙入葬十六天之后,在雍正的旨意之中,宜妃郭络罗氏的僭越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康熙去世的时候,皇太后也就是德妃乌雅氏,尚且由人搀扶行走,但是宜妃却坐软轿前行,并且是走在德妃的前面,全然没有尊卑之分;

其二,就是宜妃在雍正面前依然没有君臣之礼,深情气度与雍正的生母一致,进而招致了雍正的反感。

宜妃之所以在康熙去世后有如此行为,进而被雍正抓到把柄进行训斥,也是有着不可避免的原因的。

首先,一直以来,宜妃的位置都是要高过德妃的,况且久居深宫之中,在加上康熙对其的宠爱,早已形成了习惯,一时间难以改变。

其次,雍正皇帝在之前的“九子夺嫡”过程中,可以说是不显山不露水,异常的低调,这样就给了宜妃以及其他的所有人很大的错觉,因而在此之前,并没有真正的在意雍正,或者说,并不知道雍正会对此大做文章。

再次,此时的德妃只是名义上的皇太后,还没有为雍正所册封,说道僭越更多的是因为雍正的主观臆断。

当然还不应该忽视的是,宜妃与德妃两人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雍正以及德妃对于宜妃的评价,宜妃遭到雍正斥责,德妃在一旁煽风点火,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宜妃为雍正所厌恶和记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宜妃的儿子,九阿哥胤禟。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所面对的最为强劲的对手就是八爷党集团的众位皇子了,其中最让雍正感到厌恶的除了八阿哥胤禩,就是宜妃的儿子九阿哥胤禟了。

一方面,胤禟非常机智聪慧,是八爷党的骨干力量,先是为八阿哥胤禩,后来又为十四阿哥胤禵的夺位进行出谋划策,给雍正造成了实质上的威胁;另一方面,胤禟是所有康熙皇子中,最有钱的,因而也就成为了八爷党的财神爷,提供了大量的财富和经费。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对于九阿哥胤禟是极度的记恨,刚一即位就将其发配到西北,雍正四年(1726年)就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致死。

而雍正也把他对于九阿哥胤禟的记恨转嫁到了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身上,进而才有了雍正对于宜妃的厌恶和苛刻。


雍亲王府


康熙生前的四大宠妃“惠、宜、德、荣”,其中的宜妃是其较其他更为宠幸的一个。

惠妃荣妃兼管着六宫,所以因为这一层原因,所以康熙和他们之间放不开,再由于年纪大了和儿子们的影响缘故,反而显得并不是很亲密。

而德妃长得非常漂亮,唯一的缺点是没文化,而且脾气不好,但是有好处,为人不太爱争。所以康熙是挺恩宠德妃的,过了60还让侍寝,但是跟德妃之间可聊甚少。
所以宜妃基本上就成为了康熙的倾诉对象。康熙甚至出征的时候,还要专门写信给宜妃痛诉思念之苦;出巡的时候还曾两次下榻宜妃的娘家。《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康熙出门除了带三德子和和尚之外,唯一带的女眷就是宜妃,估么着就从这这里来的。

有一种说法,康熙因为担心自己克皇后,所以没有封宜妃为皇后,否则宜妃很有可能会成为康熙的第4个皇后。

康熙死后,宜妃未能及时转变身份,认清形势,从而深深的得罪了雍正。

但是康熙是暴毙于畅春园,可以说死得比较突然。而当时宜妃正在生病。出席葬礼的时候,宜妃有点着急,就让4个小太监用软榻把自己抬过去。可能是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没有意识到已经换了皇帝了。所以走得有点急,直接就跑德妃前面去了。恰恰这个场景,被雍正给撞到了。

倒不是宜妃故意去挑衅德妃。只是宜妃还没有意识到转变身份,以前排在德妃前面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德妃自己对这个事情也没有任何的不满。毕竟大家都习惯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但是雍正碰到这件事情之后,性质就都变了。雍正刚继位,比较敏感。因为大家对他都不怎么服气,连德妃自己都说,你当皇帝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但是当时看到这个场景,雍正也不好发作。毕竟宜妃算是也算是雍正的母亲。所以雍正把一帮小太监给痛骂了一顿。
其实这个事情本应该引起宜妃的重视,应该马下来给新皇帝磕个头,谢个罪啥的。但是宜妃并没有怎么做,她仍然一切照旧,到底妇道人家,并不知道宫廷政治的凶险。
结果雍正迟迟等不来这个道歉。再一联想胤禟是八王党,母以子贵,这不就是有人给宜妃撑腰吗?

于是等康熙葬礼过后的第16天,雍正还是拿宜妃开刀。发布了一道圣旨,公布了宜妃的罪状。
“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这句话里里外外,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宜妃没有拿我当皇帝。

接下来又发生一件事情,以至于火上浇油,最终宜妃连个太贵妃的名分都没有得到。

因为康熙后宫有60多个妃子。所以换了新皇帝,他们就得挪地方。按道理,这些有子嗣的都得搬出宫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去住。

惠妃很聪明,带头搬出去了,因为惠妃自己的儿子胤禔被圈禁了,她就搬到了养子胤禩假去住了;而荣妃也搬到自己儿子胤祉家去住了;德妃因为是圣母皇太后,所以她必须留在宫里。
到了宜妃这边了,她死活不肯搬。如果康熙活着,谁敢让她搬?但问题是,康熙不在了。但关键问题实际上还是在于宜妃真没有合适的地方去。
宜妃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其中胤禌其得比较早,而胤祺也不是宜妃自己带大的,养在太后宫里的,不大会说汉语,沟通起来有障碍。实际上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胤禟,而且胤禟会做生意,家里老有钱了。所以如果让宜妃选的话,她肯定更愿意到胤禟家生活。

但是雍正把胤禟差遣到西宁去了,目的自然是打散八王党。所以雍正要求比较老实的五阿哥胤祺把自己的母亲宜妃接到自己家住了。而宜妃和胤祺之间还是多少有些生分的。
雍正后来对宜妃最大的报复,也不过就是没有封她为太贵妃。儿胤禟的下场,那是另外一码事儿。

宜妃虽然各种不愉快,但是晚年不算过分,至少她活的要比德妃久得多。她一直活到雍正11年8月份才死;而孝恭仁皇后(德妃)雍正元年5月份就死掉了。

狂吃不胖君


宜妃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在有康熙的日子里她的人生都是春天。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她尚未生子就被封为宜嫔,七嫔之一,她成为康熙朝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后宫主位。后来一连生了三个儿子,被封为宜妃。

宜妃从1680年到1685年,在这短短的五年之内,给康熙生了三个皇子。他们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12岁夭折)。

《永宪录》:“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清史稿》:“圣祖甚爱之”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顺序)

“母凭子贵”,嫔妃在皇宫中拼地位主要靠生孩。有了儿子的宜嫔更加受宠,地位稳固。她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被晋升为宜妃,排在康熙四妃之次,仅次于惠妃那拉氏,居住在西六宫之一的翊坤宫。她是入驻翊坤宫(仅次于皇后住的坤宁宫)时间最长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个世纪之久。


宜妃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白富美,官二代,她是佐领三官保之女,她与妹妹一同嫁给康熙帝,她妹妹地位不如她。她性格骄横,为人处世也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否则不会得到康熙特别的宠爱和牵挂。


据记载,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时,心系宜妃,怕宜妃担心他的安危,他会命人向翊坤宫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给宜妃,这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在后宫妃嫔里也不多见。



宜妃的老爹也因她仕途辉煌,升为驻防盛京(沈阳)的正三品武职,职掌盛京内务府关防印,成为主宰一方的地方要员。

身缘戚属,班亚近臣。衔书盛京掌管内务府关防印(《清列朝后妃传稿》)”

康熙帝出巡盛京时,曾两次在其父三官保的第宅驻跸,这样的殊荣,在康熙帝后妃中独她一人。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继位。由于宜妃次子胤禟是雍正的政敌,他是帮助“八阿哥党”打压雍正的重要人物,皇权斗争失败后的结局是血腥残酷的。宜妃也随之受到连累,有“母凭子贵”变为“母凭子衰”。


(九龙夺嫡图)

宜妃人生的大落差

康熙一死,宜妃的冬天就随之降临。有史可考的记载,宜妃首次受屈,是在康熙的葬礼上:

康熙驾崩时,不巧的是宜妃正病重,走不了路,她便命人抬着她乘软榻奔丧,坐就坐呗她还乘软榻走到雍正生母皇太后的前面,而这位皇太后却是被人搀扶着步行奔丧。这让雍正找到报复的机会,他当着众人的面狠狠的斥责了宜妃的宫女和太监,借机斥责宜妃乘软榻出席致哀,一是对先帝的不敬,二是眼里更没有他这个新皇帝。这让一向受宠的宜妃颜面尽失。

“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老皇帝尸骨未寒,宜妃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新皇帝严厉斥责,这是一生中前所未有的羞辱。事情远没有到此结束,等待她的是厄运连连。平时骄横惯了,她在为 康熙帝守灵的时候,习惯了昔日的地位,惯性似的跪在新君 雍正生母 德妃之前,众嫔妃位之首。这个举动让 雍正皇帝非常生气。

雍正帝在十一月二十九颁布圣旨,公开指责宜妃的行为,让她再次受辱,主要“罪名”有三条:

第一,宜妃没有向皇太后行大礼,

“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

第二,宜妃坐软榻、守灵到皇太后的前面。

第三,不尊重新皇帝。

这三条罪状让宜妃的人生跌入低谷,眼前布满大坑。

从此,宜妃身边的侍从被雍正严密监控。雍正对宜妃的处置,还远没有就此结束,他在分封康熙诸妃为太妃的时候,唯独把宜妃排除在外,还对宜妃的太监进行流放,宜妃的日常也受到雍正的严密监控,整日如坐针毡。

宜妃的儿子九阿哥胤禟(yìntáng)被排挤,派往西宁驻扎,他与母亲在翊坤宫辞行时也受到严密监控。雍正帝最终将胤禟革除宗籍、圈禁、对其改名为塞斯黑(满语,讨厌的人,极具羞辱性)在狱中被折磨死,也有一说被毒死,终年43岁。


宜妃的结局

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即被雍正赶出宫,迁居到儿子五阿哥胤祺家中。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十九,54岁的五阿哥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经历2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无奈后,在郁郁寡欢中离世,应该活了70多岁。宜妃死了原本该葬在康熙景陵旁边的景陵妃园寝,但因雍正余恨难消一直不许,直到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宜妃才入葬景陵妃园寝。

德妃草根逆袭

德妃原是隶满洲正黄旗包衣(包衣是奴仆的意思),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雍正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出身低微的她14岁入宫,为宫女。她没有宜妃那么好运。但她是个聪明会使脑子的美人。5年后她草根逆袭,获得康熙的宠爱。肚子正气,1678年她生下四皇子胤禛(雍正皇帝),因身份地下,亲儿子被皇后佟佳氏抱养。她仍是宫女,做事小心翼翼,第二年康熙封她为德嫔。1681年她又生了个儿子胤禵,和宜妃同一年受封,她被封为德妃。她一生为康熙生了6个孩子3子3女。可惜六皇子夭折,她的大儿子被抱养,所以她把所有的母爱倾注到小儿子胤禵(yìn tí)身上。



最爱的小儿子被亲儿子打压

胤禵也深得康熙喜欢,后来“九子夺嫡”中,胤禵处处与雍正对着干,大有想继位的苗头,斗来斗去雍正胜利继位,胤禵被治罪。史料记载,1723年,雍正安葬康熙时,下令让弟弟胤禵守陵,并削去弟弟亲王封号。

对于德妃雍正皇帝曾说:

“生恩不及养恩大”

雍正和德妃母子感情生分淡薄。德妃看到雍正对弟弟(自己最爱的小儿子)的这一做法,她很生气很气恼,想想以后和小儿子永生难见,她拒绝参加雍正的登基大典,拒绝太后封号、拒绝搬出永和宫。



她整日气恼郁闷,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64岁高龄的德妃生病,于1723年6月25日病死。

与其说宜妃挑衅德妃不如说是一种习惯。

宜妃明知德妃就是太后,她还在风头上压过德妃,主要是她背后的家世显赫,她在盛宠之下,骄横惯了。她一入宫就平步青云,有皇帝极大的宠爱,有优秀的儿子,有很高的封位,人生如此的完整和幸福,在帝王家并不多见。对于康熙的离世一时还不适应,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她习惯了昔日的荣耀,根本放不下位子。


雍正和生母德妃向来关系淡薄,草根出身的德妃卑微低调也早已成为习惯,骄横且受尽极宠的宜妃自然不把德妃放在眼里。

对雍正来说,即使宜妃没有以上的做法,雍正也不会放过她。如果没有宜妃的儿子胤禟这个政敌,鉴于雍正对他亲娘没感情,即使宜妃做出以上“出格”的事,他也不会跟她如此计较。


小姐姐讲史


为什么雍正登基了,宜妃还去招惹雍正的生母德妃?是自恃身份还是没脑子?

其实宜妃招惹德妃这事,是德妃的亲儿子雍正给定的性,其背后是否有更深得含义可就不好说了。


公元1722年11月13日,爱新觉罗·胤禛继承皇位。11月29日就颁布了一道圣旨,公开指责宜妃,圣旨上说明的问题有三项:

  1. 宜妃没有向德妃行礼。(因为雍正成了皇帝,自然母凭子贵,德妃就是皇太后,比其他太后要贵重,当行国礼)
  2. 众人皆是步行,而宜妃是由四名太监抬软榻而至,走到了德妃前面,不尊重皇太后
  3. 不尊重皇帝,不知国体。
虽说只是指责没有定罪,但圣旨最后还来了一句“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为什么雍正刚登基不久就要发出一道指责宜妃的圣旨呢?

这事还要从具体的始末说起:

话说十一月十三日深夜,在位61年的康熙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死在了畅春园,四阿哥胤禛即刻继承了皇位。


为康熙举行葬礼,所有嫔妃都得参加啊,更不用说特别得宠的宜妃了,但是宜妃此时患病多日,没办法,行动不便只能让四个太监抬着过去,而且行礼的时候走到了德妃的前面,雍正看见之后,当场就斥责了宜妃随从的太监和宫女,碍于老皇帝刚刚过世,就没有过问宜妃。但几天以后就颁布了上文的那道圣旨。

疑问一:宜妃混迹后宫多年,应该不至于在礼仪上出问题

这事如果拿来说事,宜妃的确有失礼仪,按说她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但为什么偏偏就犯了呢?


一是因为康熙在世是,宜妃得恩宠最多,其他后宫中地位高于德妃。根据记载,宜妃父亲是三品大员。入宫后,宜妃尚未生子时已经被册封为嫔妃,而德妃只在生个四阿哥以后,才被册封为嫔妃。宜妃地位远在德妃之上,深受康熙的眷顾。而康熙的离世是突然的,想必宜妃此时还未转变好自己角色,触了霉头。

二是心急如焚,大靠山去世行为慌乱。康熙去世时,宜妃患了重病,一直在养病,没想到宠爱自己的皇帝就嗝屁了。你说,她去现场时,肯定是慌不择路的,估计心里着急,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更一方面心急是因为自己亲生皇子这一派未得到实权,想必内心也在担忧自己的命运,故没有在意那么多。

疑问二:雍正至于发一道圣旨指责母妃的行为吗?

自己的老子尸骨还未寒,自己虽说做了皇帝,有必要指责宜妃的行为吗?雍正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一是为了立威,他是要告诉所有人,特别是皇亲后宫,现在我才是皇帝。估计当年自己亲母受其他妃子欺压时他都看着了眼里,现如今自己当了皇帝,肯定不会允许此类事情发生,为了皇帝的尊严,谁的面子也可以不顾,特别是以前比自己母亲还受宠的人。

二是为了打压夺嫡的派系。虽说自己经历了血雨腥风终于继承了皇位,但是他提心吊胆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而且当务之急是把那些还有权势的皇子们瓦解,而宜妃的孩子九阿哥是八王派系的核心力量,所以说训斥宜妃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所以说,宜妃挑衅德妃,并非有意为之的行为,实为无心之过,并且雍正如此大动肝火,有这深层次的原因!!!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自我!


xiaoZ弹史


明明知道是雍亲王登基,宜妃为什么还作死去挑衅雍亲王生母德妃,未来的太后?

德妃乌雅氏,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出身蒙古大草原,是满蒙联姻嫁给康熙皇帝的。

她虽然没有文化,却长得异常美丽,所以皇帝经常找她侍寝,到了六十也不放过,常翻她的牌子。

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早死,由德妃抚养成人,所以和老四最为贴心。

德妃最为得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听不得清帝国有特别廉洁的清官,象于成龙这样,她经常摸出自己的体己银子,让康熙转交给清官家里面,贴补家用。所以康熙老说她深明大义。

德妃得宠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不喜欢和其他女人争,包括荣誉和赏赐。但是她二个儿子办差出色,赏金仍然不少。

宜妃郭络罗氏一样得宠,孩子生得也多,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早逝,还生有公主。

而且宜妃嘴甜,康熙上朝回来有火,她能哄高兴。也有文化,与康熙一起出游能聊得来。

康熙六十九而崩,有些自媒体说暴毙,古人人生七十古来稀,康熙八岁登基,十三亲政,劳心劳力。而且卧床已久,我不认为死的突然,而是油干灯灭。

出席葬礼,宜妃有二点让雍正皇帝不舒服,但没有当场发作。一,坐软轿而来(其实宜妃当时生病了)。二,还是认为自己地位比德妃高,排在她前面,不尊重太后。

其实德妃因为不争,所以心里根本没有什么。

但是雍正不干啊,不尊重太后(他生母),就是不把皇帝放眼里。

所以就因为这二点,他下诏斥责了这位庶母,连太妃也没有评上,最后还逼她搬出宫,住到了胤琪家中。

而且,宜妃去世,雍正二年都没有安排下葬。直到乾隆皇帝继位,才把她葬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

个人认为,雍正向来刻薄,而宜妃儿子胤禟又是他死对头“八爷党”主要成员,儿子都罚到西北军营,后来圈禁致死,迁怒于宜妃也是正常的!

不过,宜妃心态也没有放正,康熙时你是宠妃,可以恃宠而骄,可以任性,但雍亲王可是冷面王,刻薄寡恩,被他盯上也只有自认倒霉!





南雷霆峰


也许这就是“终其一生,倍受恩宠”的宜妃未曾想过亦或是想到的吧!或许宜妃并不是作死般的去挑衅德妃,毕竟在康熙生前,宜妃是康熙最受宠爱的那一个人,宜妃也是习惯了盛极一时的风光。


也许在宜妃心里,挑衅德妃并不会惹得多少人因此而怪罪自己,毕竟康熙最宠爱自己。亦或是宜妃明明知道当今圣上已然不是当初那个爱她、宠幸她、视她如命的康熙帝了,但是她还是放不下昔日曾“风光无限”的那个宜妃的面子和身段,顾及过往自己的尊严。但是这如今的一切却早已经改变了,康熙帝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新皇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雍正皇帝一登基,也就代表着宜妃前半生的“晨曦”已经幻化成了夕阳西下的“残阳落日”。

康熙在位时,宜妃无疑是最受宠的一个妃子,在宜妃入宫仅仅四年后,就被破格升为“后宫四妃之一”。想必大家都也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吧,剧中的宜妃曾作为跟随康熙帝唯一微服私访的妃子,由此可见,宜妃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的确是颇有分量的。根据清朝《清史稿》中所记载:“圣祖甚爱之”,再有《永宪录》中也曾记载:“眷顾最深”。从史料也可以充分表明,宜妃在康熙生前是极其受宠的,所以宜妃不论在康熙帝的心中还是在后宫的地位中都是备受尊崇的。这样的地位其实也为之后在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登基后,宜妃依旧挑衅雍正生母德妃后的下场而埋下伏笔。



根据正史记载,真实历史上的宜妃挑衅德妃不是肢体或者语言上的肆意挑衅。公元1722年,享有“千古一帝”美誉的康熙帝驾崩,康熙帝驾崩之后,按照康熙帝留下的遗书遵诏,选四阿哥胤禛为新皇登基人。在后宫诸妃为康熙帝守灵期间,令人诧异的一和画面却产生了。按照历朝历代宗法制的规矩,皇帝死后,诸妃为之守灵三天三夜,守灵排在最前位的则是新皇的母亲,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康熙帝死后,理性就是雍正帝的母亲德妃排在最前面守灵了,但是宜妃却“大不把这条规矩放在眼里”,宜妃硬生生地跪在了德妃的前面,这不光是对德妃的挑衅,这还是对雍正帝的挑衅啊。(也许宜妃只是深爱着康熙帝,没有顾及太多,但是却被雍正帝视为不爽)



站在题目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真的是宜妃故意挑衅德妃的话,那又是出自如何的原因呢?我个人认为有三点:其一,康熙帝虽然深爱着宜妃,而宜妃也的确为康熙繁衍子嗣了,但是康熙死后,却没有立宜妃的儿子为新皇,这道心坎,宜妃心中过意不去;其二,眼看着登基的新皇不是自己的儿子,宜妃想着自己之后的生活该如何去应对,再说,之前毫不得宠的德妃以后就要骑在自己的头上了,想到这里,宜妃也是很不是滋味;其三,也许宜妃的灵魂也是真的随着康熙帝的驾崩而随之离去了吧,他对德妃的挑衅之举也许真的是无心之过,在宜妃的心中,她和康熙帝的爱情早已跨越了“规矩”。


小镇月明


宜妃可没有作死去挑衅德妃。

宜妃混迹宫中多年,她再不济也能看清点局势,怎可鲁莽行事。雍正此时已登基,作为皇帝的生母,德妃进位皇太后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她哪会那么傻的去挑衅德妃呢?



其实,雍正对宜妃之所以会当着众人的面去斥责她,说宜妃“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大意就是宜妃丝毫不尊重德妃,不但皇太后走路,她坐轿,更甚者还坐轿走到太后的前面,而且平时在我面前,也摆出一副就是我母妃的样子,这让我雍正是十分不爽),目的不再于惩罚,而在于敲打。



没看到,雍正最后还说道“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就是从此之后,你宜妃不能再不把我雍正当回事,现在是我做皇帝,不是先皇了,所以是龙就得给我盘着,是虎就得给我卧着,不然我就真的用治你的罪了。

说白了,雍正会敲打宜妃,他可不是因为宜妃对德妃如何(实际上宜妃还真没对德妃干嘛),只是因为他看不惯宜妃,及她的儿子胤禟罢了。当年九子夺嫡时,胤禟可是害苦了胤禛,他巨大的财富可是帮助胤禩拉拢了朝中不少贪财逐利的重臣,而这些重臣可没少在朝廷上联合起来打压雍正。如此,登基后的雍正自然免不了要对胤禟进行打压,而作为胤禟的生母宜妃自然也是在打压的行列中。



宜妃说实在本没有多大的错,她没有对德妃不敬,也没有对雍正不敬,只是她的儿子对于雍正来说却是仇人,一个有着储君之争的仇人,雍正既然会打压胤禟,自然也会打压宜妃。

当然,雍正对于宜妃还算是可以了,对她只是敲打一番,待遇并未减,妃位也没有降,只是被骂了一下。而后,她死后,雍正的儿子乾隆依旧是让她以妃子的身份葬入景妃园寝,《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载:“奉安温僖贵妃神位于中龕内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


澳古说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挑衅?就这事您要是细说,还真谈不上。但没得办法雍正本来就是气量不大的人,在加上他这皇位来之不易,毕竟憋屈了多少年了,从这帮子有名有姓的皇子中脱颖而出,那真真的叫一个不容易啊,所以他对待一些个事的看法,会在无形中给扩大了。

当然,咱也不能因为雍正这性格就说雍正不好咋的,相反俺觉得在满清十二个皇帝中,雍正是做的最棒的一个皇帝。

好了,闲篇咱也不扯了,进入正题,首先咱了解一下宜妃这个人物,因为您不了解这个人物,直接回答,这就缺点东西。

宜妃

话说康熙活着的时候,就封了三皇后。可这三皇后都没有陪康熙走完一生。所以康熙感觉自己个就不能封皇后,前脚当皇后,这后脚就得走人。

所以整个康熙朝就三皇后。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拉倒吧!你读过历史没?啥叫三皇后,人家康熙真真的有四个皇后!回头重新学习去吧!”

哎!别介呀!看您吵吵把火的,最后一个那是雍正给追尊的,压根就不是人家康熙的手笔。

这追尊的就是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满清整个王朝当中唯一一个乌雅氏皇后。

好了,咱别为这小事说道了,咱接着说正题。

所以康熙这后宫其实应该掌握在后妃的手里边。

而康熙生前最喜欢的妃子就四个,分别是惠妃,宜妃,德妃和容妃。

那么管理后宫这事,你不能四个一起上,这得乱了套,毕竟政出多门这早早晚晚的要出事。

所以主管是惠妃,助理是容妃。这主要是这两位年纪大了,办事他也安稳,没那么着急把火的毛病。当然这也导致了康熙不怎么到这俩人的宫里溜达,毕竟年纪就摆在哪里了。

这宜妃是康熙最最喜欢的,毕竟年轻嘛?还有点子文化,素养就摆在哪里,聊个闲天,他也能聊到一起,有共同语言。

所以康熙没事就喜欢到她这溜达,啥鸡毛蒜皮的事也喜欢唠唠,毕竟人老了,有些个话憋在心里这不好,当然不是啥事都说,康熙可没那么缺心眼。再说宜妃她也不惹事,当个听众很合适。

所以四个妃子当中,让康熙选一个当皇后,这家伙宜妃没跑。要不所有的妃子当中,就她让康熙赏了一顶四人软轿,抬着她搁皇宫里边随意的溜达,这就是恩宠,但这事坏就坏在了这四人软轿,这是后话,咱后边说。

这也是为嘛《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走哪都带着宜妃的原因,最得宠吗?

最后就是这德妃,漂亮这就不说了,缺点就是没啥文化,这辈子压根就没有读过多少书,而且她这脾气也不好,没说两句话这就有点子吹胡子瞪眼的意思,当然她对康熙可不敢。

这不,就因为这个原因,后来雍正当了皇帝,这德妃本来就是生母,你应该高兴才对吧!不,她认死理,就感觉这老十四比这老四高了可不止一个台阶,处处的给雍正添堵,这也没谁了。其实说道根子这就是没读过多少书,认识不够造成的。

她就不明白,自己这里给雍正添堵,这倒霉的一准就是她最心痛的老十四,她活着还好,她这一死老十四绝对有好果子吃的。

好了,唠叨了这么些事,大家伙对宜妃也有了个了解,那么咱就接下来说题主的事。

题主的事

话说这康熙死在了畅春园,这事太过突然了,大家伙都没有想到,毕竟事前就没啥征兆不是。

那么接到消息的宜妃,这会正生病躺被窝里养病呢?听到了这事,哪能不赶过来?

所以这出席葬礼的时候,宜妃就坐了那四人的小软轿就过来了。

话说这是啥时候,老皇帝死,新皇帝登基的时间点,您不能拿老规矩办事,这必须符合新皇帝的脾性才成。

所以这一点上宜妃没有办好,这就入了雍正的法眼,你这是没有把俺搁眼里边是咋的?雍正这心里就有了个小疙瘩。

好吧,这就算了,大家伙来了之后,这宜妃就跑到了德妃的前边跪着了。

这要是康熙活着的时候,按照规矩这宜妃的位置确实是在德妃的前边,应该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康熙死了,蹲在上头的是雍正不是。

咱也说了,雍正的心眼他不大,瞅到这一幕,他心里难免不乱叨叨。

这会朝堂上对他这个新皇帝,不服的大有人在,毕竟他整的国库那案子,得罪了不少的人,人心浮动啊!

你这跑到德妃的前边,也就是俺生母的前边,几个意思?表示不服?在加上前边德妃还给他添堵。

所以雍正可就钻了牛角尖了,咱就说这种事最怕钻牛角尖,这一钻可就出不来了。

但这事雍正不好当面戳穿,就骂了伺候的太监,这通骂,骂完了,他就寻思这宜妃能缓过神来,给他们母子道个歉啥的,心许这事就揭过去了。

结果这宜妃木木呆呆的啥也没动,似乎不明白这事是针对他的。

好吧,你是故意的!这想法就在雍正的心里头可就坐实了。

雍正在一想,你一共三儿子,那俩先别提,但老九这绝对是八爷党中的一员,咋啦?老八没当上皇帝,你跑这添堵来了。

好吧,这印象算是落下了。

结果就是康熙这葬礼过去了十六天,雍正这开始针对宜妃发表不满,就为这事专门下达了圣旨,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坨,其实核心意思就是你这宜妃不知道个体面吗?你这压根就没有把俺当皇帝的看。

这不后来雍正要尊封太妃的时候,这宜妃压根就被拉进了黑名单,就不在考虑之列。

而宜妃的孩子,老九直接被雍正给圈禁圈死了。

当然雍正对于宜妃的报复,也就是这两件没有其他的,再说老九那是自己个找的怨不得别人,所以说道根子上雍正的报复就是没有给他太妃的名分而已。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