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

阮六六


這個話題其實說白了原因很多,第一就是物質生活富裕,無論是衣服還是飲食不需要等著過年的時候去用去吃,現在平常日子衣服覺得好直接就買穿上,想吃什麼就吃。沒有以前的慾望。第二,人情以及風俗文化在逐漸的淡漠和遺忘。其實過年就過的忙到勁。初中時候我們當時是城鎮就有大集,每天都計劃的做什麼事情,真的如歌謠裡說二十八燉豬肉,二十九把面發等等。我們每天都有任務,家裡安裝彩燈和燈籠的事情就我來做,每次根據年代不同用鐵絲圍成大致的屬相的樣子再把小彩燈安裝上去,那時候很有成就感做這樣的事,現在突然間感覺那時候真的快樂,也感慨啊時間的無情把回憶留在哪依稀的燈火闌珊。第三呢。現在處於社會中流砥柱的人都是七零後和八零後。雖然現在沒有物質上的匱乏,但是社會的壓力和家庭的壓力逐漸的在磨滅我們這輩人最後的天真和歡笑。我自己也深有同感,好久沒有發自內心地的笑過,我的周邊的人夥伴也是。獨生子面臨的養老問題就在面前,因此我們無法去感受哪曾經的天真和笑容。我周邊很多八零後的父母面臨疾病照看的困擾。哪還有更多的熱情去享受曾經的幸福日子。

年還是那樣,隆重而來,悄然離去!

留給人們是那麼美好的思念,是那麼美好的回憶。

我們真的還想回到從前寧可日子苦點但是人情暖。

年,一個屬於中國文化,讓我們把這個傳承如星星之火給我們的後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提議休假到正月十五,讓我們一起建立一個現代醫養老機構,讓我們免去了後顧之憂,讓曾經的笑臉再回到我們的臉上,讓曾經的一切再一次書寫新的篇章!




雨軒使者


年味不足的根本原困是我們的生活富足了,遠遠超過上世紀的任何一個年代。我是七零後,小時候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穿新衣服和媽媽給做的新棉鞋,吃上平時極少吃的肉和其它的好吃的,當時的喜悅心情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所以過年是每個人都期盼的。現在過年除了放個鞭炮和平時不一年,其它和平時都一樣,所以年味也沒了。國家控制空氣質量,減少汙染,城市鞭炮也不讓放了,除了放年假是過年了,別的已無兩樣!


手機用戶61818868184


我是78年的

小時候是很盼望過年的,為什麼呢?因為平時生活不大好,一個月才吃二三次肉,在蹭蹭長個的時候,沒有肉類的我們那一代人基本都是精瘦的身材。而且我小時候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哥哥他們穿剩下的,還會有布丁。所以那時候才會高高興興的盼望過年。過年了有好吃的好穿的,怎麼能不喜歡,喜歡了,年味兒就濃了。

現在的人基本不缺營養,平時吃的還好,過年了反而吃的累~營養過剩讓身體新陳代謝變的困難了。

一個人的思想要想有新鮮感,就必須要有對比性,天天吃糖也膩了,所以現在的人對年已經沒有那種渴望感了~當然就漸漸沒那麼濃了。


虛懷若谷學無止境


可能我們四川人沒覺得吧?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過來的,小時候只是比現在多了個放鞭炮活動,其實我們並不喜歡噼裡啪啦的放鞭炮,因為大家為了來年更好,都喜歡爭先恐後的買大雷炮,一到團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放鞭炮,一家比一家的鞭炮聲響,有些大雷炮震的整棟樓都在震,我們是痛恨的!害怕的!小時候過年上街,城區裡到處都是放各種煙花爆竹,說不清楚哪裡就會丟出來一個炮到你的腳邊嚇得你又叫又跳,我們是恐懼的!是破煩的!自從城區禁止燃放鞭炮後空氣好了,走在路上也可以放放心心了,我覺得挺好的,我支持政府禁放煙花爆竹!


改個名字咋就這麼難難難


前幾年我也挺不理解的,春節沒了年味。也許農村還好,但是城市當中,年味一年不如一年。沒有辦法,後來想通了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別說現在年味淡了,以後仍然是一年不如一年。

中國傳統春節文化形成於農耕經濟和宗族文化。然後現在人們一邊抱怨沒有了節日趣味,一面也在逐漸放棄傳統文化下的生活。說白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我一個同事是江西九江鄉下的,他們現在也很重視家族文化,無論工作多忙,到時候一樣請假參加老家的祭拜、過節,他自己也很重視。

生活方式改變了。如果你住在16樓,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那個二踢腳肯定在你家玻璃窗爆照。以往肯定沒事,16樓高的高度,沒人住。現在很多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是在不禁止的時候,很多人已經不再去燃放了,年夜飯吃餃子前需要放的那掛鞭炮成了負擔。

娛樂生活的多樣性,人們不再熱衷於春節活動。手機裡面各類app已經佔據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吸引了人們大量的精力。傳統的春節文化生活已經不夠刺激。

物質生活豐富了,對春季中飲食、服飾的盼望境降低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小時候春節買新衣服,吃好的,現在可以天天買新衣服,吃到想吃的東西,春節少了一份盼望。

人群呈現小眾化。以前身邊的朋友、家人層次和思維都出不多,大家聚在一起都能說得到一款。現在人工作在不同的領域,思維結構各各個不同,話題少了,以往的親友也有了距離感和陌生感,這樣加少了不少聚餐動力。


二馬過三石


年味,代表的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眷戀。所以,當傳承的觀念淡薄,眷戀變得淺淡,年味也就變得沒有味道了。

第一,傳承的觀念變得淡薄,是因為缺少了儀式感。

記得小時候過年,總會覺得很興奮。因為一到過年,我就可以穿上新衣服,穿上新鞋子,吃上自己心愛的糖果。更值得開心的是,我可以收到真實的一張張的鈔票,聞聞錢幣的氣息,放佛自己是一個有錢人。我也可以在夜裡打上可愛的燈籠,和小朋友一道,大搖大擺地在街道閒逛。你碰下我的燈籠,我撞下你的燈籠,好不快活!

那時過年,代表的是一種儀式。只有在過年時,我們才可以做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渴望會很強烈,很強烈。

現在呢?一切來的好容易。過年了,手機發紅包,想吃糖果了隨便買,衣服舊了隨時更換。既然平時都可以得到,那過年還有什麼意思呢?而導致這樣的背後,其實是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快速的發展。以前,一塊橡皮1毛錢,兩根辣條1毛錢,一個冰棍1毛錢。現在,哪裡見到1毛錢的商品呢?

第二,社會飛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眷戀變得淺淡。

在以前,我們很喜歡過年。因為我們沒有手機的干擾,珍惜與堂哥表弟過年玩耍的時間;因為我們更喜歡聽對方的聲音,看看他們又有怎樣的變化;因為父母不會很在意我們的成績,只會在我們考砸時,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要努力。

而現在呢?好不容易過年了,阿姨見了你,問你的成績;舅舅見了你,問你的工作狀況。爺奶見了你,問你的婚姻情況。要是大家不聊這些了,正好,都抱著手機玩玩,也不會覺得寂寞。有人在沒人在,根本沒有區別。因為,我們被手機控制了,情感變得淡薄了。因為,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腦裡滿是競爭。也正因為競爭,我們承擔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害怕婚姻,更害怕別人對自己善意的關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今年過年,你覺得還有年味嗎?


一枚銅豌豆


年味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小時候盼過年是想買新衣吃好吃的,只有到過年才能無休止的玩老人不管的,走東家串西家嘮嘮嗑喝喝酒打打牌,大家忙碌一年了平常不相見過年了都拜拜年,特殊意味著是交流感情的,還有張燈結綵放鞭炮老熱鬧了,只有過年才能居家大團聚。而現在感覺比以前淡了,沒那種氣氛了,不知怎麼的了


天道自輪迴


看到這個話題不禁心裡一震。

類似這個問題的問題簡直太多,失去年味只不過是失去某種更加深刻的不易察覺的東西的表現。比如相互的愛,相互的尊重,相互的祝福。

這就如同,現在中國還有祖訓嗎?還有家族式的凝聚力嗎?還有尊師重道的思想高度嗎?還有道德至上的精神領袖嗎?

當然,我不懷疑會有,但是普遍嗎?深刻嗎?是普遍沒人關心了,關心也不那麼深刻了!傳統都少關心了,何況年乎!年只不過是個傳統節日。傳統都淡薄了,猶如水上之舟,江河枯竭,舟焉樂哉?

所以根本還是傳統,道德,家,家族,等等傳統意識的淡薄。

年齡其它的都不是本原因。籠統來說就是缺愛,愛太匱乏,所有的愛太單調,不是單純,是單一。就好比愛情,古時愛情是涵蓋所有生活,整個生命的,如今,可以只是性,可以只是約會,可以只愛不合,也可以只合不愛!等等,本來非常渾厚的情懷被細分,而單一化,結果就是單調。沒有深度,沒有交錯縱深的情分,於是怎麼會有那麼濃的味兒?

如今的年被劃分為紅包年,送禮年,賄賂年,攀比年,等等。而本該有的,最重要的團圓反倒是關心者越來越少了。所以怎麼有味兒?



疆南箭客


社會壓力原因各不同!經濟人事合作相處差!努力得不到應有預期!親人親戚朋友意見異!(題;年味淡各方壓力居首)


永動機一


在以前,過年過的是氛圍。

而現在,過年過的是金錢。

一前一後的變化,讓人們對年失去了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