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着四爷和十四爷的面,封他们的母亲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

短锄栽花


十三爷和十四爷在殿外打了起来!

一个是太子的力量,一个是老八的同盟!彼此不服,就因为康熙废了太子胤礽,然后让众人写推荐太子人选,十四爷认为废太子不能重新入选名单,十三爷就争论!最终二人变成武斗,而一众官员在看热闹!

康熙听闻,匆匆忙忙跑了出来,刚好听到有官员对十三爷喊道:你只不过是废太子的一条狗!

康熙火冒三丈:那你又是谁的一条狗!

然后叫人拉开血气方刚的十三爷和十四爷,罚了一干人等包括老八,十四爷一听不服,就觉得八爷冤枉不应受罚,随后就直接和康熙正面顶撞!康熙气的直接拿剑就砍!太子,四爷和八爷都跪在外面,一看康熙拿剑砍也吓得不得了,太子抱住康熙,八爷跪着拖住康熙的腿,而四爷直接用手捏住剑锋,血流不止!随后,康熙被气晕抬到宫里休养!

其实表面上是十三爷和十四爷在打架,本质上是八爷和太子之间对皇位疯狂的争抢,而这种背地里激烈的竞争转化为台面上的打斗!而从中更可以看出权力权利斗争的残酷性,一个官员竟然骂皇子是条狗,就是因为太子没有权力,连一个官员都把他们当狗看!当然,谁给这些官员撑腰,无非就是八爷!

皇家太过无情,要想生存下去,就是你死我活的激烈碰撞!八爷非要去抢,注定了他的失败!


十四爷与康熙的顶撞,要求康熙给惩罚八爷一个说话,简直就是给八爷一个“神助攻”!把康熙气的晕倒,能给你们这些势力好果子吃?

而后,德妃乌雅氏带着两个儿子,四爷和十四爷来养心殿给康熙请安赔罪!康熙看着年老色衰的德妃,看着她身后的两个儿子,一个四爷胤禛,一个十四爷胤禵,就问了一下四爷手上的伤势!然后,沉思一下!

封德妃为皇贵妃,然后要求四爷把儿子弘历送到宫里来,他很喜欢弘历,要亲自辅导!

两件事情,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内涵!

俗话说,母凭子贵!德妃两个儿子,十四爷刚闯了祸,差点把康熙给气死,不可能是因为他而获得赏赐,那肯定就是因为四爷!

四爷用手拿住剑锋,完全是置自己安全于不顾来救人,这一点很让康熙认可,他认为四爷肯定有一颗仁慈之心,还有过硬的胆量!对待兄弟需要仁慈,治理国家需要胆量,此时的康熙,厌倦了皇子之间的争斗,对太子的失望溢于言表,对八爷的厌恶无需多言!而其它的几位都是冲动鲁莽,唯有老四,稳重务实,不争不抢!故而,康熙心中已然有了人选!

所以,他加封德妃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四爷立功,而后把弘历接到宫里培养,更给四爷吃了一个糖丸,康熙的孙子上百个,见过的没有几个,而唯独对弘历亲睐有加,这简直不能太荣幸了!


康熙的头脑是相当精明的!

通过第一次废太子让官员推荐人选,就直接实现了三个目的:

第一,他对朝堂的朋党势力大为了解!

特别是以八爷为首的势力,各皇子和朝廷官员之间的来往,直接影响到朝政的稳定!所以,他重点敲打了佟国维,因为佟国维是八爷的重要主力,擒贼先擒王,随后他把老花镜给了佟国维,就是说佟国维老眼昏花!而佟国维借势隐退,让侄子隆科多辅佐四爷,真不愧为官场老狐狸!

第二,他看到了八爷的野心!

本来他对八爷的好感无多,因为他的出生低贱,但没想到他敢于同太子叫板,虽说太子不堪大用,但也轮不到你老八来抢位!你越抢,就偏不给!就不信你能折腾过我!

第三,发现了自己相中的储君!

四爷在关键时刻敢于出手,维护兄弟,又维护了皇威,这是极为难得!而且,他不争不抢,一心做实事,这才是康熙需要的!故而,先封他母亲为皇贵妃,又对弘历特别照顾,这就是给四爷一个准信儿,相中你老四了!

康熙的心思一般人猜不到,这帝王心术不能明言,通过这一系列的冲突,康熙不断能够看到问题的症结,还能把不利的局面转为好的结果!康熙真是高人!


忠肝义胆岳老三


封德妃为皇贵妃并不是孤立的一件事,之前康熙还下了一道圣旨。两道圣旨结合在一起,才能明白这件事的真正原因。

太子由于为还国库欠款卖官鬻爵,居然还以钱买命,再加上泡小妈,让康熙大失所望,于是废了他议举新太子。

但注意康熙废太子的理由是〖太子有病了〗,并不是像谋逆、不孝、淫乱、贪腐一样,这样的帽子扣上去就是终身污点,再翻身就难了。病又不是罪,治好了不就行了,这说明康熙还是留着缓和的余地的。

议举新太子,从感情上康熙倾向于二阿哥,从理智上倾向于冷酷无情可以刷新吏治的四阿哥。而决不希望是比他还要宽纵,表面贤王,背后诈出肖国兴的口供,暗害手足的八阿哥。

但推举结果让康熙大跌眼镜:八阿哥以大比分胜出,还有佟国维、马齐这样重量级的人物支持。

大失所望的康熙也顾不得什么吃相了,也不管之前自己亲口说过的“言者无罪”了,赤膊上阵了。又是降马齐的级,又是把佟国维赶回家退休抱孩子去。

康熙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当然激起了力保八爷的众臣的反弹。先是佟国维声泪俱下地说〖难道朝堂上,这么多保举八阿哥的都是奸臣吗?〗,已经结结实实地打了康熙的脸了。

后来更有,老十四老十三矛盾爆发,两人打起来,康熙训斥老十四时,他反驳说

〖这百官举荐太子,这本是皇阿玛您的旨意。八阿哥才识宏博,雅量高致,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人,一德一心举荐他。虽说少许人有串联的事,但百官何罪,八哥何罪。皇阿玛令人举荐于前,又无端锁拿于后,往后谁还敢奉诏办事?!遵旨是死,抗旨也是死,请皇阿玛给儿臣等指条活路吧。〗

说的合情合理,又是狠狠地打了康熙的脸,并且让康熙难以反驳。普通父亲还受不了儿子这么不给自己面子呢,何况康熙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以,当场暴怒,要拔剑杀了他。在懂眼色的张廷玉的劝阻下,让老十四跑了。

看上去康熙已经完全得胜,力压群臣了。然而,这样做的恶果是难以估量的:你说话跟儿戏一样,按你的话办事还要获罪,以后谁还会把你的话当回事。以后只要揣摩上意,阿谀奉承就是了。这样会大大地破坏自己的威信,带坏官场风气,显然是康熙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事后德妃把老十四打的鼻青脸肿,绑过来赔罪,先给足康熙面子。


有了台阶,康熙就先下一道圣旨〖这次举荐太子,除佟国维外一律不予追究〗,这是针对群臣的。再下一道圣旨晋封德妃,这是针对皇子的,表示对老十四行为的肯定。同时强调〖朕说过的话,什么时候收回过〗。

总起来就是:你们做的没错,希望大家以后还忠言劝谏,我康熙说话还是算数的。同时,把弘历带进宫,先埋下了个后招。

两道圣旨代表着康熙对“议举新太子风波”的处理意见。


待我施为地煞变


在《雍正王朝》中,九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多次把康熙帝气得够呛,其中一次比较严重的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十三胤祥因为复立太子的事而打了起来,结果把康熙帝气晕了。

等到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跟随母亲乌雅氏来赔罪的时候,康熙帝突然册封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

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件事,在那个年代,一个后宫妃嫔想要晋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最常用的一个途径是获得皇帝的宠爱,比如侍寝一次就可以升更衣,在《甄嬛传》中有几个称号叫“答应”、“常在“、”贵人”,这三种级别,其实就是侍过一次寝后皇帝宠爱便可直接封。

如果一直没有生育,除非是皇帝当年直接封的皇后,否则很难继续晋升。但是如果生下了皇子或者皇女,则可以升嫔,生下两个皇子就可以升妃。如果第一个皇子皇上也非常喜欢,也是可以直接升妃的。

靠生育皇子晋升是最常见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靠娘家给力,比如年羹尧成为了大将军,那么他的妹妹年秋月就可以升妃。

也就是说后宫最常见的几种晋升方法是皇帝宠爱、生儿育女、娘家给力。

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的母亲乌雅氏,是在生下皇六子的时候被晋升为德妃。在皇宫里,只有妃以上才可以直接抚养皇子,所以老四胤禛并不是亲生母亲乌雅氏抚养长大,而生老十四胤禵时乌雅氏已经是德妃,所以老十四是乌雅氏亲手抚养大的。

但是老四胤禛的母亲德妃乌雅氏被升为皇贵妃时,既不是她又生下了皇子,也不是她受到康熙帝的宠爱,更不是她娘家人对朝廷有功,就是平白无故的被升了皇贵妃,这就非常蹊跷了。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看一下这件事发生的背景。

二、

在之前康熙帝率领众皇子皇孙去狩猎时,发生了假传太子手令兵围八大山庄事件,事后康熙帝就此事采取了引而不发的态度。回到皇宫后,撤掉了太子,同时让众大臣举荐新的太子人选。

其实康熙帝就是试探谁最有可能在陷害太子胤礽,结果就上演了一场好戏,这场好戏随着隆科多举报他六叔佟国维而告终。

后来康熙帝复立太子胤礽,这让老十四胤禵非常不满,他认为废太子不能重新入候选名单,坚决支持老八胤禩成为太子。这让太子胤礽一派的老十三胤祥非常不满,随后两个人扭打在一起。

康熙帝匆忙赶过来,就听到老十冲老十三喊了一句:

“你只不过是废太子的一条狗!”

气得康熙帝大骂:

“那你又是谁的一条狗?”

然后,康熙帝训斥了这一干人等,里面就包括老八胤禩。结果老十四胤禵当场顶撞康熙帝,气得康熙帝举剑就砍,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跪在旁边的太子胤礽一把抱住康熙,而老八胤禩跪着死死拖住康熙的腿,老四胤禛则直接用手捏住剑锋,血流不止!

然后康熙帝就被气晕了,随后在他们来请罪的时候,突然就封了德妃为皇贵妃!

三、

其实经历了这么多事以后,康熙帝已经坚定了储君的人选,就是老四胤禛!

但是确定了储君的同时,康熙帝也看到了其余皇子势力的强大,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需要保护老四胤禛。这种保护又不能明着说出来,只能通过某种隐形的方法加以保护。

尤其是看到老十四竟然为了老八当场顶撞自己,自己尚且难以对付,更何况以后的老四胤禛,他又这么善良,还拿手去接刀刃,自己实在是心疼他,也担心以后他处理不了兄弟间的问题。

康熙帝通过册立乌雅氏为皇贵妃的方法达到了鲜为人知的目的:

首先,母以子贵,如果以后老四胤禛上位,那么他的母亲必然是出身高贵,不然难以服众。但是刚才杨角风也提到了,老四胤禛非乌雅氏抚养长大,如果康熙帝明面上表明老四胤禛便是储君,那么他应该封赏佟佳氏才对。康熙帝之所以这样做,也是给老十四胤禵一个错误的印象,让他感觉自己因祸得福,或许因为自己的刚直不阿,让康熙帝喜爱,自己也即将被重用!

其次,康熙帝通过这个方法瓦解老八胤禩一党同盟,老十四是军队出身的一把好手,老八胤禩又掌握江南大财团。他们两个结合,对老四胤禛非常不利。

通过这次册封老十四的母亲乌雅氏为皇贵妃,让老十四明白自己跟其余几位皇子不同。尤其是老八胤禩,康熙帝也不止一次讲过,他是“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这等于无形中把老十四拉拢到了老四身边!

康熙帝在册封乌雅氏的同时,还提了一个要求:

“胤禛,你给朕生的那个孙子弘历,朕很喜欢,明天你给朕带进宫里来!”

四、

这等于给老四胤禛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就是说,康熙帝一方面在转移诸位皇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又把未来的希望带在了自己身边。

果然,老四胤禛后来也在邬思道的分析中,得知了康熙帝的一片苦心。

于是跟老十四化干戈为玉帛,举荐他当了大将军王,让他误以为自己才是康熙帝心中的储君人选。也成功的把老八胤禩一党同盟瓦解掉了。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老八胤禩一伙开始跟老十四胤禵一伙搞起了对抗!老十四胤禵又因为感觉自己才是储君人选,不顾老八胤禩的阻拦,打了一个大胜仗,解决了康熙帝的后顾之忧。

当然,康熙帝这道旨意也有副作用:

副作用就是乌雅氏也以为自己的老十四胤禵即将成为新皇帝。后来老四胤禛上位后,让乌雅氏非常不满,在《清世宗实录》中有一句记载,说的是乌雅氏听说是老四胤禛继位为皇帝时,她非常惊讶的说:

“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然后不当皇太后,不让大家行礼,也不移居宁寿宫,还寻死觅活的,让雍正帝十分苦恼!

最后更是因为老十四胤禵被软禁一事找雍正帝大闹,但是不久就暴毙身亡了,实在是可惜!

所以,康熙帝的这个举动意义非凡,成功的让众矢之的的老四胤禛从枪林弹雨中解脱出来,也为后面老八一党的内讧做好了铺垫。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上期回顾:雍正王朝胤禛追库银失败,康熙帝说他“一向以精明自诩”是何意?


杨角风发作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康熙的帝王心术之高深,令人心服口服。百官举荐新太子,康熙以佟国维为突破口,顺利打垮了八王党,并且顺利将废太子从宗人府释放,复立废太子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八阿哥胤祀的心腹十四阿哥胤禵对比大为不满,他对保举废太子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更是不服气。话不投机半句多,十三阿哥的性子也是一点就着,故二人在乾清门外打了起来。康熙闻讯赶到之后,胤禵继续为胤祀打抱不平,甚至说出了“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这种招皇帝忌讳的话。


这让老皇帝气的七窍生烟,拔出宝剑就砍向胤禵,几乎犯下大错。幸好胤禛等舍命相户,这场人伦惨案才没有发生。可是康熙帝毕竟年事已高,一场怒火直把康熙气晕了过去。

胤禵犯下如此重罪,罪在不赦,至少圈禁一年不在话下,胤禵也做好了准备。自缚双手,负荆请罪。可出人意料的人是,康熙并未责罚胤禵,这场闹剧以佟国维的顶戴落地而告终。更吊诡的是,冲撞康熙的胤禵反而被委以重任,让他监管兵部。


而在此之前,康熙更是加封胤禵生母德妃为皇贵妃,一跃成为后宫中最有权势的女人(因康熙后三十年未立后,胡而皇贵妃地位如同皇后)。而且胤禛之子弘历因乖巧异常,被康熙喜爱,接入宫中,亲自抚育。这一套组合拳直把满朝文武打了一个晕头转向,胤禵犯下如此大罪,不仅没有获罪,反而蒙重用,生母地位也大大提高,这是为何呢?


首先胤禵虽然为胤祀打抱不平冲撞了康熙皇帝,但是康熙在清醒以后,反而觉出了这孩子的好处。那就是胤禵有情有义,为人心直口快,表里如一。他是八阿哥一党,在八阿哥逢此大跌之际,不仅没有袖手旁观,反而将心中不解和盘托出,这是康熙最爱的特质,那就是听到了真话。


所以康熙虽然彼时震怒,但是在清醒以后,反而生出对胤禵的宠爱之情。之后又委胤禵以兵部重任,也就都在情理之中了。而胤禛在举荐新太子时不仅没有起觊觎之心,反而一心担保太子,加之其一直实心用事,勇做孤臣。这让康熙对这个儿子更是刮目相看,胤禛也就一直在太子的备选席位上了。


加之此次胤禛以身犯险,保护胤禵,手为康熙割伤。这如何不让康熙心痛,这又如何不让康熙懊悔。所以这两个儿子都非常让康熙满意,他们都是康熙在新太子位置上的备选人,尤其是胤禛。

思虑至此,康熙的安排也就清晰了。母以子贵,德妃因两个得君心的儿子被进封为皇贵妃。而子亦以母贵,这两个儿子也将会被赋予更重的职责。

以上。


逆流时代


康熙在晋封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提升雍正和十四爷胤禵的身份。

按照清朝时期的规矩,要先讲“子以母贵”,再讲“母以子贵”。

此时的康熙的众多皇子中,太子的地位是最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原因就在于太子的生母正是康熙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而康熙的另外两位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都没有为康熙诞下子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子中,唯一一个由皇后所生的皇子,出身和地位也是最高的。

除了太子之外,出身和最高的便是十阿哥胤䄉了。十阿哥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外公是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遏必隆,亲姨姨就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背后还有这个钮祜禄家族的支持,所以十阿哥在出身上,也是仅次于太子的存在。

而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位列康熙的“四妃”之一,按照“惠宜德荣”的排序,乌雅氏是排在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以及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之后的。由此可见,雍正和十四阿哥的出身在所有参与了“九子夺嫡”的阿哥之中,排在中间水平。

而这次,康熙提升了乌雅氏的级别,并且是直接提升为皇贵妃,相当于“副后”的级别,此时康熙的后宫并没有皇后,而乌雅氏也就成为了后宫之主,因而在出身上,雍正和十四阿哥也就此超过了十阿哥,与太子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的。



康熙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雍正和十四爷,维持局势的平衡和稳定。

首先,康熙需要雍正在更好的辅佐天子的同时,能够对太子进行监督与限制。

雍正在“百官推举新太子”的过程中,既没有谋求自立,也没有朝堂上的主流声音随声附和,而是选择了顾全大局继续扶保太子,这就让康熙赶到了非常的欣喜和欣慰,也得到了康熙更多的信任。

此时的雍正已经被彻底打上了“太子党”的标签,康熙也希望雍正继续支持、辅佐太子,与此同时,康熙更加看重的是雍正的刚正不阿、以国为本的品质,因而康熙更需要雍正能够不断匡正太子的得失,监督并且限制太子的不端行径。

而提升了雍正的出身,实际上就是拉近了雍正与太子身份、地位上的差距,增加雍正的话语权,让太子感觉到压力和紧迫感,不敢在做出僭越之事来,这才是康熙最希望看到的。

其次,康熙需要在八爷党内部制造矛盾与间隙,削弱八阿哥的个人影响力。

在八爷党的组成中,八阿哥胤禩是首脑,九阿哥是财神爷,十阿哥仗着自己身份的优势做执行的先锋,十四阿哥只是一个支持者,实际上并不处于绝对的核心中。

康熙这样的安排,提升了十四阿哥胤禵的出身、地位,使之超过了十阿哥出身,成为八爷党中现在身份最为高贵的皇子,一方面,树立了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更加是对八阿哥影响力与威信的弱化。康熙希望借助这样的方式,在八爷党内部制造一些间隙,同时借助提升十四阿哥地位的同时,打击八阿哥本身。

再次,康熙希望雍正和十四阿哥这对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能够团结和联合起来。

康熙当着雍正和十四阿哥的面,加封乌雅氏为皇贵妃,更多的是在给这兄弟二人提了一个醒,让他们二人能够明白,他们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们两个更加应该的是团结在一起。兄弟二人应该有的是联合与合作,而不是互为竞争对手相互攻击,他们这样这会让他们的母亲乌雅氏更加的伤心难过,也是对于康熙的不孝。

所以,康熙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建立兄弟二人的同理心,让雍正和十四阿哥能够就此消弭矛盾,进而能够团结起来,成为自己和太子的重要支持力量。


实际上,历史上的乌雅氏并没有被康熙册封为皇贵妃,之后也没有当上皇太后。

康熙在位期间,一共册立了三位皇后,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除此之外,还册封为两位皇贵妃,即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以及贵妃佟佳氏。而德妃乌雅氏,自从被康熙册立为妃后,就再也没有得到册封。

所以,历史德妃没有被康熙册封为皇贵妃,并且也没有做成雍正朝的皇太后。

雍正元年(1723年)5月22日,63岁高龄的乌雅氏病重,雍正本已经为乌雅氏拟定徽号为仁寿皇太后,但是等不及恭上徽号,乌雅氏就于雍正元年5月23日崩逝于永和宫,因而乌雅氏最后的谥号为孝恭仁皇后,而她在世时,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太后,也没有被康熙册封为贵妃,而是在死后因为“母以子贵”,成为了康熙朝的第四位皇后。


雍亲王府


在二月河先生的系列作品中,当以《雍正王朝》最为经典,在此基础上改变而成的同名剧《雍正王朝》,更是令人看后拍案叫绝。如今再次回味这部巅峰之作,不仅钦佩作者妙用伏笔的功底。长久以来,雍正在九子夺嫡中的表现,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大家也存在着不少困惑,那就是:康熙究竟为何选择了皇四子胤禛呢?

史学研究中,曾将雍正继位问题列为清宫疑案。不过,随着相关史料的披露和研究的深入,已经得以认定,雍正的继位确实为康熙本意。然而,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康熙选择了胤禛呢?

在众多说法中,康熙看中了皇孙弘历,曾长期被人挂在嘴边。按照这一说法,康熙之所以传位给雍正,是因为觉得弘历将来必然会大有作为,能成为大清江山的继承人。不过,此说影响虽广,却也不乏过分夸大之嫌。

作为历史小说作家的二月河先生,在撰写清代帝王三部曲时,虽然有演绎成分,甚至有虚构的情节,但还是有深厚的历史功底为基础的。在《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的故事最为精彩,同时也解释了雍正夺嫡成功的原因。

在情节设置上,《雍正王朝》列举了胤禛获胜的多重原因,诸如皇太子胤礽荒淫怠政,皇八子党过于张扬等等,其中也将康熙恩宠弘历巧妙地加入了作品之中。然而,在众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必然与一条是最为重要的。这条原因,是隐藏于作品当中的,并不易被人察觉,但当读懂之后,却不禁拍案叫绝:

十三爷胤祥与十四爷胤禵在宫中互斗,之后胤禵又顶撞了康熙,气得康熙拔剑欲斩胤禵,众皇子纷纷拉住康熙,而胤禛却用手死死攥住了剑锋,直气得康熙晕倒。康熙醒后,显得非常无奈,但却做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晋升胤禛与胤禵生母德妃为皇贵妃。

这个情节看似非常普通,但却是九子夺嫡的高潮,皇子之间直接拳脚相加,康熙也气得剑拔弩张。然而,一场斗争之后,所有人却迅速归为平静,康熙随即又晋升了胤禛与胤禵的生母。乍一看,情节设置多少有些显得令人费解,然而,这确实作品的巧妙之处。

历史上胤禛胜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颇具争议的。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便是,胤禛在整个斗争中一直在韬光养晦。说白了,他在用“不争”的方式来参与夺嫡,并且成功了。作为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如何将这种“不争”表现出来呢?

毫无疑问,二月河先生安排了前文所讲的情节,那就是胤禛用自己的手,来攥住康熙的剑。这一举动,只有胤禛做了,与其他兄弟仅是拉住康熙不同,胤禛用自己的血向康熙传递出了一个信号:我将兄弟比皇位看的更重要!

康熙是何等人物,能不懂么?他早就厌烦了皇子们的明争暗斗,此时终于有一个儿子,不惜自己流血来救自己的兄弟,可谓令这位饱经沧桑的帝王,感受到了一股久违的温暖。就在这一刻,他的心偏向了胤禛。

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是相辅相成的。康熙看重胤禛,因而晋升了其生母为皇贵妃,同样,由于康熙心理已倾向于传位给胤禛,所以才又先太高他的生母,以便为日后胤禛登基做准备。

讲到这里,或许大家也就更加钦佩二月河先生的高明之处了:他用一个细节,将胤禛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关键原因,巧妙地揭示了出来,而又不露痕迹,堪称巧妙!


史海烂柯人


首先说明一个事情,在历史上,乌雅氏生前并没有封为皇贵妃,其最高封号是德妃。

清制,后宫等级分为八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乌雅氏生前最高的等级是妃,位列第四等!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去世,此后康熙再未册封皇后!

《雍正王朝》中王朝中,编剧虚构了一个康熙当着四爷和十四爷的面,封他们的母亲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当然是为了剧情的需要!


这个场景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因为册封太子之事大打出手,结果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康熙大怒之下处罚了一堆人,其中就包括了八阿哥。这十四阿哥确实仗义,他觉得八阿哥不应该受罚,所以出言顶撞。康熙气的啊,拔剑就要看十四,得亏是四阿哥一把握住剑!

因为儿子闯了大祸,德妃乌雅氏带着两个儿子来赔罪。就在这个过程中,康熙册封了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皇贵妃很尊贵,和皇后一样只设一人,当年佟佳氏当皇后之前也是先被册封皇贵妃。

康熙在这次冲突事件中,看到了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和二阿哥为首的太子党对于皇太子之位争夺的惨烈。而四阿哥在皇太子的争夺中并没有参与,而是不偏不倚,正是康熙所乐于看到的情况!而十四阿哥属于八爷党,过于锋芒毕业,并不适合接任储君。而接下来康熙要求四阿哥把儿子弘历送入宫中,他要亲自培养,其实也是证明这一点。

康熙册封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其实两个原因。

第一个:母以子贵。既然康熙有心培养四阿哥作为储君,那么其地位是水涨船高,作为生母的德妃的地位和封号也是上涨!

第二个:子以母贵。康熙要培养四阿哥作为储君,那自然是要想办法提高四阿哥的地位,那么提升其母的的地位最块的途径。

基于这两个原因,康熙册封了德妃,而且是当着她两个儿子的面。


小镇月明



然而此次前来赔罪。康熙不但没有责罚胤禵。反而封了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这让人都看不懂。

炒米在这里有必要普及一点真实历史知识,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康熙的真实意图。


康熙册封过乌雅氏为妃,是在乌雅氏生皇六子胤祚的次年。并且不是专门行为,是和其他另外两位一起升的妃。因为在清朝与其他朝代不一样,不是完全因为皇帝喜欢你,就可以随便晋封你为妃为后的。


后宫的妃嫔必须对皇家有功劳才有可能得到晋升,而这种功劳,就是给皇帝生儿育女,对皇家的子嗣香火有贡献,就是“母以子贵”。所以在这个时候,康熙根本没有再晋封过德妃乌雅氏。这个晋封乌雅氏为皇贵妃的事情是《雍正王朝》因剧情需要杜纂出来的情节。


清代的历史上因为只有妃嫔及以上的正主才有资格扶养皇子,乌雅氏是生了胤禛之后,隔年才晋升的嫔,所以胤禛当时并非由乌雅氏养大。乌雅氏和胤禛之间亲情其实非常淡漠。而生胤禵的时候,乌雅氏已经是德妃了。所以胤禵是由乌雅氏一手带大的,并且因为胤祚早夭,所以乌雅氏对胤禵甚至有些溺爱。这也是胤禛和胤禵尿不到一个壶里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雍正王朝》里,康熙晋封乌雅氏为皇贵妃,用意显然比较深。

晋封乌雅氏,让胤禵产生了无限遐想,因为母以子贵么,晋封自己的母亲,也就意味着自己将得到重用。所以也是暗示自己不要掺和到”八王党”里去了。


晋封乌雅氏,同样也让胤禛觉得康熙将要重用胤禵了。因为如果是重用胤禛,康熙应该封佟佳氏。但是康熙只是关心一下胤禛受伤的手而已。

的确后来胤禵被封了大将军王,到西北平叛。而此刻,没等胤禵跟胤禩决裂,胤禩已经开始把胤禵当作了“假想敌”。最终在“千叟宴”上还闹出了“死鹰事件”。

所以 ,康熙真的是驭人高手之高高手。他复立太子,只是避免“夺嫡”公开化。十四阿哥胤禵为胤禩出头,不惜公然怼太子,打十三阿哥。而康熙来个“以德报怨”,并且提拔重用你,就实现了“八王党”的分裂。让你们曾经团结成”一个人”的八王党,都看看彼此的虚伪。这些有效的行为,不但保护了四阿哥胤禛不受或者少受攻击,还避免了“八王党”继续坐大,以至即便以后胤禛登上皇位也摆不平这个“庞然大物”。如果能因为通过处理和好乌雅氏的事情,让胤禵和胤禛同心同德,这结果岂不是更完美?


炒米视角


这是《雍正王朝》废太子后的一个桥段。废太子后“八爷党”觉得机会来了,纷纷要推举八阿哥胤禩当太子。十三阿哥胤祥和四阿哥胤禛当时明面上属于太子党,十四阿哥胤禵属于八爷党。

十四阿哥觉得八阿哥胤禩为太子的最佳人选。十三阿哥支持恢复太子。两人都是当时都是热血青年,互相不服,斗嘴斗了两句,就在宫廷门口扭打在一起。这一下可精彩了,两人瞬间吸引了百官和众阿哥的围观。康熙看着堂堂阿哥成为笑话气急了。



他也看出了八爷党势力已经开始渐渐的影响甚至左右朝局的局面。他将八阿哥一干人等做了处罚。气头上的十四阿哥这时来了一句神助攻,将八阿哥胤禩推向了深渊。他说“八哥凭什么受惩罚”。这个时候的十四阿哥毫无城府有啥说啥,顶撞康熙。康熙本来就对阿哥打架斗殴,结党营私不满,十四阿哥回怼一句。康熙的怒火被挑起,拔剑就要砍十四阿哥,这可吓坏了阿哥们。


太子抱住了康熙的腰,八阿哥抱住康熙的腿,四阿哥直接拿手握住了康熙的剑,鲜血直流。事后,德妃乌雅氏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向康熙赔罪。四阿哥以手握剑的行为确实让康熙很看好,这种舍己救人,善待兄弟的行为正是康熙看中的,并且胤禛在皇子中的低调,沉稳也让康熙喜爱。胤禛在康熙的心中地位大大增加,并开始有了成为储君的机会。德妃带着儿子去赔罪的行为,也让康熙很欣慰。所以康熙问了四阿哥的伤势后,提升德妃为皇贵妃,胤禛儿子弘历送到宫内照看。


德妃凭借着儿子的良好表现和自己的善解人意得到了康熙奖赏。


红雨说历史


我觉得这正是康熙的高明之处,这是他的一箭双雕。

我们先来看一下背景,在拥立新太子只是,老八严重受挫,在宫门外十三,十四两兄弟动起手来,康熙赶来制止争斗,没料到十四竟然敢公然和他对抗,气的康熙拔剑砍向十四,关键时刻老四赤拦住了剑,康熙气昏了过去。

随后德妃绑着十四来向康熙赔罪,康熙这时封德妃为皇贵妃。

康熙此举主要有两个目的

瓦解八爷党

都说母以子贵,反过来说同样成立德妃晋封皇贵妃后老四和十四的地位会有相应的提高,十四的地位提高后就渐渐从八爷党分离出来,在地位提高后十四也有了当皇帝的野心,不甘于继续拥立老八。

褒奖老四

关键时刻胤真挺身而出,冒着受伤的危险挡住了一剑,兄弟情深让康熙颇为感动,而康熙最在乎的也正是这点,所以非但没有怪罪德妃,反而晋封皇贵妃。

康熙的一箭双雕,以及后来圈禁老十三等等举动,都体现了所谓的“帝王心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