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唐诗是哪一首?有哪些感受?

向日葵1947202


我喜欢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岱宗指的是为泰山的尊称。

2,)钟:赋予,集中之意

3)决眦入归鸟:意指山高鸟小,远望飞鸟,几乎要睁裂眼眶。决:裂开。眦(zi四声):眼眶。

4)会当:终当。

我当登山登顶之时,每次都会想到这首诗。此诗全诗写”望”。证明泰山之高。孟子的《尽心上》,曾写过孔子登泰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也说明秦山之高,泰山乃五岳之首。远望齐鲁一带,绵延苍翠数千里,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集中到这里,巍峨的泰山南北明暗判若晨昏。云雾翻腾涤荡心胸,远望归林飞鸟,诗人眼随神远。结局特别精彩,志在登临,雄视一切,真是咏泰山诗的绝唱!

登山的妙处,只要登得高就能看得远,就能看到更好更美的风景。人生也一样,若要欣赏人生美景,就须登高人生这座大山。毛泽东主席说过一句话,”世界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我读杜甫《望岳》这首诗有感。



极简谋略


我最喜欢的古诗是《锄禾》全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的大意是描述农民。在炎热的天气里劳动的辛苦,艰难。他们背附烈日,顾不得休息,忍受饥渴,忍受着烈日的暴晒。汗水滴在庄稼下面的土壤里,也完全不顾,还要辛勤劳作的动人场面。

作者近一步表达了要我们爱护农民,尊重农民,爱惜粮食,知道每颗粮食都是农民们用汗水和辛勤劳动换来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从此文看出作者是一位抒发感情的高手,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流传百世,教育和慼化着一代又一代人。



龙游大海141086483


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 山县)人。在初唐的文坛上,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齐名,号称“四杰”。

他的诗反映生活比较广阔,胸襟旷达爽朗,语言精美工致,声调圆转和婉,基本上扫除了六朝以来浓艳堆垛的恶习。

王勃存诗不多,却有显著的成就,因为“四杰”的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标志着新旧交替的过渡,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先看题目:少府,就是当时的县尉,掌一县的治安。之,到; 之任,到任、赴任。蜀州, 今四川省崇庆县。作者那时在长安,他的姓杜的朋友从长安外放到蜀州去做县尉。从长安到蜀州路途遥远,是相当难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自然要写一首诗送送。既然写诗,就要写出一 点东西来,倾诉出一点独特的感受来。

这首诗没有落入俗套,它以爽朗乐观的基调发抒了送别挚友时的复杂情绪, 表现出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开头两句: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官门前的望楼叫做阙。辅,护持,夹辅。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三秦是承汉初的旧称。项羽曾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所以叫三秦。

城阙辅三秦,是城阙以三秦为辅的意 思。五津,指杜少府所去的地方。长江自湔堰至键为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渡 口,合称五津,都在四川。这句是说,遥望那四川省但见烟风烟缈而已。

这两句,前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后一句点出行人要去的地方。这就交代出送友人去蜀州的主题,眉目十分清 楚。当然,这两句写得很含蓄。假如直说:我送别你在这 长安城,你要到那四川去当县尉,这就索然无味了。

现在这样写,传神地摹画出两个老朋友恋恋不舍,一会儿望望长安城阙,一会儿翘首远方风烟缥缈的蜀州,分手时的神情动作都带了出来。另外这两句,一句写近景气魄雄伟, 长安古城以偌大个秦地来辅护,境界很壮阔;一句写远景,写得又十分贴切,远景在风烟之中,穷目力所不能及,这里借风烟烘托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心情。

三、四句:宦游,是说为了做官而奔走。这两句承上而来,诗人这样安慰他的朋友:你为了做官的缘故,从长安远去蜀州,而我为了做官的缘故,从山西来到长安, 大家都背乡别友有着同样的感触。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情感一致来慰藉朋友,借以减轻他孤身远行引起的悲愁情绪。

五、六两句:“海内存知已,天涯岩比邻”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诗人进一步申明自己的看法:朋友分手,固然感到情绪低落,悲惨凄切,可是知心朋友是不会因为分隔万里而彼此疏远的,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会觉得好像近在咫尺一样。

曹植在他的《赠白马王彪》诗中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但这两句更为凝炼、概括。

最后两句:是说我们不要象小孩子和女子似的,在分手的路上让眼泪沾湿了袖巾。 整首诗写出了两人友情的真挚不移,并且表露了诗人浩阔的胸怀,远大的志向。这样来劝别远行的人,自然会使他精神开朗,意气高昂。

从文字风格上看,则是壮阔明朗、朴实严整,使人自然地觉得它有一种健康壮实的艺术美,这是那种意识低下、感情虚伪的官廷文学所绝对没有的。


初晓兒


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是王维的六言绝句: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

莺啼山客犹眠

浓浓淡淡,深深浅浅的桃花上还带着昨夜的玉珠儿,像刚刚渲染过的水墨画,色彩鲜艳柔美,空气中到处散发着醉人的馨香,翡翠一样的柳丝像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纱,朦朦胧胧的,似有若无,显得娉婷迷人,那满地的落花也该打扫了,可家里的小童还没起床,所以还没有清除,那黄莺在枝头快乐的鸣叫着,跳跃着,但却没有打扰到人们的梦境,客人还在睡梦中。

是意境清新淡雅而又极富情趣的一首诗歌。

每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走进诗人描写的情境当中去,一切的不悦和忧愁就都被消融淡释掉了。





向哲洪涛


最喜欢李白的子时四季歌《春歌》秦地罗敷女,彩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简单242167407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我自己创作的全倒回文《华厦大雅》:华厦我得幸福家,厦楼高耀照祥霞。大风韵美俊俏佳,雅文真绽透神花!(因为它是赞美祖国本人用心组成的国文字句!无论如何朗诵都朗朗上口。)


李留勤983


当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抗日烽火连天起,万众一心筑长城。一首悲壮而又康慨激昂的诗歌应运而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这是一个不甘受凌辱的民族发出的呐喊。如火山岩浆喷涌,用血肉筑长城,众志成城坚不可摧。就是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鼓舞无数抗日军民,挥舞大刀长矛,冒着敌人的炮火,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与日寇展开激烈拼杀,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如今,当我们迎着朝阳,高唱起这首《国歌》,仍然感觉热血沸腾。国歌激励着亿万人民,在新的时代奋发有为,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所以,一首好诗歌,可以是出山的清泉,低迴婉转,一路欢歌,也可以如大江大河波涛汹涌,激情豪迈。诗人是时代的歌者,诗人的情怀,就是时代的风云变幻。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充满激情,充满自信,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诗歌,就一定会有生命力。


栖哈丶


《断章》

现代·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最喜欢短短几句风景诗,却能给人无限想像,刹那间让读者突然悟透了人生。


悟岩茶知情怀得芳华


骏马奔腾:月夜微风,荷塘倩影,好男儿放歌长空。一剑舞动乾坤,双手拢挫苍穹。月正圆,花正红,情正浓。@骏马奔腾,踏我征程,一腔豪气向天冲。他日若得青云,必当展翅九重。云正舒,风正清,志正重。(写于北京大兴,2005年秋)~~~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作者杜甫,这首《望岳》是我最喜欢的古诗。因为其一,这一首写的东岳泰山,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是杜甫现存诗中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蓬勃勃的阳刚朝气,生机蓬勃的年华谁不喜欢呢?其二,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都写向岳而望,距离由远及近,时间上从早晨到傍晚。从诗人眼中所看到的泰山是那么雄奇,壮丽高大,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高度赞颂和无限敬仰,其中更蕴藏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其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抒写诗人不甘平庸,敢干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气慨。这种不怕困难,努力登攀的精神,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一直为人们传诵,致今仍强烈引起共鸣。每当有困难时,读读这两句,就充满了斗志,毫不犹豫的冲向困难......





用户61560377770


唐诗全都喜欢,至于最喜欢哪一首,一時之间真不好说,因为唐诗每首都精彩绝纶,无与伦比。比如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等。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忆江南。亦或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又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等。我们再看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被后人评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因为这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全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从春潮着笔而以猜溢于海作结。感情的潮水几起几落而又一气灌注,1時空的跳跃空灵飞动,了无痕迹,仿佛一首以,月:为主旋律的曲子,节奏井然,悠悠不尽,而作者笔下所述心中所想,无非是一片流水一样席卷而过的意识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始终是张鲜丽华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观。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赞叹是绕舌。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这样惊叹。不仅如此,闻一多简直要手舞足蹈了,他说:更曼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然而也满足了,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