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寿命不过三百年的魔咒,为何整个封建社会都没有打破?

wm30947889


农业社会,生产力有限,王朝开始的时候,人口刚刚经历一场浩劫,十存一二,土地不那么稀缺,绝大多数底层老百姓都有地种,能活下去,随着时间推移,人口上涨,土地又慢慢被上层兼并,底层都是种地主家的地,除了交税,还得交地租。上层欲望在膨胀,而生产力没啥进步,那么底层的收入就会越来越少,当少到一个临界点(不反抗就得饿死,反正是死),可不就造反了!这300年是统治阶级治理比较好的情况,如果没治理好,几十年都很平常。你说的是秦朝以后的大一统王朝,看看之前的像春秋战国,好多都有800年国祚,因为你不下死决心解决下层的生存问题,早就灭亡了,像商鞅变法,不就是秦国被打的快亡了么?就这样还阻力重重,商鞅也被五马分尸,像楚国的吴起变法,70个大族被灭门,上万人祭旗才有成果,为什么?因为你不狠,别国狠,变法成功,你就得被灭。后面都是大一统,没啥压力,变法基本都是连个浪花都见不到的!不深刻变法,300年积累的俩级分化会把底层的绝大多数逼入绝境,都绝境了,那还怕个鸟?


盛世一浮萍


从周朝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纵观古代各朝,为什么他们的政权都无法撑过300年呢?西周和东周加起来有800多年历史,但从西周末期开始,天下早已不是周皇室能继续控制的局面了。汉朝中间也有过断档,此后唐、宋、元、明、清也都没有超过300年,这些都只是巧合吗?实际上,可以说这是封建王朝必然的结果。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其中缘由,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曾历经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兴亡史,在历代王朝周而复始的兴亡更替中,出现了一个魔咒,中国王朝的兴亡周期率,都不过三百年。从秦统一六国,到清王朝覆灭,数十个正式王朝如同走马灯一般此兴彼亡。

但是整个大王朝的循环周期,基本上都是两三百年为一轮,而且整个封建社会从来没有哪一个王朝,打破了这个300年的魔咒,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一些封建王朝都逃不开“兴亡周期律”呢?其实,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就要明白王朝内部普遍存在的的“兴亡”三部曲。

第一步:在农民起义的废墟上建立王朝,让社会步入稳定。纵观那些能够长治久安的王朝,必然都经历了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这个过程。西汉和东汉都建立在农民起义之上,唐朝同样建立在隋朝农民起义之上,明朝也是如此。

这些能够依靠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王朝,存在的时间久远,要远胜于那些谋权篡位所得来的王朝。因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阶级矛盾才会经历一次新的调整,如果在前朝的弊端下继续苟延残喘,那么这个王朝必然不会长久。

这也是古人常说的“以马上得天下”重要性所在。根据历史学家统计可知,将这一些强盛的新王朝建立以后,步入盛世需要50~100年的时间。这是因为这一阶段主要以农民增加人口和扩大耕地为主,这是人类生存的必然规律。

王朝末期,农民之所以会大规模爆发起义,其实就是统治者将百姓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整个国家国库空虚,各种饥荒、灾荒还有战争所带来的伤害,让人数最多的农民已经无法生存。而由“大乱”到大治,在那个农业为主的时代里,就需要花费将近100年的时间。

第二步:王朝统治进入中期,会出现持续几十年的盛世时期。凡是能够存在将近两三百年的王朝,必然都会出现著名的盛世,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开元盛世,还有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

这一阶段,王朝的地位逐步稳固,百姓的耕地逐步增加,国家的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也逐步兴盛起来,正式步入繁华的盛世期。虽然每个王朝盛世的持续时间长久不一,比如唐朝盛世仅存在了30年的光景,而清朝的盛世却持续了110多年,但是这几十年的岁月,又一步加深并满足了“兴亡周期律”的特点。

第三步:统治者的惰性出现,国家政权频繁改革。在自然规律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接下来所有王朝将要面临的就是一个倦怠期和衰亡期。

随着开国皇帝的去世,又经过了几任皇帝的励精图治,很多皇帝都是在荣华富贵中出生,他们没有遭受过苦难,不知道苛捐杂税带给百姓的负担痛苦,再加上这一时期,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提出各种新的改革制度,这样一来,王朝就有新的危机出现。

以前强盛的国力,顶多只能支撑一个国家100~15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没有新的改革出现,王朝灭亡是必然的事。这三个阶段,基本上是大多数封建王朝走过的必然之路,这也是为何一个王朝不能存在300年的必然原因。

除了王朝发展的客观因素,中国所在的地理所及农耕文明的特点,也决定了300年魔咒的存在。中国位于东亚地区,虽然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堪称得天独厚,但是也并非完美无缺。

中原北方,是荒凉的戈壁大漠和更为严酷的西伯利亚,西方,是地广人稀、同样荒凉的西域, 青藏高原则挡住了西南方向,再往南,则面临着瘴疠遍布的东南亚雨林,往东则是一望无际、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海。

可以说,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交通及科技极为落后的封建王朝时代,中原王朝很难突破疆域的限制,这也直接决定了中国的耕地数量的上限。虽然封建王朝时期,中国农民已经将农耕文明推至极致,但是,中国有限的耕地数量决定了,在封建王朝时期,中国能够养活的人口只有那么多。

但是,每当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并发展起来之后,人口必然迅速膨胀。当有限的耕地数量无法养活迅速增长的人口时,大面积的社会动荡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而当这一时期,如果还伴随着官府的贪污腐败和天灾的频发,那么也就意味着,曾经兴盛和强盛无比的王朝迎来了死亡的倒计时。中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魔咒轮回。而在这样的轮回中,最苦的,永远是普通百姓,也因此,才有了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


乌拉杂谈


其实王朝不过三百年里面隐藏着一个可怕公式,可惜的是中国古代的没有人能明白和了解这个公式。这个公式就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公式即-马尔萨斯模型公式为:

y=C0*e^rt,

其中c0为人口基数,

e为自然数增长率是+2.71828%,

r为人口增长率,

t为时间。由于该公式涉及到高等数学,我就只简单的说明一下。

当然马尔萨斯模型公式并不完全。但它指明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古代中国人口增长是扭曲和变态的,古代中国作为中央集权制帝国往住是建立在旧帝国的尸骸之上,连绵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破坏和人口损失,所以每个开国帝王都会做三件事。第一,量入为出的节俭,第二,向民间放权,鼓励民间生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鼓励生育,实现增戶政策。从早期越王勾践的人口政策: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少女者不得嫁给齿松者(中老年人)越国的妇女,快要分娩时,得上报官府,官府会委派医生上门无偿接生。倘若生了男娃,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娃的,奖励两壶酒一口猪。

再如西汉初年,也有类似规定:凡是生了孩子的家庭,三年内免除徭役、贡赋和人丁税。除了奖励生育者,还会奖励结婚的人。唐宋朝还对征战在外的士兵有特殊关照,唐宋朝会将遣散出宫的宫女通过赏赐让她们做士兵(配婚)对于结婚的士兵,宋朝还会“支钱一百贯,酒四瓶,米一硕,绢一匹。”

通过种种手段,中国人口开始快速增长,通过计算和研究我们发现一般一个王朝在其开国五十年里,人口会增长一倍以上。以唐朝为例,武德初年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初年(618年)仅200余万户,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也就是不到四十年即增长近一倍。而这段时间也是王朝走向繁荣的时间,而在接下来的时间,人口会因其庞大基数,增长走向加速度,但现在问题出现了。每实际增长100人中,只有46名主要劳动力增长,即只有46名男性劳动力。这里有两个注明①在古代中国小农社会中男性青壮年才是主要劳动力。②每100人中并非只有46名男性,而是46男性是进入生产领域,而每100人中的其他几名男性会进入其他非生产领域(当兵,作官等),这就意味着第一个问题人口的增长速度会高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现在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即粮食生产速度难否适应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情况下粮食的增产速度是以百分比计,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以几何倍数计。以明代为例,洪武晚年,明朝人口约6千万,粮食产量近1100亿斤,到万历年间,人口达到峰值近1.4亿人,而粮食产量只有1500亿斤,人口增长近2倍有余,而粮食增产仅34%左右,同时这个增产而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粮食峰值,因为来自南美的红薯等高产作物开始引入。

人口的增长超过社会经济的增长这是第一个关键点,笫二个关键点是古代中国政治体是帝制专制,中央集权,保守的自给自足式经济,大量的社会人口被压制在农业领域,而上层建筑的资源集中,必然导致经济领域中的垄断,社会中最主要的资源——土地,越来越多集中在少数权贵地主手中,汉书中的原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正是各个封建朝代末年的真实写照!

而根据人口,粮产量,土地垄断的综合分析来看,情况如下,封建朝代开国五十年,人口增长带来粮食增长长,此时人口增长一倍,粮食生产接近峰值,社会繁荣,视为盛世,其后人口政策趋于平和,减少或没有鼓励生育政策,在这一百年中人口再增长一倍,此时粮食达到峰值。随着粮食达到峰值,人口增长开始趋于停滞,由于古代中国主要以人口增长来带动经济,而非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此时,王朝的经济也逐步趋于停滞,同时人口的增长大于劳动力的增长,劳动力无法借助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故每个劳动力平均生活经济压力会增加,而经济的停滞将使经济生活中上层加大对下层的盘剥,社会财富会开始更多的聚集到一小部分人手中。而后100年,由于人口增长缓慢,社会出现老龄化,社会会更加趋向保守,更加滞怠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马太效应会加剧,贫富会更加悬殊。人口增长和社会不公压垮王朝的纲纪,劫难如约降临。平时循规蹈矩的人们失去理智,相互杀戮,血流成河,王公大人们为贪婪付出了代价,雄伟的建筑与山积的财富化为灰烬。劫难过后,人口锐减,吸够了血的土地又重新蓄足了肥力以供养新一轮的繁荣,新的王朝在废墟上巍然建立。


九龙王龙九


封建王朝有一个共同点,一打江山同甘共苦,二守江山巧取豪夺,三百姓无法忍受造反改朝换代。


红衫树16


某种意义上讲是源于统治阶级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被统治阶级。

以每百年产生5代人计算,设统治阶级初始人数101人(中央统治者,文武百官加皇帝),每代每人娶妻一人,生儿子两个,则300年左右的人口变为:101*2^15=331万人,统治阶层借助血统继承,以庞大的人数群体占据了国家的各个统治角落。而中国古代在清之前基本以5千万为总人口上限(受生产力、可耕地等影响),统治阶级以被供养的姿态占了总人口的6.6%,官民比为1:15,也就是2-3户人家就要供养一个统治阶级成员,如果统治阶级要始终保持富裕甚至奢靡的生活状态,那么这2-3户人家就要节衣缩食,卖儿卖女,而为了生存,也不可避免出现偷盗抢。此时社会动荡,当官民矛盾加大,官方就要征召大量军队进行镇压,那么被统治者的经济压力将更大,此时正是所谓民不聊生,于是天下大乱,匪贼四起。当然这时如果又遇到外患,那么原统治阶级被消灭就是顺理成章了。以上数据仅仅是随意慥慥,只作为思路推演,实际状况既复杂又更糟糕,啃树皮、易子食直到近代也有发生。所以,三百年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统治阶级繁衍的极限,也是统治的末日,当资源不够分配,战争灾难就降临了。


often2018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王朝。稍微动一下脑筋,你就可以找到规律:几乎每个朝代都是,百废俱兴-某某之治-某某盛世-某某中兴-灭亡

比如: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发展轨迹。而且这些阶段出现的时间跨度,基本一致。

你觉得这是巧合吗,是什么决定了王朝的兴衰呢,是皇帝吗?不不不,历史上崇祯和道光,都是英明神武。如果我们把朱元璋放在明末,把康熙放在清末,他们可以避免王朝灭亡吗?不可以,他们同样是亡国之君。

其实决定王朝兴衰的是,财富集中和贫富差距。古代王朝其实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财富集中的危害。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研究了几百年经济,最后的结论是:向富人征收重税。你不这样做,市场上再多的优质产品,没人消费。普通人穷的要死,你讲产品质量,美观,科技含量有什么意义?买不起,对不对。

你看富人几万亿资产放在那不动,又不断吸收社会资金,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社会不乱才怪。基本上每一个王朝的末日,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两句诗,其实就是社会经济的反映。


神无牛奶


大部分人都从各个客观的条件,要素进行辩证的分析。建国初期黄炎培先生也和主席探讨个这个周期率。古代封建社会也不乏聪明睿智且有远见卓识能臣良相对这一兴衰之道洞若观火。

但所谓周期率,在我看来,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们对生命的规律即生死已然毫无异议,再不致于穷其一生(譬如嘉靖)去追求长生不老。但对于一个朝代,一个政权走向终极似乎还不能坦然接受,总要被肝裂胆地,痛心疾首地检讨,反省,总结。但似乎还是不得要领,找不到一个长治久安,一劳永逸,江山万年之道。事实上,可能永远找不到。

我们现在知道了,太阳有一天会死亡,地球有一天也会毁灭。或者说是以另一种形势存在。万木荣枯,花开花谢,这都是生命的规律,更确切地说,是物质发展演变的铁律。人类甚至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这些物质的运行,而独独忽略了自己,自己的肉体,自己的血液,自己的神经及各组织细胞,还有自己生存的世界,何尝不是物质构成,它们都在依据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行进,在运转。没有什么能致身事外。包括一个朝代的轮回更替。

有人把它叫天数,其实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你把它说成唯心,但想想又是大大的唯物。

个人观点,太过玄妙。不喜就当一阵清风拂过。


胡胡260


以前不知看哪篇文章说,每个朝代是从开始的积极向上,到保守落后,最后反动沒落。开始得到政权,注意给百姓休养生息。政权巩固以后,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最后各级官吏卖官鬻爵贪污腐败,官逼民反,朝代更替。


lj2359


选人制度稍微改变一下。就没问题了。一般都是海选。十万个人。先淘汰九万。在淘汰九千。再淘汰九百在淘汰九十。在淘汰十个。十万个里面剩一个。精英。然后给国家用。淘汰的给民用。所以只要选人制度倒过来就好了。就可以江山永固了。因为第一个选人制度一个是容易作弊。在一个会有不良竞争。在一个是容易漏选。真正的人才选不上去。这种选人制度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倒过来。精英都给民用。淘汰的国家用。因为精英是一时兴起的。很快就不是精英了。而淘汰是常有的。所以这样做王朝就永远不缺人才了。


用户2576378485886


证明一点,独裁集团利用任何手段,梦想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梦,一定不会长久!因为,老天看不下去!到时候一个火苗,就烧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