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非常强大的火器,为何会败于大清的冷兵器?

China玄武大陆


结论: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误区,大明的火器没有想象中的强大,大清也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只会使用大刀弓箭。

导语:

一个国家的兴衰,武器只能占到很小的一方面。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明朝末年腐败横生,财政困难,土地兼并等制度上面的问题,才是最终走向灭亡的根源。


分析:

  • 明朝到底亡于谁

  1. 如果以崇祯皇帝上吊煤山而作为明朝灭亡标志的话,那么明朝是被李自成所灭亡的,并非是亡于满清。
  2. 如果把崇祯皇帝死后,南明朝廷计入在内的话,明朝算是亡于满清。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明朝也没有什么火器装备了。
  • 明清火器的实际情况

朝鲜发兵助明师,要有德等鸭绿江口。济尔哈朗等兵至江岸,严阵相对,敌师不敢逼。有德等舟数百,载将士、枪炮、辎重及其孥毕登,三贝勒为设宴,上使副将金玉和传谕慰劳。
何况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备,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
  1. 对于明朝火器的认识,大家存在了一个误区。明朝火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明朝先进的火器几乎是依托于进口的,自己生产的并没有那么强大。很难做到大范围装备,真正装备了先进火器的只有关宁铁骑。

  2. 满清也并非是大家所认知的那样,只依靠弓箭大刀作战。松锦之战后,他们缴获了明军大量的火器,开始装备到部队中。除此之外,孔有德的降清给满清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武器。他不仅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还给满清带去了能够生产火器的匠人。换句话说,满清的火器并不弱于明王朝。


  • 明朝究竟因为什么而灭亡
  1. 政治腐败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明朝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崇祯上台后,有励精图治的决心,但为时已晚。在明朝末年时期朝廷的经济出现严重问题。为此,崇祯皇帝曾号召大臣们捐银子,可根本得不到响应,可见明末时候的大臣根本不顾及国家的存亡。
  2. 财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从朱元璋建国起宗室待遇就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明末,仅宗室就高达500万人,单此一向对朝廷财政带来的压力就无法想象。战争也是一个巨大的财政支出,明万历年间,仅援朝作战就花费了700万两白银。一个国家无论是打仗还是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可如此巨大的开销早已导致国家入不敷出。
  3. 百姓生活压力巨大。每一个封建王朝末年,都会暴漏出严重的土地兼问题。就拿徐阶来说,他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除了土地兼并对外,沉重的赋税让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对辽东作战,明朝加征辽饷。明末农民军起义之后,为了平定叛乱又加征了剿饷。除了辽饷,剿饷,崇祯皇帝还“别出心裁”搞了一个“练饷”。沉重的“三饷”,都积压在了百姓身上,百姓只好奋起反抗。
  4. 长年的两线作战。明朝末年一直处于内忧外患当中,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外有皇太极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这两拨军事力量都威胁着明朝的统治。多年的两线作战,让国家的压力得不到缓解。
  5. 自然灾害。明末正处在“小冰川期”。小冰川期,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同时还伴随着鼠疫的肆虐。这无论是对明朝政府而言,还是对百姓而言,都无疑是巨大的灾难。


结语:

一个国家的兴衰交替,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制度的落后所导致的。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曾经想通过变法去改变已经暴漏出来的问题。但由于封建统治所存在的弊端,张居正死后变法没有得以延续。已经暴漏出来的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还引来了巨大的反作用力。明朝最终的灭亡,说到根源,还是因为朝廷内部腐败,士大夫缺乏根本的操守而造成的。至于财政,土地兼并,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基于腐败所导致的。两线作战与自然灾害只能说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如果制度无法得到改善,即便暂时的苟延残喘活了下来,最终还是无法改变灭亡的命运。


画外音:

才闻战马渡滹沱,南北纷纷尽倒戈。诸将无心留社稷,一杯遗恨对山河。

秋风暮岭松篁暗,夕照荒城鼓角多。寂寞夜台谁吊问,蓬蒿满地牧童歌。

这是诗人吴嘉纪悼念南明抗清将领史可法的诗句。这是对民族英雄的一种缅怀,但明朝所存在的问题不是凭借一个人就能够改变的。即便是史可法也没有回天之力。


《明史》

《清史稿》


再言春秋


简单的说,大明那个时代火器并不强大,大清也并非只使用冷兵器作战,这样说,你就明白为何明朝在军事上并不如清朝占多少优势了吧。

由于现在很多明粉,一叶障目,不懂历史,认为明朝科技火器威力领先世界,开口就是佛朗机、三眼铳等十来种仿佛非常先进火器名称,再加上一些网文的烘托,仿佛明朝的军队打出横扫世界的英帝国龙虾兵的威力,但实际上明朝军队中,火器营不仅占比不高,并且使用火器大部分还是使用普通的火绳枪和发射实心弹的大炮,先看一张关于各个时代火器威力的表格对比:

表格一目了然,火绳枪的威力不仅比不了长弓十字弓,而且连普通弓箭的威力也不及,更别说,明代的火绳枪精度差,还要受天气影响等因素,唯一优势就是射程远,对付骑兵有奇效。这样的武器,难道可以称之为“非常强大的火器”吗?

如果真是那么牛,就不说打农民军就那么吃力,就是萨尔浒之战,你武器先进,数量又多,就是战术不利,也不至于全军覆灭吧。

再说了,谁个告诉你清朝在打明朝,军队全部都是冷兵器的?清朝在是后金的时候,在辽东就缴获了很多火器兵器,加上又有不少明将投降清朝,带去不少火器,清朝在入关前也建立了火器营。


这个问题的误区就在于,认为明清交际之时,热兵器可以替代冷兵器,甚至碾压,这个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因此“大明有非常强大的火器,为何会败于大清的冷兵器?”这也是不成立的。


曹老师xixi


明朝中期,明朝的中兴名臣张居正去世后,朝纲逐渐败坏,官员腐败,国家实力下降,军队喝兵血,士兵的军饷都发不出来,基本的武器装备尚且不能及时发放,更不会投入金钱去生产火器了。

当时有一种知名的火器叫做鲁密铳,在当时算得上顶尖的远程武器,万历皇帝见识过此物的厉害亲自下令批量生产。正所谓“政令不出紫禁城”,到了下边各个部门互相之间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盘,最后终究是无法生产,只能不了了之。

国家的衰败,同样导致了军队训练跟不上,上边但凡给点好处,几个长官轮番“扒皮儿”,到了士兵手里往往连最基本的装备都无法保证,最后军官无心带兵,士兵无心训练,导致战斗力大打折扣。真正上了战场,这些人最终都成了炮灰,武器也发挥不出实力。

清军当时恰好相反,清军斗志昂扬,打不堪一击的明军真是手到擒来,缴获了大量的明军武器,当然也包括火器。清军得到明朝的火器后,如获至宝大量仿制,加上清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很快便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火器部队。

公元1621年,天启元年,清军攻打辽阳。八旗军火器部队700人,明军火器部队1000人,交战过后,明军只活了7个人。

此时正是清朝蒸蒸日上的时期,而明朝正日薄西山。后来,清军乘胜追击又从澳门引进红夷大炮,明军则更加不堪一击。

明崇祯年间,崇祯皇帝决定在登州建厂自主生产红夷大炮,不幸的是登州后来发生兵变,巡抚孙元化精通火器,但是兵变孙元化作为巡抚难辞其咎,而崇祯帝是一个要求官员近乎变态的人,处死孙元化,等于明朝又自断一臂。

此消彼长,清军越来越强,明军越来越弱。皇太极登基后,大规模组建火炮部队,大大提高攻城效率,所到之处攻无不克。


歪思小匠


不请自来

大明王朝这驾马车走过了二百七十六年后,终于迎来了他的毁灭。

明亡并不是因为军事力量的衰弱,而是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叠加而导致的。君不见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意大利拥有先进的武器,成建制的兵团侵略埃塞俄比亚一个农奴制国家,却被埃塞俄比亚赶了出去。第二次意埃战争中,意大利出动了将近三十万人才惨胜埃塞俄比亚。可见先进的装备在一场战争除非是量变引起质变,否则根本没用。

我们看一下影响明清战争的几个因素。

  1. 当兵吃饷,吃饷当兵。

古代百姓之所以当兵大部分都是家里走投无路,穷的揭不开锅的普通老百姓,不可能说你家里趁几百两银子然后去当大头兵,没那回事。大部分的士兵的家庭条件都是很惨的,例如著名的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存在,有名吧,家庭是当朝公主的侍女与人私通生下的孩子,出生是奴籍!当王朝无法为捍卫它的军事力量发出相应的工资之时,士兵对该王朝就没有了忠诚率可言。明末自嘉靖时期国库亏空严重,士兵无饷可吃。从古至今,只要到了乱世,什么都缺,就是军饷不敢缺,历史上无数枭雄英雄到了关键时刻大把钱财撒出来提升士兵士气。明末崇祯发饷甚至拖欠了十数年!甚至史书记载明朝将领被逼无奈甚至开始拦路抢劫,崇祯派大臣去中都凤阳祭拜祖陵,单县守军甚至拦住大臣要求缴纳过关税!大臣拿出崇祯诏书都没用。明亡此其一也。

2.财可通神,富可敌国。

从未有一个国家像明朝一样工商阶级从官营转换为私营如此迅速,哪怕数百年前那个大宋也没有用达成这个成就。到明末时期,除了盐业等几个行当,其他行业全部被私营所垄断,而且不用上交一分钱给朝廷!当时民间热钱之庞大,流通之广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匹敌。在当时,一个英国农场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算巨富,而明国民间大商人已经开始投入上百万两白银开始做生意了。郑芝龙的海上贸易集团已经年入数千万两白银,而所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明末私营力量不断变大,官营不断萎缩。这些大商人“资助”了整个朝廷的王公大臣,由于士兵缺饷,崇祯想出的办法就是加征农税,至于为何不收商税,我敢说,只要崇祯上朝提一句加征商税,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跳出来说:陛下不可与民争利!商人把控着所有的资金流动,却不肯为国出一份力,满清入山西后,那些晋商争先恐后的为满清的大军提供金钱粮草,于是才有了所谓的“八大皇商”。这些人便是帝国的蛀虫,无时无刻不在帝国身上吸食鲜血壮大己身。明亡此其二也。

3.驭人之道,一窍不通

这句话是形容崇祯皇帝的,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而我们崇祯皇帝呢,关宁铁骑驰援千里解京师之围后,崇祯皇帝下令拘捕关宁铁骑的最高长官袁崇焕,并凌迟处死。试问,关宁铁骑心中会作何感想?崇祯是真不怕士兵哗变?当时崇祯帝号称“败一方而戮一将,堕一城即斩一吏”,试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哪个将军大臣敢忠君爱国,只怕全部文武大臣都是不思有功,但求无过吧。将军大臣遇事互相推诿,纷纷遮掩败绩,崇祯知道后更加生气,变本加厉的滥发滥杀,袁崇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是最后一个,他后面还有。我们说说内阁,崇祯的内阁可是走马观灯的换阁老,在历史上留下了“崇祯五十相”的美名,试问,有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更换过五十多位宰辅?而且崇祯刚开始痛恨宦官,但在除去魏忠贤后,他却开始重用内臣,残存下来的阉党余孽在朝廷上和东林党党争不断,大臣都忙着党争和推诿扯皮去了,哪有时间治理国家?明亡此其三也。

4.官逼民反,经济烂透

自嘉靖时期东南倭乱开始,朝廷开始数次加征民赋充作军饷,倭寇驱逐后一直没有取消,反而不断增加。万历年间,朝廷甚至又额外加征了三次民赋用以辽东军事。每年赋税每亩地加收九厘(大概是每亩地的产出有9%上交国家,不要以为这百分之九不多,打个比方,每亩地产200斤粮食,一个人一年就要吃掉150斤粮食,还要交纳大概1斤半的正常税收,加上征收的九厘税大概要缴纳将近二十斤粮食作为税,这个人只剩下了30斤的收入,但是不要忘了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税呢,如果说是租地种的话,可能这个人每年的辛勤劳作还吃不饱饭)这个九厘税就是著名的辽饷。崇祯三年,朝廷又在九厘的基础上再加三厘充作辽饷,就变成了一分二厘的辽饷!这是明面上固定的加征辽饷,还有许多临时加征的苛捐杂税。明末许多地方官对抗拒税收的人实行连坐制度,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百姓逃税都是成村成村的跑,大好的良田无人耕种逐渐废弃。恰逢天灾降临,但崇祯帝从未赈济百姓,只是下过几道罪己诏罢了,不多的几次还是为了遣散起义军而派发的赈济粮!农税繁重,而商税却基本没有!!!上面我们说过,明末的商人基本都富得流油,但是由于他们挥舞的铜钱买通了朝廷上下,所以柿子捡软的捏,商人没法欺负,只能欺负一下农民了。明末的经济已经烂透了!明亡此其四也!

总结一下,大明朝完蛋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烂透,朝廷没钱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危机,跟装备的好坏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我是历史原创作者叫我李白把丶,如果您也对历史有兴趣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哦。


叫我李白把丶


明朝的败是武器的败吗?显然不是武器上的败。综合明清的胜败,其实明朝是败在,不思进取,腐化堕落上,对内苛捐杂税,对外安抚不能。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百姓对明朝都失去信心的话那即使清朝不灭他,也会被自己的臣民所淘汰。所以明朝的灭亡是内在的政治的腐化,为政上的荒诞,和对人民的压迫所造成的,清朝的休养生息,慢慢的发展壮大才是外因。即使是冷兵器也能在战争中打败有强大火器的明军队。


青春鼓手


不知道是电视剧的缘故还是什么原因,许多人对明清的认知有一个明显的误区:那就是明朝的火器很强大,而清朝军队都是冷兵器。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从史料来看,明朝的火器从质量、实用效果、装备率来看都很差劲,相反的是满洲统治者却极善于取长补短,清军(后金军)对火器的使用在皇太极时期就已经超越明朝,火器(红衣大炮)在清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附图,清军士兵的典型装备(鸦片战争前)

明朝的火器与发展

火药武器的诞生与发展

火器的出现与火药的发现密切相关,学术界普遍认为火药出现于7世纪的中国唐朝,它是道家术士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时得到的副产品,火药出现后随之应用于娱乐和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则出现在唐末。

公元904年,唐末军阀杨行密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其军“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是火药最早用于军事的记录。进入五代以后,火药武器得到持续发展和应用,而最原始的管型射击火器-突火枪(竹制)则在南宋时期出现。 伴随着蒙古人的崛起,火药在13世纪传到阿拉伯地区,随后再传到欧洲。蒙古人的另一大贡献是将突火枪改为金属铸造,即火铳,火药武器的威力随之大幅提升。

15~17世纪时,欧洲的火药武器得到极大的发展,其技术逐渐超越当时的中国。中国的明朝在朱棣之后走向闭关自守,火药武器没有大的革新,在明朝中期时已经完全落后于西方。



附图,火绳枪

欧洲火器的传入与明朝火器的发展

在明代,火器被称为神机,在战争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明军还为此组建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但长期的自我孤立使得明朝的火器发展较慢。16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到达东方,他们带来了许多先进技术,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火绳枪与红夷大炮。

嘉靖二年(1523),明朝军队在西草湾战役中缴获葡萄牙人的鸟铳(火绳枪);嘉靖二十七年(1548),明军收复被海盗集团王直占据的双屿(今浙江省鄞县东南海),亦缴获部分鸟铳,有见识的明朝官员开始仿制。相较于传统的中国火器,从葡萄牙传来的鸟铳:“后有照门,前有照星,机发弹出,两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明,赵士祯,《神器谱》),传统的火器逐渐被淘汰。但明朝腐败的官僚体系严重阻碍了明军火器的发展,这导致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人在火器技术上一度领先中国。

赵士桢,《神器谱》,卷一:“……调集人马十有余万,附以朝鲜土著,何止三十余万。倭奴止以飞峦岛鸟铳手三千凭为前驱,悬军深入,不劳余力,抗我两国。我以两国全力,不能制倭死命。焱驰电击而前,从容振旅而退,不但诸酋尽全首领,至于倭众亦觉无多损失。”

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五-军器制解:“……以上之外,有火砖,一窝锋,地雷,千里炮,神枪等,百十名色,皆不切于守战,故不备,今皆一切禁之。以节靡费,惟有子母炮,尚属可用,未当终弃,亦一奇品也。”



附图,《火龙经》中的明朝鸟铳队

在明清交替之际,从欧洲传来的红夷大炮扮演着想当重要的作用,这是欧洲在16世纪制造的一种火炮,由葡萄牙人引入中国。天启六年(1626年),明军在宁远之战中首度击败后金军,袁崇焕所倚仗的正是红夷大炮。但一件先进的武器终究不能挽救一个烂到根子里的王朝,红夷大炮反而在满清的手中得到最大化的使用。

清朝火器的发展与使用

满洲族起源于东北,是世代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因此后金军队在早期以冷兵器为主。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后金军队逐渐引入火器,在红夷大炮大显神威之后,后金对此更加重视。

天聪四年(1631年),后金军队在永平之战中俘获明朝的火器专家王天相,皇太极命其铸造红衣大炮,并始编汉军一旗,命名为“重军,(满语为乌超真哈)”,由额驸佟养性率领。这是后金火炮部队之始,后金的火器在质量上迅速超过明朝,并开始主导战场。



附图,清军阵列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清发生松锦之战,清军凭借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最终消灭了明军。顺治元年(1645年)十二月,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潼关列阵迎战刚入关的清军,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而坚守不战,次年正月,清军在红衣大炮到达后发动进攻并重创大顺军。在消灭南明等的过程中,清军正是依靠红衣大炮攻克扬州、金华、广州等坚城。

《清太宗实录》:“至红衣大炮,我国创制后携载攻城自此始(指大凌河之役)……成厥功者,皆因上创红夷大将军故也。自此,凡遇行军,必携红衣大将军炮”。

入关后,清朝更加重视火器,满清统治者任用传教士与火器专家研制了大量火炮,如仅南怀仁在1647年-1689年间就为清政府改进并制造了566门火炮。在与明郑、沙俄、准噶尔等的交战中,清军的火器水平得以大幅提升,火绳枪正式成为制式装备,根据史料记载,乾隆时期清军火器的装备率超过60%。然而随着乾隆以后战事渐少,清军的火器更新陷入停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



附图,清朝早期的火炮

总结一下:纵向比较,清朝的火器较明朝有很大进步;横向比较,清朝的火器则远远落后于欧洲。因此以后不要再说明朝的火器装备强于清朝。

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我没忘记home


楼主好

大明朝的火器非常非常的先进,最著名的就是神机营,永乐年间,朱棣创建了专门的机动部队——神机营,以火炮为主,也就是铜火铳为主要装备,是世界上最早的炮兵部队

1410年在征讨蒙古时,大明的神机营力挫蒙古军队的铁骑,可谓是大获全胜,从此大明火器就成为了蒙古铁骑的天生克敌。

公元1449年也就是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宣布征讨蒙古,在撤退到土木堡时明军慌乱,被蒙古军队击败,五十万大军(其实只有二十几万)全部被消灭,其中包括神机营,大明朝几代君主的心血全部耗空。

在明朝后期,与清军的战役中神机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元1626年,在明朝对后金的宁远之战中,大败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史书记载,金兵被打的尸体堆积如山,血肉模糊,但依旧抵挡不了清军的进攻

明朝后期,朝中有东林党祸乱朝政,又有宦官把持政权,各种党政加剧了大明朝的腐败,在军事中由于各级官员层层盘剥,军队的武器也没有得到很大的保养,军事技术发展停滞不前,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有清军虎视眈眈,无法形成一直对外的政策,大明朝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小历史课堂


我是0华生0,我来回答。

大明并不是败于大清的冷兵器。

明朝后期,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天寒地冻不但冻死很多人还使得老百姓颗粒无收,衣不裹腹,民不聊生,这也是明末无数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为了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几乎耗空了大明,而此时,南有葡萄牙人趁机搞事情,北有皇太极虎视眈眈。大明皇帝,先是出兵狠揍一顿当时欧洲强国葡萄牙,后是加强北地防守。对内又是不停的镇压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国库早已空虚。


再加上明朝的士大夫是群自私的家伙,国难当前完全没有愿意捐钱的,因为他们认为:不管是谁当皇帝,都得靠他们士大夫来统治。后来崇祯皇帝自己的家当该卖的也卖了但国库还是空虚,无力再去镇压起义,导致国内的起义军不断壮大。最终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而攻破北京城的李自成在招抚吴三桂(当时吴三桂正领兵镇守山海关)的时候出了些意外情况,导致吴三桂转而投靠满族人,打开山海关放满人入关,最终入关的满人干掉李自成,取得天下,建立清朝。如果不是吴三桂放满人入关,那么清朝能不能建立真不一定,就吴三桂攻破北京后的所作所为他做不了多久的皇帝,南明就会收复北地。或者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


因此,大明拥有当时世上首屈一指的火器不假,但并不是败于大清的冷兵器。明朝的灭亡是多因素造成的。

我是0华生0,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0华生0


关于“明朝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火器,为何到了清朝反而回到了强弓硬弩的时代?”,我的答案是“明朝由于商业迅速发展,确实已经掌握了非常发达地火器技术,而清朝由于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清王朝的火器技术不进反退。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作为武器很早就投入了中国古代战场,到了明朝,由于在东北部地区,明军时刻提防着金兵的骚扰,而在北部地区,蒙古骑兵时常“南下”,使得明王朝疲于奔命,此时高效率的火器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使用,出现了许多划时代的火器产品。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卓越贡献,火药在唐朝末年就已经开始应用于军事,到了明朝时期,火药的应用更加广泛:用于远距离攻击“神火飞鸦”,类似于导弹的“火龙出水”,极像苏联“喀秋莎”火箭弹的“架火神车”,在当时世界各国还是冷兵器盛行的时代,明朝已经出现了种类繁多、工艺先进、威力极大的武器,这些武器极大地提高了明军武器的杀伤率,降低了明朝的人员损耗,使得明朝的武器发展走在了世界武器发展的前沿。在明朝时期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火铳部队和火炮部队,火器的使用在明成祖朱棣起兵“清君侧”和袁崇焕在辽东地区抵抗清军南下的过程中,对于战争的走向都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由于明朝需要时刻面临着满蒙骑兵的骚扰,为了减少损失,明朝的火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火器发展初期并不稳定,很容易出错,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而清王朝统治者依靠强弓硬弩击败了善于使用火器的大明军队,清王朝建立以后实行“闭关锁国”地政策、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力推广“四书五经”,限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由于清王朝实行满蒙和亲的政策,北部边疆基本没有叛乱活动,清朝国内较为和平,很少对外用兵,缺少发展火器的动力。1630年,袁崇焕被杀,自此大明王朝自毁长城,1644年,清王朝击败大明朝的关宁铁骑,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王朝建立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科举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了唯一的教科书,读书人只知道读“四书五经”,以“之乎者也”为荣,忽视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清朝建立之初,清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持北部边疆的稳定,实行“满蒙和亲”的政策,极大地缓和了和蒙古贵族的关系,使得清王朝国内较为和平,很少有战事发生,使得清王朝缺少发展火器的动力,再加上在火器发明之初,性能并不稳定,非常容易出现事故,有的时候还不如大规模的使用强弓硬弩,而且清王朝正式依靠善于骑射的满州八旗击败了使用火器的大明军队,使得清朝统治者更加盲目自信,只装备了少量的鸟铳,自认为“骑兵天下无敌,而火器毫无用处!”。




  在火器发明之初,由于性能不是很稳定,确实有的时候不如骑兵灵活,但是火器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而清王朝依靠满洲八旗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大明军队,清王朝认为这是骑兵对火器的胜利,对于“手下败将”使用的火器,清朝统治者充满了“不屑”,而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和“科举制”,使得读书人只知道死记硬背,不懂得灵活变通,使得清朝的自然科学不进反退,最终导致了这诡异的一幕——“明朝善于大规模使用火器,而清王朝反而更加善于使用强弓硬弩



南风一刻


大明有非常强大的火器,为什么会败给大清的冷兵器呢?单从问题看是比较简单,原因在于决定战争胜负最终还是人。

明末时国家内忧外患,外有清兵入侵,内有农民起事,可谓是风雨飘摇。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武器在先进也很难打好仗,打胜仗。其主要原因在于充值阶级腐朽,社会矛盾达到无可调和的地步。

明朝后期百姓负担过重,造成经济和生活危机的恶性循环。明朝统治阶级特别是皇亲贵族,百万计的人口靠国家养着,不从事生产,无节制的盘剥老百姓,贵族和贪官劣绅相互勾兼并土地,土地高度集中,贵族和地主隐匿赋税,明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减少,财政赤字日益严重哪有钱打仗哦。

贵族及贪官劣绅的土地兼并,使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老百姓为了躲避赋税徭役,只有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流民也要吃饭活命呀, 如是大量的流民形成了起义军来反抗朝廷。


后金的崛起,皇太极执政后,行政有效,军事强大,并任用大量汉官,学习汉文化,使得行政军务方面简单有效的八旗制度和优秀的汉族文官制度有机结合。战争进程逐步加快,最后完成灭明建立大清朝 。

归根结底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民心者在精良的武器也决定不了战争的胜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