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一、诸葛亮祖籍今山东南部的临沂一带(琅邪),青少年时就随其叔父浪迹天涯,后到刘表治理下荆州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因此,少年孔明已经对天下形势有很直观的认识

  既然诸葛亮是如今山东人,那他身高一米八五以上也就不奇怪了,同为山东人的孔子还将近两米咧。据说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需知诸葛与葛本是一姓,又说诸葛一姓甚至与秦末反秦的陈胜大将葛婴有关,反正不管怎么说,诸葛一家到了东汉末年在世族大家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是这个家族偏于没落。

  诸葛亮在其父去世后,由其叔叔抚养,跟随其叔浪迹到淮南、甚至江东一带,其叔曾在袁术帐下任职地方太守,但要么没能到任,要么很快不驱逐,由此又随其叔父浪迹到刘表治理下的荆州。诸葛亮就在荆州北部一带住了下来,而大约此时,他大哥诸葛瑾出仕于孙家兄弟,后来成为东吴重臣。据说他们的叔父与淮南的统治者袁术、荆州的统治者刘表都有些故旧关系,因此少年时的诸葛亮,不仅因为行走天下见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和民生,而且也对各路军阀有着很深的了解。

真正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真正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二、青年诸葛亮虽然没有出仕于刘表,只是与一群荆州名士交游,然而他并非无所事事,在他脑中《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其实早已经形成

  诸葛亮没有出仕于刘表,恐怕并非刘表不知有诸葛亮其人,按理说诸葛亮的叔父与刘表有些交情,其妻族更与刘表有些亲戚关系。孔明没有出仕,一和他不情愿有关,二和刘表晚年其机构缺乏活力有关。不过,当时的年轻士人,有些声望家世的,大多也不会满足于一个低下的职位,这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孔明躬耕于南阳,这也是养名的举动,然而除此之外,孔明也趁着自由,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以充实自己。我们知道,读书躬耕、游历山水、与名士侠客相交游,是孔明当时的日常活动,考虑到他比较复杂的亲情、朋友网,实际上,孔明的足迹可以遍及中原、江东、荆州三地,事实上,荆州北部正是这三地交汇之处,而荆州的士人后来也分别为三国所用。

  孔明的隆中对,绝非见到刘备或听说刘备后才形成的,这是出于他对中原、江东、荆州势力的综合判断,荆州即便没有刘备,或许还有其他人。跨有荆益、兵出两路的想法,其实早有历史借鉴,且不说秦末楚汉相争时,刘邦从汉中一路出陈仓而定三秦,这一路出兵早有先例,而后两汉之交,刘秀等人初起兵时就是先下宛城,孔明的一路出秦川、一路出宛洛,大约是对这两个成功经验的综合。甚至,与刘秀争夺天下的蜀帝公孙述还真的去实施过这个两路出兵的计划。然而,在一些军事大家看来,分兵两路,在蜀国本就实力虚弱的情况下,其实大不可取。但这个计划后来终究不能实行,因为关羽丟了荆州。

  三、诸葛亮最初在刘备帐下的地位

  有人认为刘备三顾茅庐是不真实的,星火辰认为是真实的,刘备在三家君主中根基最为薄弱,他能得人的首要在于他能够谦躬下士,而且以意气相投。初投刘备的诸葛亮不过二十七岁,比刘备整整小二十岁。

  一个有趣的玩笑话,刘备正好比1961年出生的牛儿们大1800岁,诸葛亮正好比1981年出生的金鸡大1800岁,如今这两年出生人若工作在一起,大约可以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以明星为喻,刘德华遇到了余文乐,这就是两人的年轻差距。

  刘备对诸葛亮自然是尊重的,然而他手下的宿将关、张等人都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不是因为才能、兴趣的问题,而是这个巨大的年轻差距。所以,你很难想象,真实的诸葛亮能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去指挥关、张。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即便是刘备部曲中的后起之秀——魏延(真实的魏延并非出自荆州降将,而是刘备部曲),他对诸葛亮也不是完全服气的。

  真正听孔明话的,是荆州出身的年轻一辈,以及益州的一些年轻人,这是在刘备死后,其部曲凋零殆尽,刘备政权进入更新换代的情况下。

  刘备军事上重关、张、魏延等部曲,荆州事务上或许对诸葛亮有所倚重,益州事务上则庞统、法正等人权任要重得多,其实孔明的前期表现,似乎更在沟通东吴方面。因为他与诸葛瑾的兄弟关系,他对东吴较为亲密的态度,因此征吴之战,刘备不征询诸葛亮的意见也就很好理解了。

  四、做为蜀汉实际统治者的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