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爆發蝗災,我們有幾千年經驗?

2020年的打開方式有些特別,澳洲山火,中國新冠肺炎,美國流感,日本印尼火山噴發,禽流感在多國爆發。現在,肆虐非洲多日的蝗蟲,已經長途奔襲到亞洲的巴基斯坦、印度。非洲經濟困難,以農業為主,導致多個非洲國家陷入糧食短缺的境地。聯合國呼籲各國緊急施以援手,幫助非洲兄弟填飽肚子。

全球爆發蝗災,我們有幾千年經驗?

蝗蟲正在肆虐巴基斯坦、印度,這兩個都是人口大國。專家警告說,如果巴基斯坦淪陷,蝗蟲可能進入我國。巴基斯坦已經撥款百億購買各種防蝗藥物,每天用飛機噴灑,但是收效甚微。一箇中等數量的蝗蟲群,每天可以吃掉肯尼亞人一天的口糧,肯尼亞的人口數是4900萬。蝗蟲有可能引發全球性糧食危機!

蝗災的爆發一般伴隨著旱災,古代素有“旱極而蝗”的說法。正常情況下,農田裡也會有蝗蟲,它們膽小、獨居,危害有限,農村孩子經常捉來玩。但是在乾旱環境下,蝗蟲會大量產卵繁殖,如果周邊植物眾多,蝗蟲進一步規模化繁殖,進而形成恐怖的蝗蟲族群。蝗蟲多了,它們的身體受到觸碰,就會變得喜歡群居,大量聚集、集體行動,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

蝗災在中國古代與旱災、水災並列前三,而且“久旱必有蝗”,蝗蟲過境,經常造成農作物絕收。古時社會生產力落後,官府行動速度慢,糧食轉運慢,路上損耗大,加上貪官等因素,蝗災經常造成千裡無人煙,大量百姓死亡、以致發生動亂。

全球爆發蝗災,我們有幾千年經驗?

中國有幾千年的農耕史,對蝗災並不陌生。秦漢時期每八九年爆發一次,隨著氣候逐漸乾旱,人類對生態環境破壞加劇,森林、草地越來越少,蝗災越來越頻繁。元朝不修水利,每1.6年爆發一次;明清重視水利建設,每2.8年爆發一次。

從農耕時代開始,人們就與蝗災打交道,積累了什麼經驗呢?

其實,在很長時間裡,無論朝廷還是百姓,對蝗災都是恐懼的,並不敢積極治理。老百姓認為蝗災的形成是“蝗神”發怒,他們會修建蝗神廟,舉行各種拜神、祭祀活動,期待蝗神儘快離去,保佑自己風調雨順。事實上,這並沒有什麼用,因為蝗蟲雖然很快會離去,但是農作物也被糟蹋光了。

全球爆發蝗災,我們有幾千年經驗?

官府也認為蝗蟲肆虐是天災。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在御花園解悶,看到滿園蝗蟲,氣得抓住一隻就吃,大臣擔心龍體急忙阻止,李世民說:“朕希望這些災難就都到朕一個人的身上,莫要再害百姓”。在他看來,蝗蟲是天災,沒有辦法治理。

在古代,人們認為吃蝗蟲是一件危險的事,沒人輕易嘗試。用吃貨消滅蝗災也不可能,因為蝗蟲糟蹋完莊稼,又集體飛到另一個地方去了,吃不了幾頓。

全球爆發蝗災,我們有幾千年經驗?

隨著經驗增長,古人開始積極治理蝗蟲,但是似乎都是無能為力的。唐朝名相姚崇,面對空前蝗災,組織百姓挖坑填埋。元朝時百姓想了一些預防辦法,比如把土裡的蟲卵刨出來,利用強烈的“秋老虎”陽光,將其曬死,避免來年爆發蝗災。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系統整理了對付蝗災的辦法。

清朝道光年間,山西爆發蝗災,當地政府組織百姓地毯式捕殺,將捉到的蝗蟲集中填埋。婦女兒童平時不幹重活,把他們組織起來捕捉田裡的蝗蟲,由政府統一收購,這就是“以工代賑”了。但是這也還是不能消滅根本—蟲卵。

全球爆發蝗災,我們有幾千年經驗?

還有利用蝗蟲天敵的辦法。唐朝時,“貝州蝗,有白鳥數千萬,群飛食之,一夕而盡,禾稼不傷”,這種白鳥就是天敵,但是我們不知道是什麼鳥。雞、鴨、田野裡的很多鳥,其實都吃蝗蟲,但是面對漫山遍野的蝗蟲,杯水車薪呀!

民國時期,蝗災還經常爆發。最近幾十年,好像消失了。蝗蟲不會自己消失,主要是我們的農業科技進步了,與蝗蟲成為美食無關。依靠技術進步,我們能興修水利工程,能培育抗蟲害能力更強的種子,減少蝗災發生的可能性;蝗蟲來臨了,我們能用飛機施藥。這些條件,古人是不具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