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有多重要?为啥龙且一死,西楚霸王项羽就知道自己离灭亡不远了?

铁锤文史


英布是项羽的贴心小棉袄,打仗打头阵,巨鹿之战当先锋;脏活全是他,坑降卒杀怀王。

但是,小棉袄还是衣服,啥时候想脱就脱,没有就光着膀子穿大衣,总不至于没有就冻死。

但是,龙且就不一样了,他是项羽的真手足。

首先,感情到位才能彼此信任,这是忠诚的另一个底层逻辑

为人谋事而尽忠,员工为老板谋事是为了工资;合伙人为公司谋事是为了分红;谋臣为主公谋天下是为了富贵。但这都是利益忠诚,没了利益也就没了忠诚,甚至还能反目成仇。

所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却有永远的利益。

但是,人是讲感情、讲对错、将伦理的,所以除了利益忠诚,真得有感情忠诚。龙且对项羽就是感情忠诚。

两个人都是硬汉,还是发小,小时候一起玩、长大了一起造反,而且龙且早把自己的人设定位成了项羽的小弟。

对于这样的人,项羽必须的留在身边,就是能封出去当王,在乱世的时候也得考虑一下。因为主公身边必须得有使着顺手的兄弟。

所以,打九江,龙且带着十万大军就去了;打齐国,龙且带着20万大军就去了。独自领军,这非常危险,要是他带着兵造反了,咋办?能力不重要,龙且有忠诚、项羽有信任,这是最重要的。

英布很能干,看上去也很听话,但项羽从不敢分给他一支军队,让他出去独挡一面。挡不挡得住没关系,重要的是英布这小子会不会拥兵造反。

其次,龙且真得很能干,潍水之战不能说明他无能

龙且肯定比英布能打。项羽在荥阳干刘邦,英布却在九江国造反了。于是,项羽赶紧让龙且带着十万大军去收拾英布。

龙且一到就把英布打得落花流水,要兵没兵、要地没地,然后灰头头脸地跑去投靠刘邦。所以,战力上说龙且一点儿都不比英布差。

能带十万人的将军,并不是有多勇猛,一个打十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有组织十万人作战的能力。这种指挥才能太重要了,整个楚汉争霸期间也没几个人有这本事。所以才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种将军真得很难求。

潍水之战,之所以失败,不是龙且太无能,而是韩信太厉害。阴谋诡计、战场使诈,韩信是秦末第一人。而且这种手段专克以兵形势为主的楚国军团。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龙且太骄傲,他从骨子里就没把韩信当棵葱,但是韩信不仅是葱而且是棵山东大葱。另一个是急于求胜,就是想赶紧打完山东之战后,再带着兵返回中原战场,楚国集团不能分兵太久。

第三,龙且全军覆没,楚霸王确实感受到了恐惧

原因是项羽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没有形胜之资的西楚国,扛不住两线作战。

项羽一直在进攻。成皋荥阳不是西楚之地,他是越国千里追过去、打刘邦的。齐地也不是西楚之国,龙且也是追过去、跟韩信较量的。

为什么?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兵形势为主要作战特色的楚军,就是善于进攻,就是要追着敌人打,防守不是他们专长。

另外,西楚之地根本就没法防守,除了背后的大海,处处受敌。所以,楚霸王必须把西楚集团打造成一个刺猬,就是四面出击、打服四面。

但是,龙且战败直接产生了三大影响:

一是有生力量被报销,项羽已经无法组织四面出击了,因为兵不够了。

二是没了独自领兵且绝对信任的将领了,即便有兵,谁能带着去跟天下诸侯较量。西楚集团就剩下项羽这个大将了,至于钟离眜可能有能力但项羽信不过,而信得过的项氏子弟又真心没啥本事。

三是西楚门户大开,韩信的齐国军团可以直接南下扫荡整个西楚,而且后来韩信就是这么做的,垓下战前,西楚已经不再姓项,被灌婴的骑兵军团来回扫荡。

所以,征战八年、从无败绩的项羽真心感觉到了恐惧。于是,赶紧答应鸿沟议和,赶紧回兵西楚,晚了就会被人端了根据地。

所以,早被项羽打怕的刘邦,才敢那么嚣张,鸿沟议和笔墨未干,就带着兵追过来、打项羽。

至于项羽是不是知道了自己离灭亡不远了,那倒未必。因为有至少三个变数:

一个是韩信,韩信不要说投降项羽就是再在齐国多磨蹭一年,项羽迂回获得极大的回旋。而且韩信敢磨蹭,立即就会失信刘邦,所以肯定也就得天下三分了。

另一个是成皋荥阳战场出现变数,刘邦不再学乌龟,出来野战,然后被项羽一战报销,那也可以了。

再一个是英布和彭越这两个变数,英布打不进九江国,彭越趴在梁地起不来,也可以。但是这些变数都没有出现。原因就是项羽军事太厉害,厉害到没朋友,而政治上搞联合,动手又太晚、手腕也不硬。


减水书生


因为龙且死后,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


背景介绍:公元前205年,刘邦抓住项羽在齐国平叛,深陷齐地,不能分神的机会,联合其他几路诸侯,率领56万联军,东出函谷关,攻打项羽的西楚国。联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迅速占领彭城。正在齐地平叛的项羽闻讯后,亲率3万精兵杀回彭城,并且大败刘邦。刘邦在彭城战败之后,本就松散的联军迅速瓦解,西魏国、代国、赵国先后叛汉。于是刘邦便派韩信北伐,韩信在灭了西魏国、代国、赵国之后,又迫使燕国投降,并且灭了齐国。韩信灭了齐国之后,齐王田广逃到了高密,并且连夜派人向项羽求救。于是项羽派大将龙且带领20万军队到齐国帮齐王田广打韩信。


龙且战败

龙且带领20万军队到达齐国之后,有人向龙且建议说韩信的军队远道而来,兵锋正盛,我们不能硬打,我们应当深挖战壕,坚守城池,暂不出战,然后派一个特别有号召力的齐国大臣,到齐国的各个城市去散布消息,告诉他们齐王田广没有死,楚国的救兵已到。只要这个消息一散布出去,已经投降韩信的70多个齐城,会集体造反的。韩信是远道而来,齐国各地的城市都反了,到时候我们再和韩信决战,韩信必败无疑。

但是龙且却说用不着,因为龙且认为韩信胆小怕事,非常好对付,并且如果韩信最后被迫不战而降的话,龙且他自己没有功劳。于是就要和韩信开战。

开战前,两军是隔着潍水列阵的,韩信头一天晚上,派了一万名士兵,带着布袋,到潍水的上游,每一个袋子里边装上沙子,做成沙袋,然后在潍水的上游拦住潍水,把水堵住之后,下游的水就变得很浅了。第二天,两军一开战,韩信便带着军队杀过来了(此时的潍水很浅),杀到一半,韩信就装作一副怯懦的样子逃跑了,韩信一逃,龙且非常高兴(因为他的猜测没有错,韩信果然是胆小怕事),就带着军队杀了过去,等到龙且的军队一进入潍水中,韩信就下令让上游的一万名士兵把沙袋全撤了,堵了一夜的潍水倾泻而下。此时龙且只带领少量的军队渡过了潍水,大部分军队还没有过潍水。波涛汹涌的潍水迅速就将龙且的军队分隔成了两端,过去的一少部分,未过去的一大部分,中间还有部分被河水冲走了。然后韩信就率军包围住了龙且和他带领的已过河的少量的部队,以多打少,将这些楚军包括龙且在内全部杀死。没过河的楚军看到主将被杀后,全部溃散,然后韩信率领汉军过河,迅速地消灭了20万楚军。就这样,韩信彻底的占领了齐地。

龙且

为什么龙且死后,项羽就知道自己离灭亡不远了?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整体战略包围已经形成

龙且战死后,韩信彻底平定齐地,而项羽也彻底的处在了刘邦集团的整体战略包围之中。

西边:刘邦在彭城战败之后,可以说是被项羽追的是一路狂逃,直到在荥阳建立起防线,这才抵御住了项羽的进攻。此后虽说在荥阳的战场上,刘邦是败多胜少,荥阳城也是几番易手,但是最终,刘邦还是在荥阳挡住了项羽的进攻,项羽的进攻也停在了荥阳这里,再也没有向西更进一步了,双方形成对峙的状态。

北边:项羽的北边一直不安稳,刘邦在撤到荥阳的时候,彭越并没有跟着一起撤退,而是回到了河上(今河南濮阳),后来彭越趁项羽在南阳攻打刘邦,后勤补给线拉长的机会,突然率军南下,切断了项羽的后勤补给线。迫使项羽回兵来打通补给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刘邦的正面战场上的压力。

后来韩信北伐灭了西魏国、代国、赵国、燕国和齐国之后,项羽就不仅仅是要面对粮道被截的危险了。因为齐国就在现在的山东,西楚国的国都彭城就在今天的徐州,山东被韩信占领,那么徐州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如果此时韩信率军南下攻占彭城,那么项羽的运粮通道将会彻底瘫痪,而且项羽也要直接面对韩信的军事进攻了。

南边: 南边是九江王黥布,黥布曾是项羽手下的悍将,后被项羽封为九江王,统治九江、庐江二郡。公元前204年,黥布叛楚归汉,虽然项羽后来派遣龙且率军十万将其击溃,但是黥布的势力还是存在的,后来黥布派人到九江招揽了自己的一些旧部,再加上刘邦拨了一些军队给他,黥布的势力又恢复了一些。

东边:东边是黄海;

由此可以看出,龙且一死,项羽就处在整个刘邦集团的包围之中了。

刘邦集团对项羽的包围

二: 军事实力的削弱

龙且是项羽手下的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眜、英布、虞子期同为楚军五大将。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后随项梁起义,曾在东阿大破秦军,拯救反秦义军田荣。英布背叛楚国后,项羽派龙且带十万楚军去攻打英布,大败英布,迫使英布逃离九江。后来韩信灭了齐国,齐王田广向项羽求救,项羽派龙且前去营救,韩信诈败,利用潍水,将龙且打败,龙且也战死了。龙且一死,可谓是斩断了项羽的一臂,对项羽的损失不可谓不大啊。

而且龙且战败,损失的可不只是楚国的一员大将,还有他带去的20万楚军。龙且战败后,20万楚军全军覆没。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楚国的军事实力骤然下降。此时,刘邦有20万军队,韩信灭齐后,手下的军队达到30万,仅这二人,汉军的兵力就超过了50万,这还不算彭越和英布手下的军队。而此时项羽只剩下10万楚军。以10万对50万,即使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的项羽恐怕心里也在打鼓啊。

龙且战死

三:军心不稳

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对峙期间,虽然楚军胜多败少,但是刘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屡败屡战。而且项羽后边还有彭越在不断的骚扰着项羽的后勤补给线。前有刘邦对峙,后有彭越威胁,刘邦和彭越就像是猫戏老鼠一样,来回调动着项羽,使本来就疲惫的楚军更加的被动。现在韩信又占了齐地,灭了龙且,随时可以挥军南下,直接攻占彭城。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楚军就不止是粮道被切断,而是整个后路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楚军的军心怎么会稳定呢?

彭越和韩信直接威胁着项羽的粮道和国都

四: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最重要的原因)

韩信占了齐地,那么就意味着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仅从军事实力的对比来看,当时的情况是刘邦有20万军队,韩信有30万军队,项羽有10万军队。所以韩信占领齐地对项羽的威胁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项羽采取了空前绝后的一种行动:派说客。项羽一生都很迷信武力,派说客来解决问题是项羽此前从来没有用到过的手段,但是这次项羽却这么做了。由此可以间接的看出项羽害怕了,因为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项羽

综上所述:无论是整体战略的包围,还是军事实力的下降,或者是军心不稳的缘故。龙且死后,真正让项羽感到自己离灭亡不远的原因是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微观历史


项羽在得知龙且死后,可没有觉得自己要灭亡了,还没到那个层面,不过项羽的确已经是十分担忧、害怕了。害怕到什么程度呢?项羽还特别命人去游说韩信,不过韩信没有听从。


这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有记载,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濊涉往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

这其中项王就是项羽,而淮阴侯则是韩信,项羽听到龙且兵败,是恐慌的状态。不过即便是恐慌状态,也可以得知龙且在项羽阵营的重要性,毕竟能让霸王项羽害怕的事情,这天底下还没几件!

我们先来了解下龙且,龙且是项羽手下大将,他与曹咎、周殷都是楚国大司马,各分掌楚军部分的军权。


刘邦谋士王平曾说过:“忠于项羽的人只有范增、龙且、周殷等几个人而已,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拉拢的。”这也可以看出龙且忠于项羽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加上龙且勇猛,所以项羽也是十分看重龙且。

在公元前205年,也是彭城大战(此战项羽以少胜多打败刘邦,也是刘邦起兵以来最大惨败)后,项羽更是将手头的楼烦骑兵悉数交给龙且统帅。这个楼烦骑兵可以说是当时的特种部队了,项羽彭城之战以三万精兵千里突袭,最终速战速决大败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这三万精兵有不少大概率就是楼烦骑兵了。在《史记·灌婴列传》也记载,楚骑来众!可以知道项羽当时来的是为骑兵。能够让项羽托付给自己手下最剽悍的部队,这足以见项羽对龙且的看重程度!

公元前204年,龙且统兵十万攻打叛楚的九江国英布,最终打的英布大败,英布逃亡到刘邦那。龙且独自打的英布大败,这也可以得知龙且的能力是多么强悍。

公元203年,项羽得知韩信已攻下齐、赵,马上要对楚用兵,于是令龙且率军二十万应战韩信。


这场战役是二把手之间较量,龙且是项羽最看重的大将,而韩信则是刘邦最得力的助手,两军对阵于潍水,不过此战龙且被韩信打的大败,就连自己也是被韩信部将灌婴的手下丁义给斩首。

龙且会败,还是败在自己过于轻敌与急躁了。当时韩信派人做好沙袋,将其堵住潍河的上流。随后率部分兵马涉水攻打龙且,之后韩信假装败退,骗龙且过将来追。龙且以为韩信怕了,果然追过来,于是韩信立即命人决开堵塞潍河的沙袋,河水冲了过来,而龙且的军队还没有完全渡过去,楚军大乱。于是韩信乘机出击,打的龙且完败,龙且身死!



龙且是项羽最器重的将领之一,他死了,项羽又少了一名独当一面的大将,也见识了韩信是多么强,项羽如何不后怕!

而龙且大败,更让项羽的二十万大军全部损耗殆尽,其中楼烦精兵也估计是所剩无几,如此巨大的损失,项羽如何能不惧怕!

当初项羽不亲自去对抗韩信,而是自要龙且去,就是因为他自己要对抗刘邦,还有反叛的彭越。龙且兵败,不仅没有达到阻止韩信的目的,而且还让韩信声势大增,而之前被龙且打败英布也是乘机恢复了过来。龙且身死,导致项羽最终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这让项羽如何能不畏惧!

龙且身死导致了项羽慢慢处于下风,最终确实是逐渐走向了灭亡。不过我想项羽自身在当时肯定是不会承认自己要灭亡了的!


夏目历史君


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对项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难得的是他还是项羽身边少有的忠臣。今天笔者围绕龙且战死的潍水之战来为读者解释一下为什么龙且战死会让项羽如此沮丧。

先介绍一下龙且,龙且在楚国的地位很高,被誉为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合称为楚军五大将,和曹咎、周殷一样是楚军的大司马,共同节制楚国的军队。而且龙且自幼和项羽一起长大,从项梁起义就一直跟在项羽身边,可以说是项羽最信任的人。龙且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英布背楚投汉的时候,就是龙且带兵击溃了同为楚军五大将的英布。<strong>

提到潍水之战,我们通常会称它为楚汉之争的转折点。在潍水之战以前的局面是楚强汉弱,直到潍水之战,刘邦的老婆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还在项羽手里押着呢!到了潍水之战后,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就发生了变化,刘邦的优势就逐渐开始显现。

首先,我们要知道龙且去潍水去做什么?当时韩信攻打的是齐国,项羽和齐国是盟友,接到齐国的求救之后,项羽就派龙且带二十万大军去救援齐国。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在荥阳打的热火朝天,这时分兵去救援齐国足以看出齐国在项羽心中的分量。站在项羽的角度,齐国是他的最后一个盟友了,如果齐国战败,齐国的大片土地和人口、资源可就全都落入了刘邦手中。龙且战败被杀后,这些都成为了现实。<strong>

其实在潍水之战的过程中,龙且是有可能取胜的。龙且刚到潍水,手下的谋士就建议龙且说,我们应该以逸待劳坚守阵地,然后让齐王派人带着信物去策反汉军中的齐人。因为汉军远道而来,再遇到后方齐人的不断袭扰,粮草供应必然出现问题,这样就可以大破汉军。但是龙且非常骄傲,希望用正当实力打赢韩信来证明自己,最后却被韩信用计打败了。

我们再来从战略层面看一看这次的潍水之战,在项羽大举进攻荥阳的时候,韩信提出了历史上非常典型的迂回战略。韩信建议刘邦凭借有利的地形在荥阳和项羽周旋,自己带兵东进,消灭赵、代、燕、齐等割据势力。再从齐国南下,进攻项羽的后方,从而完成战略迂回。潍水之战后,韩信的目的基本达到了。这种战略上的失败才是项羽真正感到害怕的地方,项羽甚至一度希望向刘邦求和。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此战影响甚大,虽然不在正面战场,但还是被看做楚汉争霸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同时作为项羽手下第一大将的龙且也在这一战中陨落,这使项羽大受打击。从此项羽的后花园不再安全,项羽的粮食供应基地淮河南北直接暴露在韩信的兵锋之下,就连都城彭城也无险可守,直接暴露在汉军的攻击之下。<strong>


邓海春


龙且作为项羽的五大将之一,非常勇猛,他和项羽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好,项羽对他也非常的信任,龙且对项羽也是最为忠心的!项羽是楚国皇族,龙且是楚大夫之后,地位也很显赫。他为西楚立下赫赫战功,一直跟随项羽,直到战死,从一而终,可敬!

我们知道龙且是在同韩信淮水之战,韩信用诱敌之计杀死了龙且,按说韩信才区区几万人,是不可能打败二十万军队的龙且。这里我们不得不说骄傲会使人失败的道理。龙且心里一直看不起韩信,总用老眼光看人,韩信是吃过漂母的饼,也受过胯下之辱,从军后跟随项羽也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但不代表韩信没有才华,只是跟随项羽时没有机会展现自己。龙且的轻敌导致了他潍水之战的大败,而且送了生命,当项羽听到消息后,几乎晕倒。一向驰骋天下的霸王何至如此!

龙且、项庄、钟离昧、季布、英布五人合称‘’西楚五大虎将‘’!龙且被称为之首,他一直跟随项羽南城北战,有很多的战功,由于同项羽的私交特好,项羽对他也是绝对的信任,所以我认为龙且和范增是对项羽没有任何私心的人,他的死对项羽来说失去了左膀右臂!

项庄是项羽的堂兄弟,也号称西楚第一剑客,他和项羽都是由叔父项梁抚养大的,鸿门宴上范增就是安排他刺杀刘邦,但由于项伯的通风报信,张良安排樊哙搅了局!

钟离昧是在韩信投军后加入楚军的,而且他和韩信私交甚好,钟离昧武功高强,也为楚军立了很多战功,后来由于韩信投靠刘邦,项羽开始不信任他,打击他,钟离昧没有办法,只好离开项羽,但他并没有投靠刘邦,而是隐居了,直到刘邦统一天下后知道钟离昧在韩信处,刘邦逼韩信交人,韩信不交。刘邦非常不满,钟离昧为了不连累韩信,自杀身亡!也是一豪杰!

季布英勇神武,项羽曾亲自拜访,而且同他切磋功夫,项羽打败英布,两人惺惺相惜,季布跟随了项羽。在钟离昧离开后也离开了项羽,刘邦统一后,在很多人的劝说下,并没有杀死季布,而且还给了他官做,他一直活到汉文帝时期,也算是落个善终!

英布原来是秦国的囚犯,后来投靠了项羽,英布为项羽做了很多贡献,但他认为跟随项羽没有前途,就投靠刘邦去了,后来为刘邦立了不少战功,开始膨胀,后来英布造反,被刘邦诛杀!

还有一个人我们不得不说,陈平,他背叛项羽后,为刘邦献了离间计,离间了项羽和亚父范增的关系。这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看完项羽身边的这些人就知道,龙且是项羽的忠实战士,他的死无疑加速了西楚的失败,但项羽的刚愎自用,生性多疑也是西楚灭亡的根源!





一本夏


龙且是项羽手下大将,他与曹咎、周殷都是楚国大司马,各分掌楚军部分的军权。

刘邦谋士王平曾说过:“忠于项羽的人只有范增、龙且、周殷等几个人而已,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拉拢的。”这也可以看出龙且忠于项羽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加上龙且勇猛,所以项羽也是十分看重龙且。

在公元前205年,也是彭城大战(此战项羽以少胜多打败刘邦,也是刘邦起兵以来最大惨败)后,项羽更是将手头的楼烦骑兵悉数交给龙且统帅。这个楼烦骑兵可以说是当时的特种部队了,项羽彭城之战以三万精兵千里突袭,最终速战速决大败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这三万精兵有不少大概率就是楼烦骑兵了。在《史记·灌婴列传》也记载,楚骑来众!可以知道项羽当时来的是为骑兵。能够让项羽托付给自己手下最剽悍的部队,这足以见项羽对龙且的看重程度!

公元前204年,龙且统兵十万攻打叛楚的九江国英布,最终打的英布大败,英布逃亡到刘邦那。龙且独自打的英布大败,这也可以得知龙且的能力是多么强悍。

公元203年,项羽得知韩信已攻下齐、赵,马上要对楚用兵,于是令龙且率军二十万应战韩信。

这场战役是二把手之间较量,龙且是项羽最看重的大将,而韩信则是刘邦最得力的助手,两军对阵于潍水,不过此战龙且被韩信打的大败,就连自己也是被韩信部将灌婴的手下丁义给斩首。

龙且会败,还是败在自己过于轻敌与急躁了。当时韩信派人做好沙袋,将其堵住潍河的上流。随后率部分兵马涉水攻打龙且,之后韩信假装败退,骗龙且过将来追。龙且以为韩信怕了,果然追过来,于是韩信立即命人决开堵塞潍河的沙袋,河水冲了过来,而龙且的军队还没有完全渡过去,楚军大乱。于是韩信乘机出击,打的龙且完败,龙且身死!

龙且是项羽最器重的将领之一,他死了,项羽又少了一名独当一面的大将,也见识了韩信是多么强,项羽如何不后怕!

而龙且大败,更让项羽的二十万大军全部损耗殆尽,其中楼烦精兵也估计是所剩无几,如此巨大的损失,项羽如何能不惧怕!

当初项羽不亲自去对抗韩信,而是自要龙且去,就是因为他自己要对抗刘邦,还有反叛的彭越。龙且兵败,不仅没有达到阻止韩信的目的,而且还让韩信声势大增,而之前被龙且打败英布也是乘机恢复了过来。龙且身死,导致项羽最终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这让项羽如何能不畏惧!

龙且身死导致了项羽慢慢处于下风,最终确实是逐渐走向了灭亡。


野史共享


龙且是项羽手下的一员悍将,是当时著名的万人敌,与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四人合称西楚五虎将。龙且率二十万楚军北上援齐击韩信,结果被韩信水淹大军,趁他们半渡而击,楚军折损大半,龙且被汉军当场格杀。龙且一死,项羽十分震恐,深知败亡不远矣,其原因有三:其一、龙且战死后,韩信取得齐地,三分天下汉已有二,西楚整体实力弱于汉了;其二、龙且一员虎将战死,项羽折损了一条臂膀;其三、二十万精兵作了鸟售散,西楚兵力空虚了。

项羽手下有五员虎将,皆有万夫不挡之勇,其中龙且、季布、钟离昧是项氏家将,忠诚不用怀疑;英布是骊山刑徒军,勇力过人却最终背叛了项羽;虞子期是项羽小舅子,忠诚亦不用怀疑。五虎将之首是龙且,此人智勇双全,兵法卓著,可以独挡一面,也算是当世名将,曾经击败了英布叛贼。项羽攻击刘邦的时候,唯有龙且领兵在外单独作战,韩信攻掠齐地,也是龙且领兵救援齐国。能力超群又忠诚无比,因此龙且是西楚国的一大支柱,损失了他意味着西楚军事力量损失一小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大将与精兵都折损了,这岂能不让项羽胆战心惊。

龙且战死齐地,韩信收复齐鲁大地全境,且有分兵北击燕地,南掠楚地之势。当时秦国、韩国、魏国、赵国、齐国五国的领土已属于汉国了,西楚已经势单力薄了。韩信攻掠诸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声势有超过项羽之实,龙且的大军被韩信的一支弱旅击败,这意味着韩信完全有实力与项羽一战,且战胜的可能性极大。项羽后来派人诱降齐王韩信,说三分天下,刘邦、项羽、韩信各得其一,但是韩信拒绝了项羽的这一要求,他忠于汉王刘邦,誓灭项羽。

西楚国兵力强盛之时有四十万之众,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此消彼长,楚国兵力空虚,盟友皆叛,楚国实力已经弱于汉国了。龙且亲统二十万楚军北上援齐,就是想一举击溃韩信,然后收复齐赵之地,结果韩信利用潍河之水击败龙且,不仅如此还擒杀龙且,招降楚军。龙且的失败代表了楚国一半的军力损失,楚国败亡之势已经不可逆转。垓下之战时,项羽的楚军仅十万之众,而刘邦的联军却有四十万之众,楚军作为一支疲师残兵,再无法谱写巨鹿之战的辉煌!


大秦铁鹰剑士


龙且是项羽手下最猛的一员悍将,在项王帐下有五员大将,钟离昧,虞子期,季布,英布,在推翻暴秦后,龙且被封为王,令钟离昧心生怨意,龙且对于项羽就是铁杆粉丝,穿一条裤子也不肥。时值韩信领十几万大军攻打齐国,齐王田横向项羽求援,项羽令龙且领十几万大军前来救授,韩信令将校封掩了一条大河,在河对岸严阵以待,当龙且,周殷领大军到来时,周殷劝龙且探明虚假在渡河,但龙且自以为是不可一世,领三万大军强渡而击,但见韩信帅令一挥,滔天的巨浪奔袭而至,只有少数人马过河,大部皆死于洪灾,龙且也惊慌失措,被汉大将曹参斩于马下,当项王知龙且死讯后,不免大惊失色,乃令人前往齐国归劝韩信助力于项王,被韩信俱决了。武涉言齐王助汉汉兴,助楚汉亡,莫不如自立为王,可免除刀光剑影之灾。


94310417小云


因为,伴随着龙且的死,项羽的西楚仅存的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也被汉军消灭了。使得楚汉之间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胜利的天枰彻底倒向了汉军。

公元前204年(汉四年),刘邦派郦食其出使齐国,说服其归顺汉军。谁知,郦食其前脚刚踏入齐地,韩信的大军后脚就对齐地发起进攻。汉军很快就攻陷齐国都城临淄,齐王田广逃往高密,齐相田横逃奔博阳。

无力抵挡汉军的齐国,只好转而向往日的死敌项羽求助。于是,楚汉之间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潍水之战爆发。

此战,项羽派麾下大将龙且,率楚军二十万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军会师。当时,齐、楚两军隔潍水摆开阵势对峙,韩信命人连夜赶制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潍水上游。然后,通过佯败引龙且追击。等龙且率部强渡潍水追击汉军时,韩信当即命人挖开堵塞于潍水上游的沙袋。最后,大水顷刻间便奔泻而下,将龙且的部队给吞噬了。此战,韩信全歼龙且的二十万楚军,并一举平定齐地。

而这一支楚军实际上已是项羽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了,此战的失败,损失一个龙且事小,可最后的有生力量都打没,这才是最致命的。

并且伴随着齐地的平定,汉军也完成了对西楚的战略迂回。至此,项羽其实已经彻底失去了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实力了。此后,刘邦的汉军开始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时刻,并开始准备发动对楚的最后决战——垓下之战。

所以,其实这就和那句“传庭死,则明亡矣!”差不多。龙且的战死,对于项羽而言,不光是失去一位得力干将,也不光一场战役的失败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大战略和局势的彻底失败。



这些历史要读


(潍水之战)

  •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彭城之战后,刘邦统领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被项羽打的丢盔弃甲。刘邦在稳脚步之后,当时魏国、代国、赵国等先后背叛刘邦大汉朝,刘邦派遣韩信进行讨伐、韩信不愧是“兵圣”,杰出的军事家,以装备低劣的数万军队,先后平定收复魏国、赵国、燕国。在韩信征战燕国之后,刘邦下令韩信南下进攻齐国。


韩信在南下行军途中,就已经听说刘邦已经派遣谋士郦食其去招降齐王,齐王也同意归顺汉王了,共同抗楚,齐国也放松了战备,可此刻韩信并没有接到刘邦停止伐齐的命令。于是韩信在谋士蒯通的建议下,下令果断进攻齐国,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陷齐国的首都临淄,齐王苍茫出逃,并且派人向项羽求救。

楚国的首都彭城,韩信占领齐国之后,犹如在项羽的心脏镶进一颗钉子,项羽深知战略上的重要性,并且派出自己得力虎将龙且统领二十万人马,星夜驰援齐王。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双方军队在潍水对阵,龙且自视有恃无恐,藐视韩信,从前只不过是楚军执戟郎,自然从骨子里瞧不起韩信。龙且准备一战灭掉韩信,准备大胜而归,双方在潍水摆开列阵。

此刻的韩信早已经在潍水上游,命令士兵筑起数万沙袋,慢慢筑坝蓄水,准备水淹龙且,造成潍水下游下游水位降低,随后与龙且进行决战,在与龙且的决战中,韩信下令士兵假装败退假象,龙且乘胜追击,在龙且的军队过河之际,韩信下令决堤上游沙袋,造成潍水河流奔流而下,淹死正在渡河的楚军无数,韩信趁机反攻楚军,杀死龙且,楚军大败而归。



龙且兵败潍水对项羽影响如下:

  • 一、军事上

龙且是项羽手下的得力虎将,龙且战死,等于断掉项羽一个手臂,可是龙且统领的二十万楚军更是占据项羽的半壁江山的家底,潍水之战,龙且损兵折将楚军二十万,自此,项羽实力被极大削弱。


  • 二、战略上

潍水之战,楚军战败,齐地尽归大汉所有,刘邦集团从战略上形成对楚国包围。汉军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态势。

总之,小姐姐认为,潍水之战,项羽在军事上,战略上都失去先机,自古就有骄兵必败,加之项羽有勇无谋,所以龙且死后,西楚霸王项羽就知道自己离灭亡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