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一条黄河,千古泛滥,在养育了两岸百姓的同时,也经常性爆发的“黄患”而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因此,治理黄河一直以来,都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们所重视。特别是康熙皇帝,在其亲政之初,就将“河务”视为其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与“三藩”、“漕运”一道,被撰写在了宫中的庭柱之上,以时刻对其进行着鞭策与提醒。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而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剧情,也就是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黄河泛滥,两岸良田尽毁,生灵涂炭的背景之下展开。

与狂怒不止的黄河水同样波涛汹涌的,是康熙皇帝的众位皇子对于储君之位的争夺。

原本是应将国家和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的廷议,却成为了各方势力相互攻伐、相互倾轧的“战场”,特别是究竟由谁前往江南筹款赈灾,已然成为了焦点所在。

最终,雍正主动请缨,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会同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署理此项差事。在这期间,雍正除了展现了其非常高明的政治头脑外,更是体现了其极为卓越的“汇报艺术”,进而在康熙心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雍正清查户部,可谓是给了八阿哥胤禩以沉重一击。

黄河遭遇百年不遇的灾患,康熙在问询太子胤礽解决方案的时候,胤礽则是完全的不知所云。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八阿哥胤禩则是对此“侃侃而谈”:

“一条黄河,千古泛滥,历朝历代,哪一次百姓不是遭受黄患之苦,自从皇阿玛登基以来,殚精竭虑,倾力治何,百姓不受黄患之苦达三十年之久,遍览古册,古来治理黄河者,不但未有皇阿玛之功,亦未有皇阿玛之诚,所以,此次黄河发大水不因人事,纯属天灾,皇阿玛怀忧民之心则可,抱自疚之意则不必。”

胤禩之所以如此回答,除了是借题发挥,拍一拍康熙的马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引导康熙认为,黄河遭灾,实际上损失并不大, 进而不必着急赈济,反倒是应该静观其变。

而八阿哥胤禩也正是要用这样“混淆视听”的方式,来掩盖国库空虚的事实。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至于此时的国库为什么会空虚,实际上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就是康熙朝的前中期,整个国家一直背负着沉重的“战争包袱”。

康熙刚刚继位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反清势力风起云涌。刚刚将各地的动乱肃清,康熙也完成“擒鳌拜”以实现亲政,“三藩之乱”随之爆发。平定了叛乱,紧跟着康熙又武力收复了台湾,并且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而此时,蒙古准噶尔部崛起,对大清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康熙又连续三次“亲征噶尔丹”,稳定了北部局面。

​就这样,经历了前后长达几十年的战火洗礼,让国家始终处于“透支”状态,国库一直没有攒下钱来,况且此时还要应对西北、西南持续不断的动荡,国库紧张,已是康熙朝时期的常态。

另一方面,就是国库的银两为官员们所挪借。

借取国库存银的官员,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清朝时期官员俸禄并不高,有些时候真的是不靠借取难以维继基本的生活,如隆科多就是如此;其二,就是有些官员,借用国库存银,为己所用,进而以此获利,如后来为康熙发现并处置的邓元方等三人;其三,就是朝廷挪借成风,为了顺应朝堂上的“潮流”,不被人说是“故作清高”,而主动借取银两,算是向官场不正之风献上了“投名状”,如陈文胜等人。

然而,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挪借国库银两,如果不是当时主管户部的皇子,即八阿哥胤禩的首肯和默许,很难实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库亏空如此,胤禩可以说是难辞其咎。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而胤禩之所以如此,还是为了所谓的“人心”。

生活困难的官员,因为国库的银两,缓解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必然对于八阿哥胤禩是感恩戴德;利用国库银两牟利的官员,则将胤禩看作是自己的“财神爷”和后台支柱加以推崇;至于想着随波逐流的,也会因为胤禩给予他们的方便,而使之最终目的的达成而对胤禩产生好感。

于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不管从哪方面的人来讲,胤禩都将获得朝堂上的舆论支持,这也是八阿哥胤禩所最想看到的。

由此可见,雍正向康熙揭露了户部的现状,不仅给了八阿哥胤禩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更是将其自以为是的“假仁假义”呈现在康熙面前。特别是胤禩在用国家的资源,赌上的是朝廷的安危去邀买人心,这一点必然是为康熙所厌恶的。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雍正通过太子胤礽举荐南下,可谓是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实际上,当雍正当众揭露出国库空虚的现状的时候,前往江南筹款赈灾的差事,就应该由他来亲自接下。

一来,此时的雍正必然要对自己的清查户部的行为负责。

户部的“马蜂窝”是雍正自己捅的,并且,先在直隶购粮应急,再派钦差大臣前往江南筹款赈灾的方案也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对此持有的是置之不理的态度,难免背上“纸上谈兵”的骂名。

更为重要的是,仅仅在对八阿哥胤禩等人进行完攻击后,自己这面却没有任何的举动,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赤裸裸的政治斗争的表现,必然也会招致康熙的厌恶。

所以,雍正必然要接下这份差事,好让自己此前的一系列言行能够自圆其说。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二来,雍正这也是在主动迎合康熙。

“皇阿玛曾对儿臣说过叫儿臣平时多多留心国事,军政民务凡有重要建议,要随时向皇阿玛和太子奏陈。”

雍正在朝堂上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康熙对于皇子们署理政务的态度,那就是要积极参与其中,要多多的献言献策,用康熙的话来说,就是皇子们都应该有“主人翁意识”,毕竟“宗室与国同体”。

所以,雍正也是在用自己积极的朝堂表现以及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来博取康熙对其的好感。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三来,此举也是为了“深入虎穴”,对于“八爷党集团”进行一次摸排。

江南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八爷党”特别是九阿哥胤禟“小金库”的所在地,这里上至官员,下至地方富户豪强,都与“八爷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雍正也可利用此举,摸清“八爷党”的真实实力与地方支持势力,算是一次“知己知彼”的机会。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然而,雍正明知道前往江南筹款赈灾的方式应该由他去接,可他却没有自己提出,而是走由太子胤礽的举荐这条路,可谓是非常的巧妙。

首先,这是做给康熙看的。

此时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谁?毫无疑问是太子胤礽。而此时康熙最不想看到,也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那就是众位皇子觊觎太子之位,进而对胤礽进行打压和攻伐。

而雍正这样的行为无疑就是一种“示弱”,一方面,这是在极力的肯定并且维护太子胤礽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向康熙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雍正是太子胤礽的人,是支持并且帮助胤礽的。

于是,在面对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等人对储君之位不断不发起冲击,并且胤礽已然是有些招架不住的时候,雍正如此的表现必然会让康熙欣慰,更为重要的是出于势力平衡的角度来说,他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以及康熙的青睐。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其次,这是做给太子胤礽看的。

在此之前,太子胤礽因为雍正前往户部清查,对其略有微词,而雍正通过此举,重新将太子抬上高位,算是让胤礽放下了戒备之心。并且,雍正通过此举表明的是他自己对于胤礽本人的重视,不仅可以让胤礽对其更加的信任,与此同时,也让胤礽有了可以通过“荐人得当”获取康熙褒奖的机会,胤礽必然也是满心欢喜。

于是,通过胤礽的举荐,雍正得到了前往江南筹款赈灾的机会,并且事成之后,被成功加封为雍郡王,更赢得了康熙的认可,算是收获颇丰。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在整个过程中,雍正的“汇报艺术”,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纵观雍正清查户部,到获封钦差大臣,雍正的三次“汇报”,不仅展示其卓越的政治思维,更是让其获的绝对的主动权。

朝堂上,当得知雍正前往户部清查国库存银时,十阿哥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皇阿玛,户部是八哥奉旨该管,四哥这样做是越俎代庖。”

而雍正给出的回答是:

“户部是八弟该管,但是皇阿玛曾对儿臣说过叫儿臣平时多多留心国事,军政民务凡有重要建议,要随时向皇阿玛和太子奏陈。”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短短的一句话,雍正却传递出了三个重要信息:

其一,户部是八阿哥胤禩主管,雍正去查结果遭到了十阿哥的质疑,这是明显的“拉山头”和“自我保护主义”。

其二,雍正前往彻查,是遵照康熙的指示精神办事,为的是国家,而没有私怨。

其三,雍正特别强调要向康熙汇报的同时,还要向太子胤礽汇报,这是在肯定了太子胤礽地位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为太子胤礽的“不知情”进行开脱。

而更重要的就是这个第三点,在康熙面前肯定太子的地位,表明自己对于胤礽的支持,这无疑会让康熙非常的欣慰,可谓是说到了康熙的心坎。有了这样的铺垫,此后的一切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而在太子胤礽的府上,胤礽正在发泄自己对于康熙以及朝堂上的反对势力不满。

“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见了皇阿玛就像老鼠见了猫,老八他们几个还时不时给我下药儿,还有人背着我向皇阿玛邀功,我这太子窝囊哪!”

而雍正的回答则是:

“太子爷,我到户部清查账底,本为了给您提个醒,没想遇到那当口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决不是为了邀功!”

这样做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为了让太子胤礽打消对于雍正本人的怀疑,毕竟胤礽如此的口风已经表明了自己的不满,雍正也充分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在下朝之后马上登门进行解释,并且时刻从太子胤礽的角度出发,这是用低姿态来消除二人之间的误会,避免自己“好心办了坏事”。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紧跟着,雍正主动向太子胤礽询问自己该不该前往江南筹款赈灾。

“二哥,您说,这差事我不去还有谁愿意去?”

之后,更是非常激动的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太子,千里泽国,百万灾民,可直接关系到咱大清的江山社稷呀!身为皇子,臣愿为皇阿玛分忧,为太子分劳。苟利社稷,个人的荣辱得失臣弟在所不惜。”

而这样的处事方式,更加展现了雍正清晰的思路。

第一,雍正没有越级汇报,这是对其当前直属上级,即太子胤礽的最大尊重;

第二,雍正全部是以大处着手,丝毫没有强调自己的利益得失;

第三,依旧是以对待储君的方式对待太子,时刻强调太子胤礽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说,这样的解释,这样的方式,既让康熙满意,也让胤礽满意,算是收获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相比较于雍正,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处事方式只能用“愚蠢”来形容。

雍正刚一说出前往户部彻查,十阿哥就予以了质疑和抵制,再加上后来户部问题的暴露,明显是有“欲盖弥彰”之意。而在此后,胤禩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人气”,丝毫没有想到“将功折罪”,并且更是用辞职的方式来逃避“追比户部欠款”,更加令康熙对其感到失望和厌恶。

由此可见,但从“汇报能力”的这个角度来说,胤禩与雍正之间可谓是有着“天壤之别”。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历史上的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就是通过“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赢得了康熙皇帝的赏识与信任,进而最终从激烈的皇位争夺中,脱颖而出,最终继承大统。

这一点在《雍正王朝》的开局剧情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雍正正是通过他清晰的思路和卓越的“汇报艺术”,以“示弱”的方式表明态度,进而获得康熙的赏识与支持,获得太子胤礽的信任,同时再用鲜明的形象对比对八阿哥胤禩等人进行打击,最终使得其获得更为稳定的朝堂地位,足可见其的能力与谋略。

雍正王朝:从主动请旨江南筹款赈灾,看雍正卓越的“汇报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