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右上角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不間斷更新電影影評、娛評及影單推薦!精彩永不斷電!

《血疫》是2019年很容易就被忽略的電視劇作品,如果不是因為最近爆發的疫情,很難會有人再刻意提起它。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埃博拉病毒",相信你一定在收音機,電視機、或手機上遇到過這個熟悉的名詞,以及在它的背後緊跟著那些冷冰冰的數字。可能你僅僅知道它作為大自然派遣來的超級病毒,奪去了很多鮮活的生命,卻未曾走近過那個與病毒朝夕相伴的世界。

而《血疫:埃博拉的故事》這部由書籍改編的病毒神劇將把我們帶入了真正的病毒世界。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它的娛樂性相對較弱,不論是原著,還是最後拍攝出來的成片效果,都偏向於一本正經地展示科研經過。介於原作者是科研高手,所以在講述時,更加傾向於理性地介紹,而沒有摻雜太多的個人感情。沒有多數觀眾喜歡追求的戲劇性,顯得有些曲高和寡,令人難以接受。但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的《血疫》更具厚重的現實感和代入感。以及劇中那些專業性極強的處理方式,包括對於未知病毒傳播路徑、傳播過程,以及抗體的尋找過程,對現在飽受病毒侵襲的我們來說,極具借鑑意義。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NO.1 影片到底在講些什麼?

劇集的開篇最為用力,也最具文學性——因其描述的情況過於慘烈和恐怖,在文字時期,就被美國恐怖小說大家斯蒂芬金驚歎:"《血疫》的第一章,是我這輩子讀過最可怕的小說章節。"因此《血疫》電視劇第一集,就忠實地呈現了書上的第一章情節,用一個人體病毒炸彈的死去,來構建這種病毒肆虐起來的慘狀。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1970年代,法屬西非殖民地。

一個清新悠閒的早晨,陽光普照。一隻代表著厄運的烏鴉,飛進了一間餐具食物擺放整齊的住宅裡。災難就此開始發生。

餐桌上的整齊與沒有吃完的早餐和倒在地上的椅子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而此刻,房屋的主人正滿頭大汗,痛苦萬分的往外走。樓下,盡職健壯的女僕忙著給主人打電話聯繫出租車,好送疾病發作的主人前往醫療條件發達的城市,去診治這突如其來的疾病。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飛機上,在簡陋狹小的機艙裡。乘客們看著這個不斷咳嗽、嘔吐,病情發作得十分激烈的病人,內心充滿了恐懼。空乘人員也儘可能讓病人過得平穩舒適,小心翼翼地完成他的每一個要求,包括將他的嘔吐物衝進馬桶處理掉。殊不知,在毫無防護的環境下,和病人待那麼久,同機艙的乘客和乘務員,早已被病毒所感染。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經歷了痛苦而漫長的求診之路,病人終於到達醫院。但即便如此,他仍舊得面對死亡。而最糟糕的是,他臨死前噴出的血液,感染了為他治療的醫師。因此,醫生也成為整個傳染環節的受害者。

從病人發病到死亡的過程中,他一路上所接觸到的人都被傳染並且死於同樣的病症。而這種病症的罪魁禍首,是一種被稱為"猴出血熱"的原始病毒。在美國這種病毒被劃歸為"埃博拉"病毒體系,是一種滅絕性的可怕存在!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讀到這,或許會有許多疑問。心細的小夥伴可能通過劇照已經發現,無論是在機艙裡或者是救治的過程中人們都未曾使用過保護用具。這說明了什麼呢?在我們現在看來當遇到飛機上有病人,他們無一不是帶著口罩。一方面是為了保護他人,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同時在醫生所救治的時候,並沒有那種防範意識而佩戴防護用具。

如此,影片所呈現八十年代那種無知,毫無防範意識的救治只會導致疫情的不斷擴大與增強。而現在我們正在抗擊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同樣符合埃博拉病毒的強烈傳染性,我們應當從劇版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認識到防範意識的重要性。這是《血疫》想要傳達給人們的其中一點,同時也是關鍵的一點,對於現在正飽受病毒侵害的我們至關重要!


NO.2 人類同病疫之間的關係

從那位被感染致死的主治醫師殘留的血樣解析開始,《血疫》的劇情采用了雙線交織的敘事結構。

現實線展示了1986年美國初次發現這種病毒時,抗擊的過程。

其中女醫生南希作為核心人物。而她所求助的老師瓦特,以及和瓦特關係微妙的活體動物商人特雷沃不僅出現在現實線裡,同時也出現在回溯線中,而且還是1976年那條回溯線的主角。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南希和瓦特一方面要在整個動物流通渠道里發掘出這種在非洲潛伏多年的病毒是如何來到美國本土的?同時還要在整個流通環節裡阻止病毒的傳播。在另一方面,跟隨著瓦特的視角帶著觀眾去追溯這種病毒是如何在非洲肆虐,並且引出國際衛生組織是如何控制並殺死這些病毒。

這些抗擊病毒的環節通過影片真實得呈現出來,讓對於正在飽受疫情摧殘的我們能夠有對抗擊疫情的困難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同時更能夠設身處地的感受到醫學工作者的辛苦。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NO.3 人的無知比病毒更為可怕!

而在抗擊病毒的情況之外,南希和瓦特還要面對的是整個制度的漠視。從1976年的回溯線裡,非洲政權對於疫情的控制手段簡單粗暴——隔離所有感染者,將死者和死者生存的環境一把火燒掉了事。

就算是到了1980年代,當地都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抵抗病毒,還是採取最原始的焚燬,簡單粗暴且於事無補!1986年的美國政府,也沒有足夠重視這種病毒的危害性。畢竟,軍方所在乎的是冷戰最後階段的對壘,政府也要處置更多的內外矛盾。這一點小小的病毒感染插曲,並不能引起足夠的警惕。而且,在病毒的整個追查過程中,會牽扯到太多走私的商人以及醫藥系統內部的利益矛盾。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如此不難看出,在當時政府的忽視下導致的災難有多麼嚴重。甚至,在利益的薰陶下,人性的醜惡。講到這不由得想起現在我們遭受規模如此大的疫情,何嘗不是因為某些被利益燻暈了腦袋的人包庇疫情的發生所造成?而這些同樣得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這也是《血疫》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最為重要的一點——及時發現,必須重視!

南希的行為,是對很多私人利益的衝擊。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其實是具有前瞻性的病毒學家對現有社會流通體制的一次警告和縫補。現實裡,這樣的醫護人員之所以被稱為英雄,是因為他們不僅僅在與病毒抗爭,還在和整個制度抗爭。

從頭到尾,《血疫》給觀眾展示的僅僅是抗擊病毒的一個階段性戰役。而且,人類從沒有取得過這場戰役的主動權。


地球的自我救贖——淺聊劇版《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科研人員甚至悲哀的發覺,因為人類肆無忌憚的行為,整個生態環境已經將人類都視作原病毒的一種,開始從根本上著手控制和籌備抹殺機制。不管是肉眼可見的地質災害,還是我們有所察覺的氣候災害,亦或是需要藉助專業儀器才能看到的病毒災害,都是大自然保護自己、抵制人類的方式。

如果人類再不去愛護大自然,人類可能就會因此被自然拋棄,她也會因此不再"寵幸"我們人類。

真實,遠比想象更加驚悚!

《血疫》因為這種真實,拉近了劇情與現實的距離。令我們膽戰心驚地聯想到:劇情裡那些恐怖的場景,會不會在哪一天,就無聲無息地出現我們的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