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如用兵,新冠肺炎方案國醫大師培訓稿整理(三)(值得收藏)

(接上回......)其實他化濁,滑石,杏仁,通草,這是化濁的,還有金銀花,這是解毒的,它具有清熱化濁解毒三個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用三石湯。方中滑石、石膏、寒水石的分量都要用的比較重,一般要用20克左右。如果病人出現昏迷就必須配服安宮牛黃丸。這裡我要順便說一下,上海有一個同志給我打電話,不知誰說的,說這次的新型肺炎用安宮牛黃丸可以做預防,所以大家大買安宮牛黃丸。我說這錯了,安宮牛黃丸是治療熱入心包造成的昏迷不醒的病人,那是熱邪已經深入了,而且產生昏迷,神志模糊了,才用安宮牛黃丸。你現在就吃安宮牛黃丸,中醫有一個警句:不要引邪深入,不能引賊入室,是不是?病邪還沒來,你把它引到裡面去幹什麼?這不知是誰亂說的。所以安宮牛黃丸我們要正確使用,沒有昏迷,絕不能用安宮牛黃丸。不要以為這個藥比較貴,就是好藥,現在老百姓有種錯誤的觀念,藥越貴就是越好的藥,大家都拼命買,誰說哪個藥好就買哪個藥,這是不對的,不能這樣做。安宮牛黃丸用的時候也要注意,大人一天一丸,小孩不能吃一丸,因為裡面有一些劫伐的藥,比如冰片,比如麝香,比如牛黃,這都是劫傷元氣的藥,要注意一點,用藥不要過度。

危重期還有一個最危險的證型,就是陰竭陽脫。不論什麼病,包括疫病在內,傷陰過度,熱毒傷陰過極往往轉化,造成陽脫。這個時候的主症手足厥冷,也可以講手足厥逆,全身出冷汗,體溫下降,最重要的是體溫下降,我們用現在的檢測手段,一量體溫多高就知道了。歷史上我們中醫沒有體溫表的時候,就必須摸人家的手足、身體,特別是胸腹部位,才知道他體溫是否下降,現在體溫表一量就知道了。精神是十分的極度的萎靡,神識淡漠,舌色晦暗,脈微細。張仲景講少陰病脈微細,有陽脫的情況。人在生命垂危的時候,往往是陰陽俱損,陰損及陽,首先有陰脫,而後造成陽脫,這是一個基本的規律。到陽脫的時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體溫下降,脈象甚至看不到了,這個時候毫無疑問要溫陽固脫,用參附湯加上龍骨牡蠣叫參附龍牡湯,這就是固氣脫的。但是要注意不能弄錯,如果尚有熱邪的時候,不能用,如果是以津脫為主的不能用,這個時候一定是陽脫氣脫。我們要抓住他的特點,體溫下降,脈象微細,舌淡紫,這樣才能用參附湯,參附龍牡湯,這是第三期危重期。

第四期就是恢復期,有的在危重期已經被治好了,或者病人沒進入危重期就已經開始好了,到了恢復期,恢復期好辦了。恢復期一般是兩種傾向,我們知道熱病最容易傷陰,疫病同樣如此,無論是溫熱疫邪也好,溼熱疫邪也好,往往都容易傷陰。溫熱病的後期是傷陰的,溫病學家講了“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分生機”,“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理”,這是必然的。溼熱病容易導致陽衰,溫病學家也講了,這個溼熱病治陽衰,不一定要用溫藥,要用利溼的藥,防止他陽衰。這是溫病學家講的,我們對疫病也要按照這個規律去治療他的恢復期。所以恢復期無非是兩種,一種是津虧的,一種是氣虛的。津虧了,哪兒津虧呢?一個是肺,二個是胃,我們稱為肺胃陰虛型,也可以講肺胃津虧型,口乾食少,疲乏,舌紅少苔,當然有的還舌上乾燥,這裡要注意到舌色非常重要。凡是陰虧了,第一個表現就是舌紅少苔,不是血虛,如果是血虛那是舌淡,或者是熱邪傷人造成津虧,他是舌紅少苔。溫病學家葉天士曾經講過,“溫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這種病後期不是血虛,而是津虧。如果是血虛,臉色淡黃,舌淡,而這裡是津虧,所以病人表現一定是舌紅少苔或者是舌紅而幹,這一點是一定要注意的。用什麼方呢?要滋養肺胃的陰,用沙參麥冬湯。這個沙參麥冬湯出自葉天士的葉氏養胃湯,所以我經常說沙參麥冬湯不是吳鞠通的,而是葉天士的,葉天士的葉氏養胃湯:沙參、麥冬、玉竹、扁豆、桑葉、甘草,六味藥,吳鞠通加了一味藥花粉就變成沙參麥冬湯了。我讀了這些書以後,我經常講沙參麥冬湯是葉天士的不是吳鞠通的,當然吳鞠通加了一味藥,那就把名字給改了,我想應該改為加味葉氏養胃湯,當然吳鞠通已經講沙參麥冬湯,葉天士與吳鞠通都是我們的老前輩,所以還是叫沙參麥冬湯,它就是滋養肺胃陰虛,促進飲食,解除餘熱,這是一個。

第二個脾肺氣虛,這個病在肺,肺氣虛,肺主氣,但是脾為肺之母。脾者土也,肺者金也,我們要用培土生金法,補肺必先補脾,這是一個基本道理,這是我們中醫一貫的原則,所以脾肺氣虛,重點是補脾,然後益肺氣。用什麼方呢?用劉河間的黃芪四君子湯加陳皮、法夏,我們稱之為黃芪六君子湯,也就是六君子加黃芪,一補脾肺二補氣虛,這樣就恢復得很快,這個恢復期就好辦了。我們要掌握的就是一個是屬於陰虛的,一個是屬於氣虛的。

在治療方案裡面,我們主要就擬定這麼一個四期的方案,這四期的方案大概的東西,我想都應該囊括進去了,當然有些病人因為體質的差異,有些地方因為局部地理氣候的關係,或者是生活習慣,或者有些人素有什麼痼疾,他在病變表現過程中會有一些不同,我們要隨證施治,總而言之要辨證施治。《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篇》講:“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人的體質是有差異的,有剛柔的區別、有強弱的區別,有肥瘦的區別、有陰陽的區別,何況還有老少的區別。總之,我們要針對不同的體質,根據他不同的表現,隨證施治。我們講的這些只是一個主流的,一個梗概的東西,所以剛才講的這些主方前面都加了兩個字,推薦方,這是給大家推薦的,不是一定不移的。但是我們不論怎麼辦?都必須要把握這個病的病邪性質,病變部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病?它的趨勢是什麼?這一點我們是必須清楚的。

關於預防,這裡出了兩個預防方,一個預防方是針對虛人來的,尤其屬於虛寒體質的,我想老年人,寒氣重的人,素體陽氣不足的人,這是實用的。大家都知道中醫的理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之所在,皆為不足。”這都是《黃帝內經》的理論,所以我們要固正氣。第一個處方是針對固正氣,治療虛寒,對虛寒體質用於預防的方。第二個方就適合普通的人群,特別是幼年兒童人群是最合適的,因為它是辛涼御邪,清熱解毒的一個方,就是銀翹散加減的一個方,用了銀花、連翹、甘草、板藍根解毒,用了蘆根、桑白皮清肺熱,用了荊芥、薄荷辛涼透邪,所以它是一個清肺解毒,御邪在外的方,普遍的人都可以用。預防藥分量不要重,用的時間也不需要長,3到5付即可,不要把它作為飲料去喝,不要一天都吃這個藥,我們不主張大家天天吃這個藥,三到五天即可。現在預防重點是要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這是關鍵。全方位嚴密隔離措施,這是切不可少的,大家要知道這個病是由口鼻傳染的,這是呼吸道傳染病。現在電視裡天天講,要戴口罩,要勤洗手,要隔離,不要到公共場所去,這完全是對的,大家認真做到就行了。

我想這次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對我們全體中醫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既考驗我們的醫德醫風,也考驗我們的醫療技術和醫療水平。我們不單單是要有決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辦法,而且要有準確的辦法,要有準確的施治法則,要有準確的預防措施,這才能夠真正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負責,所以我們既要有決心,又要有辦法。我希望我們大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衛健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的直接領導下,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儘快打好

這場防疫的阻擊戰。謝謝大家!

2020年2月5日

用方如用兵,新冠肺炎方案國醫大師培訓稿整理(三)(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