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到孩子上了二年级就会全面爆发!这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焜焜妈妈


不用等到二年级,一年级已经爆发了。上课不听课,作业不完成,也能考100分。观察了一学期,凡是幼儿园成绩好的孩子都是先是成绩领先,再而退步,学习坏习惯一箩筐。幼儿园成绩差的学生,或者是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都很踏实,很积极,很勤快,虽然进步不快,但是他们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居中上。


夏155857915


这个问题,我想我有点发言权

我家大宝现在二年级

读的公立幼儿园管理的民营园,也就是说了学费贵些,老师只有一个有编制外,其余教学设置和公立园一样。

我们在幼儿园不学文化知识,就是培养点行为习惯,玩些玩具,吃饭睡午觉

大班那一年其实我也有点纠结,本土论坛逛多了,说不焦虑是假的。寻思着等到暑假去上个幼小衔接班或者自己在家里教一教

哪里晓得小朋友刚刚放假,第二天我妈就脑出血,然后就是无休止地住院,康复理疗,最终瘫痪。不要说辅导孩子学习了,能给孩子们弄口饭吃就不错了。

就这样,开学了。

刚开学,确实辛苦,好在我家孩子9月份的,比其它孩子大,所以接收能力还是可以,要说一脸懵逼倒也不存在,但是确实有压力,首先体现在识字量不大,别的好多小朋友拼音都已经学完了,数学已经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而我的宝贝,真正地从零学。第一次考试不理想。我鼓励她说,别的小朋友学过,你从来没学过,你一开学就能学会这么多东西已经好厉害了。上课要认真,这样的话我们每天学一些,跟着老师的进度,认真完成老师要求的作业。第二个月,第三个月,逐渐长进,到期末,已经拔尖了。现在二年级,做作业不需要我操心,有时候她会担心考不到满分,有时候也自信心爆棚地说她发现她自己也是隐藏的学霸。

我仔细翻了他们的教材,发现并不是网上传言的那么不堪,相反,我觉得课程设置蛮合理的,与生活也贴近。应该说是适合大多数孩子的吧。

如果超前教育真的对孩子们好,相关部门一定会想办法超前教育的,一纸令下就能解决。我们有教育部,有教育研究委员会,他们的责任之一就是制定教育大纲和进度。他们才是权威!

我以亲身经历和我的观察奉劝爸爸妈妈们,不要焦虑。

原生态的孩子创造力更强!


早睡早起才乖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大宝幼儿园就一直超前教育,可是孩子二年级也没有全面爆发问题。也许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二宝今年幼儿园大班,基本没有学什么东西。我反而有点紧张。

幼儿园的超前教育

现在想起当时为大宝选择的幼儿园,我感觉自己不是合格的宝妈。当时在大街上,老师在发传单,感觉不错,又去幼儿园参观一下,还有小学,当时就订下来。自己那个时候也在上班,很少过问孩子幼儿园的事,但也知道他们学了一年级的知识。后来大宝上小学,四年级之前成绩都上等,二年级时并没有问题。其实小学三年级之前,知识内容很简单,重点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四年级才是孩子们拉开距离的时间,知识点越来越难,孩子不用心很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二宝的幼儿园

二宝一直是我全职带的,选择幼儿园时真是用心良苦,先是从网上找附近的幼儿园评论,又找朋友问幼儿园情况,最后还到幼儿园去考察。后来选择一家不错的幼儿园,光占地面积就有600多平米。面试那天,有人夜里三点就去排队,录取100人,报名的就600多人。幼儿园今年大班,学校基本都没有教小学的知识。有时,听到身边很多宝妈担心学校不超前教育,我也有点着急,所以自己平时就多引导教孩子一些知识,重点就是亲子阅读。有时间就给孩子听英语,也是在孩子愿意学习的基本上教的。

我有两个朋友的孩子,幼儿园都是公立,都基本不超前学习,现在小学六年级,成绩一直都特别优秀。

宝妈锦囊

自从升职宝妈后,带孩子的每一件事都特别操心。首先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和小学一定要重视。我为二宝选择那家幼儿园,就尊重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没有超前教育,自己担心的话,就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有条件也可以参加幼小衔接。

或者宝妈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间,就提前了解清楚幼儿园的教育情况,选择自己能接受的幼儿园。我们广州的公立幼儿园,基本都没有超前教育,私立幼儿园就会超前教育,而且超的有点离谱,上次听一个奶奶说,孩子中班就要写100个字,还有30道加法题。

如果幼儿园超前教育,孩子二年级全面爆发怎么办?父母就要多注意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多学习教育类的书籍,学习亲子课,学习儿童理学等。我两个孩子带的很用心,依然问题百出,所以我在不停的学习和进步。孩子的问题就能轻松解决,和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如有别字,请多多包容。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也只能供我们参考。 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努力像阳光,温暖每个人;传递正能量,关爱每个孩子。

书霞育儿说


学前教育也谈不上危害,我觉得是不是参加学前教育是一种选择,和所有的选择一样,有好处就有坏处,只要好处大于坏处就好。

不过二年级学习成绩开始分层是真的,据说三年级会分的更清晰。

我是海淀区一个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一下我家的情况吧。

我家上的是公立幼儿园,上的时候,正好上边下了文件,不提前学小学内容,不得开课外班兴趣班。所以,我们一直跟着幼儿园学习,直接上了小学,目前成绩很好,也很稳定。

小中大班一直只在幼儿园里学,没上过课外班,兴趣班。但幼儿园里教的也很多,每学期要开二次家长会,会和家长们说明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和总结。大体内容是这样:

小班是学习适应社会性,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幼儿园都会发生,好的不好的事都会发生,特别是一些不友好的事情,让孩子早见识早经历早积累早学习,家长要有心理准备。比如打架,骂人,孤立,这样的事,老师会教孩子一些应对的办法,家长尽可放心。老师特别提醒了体育和阅读的重要性,特别强调阅读的培养,要求每天家长给读半小时睡前故事。

中班主要是权威,纪律,自律和表达。权威是家长管理孩子的基础,这个工作和老师配合好,以后管理孩子会顺利很多。纪律和自律直接确定了管理的效果,特别是孩子上学以后,不在家长的视线之内,这二项直接确定了孩子的成绩,所以这三项要积极配合老师,努力完成,要不然上了学根本管不了。幼儿园老师还会给孩子们口头布置一些作业,让孩子传给家长,大都是些小手工,好多家长很反感这个,其实主要还是为了煅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家长理解一下。这个时候老师会教拍球和跳绳,有利于孩子的身高。老师还会提醒体育和阅读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大班,主要是幼小衔接,要教孩子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十以内加减法,数手指头的那种,要求认识一部分的拼音,在班内有了问题不鼓励告状,要求尽量自己解决,表演性的活动明显增加,英语没教,语文有了看图说话的衔接,教室开始分区,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喜好。这一年家长开始分化,要不要参与学前教育成了最关心的话题,最后,85%以上的家长选择了去参加学前教育,我们选择了留在大班。

我们没有参加学前教育的好处是孩子玩的较多,思维开扩,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自信,现在二年级了,属于成绩越来越好的那一类。

没参与学前教育的坏处是,刚上学的时候忙乱,每次考试都会错一个题,在满分一片的同学里就显得有些少。到了二年级,有时还是错一道,有时会满分,但别的孩子满分少多了,所以显得咱家的孩子更好。还有就是英语我们是零基础入学,英语老师因为班内只有二个零基础,就没教26个字母的读音,也没通知家长,还是我们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孩子不会读问了孩子才知道的,那时离考试还有二周,着实忙了好几天教孩子。

参加过学前教育的好处是,很多课本内容都提前学习了,而且考试也经历过了,在一年级,取得好成绩非常容易,而且老师还会教一些技巧性的解题方法,孩子这个年龄的记忆力又超好,更加增加了考高分的概率。所以一年级表现会特别优秀。

参加学前教育的坏处是,1.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会受到影响,所有的知识和问题都是老师教的,然后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没有时间思考总结。2.上课容易走神。因为已经学习过一次了,再听一次就容易走神,当到二年级需要听课的时候,走神己成习惯了。

总结,看家长的选择了,各有各的好处,确定一下,阅读真的很重要。

这是我家的想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陪娃写作业的爸爸


不用二年级,一年级下半年就会爆发。

孩子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新奇感。就是要跳一跳吃桃子。如果抱在怀里一堆桃子,过时了,烂了,肯定很无趣。

幼儿园超前教育危害不小。

一.有的老师教的跟小学教的不一样。养成不良习惯很难改。我们这儿以前幼儿园老师让孩子写字,不是按照笔顺一笔一划的来教,而是让孩子自己写。我家的小孩儿比较乖,也比较聪明,字也写的不错。但是有一天我看她写字的时候就吓了一跳。字写的虽然很漂亮,但是有的字竟然是插起来的。根本没有笔顺这一概念。原来孩子写字,一直不是按笔顺写,而是在画字,插字。回想那一刻我既惭愧,又悲哀。



惭愧是自己是老师,自己的孩子却没有空来陪。

悲哀的是,这种超前教育又有什么用?只是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养成了不良习惯,对孩子造成伤害。

我都不知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是怎样改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难过。因为当时毕业班很忙,也没有盯上自己的孩子。

大人的无知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不良影响,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



不过这件事情以后也没有跟孩子讨论过。到现在也不知道孩子对这件事是什么感觉。只是作为成年人,我不希望其他孩子再受到这样的"磨难"。

希望我们大人不管给予孩子什么,都不要因为自己的懒和不负责任,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二.越是聪明的小孩儿,越不需要超前教育。反复地重复一项孩子早已经烂熟于心的活动,会磨灭孩子的积极性和耐心,会毁灭孩子的兴趣。

几年前因为偶然的机遇,我教了两年小学一年级。刚开始学拼音和汉字,有的同学很得意,因为说他们在幼儿园老师教过。有的学生家长很着急,因为自己孩子的幼儿园没有教过。孩子在幼儿园大多学的是唱歌和游戏,手工,对于小学的内容教的少,说很后悔为孩子选择了这样的幼儿园。我当时也有同感。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差距就明显缩短了。因为有的小孩他的接受能力就是强。而小学的教学又总是反复的重复简单的字词和拼音。在小学一年级,班级平均分有时候会96分以上。班里满分的同学有时候能达到三十六七个。想想孩子们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么高的满分率的?无他,反复地重复。做到一个熟字。

但是有时候熟并不能生巧。反而生厌。因为过度的重复使很多同学产生了厌倦而不是喜欢。这对孩子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会造成伤害的,甚至会养成不良习惯。

至今记得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儿,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都是特别聪明的孩子。刚开始字写得非常工整漂亮。但是后来,尤其是男生,下学期写字反而不如上学期。 当时就曾经为他们感到痛心痛惜。

也就是说,到一年级下学期,学前教育所造成的优势几乎就丧失殆尽了。而对于一些聪明的同学,他们对于还要写早已烂熟于心的生字,就开始产生厌倦,写得不是那么工整和漂亮了。

甚至以前写对的,后来却写错了。因为孩子的作业写多了之后就不再走心了。



这种情况当时在教学的时候就有所发现。是真的。

超前教育反而伤害了孩子。

当然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可以早教育,这就是俗语所说的笨鸟先飞。

但是要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去教育。不要闭门造车,外行人做外行事,是不行的。

学生的教育最好还是专业老师。隔行如隔山。如果家长要提前做一定要乐于请教专业者 。

三.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1.就是让孩子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该玩就玩,该天真就天真。

2.因材施教,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

长期培养目标,养成读书习惯,读有质量的书,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不断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扩展阅读视野,增进阅读深度。

比如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读杨红樱系列,但是是五六年级到初中,就不要再读杨红樱,本人认为杨红樱的书,浅薄而无文采,文学修养差,生命感和心灵感淡泊,缺少文学的深度和美感。而要变成曹文轩,毕淑敏,三毛,朱自清,甚至鲁迅,《论语》,霍金,《三国演义》诗词,等。




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没有什么超前不超前,早做早得。

英语,读写听说都要从小做起。也没有什么超前不超前。

因为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是工具,也是文化。广无垠,深无边,还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增进思想深度,开阔人文情怀,越早越好终生受益。当然也要适当,不能把孩子见禁锢在里面。

四.总之,孩子的情况不同,家长就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要盲目跟风。在为孩子选择学校和课外辅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佳思佑玩爆语文


海淀家长闻名全国,不止是每个月几万的补课费,更在于孩子掌握的恐怖词汇量。

要说超前教育,没有比海淀家长更具有典型代表性了!

那么结果是什么?小学的时候,海淀小学一半以上都是请假不在校学习的,全是请老师单独教。

先不说经济承受能力,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神通培养模式,成批量的培养出来。

真的好么?我们不清楚海淀家长怎么考虑的。但我自己,真的不认为好。

我家孩子今年一年级,幼儿园三年就跟着老师走,幼儿园毕业以后,连幼小衔接都没让他上。

有几个方面

第一 超前教育 你提前学习的,和老师教的方法方式不一样。比如小学数学老师,教的全是数字的分与合。提前培养的方式形成习惯以后,和小学老师教的有冲突,你怎么办?你只能让孩子改掉之前学习的东西,形成的习惯,这是一次重新塑造的过程。

重新塑造的痛苦,我们每个大人都有感受,最简单的例子,从学生时代到一个社会职业人的身份转变,我们改掉了多少东西,吃了多少亏?这个过程,和孩子经历的没什么不同。

第二 从孩子的身体健康方面来说,10岁以前,孩子气足,好动,静不下来,身体各方面都没发育成熟。超前教育的很多东西,是违反孩子这个阶段该有的天性。

第三 现在孩子的体质普遍偏差,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那会是久病过来的,老是咳嗽不停,咳 喘 吐,所以,我就特别在意他身体方面。至于超前教育,他妈妈教了点,结果上一年级以后和老师教的不一样,费了老大劲才改过来。

第四 最主要的是 家长自己的焦虑情绪,你是怎么考虑的,每个孩子刚从幼儿园上小学那会,家长普遍焦虑。

第五 从结果来说,三年级是真正的分水岭。我们遇有些孩子,一年级平时家长都要让孩子刷十套卷子,起步时候是快,但到期末考试,未必。这还只是一年级。

所以,超前教育,我觉得真正该教的,是规则

学习,最终是看孩子自己


七掌柜枇杷膏


我一直不赞同超前教育,什么样的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

分享一下我两个孩子的经历,我闺女今年五岁,前两年都是在公办幼儿园上学,公办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天天教孩子如何玩耍,教孩子生活习惯,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当时就有很多家长想给孩子转园,觉得教了学费什么都不教,以后上小学肯定跟不上。

因为买房子和即将上小学的原因,我家孩子今年只好转园,转到这个私立幼儿园上学。去报名的第一天园长就说我家孩子没有学过,担心孩子跟不上之类的话。我当时一脸惊恐,孩子上幼儿园不就是玩耍吗?学那么多知识干嘛!我给园长说:孩子玩开心就是,学不学无所谓。(我们是被逼无奈让孩子转学的,如果可以我宁愿让孩子继续在公立幼儿园上学)

我闺女刚开始不适应,因为什么都没有学过,我告诉孩子没事,你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算了,玩开心就行。孩子的作业也是想完成就完成,我很少看到我家孩子做作业,放学回家就玩自己想玩的事。

这两天孩子考试,我孩子竟然拼音和数学都100分,班上只有3个孩子双百分。我问孩子你怎么都会呀!她回答我上课听老师讲过就记住了呀!

所以只要孩子想学习,是不用家长逼着学习的,孩子自己就学了。

再讲一下我朋友的孩子,朋友孩子今年9岁了,一直上的私立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把拼音数学学完了。上一年级的时候,两课成绩都是一百分,二年级的时候,考试成绩两课成绩九十多,这最近考试的一次,两课成绩八十多。

刚开始在班上的成绩名列前茅,现在越来越差,孩子甚至厌学了,上课也不愿意听讲。朋友看到孩子成绩差,寒假都给孩子报补习班。

不要给孩子超前教学,真的有很多危害:

第一,超前教学,只会让该玩的年纪学习,等到了该学习的年纪孩子就想去玩了,只会适得其反。

第二,孩子的童年不快乐 。

我经常看到幼儿园做作业哭泣的视频,这么小的年纪,就要经历这么痛哭的事情。未来还有近二十年的学习时间,日子得多难受。

第三,比起学习,更应该教会孩子习惯。比如: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整理玩具的习惯,分类习惯,还有就是阅读的习惯。这些都很重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成长,比逼着孩子成长更重要。

第四,比起死背硬记,思维更重要。过早的让孩子接触知识,孩子根本不理解,她只会死背硬记。正直的学习技巧是理解后,再去思考再去记忆,3到6岁是锻炼孩子思维模式最好的时期,不要让这些死背硬记的知识填满他的小脑袋。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丰富的育儿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的宝妈可以关注我,期待与你,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一月爱八月


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以我身边的例子为例,我儿子的幼儿园有学前班衔接一年级的一些知识,他们幼儿园升小学后学起来很轻松,成绩也比较好;我朋友孩子上的台湾老板开的幼儿园,里面只主张孩子玩,上一年级后拼音、数学都跟不上,玩习惯了,有课堂纪律都很难遵守,这个问题要客观看待。也不排除有的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上课就不认真学习了,导致二年级学新知识跟不上节奏;这个要客观看待。深圳多少孩子花钱上幼小衔接班啊,而且收费不菲


卡卡猫882


关于幼儿超前教育, 我想谈谈我的感受和经历 ,呼吁所有宝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要“逆天而行” 。

原来我在农村老家,那里的幼儿园都是私营企业, 孩子刚入学就开始学习握笔写字,孩子的手还很稚嫩,各方面发育尚未成熟。可老师们为了让家长们看到“成绩”依然让孩子们写字。我就果断的去县城租了房子把孩子送进了听说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公立幼儿园。果然他们一直在培养孩子们各方面习惯,玩各种益智游戏,做手工等等,直到到孩子学前班下学期才开始握笔写字,期间也有不少家长各种担心:别人的幼儿园中班时已经学了好多东西 甚至把小学二年级的东西都学了,以后我们跟不上怎么办啊等等!老师简单解释一下,依然按原来的教育模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这样在家长的怀疑声中我们毕业啦。我们一起上的附属小学,后来的事实证明,凡成绩和习惯隔方面优秀的大多是这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而那些提前教育的孩子因为那些题对他们是易如反掌而上课不认真听,各种小动作,因为他们感觉无趣啊……

到现在我的女儿已经三年级,天生资质不算突出的她一直是稳稳的前几名。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造物者创造生命必有他的意义,我们不可以自主扭转成长规律、违背自然的规律。让孩子自然、自由、快乐的成长吧!


焕影迷离


幼儿园超前教育就像硬币的双面,会有一定影响,但也有一些帮助。

我有一个同事,孩子在上小学前,她把一年级的书借回了家,提前给女儿进行辅导。结果等女儿上学了,有一天,同事按老师要求,检查数学书上二单元课堂练习的改错情况时,发现女儿已经在课堂上把整本数学书做完了。

女儿一下完成了那么多题,朋友并没有觉得很开心,反而很焦虑、生气,她觉得女儿在做这些题的时候肯定没有听老师在讲什么,如果不把后面做完的题擦掉,当老师叫做习题的时候,女儿又该做什么呢?

这真的该怪孩子吗?老师讲的她都会呀,又不能离开,必须在这个位置上坐够40分钟,她只好找点其他的事情来做。

但学习内容一点儿也不涉及呢,是不是就一定好呢?我觉得也不行,一些心态好一点的孩子,遇到有耐心的老师,可以慢慢赶上来。

但还有些孩子,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考试成绩相比之下被排在了后面,总是被老师不停地点名批评,对内心承受能力有限的孩子来说,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给孩子适度的"提前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01

学龄前的孩子如果要谈"提前"的话,首先要做到习惯上的提前教育。

儿子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幼儿园就安排孩子们到小学进行参观,并请了一位老师来做学前指导。

老师说:“我们遇到最大的挑战不是孩子在学龄前学了多少,而是没有一个好的习惯,老师上课孩子说话、插嘴,在座位上坐不住,玩玩手、动动铅笔盒,那又怎么能听到我们在说什么呢?"

但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能把这个过程提前到小学入学之前,那么就能帮助孩子快速的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环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作息习惯培养:

进入小学前的那个暑假,调整早上起床的时间;

把午睡的时间尽量缩短(幼儿园午睡时间较长,和孩子小学下午上课的时间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提早调整,避免孩子在下午的课程中犯困);

让孩子尽量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一方面因为有些孩子觉得下课时间短,而不去排大便,另一方面如果上课出现想去解便的情况,孩子可能会错过部分课程。

●学习习惯培养:

让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起,在平时饭后每天有半个小时左右在写字桌前用笔(比如画画)或阅读的习惯,幼儿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游戏来完成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小学一堂课四十分钟左右,对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坐不住的孩子很容易学到一半时间就“难受”了。

02

要让"提前学习"的“帮助性”扩大化,“影响性”缩小化,把握好学习的程度和方法很重要。

首先,给孩子一个学习的起步台阶,而不是整段楼梯,要为孩子留下可探索的空间。

比如,数学了解数的概念、多熟悉十的组成;拼音需要进行基础的掌握,因为一年级拼音总的课时安排较短,很多孩子最吃力的就是拼音;让孩子有一些识字的"储备",这有助于孩子读题和理解题目,也更容易把老师说的和课本上的内容相对应。

其次,提前教育时,尽量让知识生活化、游戏化。

尽量让提前孩子知道的内容与老师所讲授的,既有核心要点的联系,又有形式上的区别。比如学拼音时,我在儿子房间的门上用便利贴贴上了不同的韵母,他可以在盒子里找到声母贴纸作为“钥匙",配对成功就能开门。

再如,识字,我们会专门找份菜单,让他点菜,不会的,我们就指读给他看,或者读绘本。

数的概念,我们通过玩飞行棋来完成,点数对应几步(也可以买专门的数字骰子),两个骰子一起掷时,可以做加法。

像这样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孩子在没有感觉到被教育的情况下就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等到入学后他会发现老师所讲授的是要点的提炼,他能联想到之前的“实际操作”,很快上手。

总之,进入小学前是要做一些提前准备的,只是要找好侧重点,把握好度和方法,这样既不会让孩子觉得“我都懂”,又不会让孩子太受挫。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你还可以关注@宝贝的院子,我在这里等你,一起分享更多家庭教育的美好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