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玉器?流傳至今的神祕古玉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執著的阿兮


你好,我是靜心匠道,優質歷史鄰域創作者。

何謂玉器?流傳至今的神秘古玉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我們先的瞭解一下”玉器“的定義。

玉,稱為”玉石“。按照礦物學上分”軟玉“和”硬玉“兩類。”軟玉“硬度低,適合雕刻,製成的玉器豐富多樣,顏色有乳白、淡黃、淡綠、墨綠幾種。硬玉又稱翡翠,此名稱相傳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顏色鮮豔,雄鳥的羽毛星紅色,名翡鳥;雌鳥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在古代中國,玉石美麗的石頭的代名詞。遠古祖先視玉石為寶。中國歷史發展下來成為了一個玉的國家。當然由於領域的不同,標準的不同。在首飾珠寶、考古學和礦物地質學界對玉、玉和寶石有不同的定義。這個我們這裡就先不討論了。

那麼美麗的玉石,是什麼時候開始被雕琢成玉器的呢?

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高峰期。

中國玉的第一個高峰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在距今8000年前內蒙古”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大量玉器。”興隆窪“文化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根據考古資料,新石器時代早期,遼西、內蒙古東部可能是中國古代玉器的發源地。這個時期的玉文化是中國玉的早期發展階段呈現了多樣化的分佈。這個時期玉器文化分佈主要有三個地方。

1.紅山文化玉為代表的東北、華北地區的玉板塊。

2.以良渚文化玉器為代表的長江以南中部地區的越玉板塊。

3.以齊家文化玉器為代表的西北地區的羌玉板塊。

從西周到漢代是中國玉器發展的第二個階段,而玉器的發展到漢代形成了第二個高峰。因為這一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儒家思想在百家爭鳴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以德治國”等一系列豐富的儒家文化思想,使玉不僅繼續承載著祭祀天地的功能,而且成為具有社會道德意義的重要物質載體。這一時期的玉器製作趨於理性化、規範化,凝聚著深刻的理性因素。漢代玉器在美學上體現了聖潔時代的特徵。由此可以看出,漢代玉雕在繼承戰國玉雕精華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第三個玉器高峰是出現在清代乾隆年間。由於經過唐宋元明之後的技術發展,玉器加工工藝和技法日臻完善。”玉雕“工藝技術逐漸步入程式化的階段,玉雕技法和藝術理念的日漸定型,促進了近代玉器的蓬勃發展。在清朝乾隆皇帝的倡議下,很多名人成了玉器收藏家,造成了全國人民掀起了藏玉熱潮,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藏玉時期。玉器在這個時期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從大到展示,從小到掛件,再到日用品和裝飾品,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古代玉器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在中國遠古時代,由於受生產力水平和對自然科學的認知的侷限性,當古人們遇到無法解釋的事情,通常只能將其理解為上天的懲罰。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各種用於“獻祭”的古代玉器產生。我們可以看看紅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齊家文化玉器,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

經過了夏商周的發展,玉器漸漸的變成了,國君和諸侯上層貴族的用品,其中的雕琢技術更高,覆蓋的範圍更廣,形成了禮制為主的玉器外。還有殉葬玉器的成為了玉器的另外一個發展高峰期。玉器在經過發展慢慢,逐漸分為”社玉"、"葬玉"、"飾玉"和"陳設玉"四類。這四類,對應的就是生活中的,祭奠,殯葬,裝飾,和陳列。

而經歷了唐宋元明後的玉器,變成了文人墨客和貴族官僚的器物,同時在賦予了更多的寓意。而這段時間的玉器,已經開始民間推廣的階段,成為了日常生活和陳列,掛件物品,

而清朝的玉器由於乾隆皇帝的推廣,終於推及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並且成為了收藏品。但是由於這個問題說的範圍太廣,只能點到即止說到這裡。

結論:玉器發展經過五千年的歷史,由遠古代表祭祀和辟邪作用的器物,發展到中期代表權力和富貴特權象徵,到最後走進了千家萬戶的生活物品。其中不但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到人人自主的社會發展縮影。


靜心匠道


玉有五德,五德之說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的“五德”,原文是這樣說的:“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不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

所謂的玉有五德是指玉的五大特徵,將玉的特點比喻為人所需要的五種美德品質,五德是指仁,義,智,勇,潔。

古人認為玉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萬物主宰說:認為玉能代表天地四方神明以及人間帝王,能夠增進神與人之間的交流,傳達上天的信息和意志,是天地宇宙和人間禍福的主宰。

2、天地精華說:這種觀點認為玉由天地萬物的精華形成,具有神奇的力量。

3、玉有五德說:文中分類已詳細註解不再表述。

4、辟邪除崇說:這種說法認為玉有超自然的力量。人們隨身佩玉,可以增加抵邪氣侵襲的能力,因為玉能辟邪除崇,保障佩玉人的安全和吉祥。

5、延年益壽說:認為玉具有能使人長壽的功能,人們通過佩玉,食玉等可以永駐青春。

長久以來,中國的古老文化中,由於傳統的對歷史的理解和強調的渲染,玉石被描繪和推崇,逐漸被賦予各種神奇的色彩。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獨特瑰寶,中國人對玉一直有著特殊的寵愛之情,從而發展出一個優秀而古老的玉石文化。中國的玉器在歷史文化當中主要從器型類進行分別,可分為禮樂類,儀仗類,喪葬類,配飾類和工具類,生活用品類,陳設類,雜品類等等,除了玉禮器是幾千年來品種不變的之外,其他的幾類都隨著時代的不同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在傳統玉器發展的幾千年文化進程中,絕大多數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變,無論是品種還是性質,這是一個文化的獨特魅力。



玉見沈華


處於原始社會的古人,由於科學知識的貧乏,對自然界充滿了神秘感和畏懼感。古人還不掌握金屬冶煉技術,沒有金屬,只能製作陶器,石器,當他們發現一些特殊的石頭~玉石,比普通石頭漂亮又比較難得,就用它來製作一些有重要意義的東西,而不是像普通陶器石器一樣做成鍋碗什麼的。比如部落信物,祭祀用的器物,神物等。我們看原始古人的玉,大都造型誇張,充滿了古人對神秘力量的幻想和圖騰崇拜。

而使用和佩戴這些玉器的人,顯然是部落中有些影響力的部落長老,祭祀一類的人,通過使用佩戴這些玉器,他們形式上擁有了與神明溝通的力量,而使自己的身份高於普通人,所以,他們也會盡量維護這些玉器的尊貴性,因此,我個人認為,從一開始,玉器就是作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出現的。

而到了周代,包括春秋戰國,玉代表身份品級得到了細化,什麼級別的人,用什麼玉,有著嚴格的分類,比如玉圭,周天子用一尺二寸的,公用九寸長的,侯用7寸長的。。。分的很詳細。“周禮·冬官·考工記”:“鎮圭尺有二寸 ,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五寸,謂之躬圭,伯守之”.但最頂峰時應該是漢代,各種玉的分類和使用最為詳細。

這麼一直傳承下來,雖然後來人對“周禮”沒那麼在意了,玉器也相對大眾化了,但還是保留了一點點與眾不同,比如,我們看過去的小說,文學作品,戴玉的一般都是讀書人,帽子上鑲一塊,腰間掛個玉墜。

所以,延續至今,玉器不像黃金一樣是財富的象徵,而更多是一種品味的象徵,其實是因為有其歷史淵源的。





翡翠鑑賞風


卞和是春秋時楚國人,當時他看到有一隻鳳凰落在楚山上,認為楚山上一定有寶貝。卞和每天在楚山上認真仔細地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山上得到一塊璞玉。他認為這是一塊無價之寶,非常高興,就把這塊璞玉獻給楚厲王。

楚厲王下令讓玉匠鑑定,玉匠通過鑑定後說只是一塊石頭。楚厲王非常氣憤,一氣之下砍下卞和的左腳。楚厲王去世以後,楚武王繼承王位,卞和又一次把這塊璞玉獻給楚武王。楚武王又下令讓玉匠鑑定,玉匠通過鑑定後還是說只是一塊石頭,楚武王一氣之下又砍下卞和的右腳。

楚武王去世以後,楚文王繼承王位,在楚山腳下卞和帶著璞玉大聲痛哭了好幾天,眼淚都哭幹了。楚文王聽說以後,安排身邊的人去問他:臣民因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的人很多,為什麼只有你卞和這麼悲痛?卞和回答說:我並不是因為失去雙腳而悲痛,我悲痛的是歷代楚王都把寶玉當做石頭,把忠誠的臣民當做欺君之臣而遭受侮辱。

楚文王知道卞和悲痛的原因以後,安排人切開卞和的璞玉,驚奇地發現真是一塊稀世珍寶。終於使卞和的蒙冤大白於天下。楚文王為了獎賞卞和對楚國的忠誠,取名為和氏璧。

自從和氏璧面世以後,楚國一直當做國寶珍藏著。到了後來和氏璧被趙國奪走了。秦昭襄王聽說以後,提出願以秦國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因為秦國比趙國強大,趙國知道其中有詐,不情願但又不敢怠慢。趙惠文王任命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做使臣,用計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從秦國送回趙國。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和氏璧還是被強大的秦國奪取。秦朝用和氏璧製造了至高無上的玉璽,被稱為天子璽,玉璽上有丞相李斯的八字大篆刻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希望這個象徵永保江山的玉璽永遠在秦朝傳下去。沒想到秦朝很快就滅亡了,傳國玉璽最後成為一大歷史之謎。

秦朝滅亡後把傳國玉璽獻給了漢朝,漢高祖劉邦非常細心地保護著玉璽,被漢朝稱之為漢傳國寶,一直傳到唐朝。唐朝以後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最後,後唐末代皇帝抱著玉璽自焚,由稀世珍寶和氏璧製造的傳國玉璽就從中華大地上失蹤了。






老帥民間文化


玉器自然是指用玉石雕琢成的器物。古人把未經雕琢的玉石和成器統稱為玉,所以古代的玉既指玉石也指玉器。許慎的《說文解字》釋玉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五德(譯文):玉柔潤有光澤而又溫和,好比人具有“仁”的品質;玉之紋理清晰可從其外看到其中,好比人具有“義”的品質;玉的聲音舒展悠揚,傳至遠方,好比人具有“智”的品質;玉寧可折斷也絕不彎曲,好比人具有“勇”的品質;玉雖有稜角分明卻不會使人受到傷害,好比人品行高潔,不嫉妒害人。如此對玉不吝溢美之詞,可見古人對玉是何等喜愛和重視了。玉在古人的生活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按照用途,玉大致可分為:禮玉、飾玉、葬玉、實用玉和玩賞玉等幾種。1、禮玉 禮玉是古代用於宗教祭祀及國家大典上的玉器。從夏開始發展,到周形成了統一格調的禮玉文化。按《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禮玉有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禮玉六器。2、飾玉 飾玉的品種較多,有璧、環、璇璣、柄器、管、珠等,以及大型結構複雜的組件,還包括各種動物玉(牛、虎、兔、熊、馬、羊、魚、魚、鴿、鳥、鷹、龜、蟬、貝、龍鳳、獸面、饕餮等)。3、葬玉 古人認為,以玉殮葬,可保屍身不腐,使復活成為可能。因此,從上古發展到漢,葬玉已極為普遍並已漸漸完善成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琀、玄璧、鑲玉棺等葬玉的完善形式,按逝者的身份高低,有著嚴格的使用等級制度。4、實用玉 實用玉是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玉器,包括:玉碗、玉壺、玉瓶、玉枕、玉筷以及玉製筆架、筆筒、筆洗、硯、尺、鎮紙等文房用品,還有一些如玉刀、玉碾等的實用玉工具。5、玩賞玉 玩賞玉的品種繁多,包括玉珠串、小型玉器皿、玉把件等幾大類幾百個品種。總之,中國是一個尚玉的國度、玉器的歷史源遠流長,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古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泥腿子的陽春白雪


您好。

許慎的《說文解字》上說:玉,石之美者也。所以說美石為玉。

四大名玉,有和田玉 藍田玉 獨山玉和岫巖玉。這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玉。

玉器的初始,應該就是作為巫師溝通神靈的媒介,自然崇拜下的產物,這就是巫玉時代。

逐漸的,巫師代表的神權與氏族首領代表的王權,矛盾慢慢激化。最後,王權戰勝神權後,巫師的地位下降,變成為王權服務,此時玉器就進入了王玉時代。此時的玉器,就是代表的王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戰漢時期,組玉佩的出現,玉器象徵著禮儀的,這是就是禮玉時期。

一直到唐朝,玉器都是皇室貴族達官顯貴的專屬。

到了宋代之後,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玉器也在民間發展起來,人人都能持有玉器,這是就民玉時代。世俗化玉器大量出現。一直到現在,玉器早已經世俗化,玉器作為神器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沐於暖陽


在古代是身份、地位,權利的象徵。我們現在很慶幸能用錢買到。古時候好的作品一個工匠一輩子可能出一件,弄不好就是人頭落地。一般的人也不允許佩戴和田玉。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古時連盜墓的都不拿玉器,金銀器可以回爐,而玉器盜了沒有一點價值,反而會惹麻煩上身。











樸翰雅陶


如題,玉器是指把玉料原石製作為成佩飾或者用品,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玉器是北方紅山文化,南方良褚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在新石器時代玉器代表了人與上天溝通的媒介,也是巫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比如滄璧禮天,黃琮禮地,這是指在祭祀中要用到的玉器。而大祭祀本人身上也會掛很多玉器,以示身份獨特高貴,這時代稱為神玉時代。隨著社會進步,進入王玉時代,這階段的玉器主要用於國家社交,帝王君主佩戴佩飾及斂葬用玉。可看中國考古發現中,各種大墓出土的文物中玉器佔很重要的位置,也是這個時代的玉器製作工藝達到了一個巔峰高度,圓雕動物,片狀配飾,器皿,甚至有金鏤玉衣可見一斑。東漢後戰火不斷,國力資源匱乏,導致這一階段玉器使用量減少,也從高位慢慢跌落,至唐宋開始進入民玉時代,廣大人民都可以佩戴使用玉器,玉器題材也更多樣化,但是隻體現吉祥如意,趣味的寓意沒有其他題材寓意。玉不琢不成器,有玉必有工,有工必吉祥。幾千年的玉器傳承會繼續在中國人的手裡發揚光大,這是融進血液裡的東西,不信你試試看去賣玉器的地方,你會不自覺的停步觀賞,那種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永朝2020



何為玉器?玉器在古時候的定義就是美麗的石頭。而現今我們所說的玉器涵蓋的就比較多了,經過機器檢測,含量達到哪一個級別定義就是哪一種玉器石頭。

神秘的古玉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這一點在於古人來說玉器大部分象徵著的是身份、權利、財富。按古時的生產能力來說,玉器的開採是相當費人力與時間。而當時的平明百姓是隻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只有達官貴人、富商才能玩得起,人性而言僅僅只是一種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實力一種途徑,說白了就是一種炫富方式。經過時代的變遷,一些東西成了家裡的傳家寶一種念想,而有的則作為陪葬品永遠的埋在冰冷的土地下!


語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