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不滅東周,周天子會成天皇般的存在嗎?

歷史的風痕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聽信楚孝烈王之言,以周天子名義召集六國出兵伐秦,因六國不配合而告失敗。同年,秦國起兵攻周赧王,秦攻破東周都城洛邑(洛陽),殺周赧王,東周滅亡。東周是被秦國所滅的,其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分封制。兩週實行分封制,因封天下諸侯而立國,最多時天下共有100多個諸侯國,每個諸侯國都有封地,所以周王直接控制的封地越來越少,實力也就越來越弱。周天子實力小了,但是諸侯國實力卻大了,諸侯國相互攻伐,產生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由於東周本身走向衰弱,而少數諸侯國越來越強大,東周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不是秦國也是其他國家。




米格


我認為不會,因為:

周天子微害,無用

首先戰國時期周天子那一套本身就沒什麼人吃,他就是失去了作為吉祥物被保留的價值,所以根本不需要周天子。其次秦始皇已經蕩平六國,幾乎每一座城池都是秦軍真刀真槍打下來的,而不是互相妥協和稀泥的結果,壓根不需要用一個傀儡來維繫。

天皇無害,有用

對於大名幾乎沒有危害,並且天皇具有宗教屬性,完全可以作為吉祥物來維護自身統治;

幕府時代,不論平氏幕府、足利幕府還是德川幕府。他們對日本的統一,都是採取大範圍和稀泥互相妥協的結果換來的,有部分地方軍閥雖然畏懼幕府,但幕府只要拿出天皇的幌子來給他們一個臺階下,他們也得過且過。所以天皇就這麼能渾渾噩噩地傳下去。


從零到貳


不會。從秦統一六國開始,就變成了中央集權的王朝,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不可能再出現一個類似太上皇的天皇。而且中國人崇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不可能還留著一個前朝君主。日本還留有天皇,和日本的社會環境有關。實際上,天皇具有神權,宣傳他們是神族。這些思維在日本深入人心,不管幕府如何強大,也得表面尊重天皇。因此,近代天皇的留存,更多在於神權的繼續,不違背國民的情感。


子不語乎


我認為吧並不會。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萬世一系

日本的天皇,作為日本民眾的精神紐系,與世界上最不同的是日本天皇“萬世一系”,沒有變化,而古代日本的政治結構是天皇作為名義上的領袖,而幕府將軍是日本社會的實際掌權者,他們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來進行對國家統治。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三個幕府歷史時期。 始於1185年終於1867年共682年,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一種特有國情的政治體制,是為封建武士服務的一種武人政治。

禮崩樂壞

但是在春秋時期,政治制度與客觀條件是不成立的。最重要的周朝的禮樂崩壞,隨著西周政治制度的崩壞,天子之名越來越不受重視,更有楚莊王問鼎中原,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可見天子何其不受重視。

周秦之變

而且在社會變革上是不同的,”周秦之變”指的是秦朝與西周相比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方面發生的深刻變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轉型,一般簡單來說,這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一個複雜的過程。而這與日本當時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周室之衰

自從為了躲避犬戎等少數民族的侵襲,周平王東遷,周人的領地在一次一次的諸侯戰爭中,地盤大不從前,實力也越發衰弱,雖然前有管仲“尊王攘夷”,但是那只是山東各國,而秦人原本只是周人的養馬伕,在政治地位上並不高,對周的文化認同也不強。

所以並不存在發生於日本萬世一系的天皇制度。


楊姓之然


答案是否定的!

日本天皇的產生有其特殊性,也有其超然性!

自日本進入封建社會以來,至今天皇的存在已過千年。萬世一系不僅是對外的一張名片,也是其獨特性產生的!

無論是各大將軍,大名爭霸,還是所謂的戰國統一之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在有實力的大名之間不把天皇放在眼裡,但是名義上非源即平思想卻是深深刻入血液的觀念。哪怕豐臣秀吉這樣的狂人,面對明王朝冊封的日本國王也不敢接受。

中國則不一樣。戰國百家爭鳴,各種思想碰撞。理想的(儒家為代表)也好,現實的(法家為代表)也罷,早已接受了改朝換代的理念。因此,三代禪讓制無論是憧憬派(儒家),還是質疑派(法家)都覺得高位能者居之是沒錯的。這也是主流思想。

故此,無論有沒有秦昭王滅周,社會主流觀念早已接受。


小何才漏尖尖角


不會的,因為歷史的必然,會淘汰一些不適合這個國家的政策。一些好的政策和國家一定會推倒一些阻礙發展的政權的。


偉偉26138928


不會,因為從古至今中國的政治不存在長久傀儡的,不管是誰,都最後都會是以大一統的方式結束戰亂的


紅塵音樂匯


不會,可能還會出像秦昭襄王一樣的人物滅掉東周,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雨巷文化


沒有一絲可能,前輩堯舜禹夏商周都做了表率。


屹然談古


歷史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