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偉:突圍疫情的企業家會收穫很多機遇

松禾資本創始合夥人厲偉設計發行了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第一張可換股債券和第一張中長期認股權證;策劃操作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第一起上市公司收購案;設計操作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第一次股票上網發行方案。投資了華大基因、商湯科技、柔宇科技、摩方材料等上百家企業,他經歷了資本市場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在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時,他帶領下的松禾資本,發起共組了一億元的基金,保障前方投疫的醫療人員;首批獲批6個檢測試劑,松禾投資的企業生產的就有3個;發起號召讓生物技術企業貢獻實驗室用於病毒檢測;協助企業研發自動口罩機、轉產防護服……松禾發揮最大的力量,協同這些企業共同發揮企業研發的實力、生產的力量、高效的執行,共同投入到防抗疫情中來,那絕不只是捐點錢物那麼簡單!


近日,松禾資本創始合夥人厲偉接受了智見的專訪。


厲偉:突圍疫情的企業家會收穫很多機遇

厲偉 松禾資本創始合夥人,北京大學企業傢俱樂部理事長


1、民間捐助怎樣才能更有效果


談及這次疫情的突發性時,厲偉表示,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民間也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這個時候,捐錢往往不如直接捐物資更有救援效率。但是松禾並沒有在口罩等醫療物資的存量資源上做文章。


那麼松禾怎麼樣發揮自己的力量來做好這次抗疫的工作?


//

第一件事:共同發起設立“白衣天使守護基金”

為醫護人員解決後顧之憂

//


1月26號,我作為北京大學企業傢俱樂部第二任理事長,與第一任理事長俞敏洪師兄等理事共同向俱樂部理事成員發出倡議,希望為前線醫護人員做些什麼。倡議得到積極響應,到了28日,理事會成員的捐贈額就達到了一個多億,正式成立了“白衣天使守護基金”。


基金設立基於多種考慮,如不久前發生的楊文醫生被殺事件、陶勇醫生被砍傷事件等,所以當第一批北大醫學院志願者奔赴武漢,想到他們即將面臨的危險,為了讓我們的醫護人員勇敢地投入到這場戰役,我們必須要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成立基金的初心,就是要為當前抗疫的戰士和未來為中國老百姓作出貢獻的醫護人員提供一些保障。


基金用途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


(1)購買保險。為醫護人員提供更加穩妥的長期保障。

(2)設立獎勵金。每年拿出一部分獎勵在抗疫及其他重大事件中作出重大貢獻的醫護人員。

(3)提供補償。對受到傷害的醫護人員除保險補償外,給與一些額外的補償。

(4)提供研發基金,對有應用前景的醫療技術提供資金支持。

基金第一期十年,每年1000萬左右,都用於支持醫療事業。


//


第二件事:

助推被投企業研發試劑盒、援助檢測實驗室提升改造


//


厲偉一直認為,投資硬科技才能助力產業升級。而在此次對抗疫情、支援武漢的公益行動中,厲偉也展示了硬科技的戰疫實力。


松禾資本與華大基因前線專家溝通得知,隨著疫情發展,武漢大量病人得不到核酸檢測,新冠肺炎未確診的病人和普通流感病人可能造成嚴重的交叉感染,亟需新的技術手段進行病毒檢測。華大旗下華大基因的兩款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和華大智造DNBSEQ-T7測序系統也獲得了國藥監局應急審批,成為首批正式獲准上市的抗擊疫情的檢測產品。彌補了確診速度慢的不足,力爭讓每一位疑似病例都能儘快確診。


厲偉說,「首批獲批6個產品裡,松禾投資的企業生產的就有3個」。


快速檢測試劑盒生產出來之後,又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檢測病毒的核酸一定要在嚴格的安全條件下進行檢測,要達到P2、P3以上級別的實驗室裡才能做檢測,而國內能夠做檢測的實驗室數量遠遠不夠。


1月29日,由松禾資本和華大集團、萬科集團共同發起的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就迅速召開緊急會議,一開始決定根據國內的需求協助建立核酸檢測實驗室,但是建設實驗室投入量大、耗時長,所以決定迅速去升級現有實驗室的條件,滿足檢測要求。


1月30日,基金會就宣佈將以湖北省為重點地區,在全國範圍內緊急徵集大約20家PCR醫學實驗室,基金會對於具備一定條件的醫學實驗室,提供資金和專業支持進行升級提效。消息發出之後,很快就收到反饋。


厲偉等人在梳理這些反饋的同時,又發現另外一個問題——很多地方希望基金會在幫助他們升級實驗室的硬件之後,還能夠培訓人員、提供相關檢測儀器的支持需求。


但是,又一個問題出現了,儀器主要是PCR核酸檢測儀、生物安全櫃等。但是儀器的生產一時半會也供不上需求,怎麼辦?厲偉想到的辦法,就是盤活存量資源——這個儀器在社會上肯定是有不少存量的,怎麼把這些存量調動出來?


//

第三件事:聯合生物技術公司 貢獻實驗室及檢測設備

//


國內這幾年成長起來的一大批生物科技公司,這些生物科技公司一般都擁有相關設備、技術人員,他們能不能發揮作用?松禾資本同華大基因一起,分頭串聯,不管是認識的朋友還是所有接觸過的生物科技公司,都發動大家把力量貢獻出來。


「我們呼籲全國範圍、尚有餘力、心繫疫情的生命科學領域中的行業中堅、創業精英,整合專業資源和科技人才,用科技創新力量打贏這場保衛戰。」


厲偉等人發出了倡議。倡議很快就有了回應。


各家機構、企業也迅速取得了共識,暫停科研任務甚至運營任務,把自己的實驗室貢獻出來,作為政府需要的病毒檢測實驗室。還有公司提出來,願意把PCR檢測儀甚至生物櫃貢獻出來,借給政府的實驗室。


「我們想把民間的力量調動起來,把閒置的資源用於一線,科研可以晚一點,生產運營可以晚一點,掙錢可以晚一點,幫助社會把疫情控制下去。」


有些科技公司的科技人員也站出來,表示如果國家需要、社會需要,一定服從召喚,實驗室需要人就去實驗室,需要培訓就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給大家做培訓,並且最近已經做了第1次全國培訓。


松禾目前已經聯合200多家企業,暫停正在進行的部分科研工作和業務運營,為抗疫滅毒提供PCR實驗室、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P2實驗室、CAP認證實驗室場地幾十處,自動化核酸儀、全自動毛細管電泳儀、測序儀、PCR儀器過百臺,檢測試劑盒以及專業人員若干以及捐資上千萬元,覆蓋22個省市區。


//

第4件事:協助民用服裝廠轉線生產防護服

//


「其實在做公益方面,捐錢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時候,要想把公益做好,決不能簡簡單單地錢一捐了事,而是一定要想方設法多利用自己的能力來為公益做貢獻,有時候能力比金錢可能起的作用更大!」


厲偉說,從疫情爆發開始就一直缺防護服、口罩,有什麼方法能增加這方面的生產能力?松禾資本迅速聯繫了從事服裝產業的合作伙伴,比如常州的華利達集團,它是國內最大的服裝代工廠之一,優衣庫、北面、哥倫比亞的很多服裝都是在華利達加工,華利達有沒有可能生產防護服?


厲偉讓公司投後管理部門跟華利達集團做了溝通,詢問他們能不能把生產能力貢獻出來,生產防護服,為抗疫做貢獻。


華利達集團也立刻給當地政府打報告,一開始政府還有疑慮:你們能生產醫護級別的產品嗎,這是需要特殊資質的。


厲偉就不斷跟華利達集團溝通,怎麼去說服政府,怎麼設計多套方案。華利達甚至提出,如果找不到無紡布,就用更高級別布料生產防護服,哪怕貴一點,不賺錢,也要讓前線的人員得到充分的保護。


地方政府最終批准了華利達生產防護服的資質,並且協助華利達協調原料,華利達集團就這樣開闢了三條生產線來生產防護服。


//

5):協助企業提升口罩機、中央廚房、殺毒噴劑產能

//


研發自動化口罩機,提升生產效率


當前,口罩的產能是極大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口罩機。


在厲偉看來他不願意去搶購口罩,而是更願意想辦法造出口罩機。


針對口罩供給難點,松禾資本另一家公司利元亨原本是給電池加工廠提供成套的流水線設備,疫情發生後,經與與利元亨溝通,公司立刻做出生產口罩機的決定,不求盈利,只願這些口罩機能滿足市場需求。


利元亨調研了多家口罩工廠,發現當前口罩生產還是半自動化居多,需大量人力參與、效率低下。在瞭解口罩生產工藝流程後,公司迅速召集研發團隊開始研製「全自動平面口罩智能生產線」,這套口罩機設備,每套每日生產口罩可達8萬隻。


「我想這些都是利用我們自己的能力,去做出的貢獻。」


中央廚房配送午餐:避免人群聚集交叉感染


深圳市區內的白領,過去中午吃飯都是到寫字樓的食堂或者周圍的餐館,或者通過叫外賣來解決午餐問題。但在疫情之下,餐食保障成了很大問題。

那怎麼解決午餐問題?


松禾就給深圳政協提建議,批准符合資質的中央廚房大量生產盒飯,生產出來的盒飯,在嚴格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密封運送到各寫字樓,分散領取分散食用,減少白領集中午餐可能引發的交叉感染。


「這個方案是我們公司負責投資管理的同事們想出來的。平時大家一定要去思考,在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幫到這個社會,一定要把我們的能力發揮出來。」


厲偉認為,公益不見得非得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松禾不會做盒飯,不會做口罩,不會生產防護服,但是松禾認識的人會。那麼,怎樣去動員他們,怎樣去跟他們交流,把他們調動起來,其實是在防疫過程中更應該想的方法。


縮短盡調週期,為抗疫醫療企業擴產提供融資支持


厲偉還介紹了成都賽恩貝生物科技公司。賽恩貝研究了一種噴劑,是國家批准上市的糖尿病人傷口癒合敷料噴劑,通過臨床醫護人員實踐,該噴劑對於殺死病毒有顯著效果,但企業目前在擴大產能上存在資金困難的情況。


厲偉說,年前接觸過該公司,本來計劃元宵節後進行盡調,在發現該噴劑對病毒抑制有很大效果後,我們建議公司立刻快速擴產,擴產所需資金為1000萬元,目前籌到兩三百萬,我們決定立即投資剩餘700萬元。這家公司也送了一批產品到各個醫院去,一線反饋都挺好。


「有錢,當然肯定要出錢,但是更多的是我們怎麼出力?怎麼來調動周圍的資源,來共同為這件事情來做貢獻。實際上,每一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都要保留這種活躍的思維,要想著怎麼跨界,怎麼調動更多的資源來為你所關心的事情作出貢獻。這就是我們在疫情方面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是怎麼把我們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2、疫情對中國經濟會有一定壓力 疫情後的產業發展機遇


1)長期還將對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挑戰


厲偉認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以分短中長三個方面去看:


短期衝擊巨大


短期,疫情對經濟衝擊非常大,從現在情況看,只有網上娛樂、在線教育等少數行業是直接受益的,圍繞救災的醫藥防護類產品,現在看起來受益,但是不少受益現在還都是賬面上的,因為政府來不及現在就給你結賬,一定要等疫情過去之後才會結賬。


所以企業心裡有個數,疫情過去之後亟需重建經濟的各地政府可能不是馬上有錢支付,企業在滿足救災的過程中,你必須關注自己的現金流,不要因為救災把自己企業給弄破產了。所以你的現金流非常重要。


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現金流不是那麼充裕,要儘早跟員工溝通,取得員工的諒解,比如薪資是否可以緩發,大家共度這個難關,同時儘早跟供應商、跟客戶溝通,能不能供應商的賒賬賒的長一點,客戶的結款結的早一點。


現在銀行也推出了一些政策,企業能不能趁這個時候跟銀行早點溝通,儲存一些資金。這次疫情,短期的衝擊確實非常大,尤其是消費類企業,我從來沒見過街上這麼少的人,經濟的直接損失是非常巨大的。


中期有政策刺激利好


中期影響,比短期會稍微好一些。因為國家會下力氣來做一些政策刺激,力度可能會比較大。但是刺激的效果,跟市場原發的動能相比肯定還是差一些。企業也要利用這些政策刺激,來調整自己的戰略和結構,讓自己變得更適應未來的長期發展。


長期還是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


長期對我們來講會有比較大的壓力。第一,中美貿易摩擦不過剛結束第一回合。第二,疫情讓國際上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


此次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採取貿易以及交往方面的限制措施,一方面是他們出於所謂國民負責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也想借此測試一下,如果跟中國切斷往來,到底對自己經濟有多大影響,對自己的產業鏈有多大影響,看看能不能促使本國替代的產業鏈快速發展起來,也刺激周邊國家替代中國的產業鏈快速發展。他們可能還想在疫情過後,跟中國取得一個更好的談判地位,甚至讓中國的產業鏈不再擁有那麼大的話語權。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這種長期的影響,對中國的製造業就構成了極其巨大的挑戰。


我們的製造業能不能快速的智能化,能不能儘快提升效率?

我們一定要比周邊國家的產業鏈擁有更高的效率,因為周邊的國家,像越南、印度、印尼、泰國、緬甸這些國家,他們的工人工資比我們低很多,但只要藉助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我們的工人效率能夠數倍甚至10倍於這些國家,那麼我們的產業鏈就仍然是無可替代的。


厲偉認為,效率提升肯定靠的是技術升級,靠的科技升級,而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升級。所以下一階段,靠硬科技來進行產業升級,就變成我們巨大的任務。中國在全球重建信任和提升效率,這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不會太短。


「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長期艱苦奮鬥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是提升自己公司的效率,也是提升整個國家的效率。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你自己效率低,怎麼可能幫助這個國家提升效率?」


厲偉也表示,這次疫情雖然衝擊很大,但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中華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中華文明歷史上經歷過太多次遠比現在艱難的時刻,無數次中國都挺過來了,這一次,一定還能挺過來。


2)疫情後看好提升效率、網絡辦公、提升生活品質的項目


儘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很大,但是疫情之後,創業者要去挖掘新的創業機會。那麼,哪些創業方向會更有機會呢?


厲偉認為:


第一,能夠提升中國企業生產效率的技術,都是非常有發展機會的。


第二,能夠在網上實現,能夠不見面就處理好的事情,機會是存在的。


第三,這次疫情讓很多人第一次感覺到,死亡和痛苦原來離你那麼近,可能會使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轉變了想法,更加追求那些有品質的東西,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加有質量。所以能夠提供好品質的消費的領域,也有非常好的機會。


3)疫情後醫療企業有更多的產業機會


厲偉認為,這次疫情也會刺激新技術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


第一,國家肯定會把預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第二,我國在新藥研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投入更大的力量;第三,醫療方面的應用也會得到進一步的肯定,過去對一些新技術比較保守,隨著疫情的變化,國家醫藥管理部門打開了快速審批通道,過去四五年才能批註的藥物在幾天內得到批准,這也是國家在醫療領域的創新,給未來新的醫療手段、治療方法一定程度上的啟示;第四,我們應該更多關注新技術在醫療行業裡的應用,比如AI技術在醫療中就是可以被大量運用的,非常值得探討;第五,這次疫情,中藥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中藥的成分相對複雜,如何用現代科學方法將中藥成分進一步單一化,未來前景也非常巨大。


厲偉認為,一定要多關注新技術在醫療行業裡的應用。松禾也在與商湯等AI公司探討,怎樣把AI技術儘快地運用到醫學上,幫助一線醫生減輕壓力。


比如用CT作為新冠肺炎病人的確診依據,但是肺部毛玻璃狀陰影,除了新冠狀病毒之外,還可能是別的病會造成的,如果沒有非常成熟的經驗,很多醫生恐怕是看不出來的。但是用AI技術進行判斷,就能大量減少前線醫生的工作量。


4)疫情後傳統制造業必須加快智能化升級,才有活路


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硬科技化一直存在很多障礙,而此次疫情也可能會加速傳統制造業的產業升級過程。


厲偉認為,之前產業升級的障礙主要來源於傳統習慣,企業擔心智能化改造達不到效果,以及進行智能化改造就要停產,改造成功後工人素質也可能達不到標準。但

企業領導人必須意識到,智能化是勢在必行,你要麼看著別人智能化後把你殺死,要麼你自己智能化提前霸住道路。企業要堅定不移的選擇這條路往下走,多做些論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作伙伴,找到穩妥方式進行改變。


5)新興科技企業更要下沉


傳統制造業的產業升級之路,其實也是很多科技企業的下沉落地之路。但現在很多新興科技企業還沒有下沉到傳統產業裡,他們怎麼做才能更接地氣、更好地下沉?


厲偉認為,政府方面,在市場應用上給企業更多的幫助。比如建議政府不一定把資助給到技術企業,而是給應用該技術的企業進行扶持,讓技術儘快進入市場,通過間接的方式把資助反饋給技術輸出方。技術方以銷售方式得到了這部分資金,有了銷售收入後,更多的投資人也才願意對已經形成銷售收入的企業投資。


新興科技企業想要更接地氣,第一,必須走出研究室、實驗室、辦公室,不能閉門造車,要親自去和企業做交流,瞭解客戶需求,更好地改進技術;第二,下到技術企業裡面去和技術員做直接交流,在保證不容易被取代的情況下將技術最簡化。


3、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1)企業融資不要謀求高估值


厲偉認為,資本市場過去一週的走勢,是一個分化的行情。下一階段,分化肯定還會繼續進行,疫情過後,能夠快速反彈的企業肯定會有一個不錯的行情。行情很可能不會等到疫情完全結束才發動,而是在疫情出現拐點之後就可能開始發動。


長期來看股票的走勢肯定與經濟走勢有很大的關係,資本市場不可能脫離經濟走出獨立行情。中國的經濟長期來看可能還是受到打壓的。


在企業融資方面,厲偉認為:


第一,目前企業要進行股權融資時,可以小步快走,每一次不一定融很多。不要把價碼喊得過高,幻想用一個高估值完成大筆融資。這兩年資本市場包括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波動都很大,實際上整個估值體系都在往下調。高估值不會很快融到資金,時間長了容易產生變化,可能錯過最佳的融資時期,到時候連生存都成問題。第二,在抗疫戰中表現很好的企業,達到上市條件儘快申報,趁著人們對抗疫還有熱度,對你的貢獻還有好感度,進入資本市場,對你肯定是個幫助。


厲偉表示,大家要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這個長期是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包括中美貿易戰等外部不確定性,意味著我們未來的道路不會平坦。在這樣的時間點上抓住更多的資金,保證現金流的充足,比什麼都重要。


2)松禾資本投資策略:三大領域兩個階段


松禾資本也在思考下一階段應該做哪些調整,未來松禾要聚焦在三大領域,兩個階段。


三大領域。第一是人工智能,投資聚焦在人工智能對中國各行各業的效率提升方面;第二是精準醫療,圍繞基因技術,跟華大基因等企業合作,希望通過行業龍頭尋找更好的行業機會;第三是新材料,很多產業革命來自於新材料的突破,希望有材料突破時,能抓住機會。


兩個階段。成長基金主要投資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這些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天使基金專注投資非常早期的前沿科技,希望培育未來的獨角獸。


厲偉表示,疫情發生後,松禾的投資策略仍然不會改變。下一階段,松禾會考慮擴大基金規模,進一步尋找跟地方政府合作的機會,提升我們抗風險能力。


「面對這次疫情,在我們調動資源來做一些輔助性抗疫的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感覺到圍繞龍頭企業做好文章,做好企業間串聯工作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如此,只有讓投過的企業彼此之間進一步瞭解之後,才可能形成良性的互動,而這種跨界的交流,才可能創造出很多新火花、新思路、新機會。


厲偉也坦言:


如果松禾平時沒有給企業做好投後服務,對投後企業的瞭解沒有那麼深,那麼松禾也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串聯起這麼多企業來抗擊疫情。所以未來松禾會在投後管理方面投入更大精力,讓企業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加強。


儘管松禾資本在短期沒有現金流的壓力,但厲偉指出,仍然要強調現金流,松禾已經著手進行多方溝通爭取後續支持。同時,松禾有幾十億市值的流通股,做好流通市值的管理,需要在資本市場做好中期走勢判斷,適時調整擁有的市值結構。

4、疫情突圍的企業家未來收穫更多的機遇


厲偉對於信心非常看重,他說:


在醫療上,那些堅定認為自己能活下去的病人,很多真的活下來了;而那種身體本來沒那麼差,但是整天想著自己要死了的人,往往最後反而死了。


經濟上也是如此,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因此,作為企業家,不要整天愁眉苦臉、優柔寡斷。


「你的員工看到你這樣,員工都沒有信心了。如果員工都沒有信心,那你公司就真的完蛋了。所以大家心裡一定要堅定信心,同時謹慎決策。」


第一要務是保證自己的企業能夠活下去;第二,同企業核心骨幹力量保持溝通,相信自己的骨幹。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要讓骨幹員工感覺到自己被信任,還要跟客戶、供應商、家人、銀行、你的朋友們多溝通,很多事情提前溝通就有解決方法,事到臨頭明天發不出工資你才去找人借錢就很難了;第三,堅信國家能夠扛過去,歷史上太多比這次疫情嚴重得多的事情都扛過去了,這次我們一定也能。第四,凡事留些餘量,不要做滿。在趨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在企業經營中要適當留些預備,一定要有預案。一個小建議,就是企業家要找自己的核心人員,一起商量做一些沙盤推演,通過推演來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提升預見性提前做好一些準備。


最後,厲偉表示,「企業家」這三個字不簡單,沒有足夠的抗壓能力,何談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家?疫情之下,國家、社會、企業、個人都經歷了很大的考驗,而經歷這種突發困難並且成功突圍的企業家,也將會在未來收穫更多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