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未來10年能追上汽油車的駕乘體驗嗎?

SoftLight


目前為電動汽車的駕駛感受就已經超過了燃油車 無論是加速 急加速 續航 變道 都比同價位的燃油車好很多

只不過是駕駛習慣 和乘坐習慣不一樣罷了 電動車雖然沒有發動機 但是也有噪音 尤其是電機的低頻 讓人感到不舒服 最起碼沒有燃油車的感受好 這就是我們潛意識已經接受了燃油車的感受 所以覺得電動車 不舒服

只要是純電動車型在不缺電費情況下 能給你帶來的感受還是非常好的 尤其是堵車 低速行駛 覺得碾壓燃油車

弊端也是有的 充電時間 尋找充電樁 里程焦慮症 我個人覺得燃油車和電動車各走利弊 沒有必要一定要去做個比較 我就是一臺電動車 一臺燃油車 各走分工 都很好用


邰金龍1


答案是肯定的!

作為一名從事汽車相關工作者,根據多年在汽車屬性這塊的摸爬滾打的經驗,認為電動車在未來十年必將全方位趕上甚至超越傳統燃油車的。當然除了價格,畢竟規模效應需要時間更長。

下面從幾個汽車屬性常見方面來看:

1.汽車動力性:電動車以電機直接驅動方式,輸出扭矩更快更大,推背感更強是不爭事實。隨著電機優化的不斷加強,這點畢然進一步強化,比如多級電機變速箱的研發。

2.汽車操穩和舒適性:這點目前電動車平衡的已經很不錯了。電動車的全車質量分配更加合理,操穩匹配並不比ICE車難很多。這點在Tesla和Jaguar I-Pace上可以感受出來,都有很好的操穩。同時很多底盤主動懸架和主動液壓襯套,主動穩定杆等加碼,與操穩相平衡的舒適性也是得到了很好的保證。要做到勞斯萊斯級的舒適性難,但是大部分細分市場中的電動車都是有很好的乘坐舒適性(ride comfort)。那麼10年以後那隨著新材料成本的應用和規模化,簧下零部件輕量化越來越多,主動懸架,主動穩定杆和主動液壓襯套等價格下探,操穩和乘坐舒適性必然會進一步提升。開的更穩,做的更舒服。

3.汽車制動性能.這點其實作為電動車其實還是有壓力的,畢竟巨大的電池重量,提升了制動系統的壓力,在目前續航里程的要求和電池技術並未明顯突破下,短期內維持高質量的電池還是必要的。所以還是希望10年內電池技術(硬件材質和軟件電池管理)繼續突破,這樣減輕制動系統壓力,以達到很多高端燃油車的制動效果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4.汽車振動噪聲性能.這點電動車目前壓力還好,畢竟少了ICE的振動噪聲壓力。目前主要集中在路噪,風噪及異響上。沒有了ICE噪聲的聲學掩蔽,路噪、風噪和異響都變得格外突出。這些目前還是電動車難點上。這裡面風噪和異響是從來都是一以貫之的,不會隨著時間就能解決,在各個時期都是有新的問題,有新的體現方式,畢竟風噪與造型,風阻和產品質量管理關係很大;異響與設計,產品質量管理息息相關。路噪這塊隨著目前主動降噪和低噪音輪胎的開發,相信十年後主動降噪(ARNC)價格下滑和低噪音輪胎降價,路噪會好於目前的車的。

(參考 Bose的路噪主動降噪)

5.汽車熱管理和空調管理.不管是電池發熱的外部熱管理還有車內的製冷及制熱管理,目前都是電動車重點研究的。當然這點在燃油車也是難點。難度也是不分伯仲的。10年後伴隨電池系統的優化提升,相信這些問題也對找到更加好的對策了。

6.汽車智能化互聯網化.因為電氣化帶來汽車系統智能化,互聯網化本身就是電動車這個產品要產生的最原始動力。Musk真正看到的就是這裡,要想智能化先要突破汽車原來的機械化結果,所以你以為他真的在意是哪種電池,哪種電機?太小看人家格局。有了智能化的大格局後將來你換哪種電池,哪種電控又有啥關係呢。人家是要佔領市場佔領平臺,至於以下的架子集齊全球智慧還搞不定?這不是大家已經在瘋狂研究電池和電控了。可以預見,10年後電動車的更強智能化將讓你忘掉你不停在網上鍵盤著這車沒電呀之類的咿咿呀呀。

汽車屬性一般有十幾種,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因為很多性能都是不管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都是一樣開發的。所以相信10年時間很多電動車目前不足都將得到很大提升。Tesla作為行業先鋒,真是汽車業百年來的一條大鯰魚呀。Musk幹了一件讓我們都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一己之力改變了一個默默前行了百年的傳統燃油車為主流的行業,讓汽車業硬生生開始變道。不管將來如何,他的歷史貢獻是巨大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目前很多的對電動車的爭議其實都是徒勞和短視的,歷史潮流浩浩湯湯。


一蓑煙雨


個人感覺電動汽車比燃油車駕駛感受要好很多,電動汽車由於是由電機直接驅動的,所以動力輸出非常直接。這給電動汽車帶來了非常出色的起步加速度。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電動汽車在0到100公里加速上完爆超級跑車的報道。駕駛電動汽車可以感受到高性能跑車的加速快感。

同樣也是由於動力驅動系統的不同,使得電動汽車在行駛的時候產生的聲音要比燃油汽車低很多。這能夠給駕駛員帶來超強的靜音感受。


南京萬通趙老師


電動車未來十年能追上汽油的駕乘體驗嗎?目前沒有,未來十年不好說。 因為現在很多的電動車車企都忽略了底盤調教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的,不是光靠你從其他廠商那裡挖個技術主管就能解決的。

更多的是需要形成一種自己獨特的底盤調教特色,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願意開寶馬而不是開奔馳,畢竟寶馬更具特色。

這個問題我們要注意的是對比駕乘體驗,目前而知,電動汽車其實並沒有傳統車企的內燃機產品來的舒服。主要是因為電機加速眩暈感、底盤的循跡操控性,還有對於我們駕駛習慣的改變。

其實很多人做汽油車沒有暈車的感覺,覺得是因為汽油車的加速比較偏向於拋物線性,不會對我們產生更多的刺激。而電動車的加速和減速更偏向於完美的線性表示,不是專業的車手非常容易產生眩暈感。



電動車廠商在底盤部分的條件而是差火候的,如果要是放在前幾年,特斯拉的確實能夠比人一種新能源汽車也能有不錯操控性的經驗,但隨著如今比如寶馬奔馳等廠商大量新能源車型的鋪貨,這種差距越來越不明顯。



一本車


駕駛體驗應該能超過汽車,畢竟沒有發動機的噪音!


傑哥影視剪輯


特斯拉駕乘體驗早就超了大部分的車看。

要還是看你的投入


竹溪谷居士


不用等十年,個人推薦品牌 特斯拉系列,捷豹iPace 奔馳EQC polestar2等都是高端性能電動汽車








張濤zt31


用不了10年


途說汽車


純電動車無震動無油汙無噪音無高溫無臭氣,超好開超省錢超省心,目前就駕乘體驗已經遠遠超過燃油車



潘多拉是我打死的


作為一個5年的新能源車主來回復你,駕乘體驗如果不考慮續航焦慮,新能源車已超越很多油車,特斯拉大賣就是證明,隨著續航里程增加,普遍續航400-600公里續航焦慮不存在時,新能源的駕乘體驗就一定會超越油車,個人樂觀判斷,十年後肯定超越油車,但不會完全取代油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