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病毒搶時間的賽跑--臨沂衛健系統抗疫工作綜述

防控:結成一張大網

提前全面部署;

每天2.5萬名醫護人員參與排查防控;

發熱門診累計就診近5萬人次;

病毒標本累計檢測上萬份;

……

1月中旬,臨沂市疾控中心組織專家組進行了研判,發出了預警:疫情有很大可能在春節期間進入我市。幾乎同時,市人民醫院也對疫情做出類似預判。

幾天後,我市出現了2例確診患者。而此前,全市各級政府已經根據疾控中心的預警,拉開了一張全覆蓋的防控大網。而我市人口基數巨大、流動人口眾多,與武漢人員、物資交流頻繁,病毒有爆發式傳播的危險。

這是一場與病毒搶時間的賽跑。

市衛健系統取消春節休假,每天派出醫務人員2.5萬人,全鏈條參與疫情排查防控工作。他們做到“三個一律”:對所有密切接觸者一律採樣檢測,當日清零;對所有管控的武漢人員一律進行核酸檢測,清倉見底;對所有發熱病人中有咳嗽、咽痛、胸悶等任意兩種症狀的,一律進行免費肺部CT篩查。

這其中的患者活動軌跡,是排查防控的關鍵環節。它來自市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它的難度有二:患者不配合,活動軌跡複雜。疾控中心配合街道、社區,以極大的耐心,付出極大的精力進行調查,精準復原患者活動軌跡,再進一步查找密切接觸者,然後對他們實施隔離措施。

疑似患者進了醫院,怎麼確診?他們的樣本還是要送到疾控中心,進行實驗室檢測。從樣本接收登記、實驗環境準備、個人防護裝備、到病毒檢測、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整個過程需要近7個小時。在此期間,檢驗員一秒鐘也不能離崗,一口水也不敢多喝。負壓環境導致呼吸憋悶,檢驗人員還要把自己封閉在厚重的防護服裡,連體防護衣、護目鏡、N95口罩、雙層乳膠手套、雙層靴套……連續工作7小時下來,總是又累又熱,渾身溼透。

在全市1000多萬人當中,查找出數千人的密切接觸者,就診近5萬人次的發熱者,檢測出上萬份的病毒標本……這一切,都是在三週時間內完成的。

在搶時間的路上,我們要比病毒跑得更快。有的定點醫療機構僅用9天就自行設計、建設、投入使用了發熱門診,就是這種速度的一個註腳。

1月30日上午,市委書記王玉君到市疾控中心督導工作,稱讚市疾控中心等醫療機構是疫情防控戰場上的“尖刀兵”。

一場與病毒搶時間的賽跑--臨沂衛健系統抗疫工作綜述

救治:與病魔短兵相接

2月3日,我市新增確診患者2例;

2月6日,我市新增確診患者3例;

2月9日,我市新增確診患者2例;

……

形勢刻不容緩,全市衛生健康系統迅速由“平時狀態”轉換為“戰時機制”,各醫療、疾控機構嚴陣以待,在全市人民前面構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疫牆”。各醫療機構嚴格執行新版診療方案,組織醫護人員培訓2萬餘人次;新建負壓病房148間268張床位,採購18輛負壓救護車;全市40家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設置分流專用通道,落實預檢分診措施,發現異常第一時間上報,實行“一人一車”專車轉送;成立兩個專家組,分片包乾13個縣區15家醫療機構,堅決防止醫務人員感染。

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醫院成立醫療專家組,專門研究中藥、西藥結合防治新冠肺炎課題;市婦幼保健院提升各環節管理,確保疫情期間產婦、嬰兒的安全;臨沂血站面對街頭採血量急劇下降的情況,一手抓防疫一手保供血……

此時,人們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了全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定點醫院——市人民醫院的東醫療區。該院區北側原有一排平房,他們僅用三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清理、改建、佈線、設備安裝等工作。同時,騰空1座病房樓、300餘張床位,用於疫情救治備用病房。為此,很多人都是在工地上度過了春節。

隔離病房有了,四級醫療梯隊也迅速組建起來,包含了感染科38名醫生和64名護理人員,其他科室自願報名的精幹力量也紛紛加入。

他們走進隔離病房,就是與死神短兵相接。身處負壓環境之中,與重病患者零距離接觸,三層隔離服裡浸出的汗水、護目鏡裡模糊的水汽、口罩勒痕下的壓瘡、三層手套內皮膚的溼疹……使他們經受了技術、耐力、膽量和精神各個層面的嚴峻考驗。

進入隔離病房就要連續工作7天,出了隔離病房還要被隔離14天,這意味著他們與家人21天不能相見。

東醫療區門急診辦公室主任徐靜告訴記者,書記、院長每天坐鎮指揮,各部門密切配合協作,全員發揚吃苦奉獻精神,是對疫情取得壓倒性優勢的“三大法寶”。拿門診部來說,從信息採集、預檢分診到再次排查、留觀疑似患者,醫護人員就像上了法條一樣聯軸轉。這時,患者家人不能靠近,全靠醫護人員照料包括打飯餵飯。至於畏懼,早就被忙碌遠遠地驅走了。

一場與病毒搶時間的賽跑--臨沂衛健系統抗疫工作綜述

奉獻:一道白色的風景線

戰時的節奏,戰時的狀態。全市醫護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戰疫一線,發出了“向我看齊”的聲音,給全市人民以信心與希望,成為一道潔白的風景線。

我們難以記錄他們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與點點滴滴,不妨以他們中的“夫妻檔”為例,來掃描一下白衣使者們的身影。

一場與病毒搶時間的賽跑--臨沂衛健系統抗疫工作綜述

相龍雲和陳濤

相龍雲是平邑縣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丈夫陳濤是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疫情出現後,平邑縣啟用距離縣城5公里的南山醫院作為隔離病房,陳濤被任命為第一梯隊救治隊長。他夜以繼日奔忙在南山醫院,還利用自己兼任的縣心理學會會長的優勢,為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和患者做起了心理輔導。雖然同在一個單位,崗位也僅僅相隔5公里,卻一個多星期也見不到一面。偶爾在醫院樓道里遇上,他們也只能是點頭微笑示意。

陳孝凱與劉立霞

陳孝凱來自市人民醫院東區感染科一病區,作為有10年以上從事傳染病防控的專科護士,他經歷過多次重要疫情考驗。最早看到通知,他就報名加入第一梯隊了,進入了封閉的隔離病區。他的妻子是神經外科護士劉立霞,疫情出現後也奔忙在第一線。入倉前,家中二寶已發燒三天,家務全都交由老人照顧。出倉後,他只想對爸媽說一聲:辛苦了。

一場與病毒搶時間的賽跑--臨沂衛健系統抗疫工作綜述

孫淑香與劉乃青

劉乃青作為臨沂市中心醫院醫務科的負責人,經常加班到凌晨1點,往往剛躺下就接到電話,再起身去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在同一單位工作的妻子孫淑香,是感染科護士長,一樣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在疑似病人來院時,最先衝在前面的就是她。由於他們的老人身體都不好,只能將兩個孩子寄養在兩個同事家,孫淑香曾連續21天見不到孩子。

……

採訪結束時正值情人節,濛濛春雨中傳來了好消息:全市一天有12名新冠肺炎患者同時治癒出院,這是抗疫以來出院人數最多的一次,並且包含了全省首例孕婦患者。我市的防控和治癒卓有成效,使得治癒者數量超過新增病例,也預示著新的生機正在各個領域勃發。


來源:臨報融媒 彭慶東 汲長良 孔令華 通訊員 劉致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