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1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易经》为君子谋划,要谋求吉祥避开凶险。如果说命运是上天注定不能改变的,那么吉祥又怎么能谋求?凶险又怎么能避开呢?《易经》开章就说:“积累善行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这个道理,你真的能够相信吗?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2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我相信云谷禅师的话,向他拜谢,接受他的指教,于是把以前的罪业在佛前全部说出来,并且做了一篇疏文,先祈求得到功名,还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来报答天地祖先的大恩大德。云谷禅师拿出功过格给我,让我把做过的事,不论是善是恶,每天都记在功过格上,善的事就加,恶的事就减,而且还教我念准提咒,以期待其应验。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3

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云谷禅师对我说:“道家画符箓的人有一句话说,如果不会画符,会被鬼神耻笑。画符有秘诀,就是不要动念。当执笔画符的时候,要把万事放下,没有一丝杂念。到了念头不动,用笔在纸上点一点,这一点就叫混沌开基。从这一点开始,一直到画完整个符,都没起妄念,那么这道符就很灵验。不但画符不可夹杂念头,凡是祷告上天,或者改变命运,都要从不起妄念上去下功夫,这样才能感动上天。”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4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孟子讲立命的学问时说:“短命和长寿没有分别。”其实短命和长寿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当一个妄念都没有时,什么是短命?什么是长寿?仔细分析的话,丰收和歉收没有区别,然后就不会被贫穷与富有这个境界所转;困窘与通达没有区别,然后就不会被尊贵与贫贱这个境界所转;短命与长寿没有区别,然后就不会被生与死这个境界所转。一个人生在世间,只有生与死是最重要的,这里说的夭折与长寿,就把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包括了。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5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云谷禅师又告诉我说:“孟子所说的修身养性来等待命运的改变,这是积累德行并祈祷上天的事。说到‘修’,身上有的过失和罪恶,都应该像治病一样治疗和消除。说到‘俟’,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非分之想和迎合之心,要完全把它斩掉断绝。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经是先天不动念头的境界了,是世间受用的真正学问。

“你现在还不能做到不动心的境界,你若能念准提咒,不必用心去记或数遍数,只要不间断,念到非常纯熟的时候,口里在念,自己不觉得在念,这叫作持中不持;不念的时候,心里不觉得仍在念,这叫作不持中持。念咒能念到这样,自然不会有杂念,念头不动,自然就灵验了。”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6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我起初的号叫作学海,从那一天起就改号叫作了凡,因为我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不愿意再落入凡夫俗子的框框里去。从此以后,整天小心谨慎,自己也觉得和从前大不相同。从前尽是糊涂随便,放任自流,现在自然有一种小心谨慎心存危惧的样子。在隐秘无人的地方,也常恐得罪天地鬼神。碰到怨恨、毁谤我的,也能够安然地接受了。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7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见云谷禅师的第二年,我去参加科举考试。孔先生算我应该考第三名,却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孔先生没算我会考中举人,哪知道到了秋天乡试,我竟然考中了举人。

虽然改了许多过失,但行义上还不纯粹,检点自身,还有很多失误。或者看见善,虽然肯做,但还不勇猛;或者救人时,心里面常生迟疑;或者正努力做善事,但是常说犯过失的话;或者在清醒的时候还能把持住自己,但是酒醉后就放肆了。拿功来抵过,恐怕还不够,日子常是虚度。从己巳年发愿要做三千件的善事,直到己卯年,经过了十多年,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8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汝天启。

当时正随李渐庵先生从关外回到关内,没来得及把所做的三千件善事回向。到了庚辰年,回到了南方,才请了性空、慧空两位有道的大和尚,借东塔禅堂完成了这个回向的心愿。这时我又起了求子的心愿,也许下做三千件善事的大愿。到了辛巳年,就生了你,取名天启。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09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日历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我每做一件善事,随时都用笔记下来。你母亲不会写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鹅毛管沾上朱砂,印一个红圈在日历上。或送食物给穷人,或买活的东西放生,有时一天多到十来件。到了癸未年的八月,三千条善事又圆满了。又请了性空和尚等,在家里做回向。

那年的九月十三日,又起求中进士的愿,许下了做一万件善事的大愿。到了丙戌年,果然中了进士,并被授为宝坻知县。

我准备了一本有空格的小册子,题名“治心篇”。每天早晨起来,坐堂审案的时候,叫家人拿给看门的人,放在办公桌上。每天所做的善事恶事,再细小也一定要记在上面。到了晚上,在庭院中摆了桌子,仿照北宋御史赵阅道,焚香向天帝报告。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10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

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你母亲见我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向我说:“我从前在家,帮你做善事,所以你许下三千件善事的心愿,能够做完。现在你许了做一万件善事的心愿,在衙门里没什么善事可做,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圆满呢?”

你母亲说过这番话之后,我晚上睡觉梦到一位天神。我就将一万件善事不易做完的缘故告诉了天神,天神说:“只是你当县长减钱粮这件事,一万件善事已经圆满了。”原来宝坻县的田,每亩要收银两分三厘七毫,我为此筹划安排,每亩田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这件事情确实是有的,但仍觉得惊奇疑惑。

恰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我就把梦告诉了禅师,并问禅师,这件事可以相信吗?幻余禅师说:“只要做善事存心真诚恳切,一件善事也可以抵得过一万件善事。况且你减轻全县的钱粮,全县的农民都得到你减赋的恩惠,获福不少呢!”听了禅师的话,我立刻捐出俸银,请禅师在五台山替我斋僧一万人,并且把此功德回向。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11

孔公算余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孔先生算我五十三岁时有灾难,我没祈天求寿,但五十三岁那年,竟然一点病痛都没有。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尚书》上说:“上天难以相信,命运是变化不定的。”又说:“只有命运没有定数。”这些话,一点都不假。我由此知道,凡是讲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便是圣贤人的话;凡是说祸福都是天所注定的,就是世上庸俗的看法。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12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你的命,不知究竟怎样。即使命中荣华发达,还是要常常当作不得意想。即使碰到一帆风顺的时候,还是要常常当作不称心、不如意想。即使眼前丰衣足食,还是要当作穷困想。即使受人爱戴和尊敬,还是要保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畏惧之心。即使家族声名显赫,人人都看重,还是要常常当作卑微低下想。即使学问高深,也要常常当作浅陋想。

讲到远,要发扬祖宗的优良美德;讲到近,要遮盖父母的过失;讲到向上,要报效国家的恩德;讲到对下,要为家族造福;说到对外,要救济别人的急难;说到对内,要预防自己的邪念和邪想。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下)

13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一个人必须每天知道自己的过失,天天改过。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会一天安于自以为是的状态。一天无过可改,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之所以德行未修,学问没有长进,就只因为“因循”两个字,耽搁了一生。

云谷禅师所教的立命的学说,实在是最精妙、最深远、最真切、最正大的真理,你要细细研究并尽心尽力去做,千万不可放纵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