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孩子不太堅強,我怎麼回答老師啊?

用戶7190316053734


這是老師對孩子的關心,細心觀察,並和你家長的準確溝通。老師希望的是家長盡最大可能改變孩子的思想,家庭影響。因為孩子的性格幾乎取決於家庭。不妨檢查一下自己和家庭的影響,管的不合理啊!太過粗暴啊等把孩子關死了,或什麼都你家長替代了都有可能啊!……


李文彬531


我認為這是個嚴肅的話題!

孩子現在處於幼兒園、小學還是中學?越往後,家長需要重視的緊迫性越高。說得危言聳聽一點,據我所知,每年因為心理原因,跳樓輕生的案例屢見不鮮。就我所在城市最好的幾所中學,這類“新聞”幾乎每年都有,且呈低齡化趨勢。所以,老師的話,應該引起你的高度重視!

建議找個時間,與老師深入交流下,弄清楚老師是基於什麼得出的結論,先不要急於回答。聽完老師的意見後,你的回答無外乎從家校溝通的角度,向老師表達我們會高度重視,並願意配合學校採取適當的措施來幫助孩子變得更加堅強,如此云云。

真正難的是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老師一般會給家長一些建議,但是,最瞭解孩子的應該是家長自己。在與孩子溝通後,你應該立即思考或找專家諮詢應該怎麼做。

孩子所處的成長環境,男孩還是女孩,家長親自帶大的還是被老一輩嬌生慣養出來的……據我和幾位一線教師的交流,心理素質差的孩子,究其原因,幾乎都是家長對孩子的挫折安全教育重視不夠,或者壓根就沒有讓孩子真正經歷過挫折,從小到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總之就是對孩子來說一切都太順了!

個人建議,儘早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且想盡辦法幫助孩子提高其挫折承受力,培養他們正確應對挫折的處理方法。這個過程,爸爸儘量不要缺位。

如果家長做得好,這件事反而可以幫助孩子重拾信心,讓挫折成為他/她向上攀登的基石——唯有這樣,方能使其在未來再次遭遇挫折時,能善待挫折,越挫越勇,做自己生活的強者!


孩子學爸


你好,我也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同時是兩個孩子的爸爸,老師告訴你孩子不太堅強,你該怎麼回答,我來幫你回答.

1.如果老師說你的孩子不大堅強,我覺得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你碰到了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很多孩子在家裡和在幼兒園的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的孩子在家是一條龍,出門一條蟲,這往往跟我們家庭教育有關,一般比較溺愛,老人帶養的孩子會這樣,所以老師告訴你孩子不堅強,你應該說感謝老師,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呢?

2.孩子在外面不夠堅強,不自信,這是現在比較普遍的一種狀況,這是由於現在生活環境好了,孩子從小就沒有受到什麼挫折教育,所以內心都是比較脆弱,同時由於生活中包辦過多,身體也沒有得到鍛鍊,能力也沒得到好的提升,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卑的情緒,當今的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缺失也會導致孩子少了那麼一定陽剛之氣。

3.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提高自信心呢?多參與體育鍛煉,最經濟實惠的辦法就是跑步,孩子在4歲左右就可以參與跑步了,跑步首先可以提高肺活量促進新陳代謝,抗疾病。跑步可以鍛鍊耐力,增加力量,勇氣源於力量.也可以報一些體育類的興趣班,游泳,足球,籃球都可以,多帶孩子參與體育運動,多讓爸爸一起參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也可以關注我,多交流。


洋洋和小小洋的爸爸


每個人天性不同,有剛性的孩子也有柔性的孩子

柔性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很敏感,比剛性的孩子脆弱

天性與生俱來,與眾不同,終身穩定

是沒有辦法扭轉,但是可以通過家長進行引導和影響有所改善,但是不可能改變天性的哦

柔性的孩子需要一個寬鬆的環境,需要爸爸媽媽給他們提供一個溫暖安全的家庭氛圍,讓他明白任何情況下,父母都是他們的堅強後盾,他們面對外在壓力時才能更勇敢更堅定。

學校和班級最好是寬鬆一些,班主任偏感性,對柔性的孩子更合適,他們才會天性舒展不壓抑,膽子才會越來越大。

感性指數偏高的孩子因為對人過於敏感,所以看起來也會有點膽小害怕的樣子,但實際上未必。感性的孩子也會同時是高剛性的,非常有自己主意。

無論是柔性,剛性還是感性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天性舒展,孩子天性不壓抑舒展,就會更堅強,生命更茁壯。

家長需要智慧和勇氣,為孩子提供適合孩子自己天性舒展的環境,抵住壓力。




性格羅盤諮詢師


老師說孩子不太堅強,你首先要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然後要認真地觀察孩子日常的言行,並反思自己的行為模式和教養模式,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

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都期望孩子能活潑開朗健康地成長,而且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老師反應孩子不太堅強,家長不知道如何回答,說明家長眼裡的孩子,與老師眼裡的孩子是不一樣的,說明孩子在家和在學校裡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家長需要做如下反思。

一,家長有沒有溺愛孩子,什麼都替孩子做了,以至於孩子有些嬌氣,不夠堅強。

二,家長有沒有對孩子或許嚴厲了,對孩子批評得多,鼓勵得少,以至於孩子不夠自信,在外邊表現出不夠堅強。

三,或者,孩子天性膽小,也顯得不夠堅強。

四,春蘭秋菊,夏荷冬梅,萬物都有它的生存狀態,孩子也是。家長覺察到了孩子的不太堅強,可以引導,不可以強迫。因為萬事都有度,都有好與不好的兩面,比如堅強,太過了,就是強硬、固執,差一點就是謹慎、溫和,家長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狀態。

無論哪一種原因,家長都要重視,並找出自己應該改變的地方,給孩子更好的陪伴。因為家庭是教育的第一陣地,對孩子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



王忠萍


首先,如果你家是女孩,那麼你就要注意平時是不是寶爸爺爺奶奶太寵了,一哭就哄之類的,為了乾淨,摔倒立刻抱起之類,你可以適當解釋下,甩鍋給女兒奴爸爸嘛哈哈,然後平時就要並且就要注意了,畢竟這個社會越來越平等,女孩子堅強一點以後不是壞事

如果是男孩,那麼適當的讓他看些奧特曼片片,增強孩子的英雄主義,可以甩鍋給爺爺奶奶[大笑]太寵愛,但是平時也要注意哪些細節影響了孩子個性


單親媽媽成長記


不太堅強,歸根結底是內心不強大,不太堅強的孩子一般自尊心都比較強的,做錯事稍微說一下就承受不了,這和教育方式有關,也和性格有關。這可能在生活中或者上學中遇到了挫敗的事,而家長沒有及時發現,沒有安慰孩子弱小的心靈,日積月累造成的。

怎樣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這需要平時和孩子的溝通交流多一點,從一件小事開始做起,孩子做成功了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逐漸把自己的內心培養的強大起來,一定多陪陪孩子。

當生活中孩子做對了完成了某件事及時讚揚,讓孩子感覺到我只要做了也是很厲害的; 當孩子做沒有達成一件事,首先要安慰一下,因為本身孩子已經感覺很痛苦了,先安慰一下,然後再讓孩子去反省和總結,安慰歸安慰如果做錯事還要有一定的處罰,讓孩子認識到事做錯了是要接受懲罰的,處罰過後,再安慰一下孩子,撫平一下孩子幼小的心靈,一切從心出發,相信孩子的內心會強大起來,也會變成一個堅強的孩子,這是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用。


豫北順子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部分來回答。

第一,如何與老師溝通?

當老師向你反饋孩子的情況時,如果對方給到的是標籤類的反饋(比如不堅強、敏感、內向、膽小…),我們只需要做兩件事:

1. 詢問細節,從全局瞭解更客觀的情況。比如可以讓老師舉兩個例子,具體到什麼場景、有誰在場、孩子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還有誰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我們不能根據他人給孩子貼的標籤來決定如何育兒,但是,瞭解孩子在與他人相處時的更多信息,這很重要。

2. 感謝+表態:謝謝老師告訴我這件事,我會多關注,也會和孩子多溝通。


第二,如何面對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由點到線的精密過程,我們前期的所有培養都會在孩子的成年期有所體現,所以我們需要具有長遠思維。

針對這個反饋,父母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什麼是我所謂的“堅強”?

傳統意義上的“堅強”是此時此刻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咬牙往前衝,這種“堅強”既不健康,也沒有長性。因為,情緒的壓抑和積累會影響身體健康,同時咬著牙持續撐下去的過程沒有彈性,必然會有極限。有人的極限發生在老年期,有人在成年期,有人在低齡期。

健康的、有長性的“堅強”不是否定或壓抑感受,而是去覺察和麵對。當孩子的感受得到了傾聽和接納,他獲得的是內心的安全和充盈;而後當他在生活中經歷挫折和挑戰時,這種內心的安全和充盈可以賦予他更多力量。

就像一杯水,即便在外面灑了一些,內在的力量令他擁有自己蓄杯的能力。

或像一個彈簧,他不會把自己撐到極限,而是在有所覺察時就去處理,進而恢復到最佳彈性,繼續面對自己的人生。

表達情緒可以有各種方式,和孩子一起覺察他想表達的情緒,在接納的同時還可以探討更多表達方式。


補充一點:在和老師溝通時,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老師,這三點必不可少,如此就能做到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希望對你有幫助。


花瑩瑩is花生媽媽


我是一名老師,整天和孩子呆在一起,對孩子還是比較瞭解的。老師所說的孩子不太堅強可能是指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困難要麼不敢去解決,要麼愛哭。這些孩子一般心理比較脆弱。可以這樣回覆老師,希望老師在學校能夠多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同時你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著重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這樣通過家校共育咱們一定能夠培養出一個堅強的孩子。


鳳鳴情懷


其實還是和老師溝通一下,一般情況就是孩子內向愛哭!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3a000804c903db98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