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頂著傷口衝我笑:隔代親的寵溺,不經意間一次次傷害孩子

孩子頂著傷口衝我笑:隔代親的寵溺,不經意間一次次傷害孩子


周天下午,我和海豚爸爸趁著小海豚午睡的間隙去超市買菜,五點多回家後發現,小海豚被“毀容”了。


原來,海豚爺爺帶著小海豚出去玩,小海豚要推嬰兒車,爺爺順著她的意思把小車給她。


由於孩子走路不穩,一個趔趄摔倒在地上,恰好地上都是碎石頭渣子,倒地後半個額頭被扎得都是血口子,險些傷到眼睛。


我一到家,就發現了狀況,小海豚頂著半個額頭的血口子,還衝著我咧嘴笑,我情緒差點崩潰,邊哭邊要求去醫院,海豚爸爸急忙叫車,整理孩子的病例、水杯、尿不溼及零食。


我們火急火燎地趕到醫院,掛了急診,醫生給孩子的傷口進行了清理和消毒。所幸沒大礙,但是我不甘心,不停地問醫生會不會留疤痕、孩子皮膚裡有沒有石頭渣子……


醫生安慰我不用太緊張,擔心會留疤痕就去買專門給兒童使用的祛疤膏。


付款買藥後,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小海豚至始至終都是乖乖的,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但是內心依然很焦躁不安,無法讓自己迴歸理性。


事情過去了一天,我重新梳理自己的情緒,並總結了孩子意外受傷害後的經驗。


01

孩子出了事兒

先觀察傷口、關注孩子情緒


孩子受傷後,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受傷程度採用不同的措施。


若是孩子當場昏迷不醒,第一時間應該叫救護車,儘快去醫院;

若是傷口很大,一直流血,要想辦法止血,儘快送去醫院;

若是輕微擦傷,家中有藥箱可以自行處理。


像小海豚的情況,是稍微嚴重的擦傷,而且面積很大,肉眼看到時都是裂開的血口子,最主要的是我們第一次遇到,沒有任何相關的經驗。


我們特別害怕傷口處有石頭渣子,怕感染,不過去了醫院後,醫生告訴我們,若是有異物進入皮膚,皮膚會出現紅腫流膿的現象。所以,肉眼可以判定有沒有異物進到皮膚。


雖然去醫院要奔波,但是最起碼經過醫生的看診,我們可以得到一份安心,無論孩子的傷口嚴重與否,我們知道如何照顧孩子的傷口,也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處理。


所以孩子意外受傷,家長若是擔心,保險起見最好去醫院。


處理傷口的同時,還要關注孩子的情緒。


通過孩子受傷程度判斷要不要去醫院後,要及時安撫孩子,讓孩子從驚嚇和傷痛中逐漸迴歸平靜。


家長可以用語言鼓勵孩子,也可以抱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千萬不要訓斥孩子調皮,更不能因為孩子調皮搗蛋給家長帶來麻煩而動手打孩子。


月齡小的孩子不會表達,這時候更加要給予足夠的安全感,不要讓孩子因為驚嚇而產生心理陰影。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導致的受傷,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感到害怕,用哭來表達,此刻,家長耐心的安撫和溫暖的懷抱是孩子最好的歸處。


02

父母要解決問題

而不是發洩情緒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家長必須要學會的一節課。


本來我出門的時候,小海豚睡得很香,殊不知回到家孩子就被“毀容”,我無論在感情上還是思想上都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但理智告訴我要保持平靜。


我看到孩子被傷成那樣,儘管心如刀割,但仍然邊哭邊要求立馬去醫院,只有醫生才能幫助我們。


我用最後的理智去解決問題,我知道在家發火、吵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在急診排隊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和小海豚年齡相仿的男孩,也是磕傷。據孩子爸爸說,是從樓梯口滾下去摔在瓷磚的尖上了,所以傷口很深。


當他們從醫生那邊出來,我聽到孩子的媽媽情緒失控地大哭,傷心極了。後來,孩子的爸爸媽媽吵了起來,媽媽不停地埋怨爸爸沒有看好孩子,甚至想動手去打孩子的爸爸。


此刻爸爸也特別沮喪,因為醫生說孩子的額頭要留下傷疤,無法做到嚴絲合縫的縫合。


孩子本來沒哭,但當他看到爸爸媽媽吵架時嚴厲的表情、帶著怒氣的聲音,他嚎啕大哭。


誠然,孩子受到意外的傷害,家長傷心是在所難免的,而且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媽媽傾向於哭,爸爸會更加理智。


但是無論是誰的責任,在醫院、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辱罵真的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家長需要做的是針對孩子的病情聚焦當下,按照醫生的要求、配合醫生認真照料孩子。


03

和家裡老人多做溝通

避免老人過於溺愛孩子


艾莉森·高普尼克《園丁與木匠》中說,照顧孩子的那種愛不僅來自親生父母,還來自被學者稱為撫養者的所有人。這種愛的形式超越了親生父母,是我們所有人生命的一部分。


不可否認,海豚爺爺是愛小海豚的,畢竟,從我回歸職場後,工作日的白天都是他在照料小海豚,但是,小海豚這次受傷,很大程度上源於老人的溺愛。


老人的溺愛讓孩子有足夠安全感,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安全隱患。很多時候,老人放任孩子去做危險的動作,去摸危險的東西,只為了博得孩子的開心。


這種放任和溺愛讓孩子尋找自由和開心的同時,也失去了約束,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小海豚9個多月的時候,海豚爺爺寵愛小海豚,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她,結果某次抱著她切水果,小海豚去抓水果刀,導致孩子的手心被割傷,血呼呼往外流。


我和海豚爸爸去上班了,海豚爺爺抱著小海豚去門口醫院,醫院不接收嬰兒,讓去專門的兒科醫院,於是海豚爸爸火急火燎地趕回家帶著孩子去醫院掛急診,做手術縫針。


這件事情,我是下班到家才知道的,九個多月的嬰兒被傷害成這樣,親媽卻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當我看到孩子縫針的手心,內心似乎被撕裂,劇烈的疼痛。我忍住情緒,安撫孩子,自己偷偷跑到別的房間抹淚。


老人為了讓孩子開心、無條件地溺愛孩子,做出匪夷所思,甚至威脅孩子安全的事情,確實要不得。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只有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礎上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所以,孩子的照顧者,要用心、專注地照顧好孩子,而不是打著愛孩子的愛的旗號,不經意間給孩子造成痛苦和傷害。


當然,一旦孩子受傷,我們也要從理性的角度考慮,畢竟孩子受傷是既定事實,我們要盡力去解決問題,觀察孩子的傷情,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調整自己的情緒,必要情況下帶著孩子去就醫,以免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