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諸葛亮是怎樣的?

  一、諸葛亮祖籍今山東南部的臨沂一帶(琅邪),青少年時就隨其叔父浪跡天涯,後到劉表治理下荊州一帶生活了很長時間,因此,少年孔明已經對天下形勢有很直觀的認識

  既然諸葛亮是如今山東人,那他身高一米八五以上也就不奇怪了,同為山東人的孔子還將近兩米咧。據說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需知諸葛與葛本是一姓,又說諸葛一姓甚至與秦末反秦的陳勝大將葛嬰有關,反正不管怎麼說,諸葛一家到了東漢末年在世族大家中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只是這個家族偏於沒落。

  諸葛亮在其父去世後,由其叔叔撫養,跟隨其叔浪跡到淮南、甚至江東一帶,其叔曾在袁術帳下任職地方太守,但要麼沒能到任,要麼很快不驅逐,由此又隨其叔父浪跡到劉表治理下的荊州。諸葛亮就在荊州北部一帶住了下來,而大約此時,他大哥諸葛瑾出仕於孫家兄弟,後來成為東吳重臣。據說他們的叔父與淮南的統治者袁術、荊州的統治者劉表都有些故舊關係,因此少年時的諸葛亮,不僅因為行走天下見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和民生,而且也對各路軍閥有著很深的瞭解。

真正的諸葛亮是怎樣的?

真正的諸葛亮是怎樣的?

  二、青年諸葛亮雖然沒有出仕於劉表,只是與一群荊州名士交遊,然而他並非無所事事,在他腦中《隆中對》中對天下形勢的分析其實早已經形成

  諸葛亮沒有出仕於劉表,恐怕並非劉表不知有諸葛亮其人,按理說諸葛亮的叔父與劉表有些交情,其妻族更與劉表有些親戚關係。孔明沒有出仕,一和他不情願有關,二和劉表晚年其機構缺乏活力有關。不過,當時的年輕士人,有些聲望家世的,大多也不會滿足於一個低下的職位,這是當時的普遍現象。孔明躬耕於南陽,這也是養名的舉動,然而除此之外,孔明也趁著自由,開展了大量的活動,以充實自己。我們知道,讀書躬耕、遊歷山水、與名士俠客相交遊,是孔明當時的日常活動,考慮到他比較複雜的親情、朋友網,實際上,孔明的足跡可以遍及中原、江東、荊州三地,事實上,荊州北部正是這三地交匯之處,而荊州的士人後來也分別為三國所用。

  孔明的隆中對,絕非見到劉備或聽說劉備後才形成的,這是出於他對中原、江東、荊州勢力的綜合判斷,荊州即便沒有劉備,或許還有其他人。跨有荊益、兵出兩路的想法,其實早有歷史借鑑,且不說秦末楚漢相爭時,劉邦從漢中一路出陳倉而定三秦,這一路出兵早有先例,而後兩漢之交,劉秀等人初起兵時就是先下宛城,孔明的一路出秦川、一路出宛洛,大約是對這兩個成功經驗的綜合。甚至,與劉秀爭奪天下的蜀帝公孫述還真的去實施過這個兩路出兵的計劃。然而,在一些軍事大家看來,分兵兩路,在蜀國本就實力虛弱的情況下,其實大不可取。但這個計劃後來終究不能實行,因為關羽丟了荊州。

  三、諸葛亮最初在劉備帳下的地位

  有人認為劉備三顧茅廬是不真實的,星火辰認為是真實的,劉備在三家君主中根基最為薄弱,他能得人的首要在於他能夠謙躬下士,而且以意氣相投。初投劉備的諸葛亮不過二十七歲,比劉備整整小二十歲。

  一個有趣的玩笑話,劉備正好比1961年出生的牛兒們大1800歲,諸葛亮正好比1981年出生的金雞大1800歲,如今這兩年出生人若工作在一起,大約可以感受一下是什麼感覺?以明星為喻,劉德華遇到了余文樂,這就是兩人的年輕差距。

  劉備對諸葛亮自然是尊重的,然而他手下的宿將關、張等人都不喜歡。為什麼不喜歡?不是因為才能、興趣的問題,而是這個巨大的年輕差距。所以,你很難想象,真實的諸葛亮能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去指揮關、張。由此,我們還可以看到,即便是劉備部曲中的後起之秀——魏延(真實的魏延並非出自荊州降將,而是劉備部曲),他對諸葛亮也不是完全服氣的。

  真正聽孔明話的,是荊州出身的年輕一輩,以及益州的一些年輕人,這是在劉備死後,其部曲凋零殆盡,劉備政權進入更新換代的情況下。

  劉備軍事上重關、張、魏延等部曲,荊州事務上或許對諸葛亮有所倚重,益州事務上則龐統、法正等人權任要重得多,其實孔明的前期表現,似乎更在溝通東吳方面。因為他與諸葛瑾的兄弟關係,他對東吳較為親密的態度,因此徵吳之戰,劉備不徵詢諸葛亮的意見也就很好理解了。

  四、做為蜀漢實際統治者的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