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天使的礼物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心智和想法,就像小蝌蚪一样,幼稚而天真,盲目而片面。

在你兑变的时候,你开启了自己的人生进化之路,逐渐成熟。

当你成家立业以后,你才发现,可怜天下父母心,原来我们看不惯的看不透的父母,其实就是我们的现在。


沙骆驼1


小时候学过的一些课文,四十年后再回忆,迄今还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有《小蝌蚪找妈妈》。在我的记忆中,《小蝌蚪找妈妈》除了其科普的一面,更多的是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农村那时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每天忙着挣工分,没有时间去管年幼的我们,我们每天都很想找妈妈,但很少见到妈妈。没上学前,我们都是散养的小羊,山间田野都是我们的乐园,所以对小蝌蚪很熟悉,缺少玩具又贪玩的我们就经常捉了来装在玻璃瓶里养着玩,小孩没有几分耐心,也不知道怎么养,经常是养着养着小蝌蚪们就翻了肚皮。死了就倒掉了似乎也没有什么痛心或惋惜的。

后来上小学了,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课本上就有了《小蝌蚪找妈妈》,只记得当时自己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一点也不感兴趣,更在意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那个过程,一边读课文脑瓜里一边想着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大脑袋的小蝌蚪摇摆着扁扁的尾巴游哇游,先见到了鲤鱼,但鲤鱼说她不是自己的妈妈,又找到了小乌龟,可小乌龟也不是自己的妈妈,这里就戳中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一点,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立马就有了想流泪的感觉,而当最后看到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时,禁不住就非常非常地替小蝌蚪们高兴!心里也就慢慢平静了。

然后,从那以后,我等学过这篇课文的小顽童们,就再也不捉小蝌蚪玩了。


月西立


通过这则小故事明白了小蝌蚪小时候和长大的样子不一样,也让她感受到小蝌蚪渴望找到妈妈,青蛙渴望找孩子的亲情。我还告诉了她,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慢慢地长大,慢慢独立,很多事情只有亲自实践和尝试才能知道真实的情况,希望她以后也能像小蝌蚪一样自立,慢慢变得勇敢起来。



玩家MAX


从小就听妈妈讲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今天我也给自己的女儿讲了这个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教女儿的点滴。女儿今年三岁,已经开始模糊的辨别真假和对错,从宝宝出生到长大,宝贝对很多事情都好奇,都会尝试着去做,可是她在做的过程中,父母不加引导就会使她出现错误的理解。

宝宝喜欢穿着鞋子踩沙发,大人觉得是自己孩子不脏就没有去阻止她,反而不当回事,在正常不过了。姥姥觉得没关系,爷爷觉得没关系,爸爸觉得没关系,妈妈也觉得没关系,宝宝也觉得就应该这样。逐渐成了习惯。

有一天去到酒店,一位经理客气的说:宝宝穿着鞋踩沙发会弄脏,这样是不对的,沙发脏了就不漂亮了,以后别的叔叔阿姨就不能坐了。这是宝宝抬头看着经理阿姨,心里一定在不安,原来这样不对。以后宝宝真的就不穿鞋踩沙发了。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开始小蝌蚪不知道谁是妈妈,所有的小动物都告诉小蝌蚪自己不是妈妈,而它的妈妈是一只🐸。因为那些小动物的正确引导,最终小蝌蚪能顺利的正确的找到妈妈。假如有一只小鱼告诉小蝌蚪自己就是妈妈,那小蝌蚪就会认为小鱼就是自己的妈妈。

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从本质上认清对与错,才不会出现错误的结果。



坤派巾帼灿


《小蝌蚪找妈妈》的真相

影片开始,青蛙妈妈登场,此时小蝌蚪还只是卵。

但请注意,卵成带状,说明这并非青蛙卵,而是蟾蜍卵!

青蛙卵,是成团状的;而蟾蜍卵,才是上图中带状的。

青蛙卵就和西米露一样……很好辨认

既然不是青蛙妈妈生的,那它来这里干什么呢?

接下来,青蛙妈妈在这里游了几圈,然后就走掉了。

影片中,并没有交代青蛙妈妈的去向。按照常理,我们姑且认为它是去找东西吃了。

等青蛙妈妈再次出现,小蝌蚪早已长出尾巴。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信息,说明这期间至少已经过了3天!(蝌蚪3天后长出鳃盖,并开始觅食)

这不过是个小池塘,青蛙妈妈为什么会一连失踪多天?

我们再来注意下影片中的细节——池塘中荷花盛开。

青蛙从每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繁殖期最多可持续到9月。但荷花的花期是6~9月,也就是说影片的时间是夏季。

夏季,正是蚊虫滋生的季节。但是直至影片结束,画面中都未出现一只昆虫。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昆虫不重要,影片中没表现呗。

不不不,这是一部非常严谨的片子(注1,见后文),许多细节都饱含深意。

让我们先接受池塘昆虫稀少的设定,这样看的话,青蛙妈妈的失踪就有些说得通了——捕食要去更远的地方。

那么,这件事儿对于小蝌蚪,又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蝌蚪的习性——它们主要以藻类为食,但也会啃食小动物的尸体或者小虫(比如孑孓)。

也就是说,它们不是素食主义者。

为蚯蚓默哀1秒

当食物短缺时,蝌蚪甚至也会有“大吃小”的行为。

不过……影片中小蝌蚪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啊。

小蝌蚪刚孵出来的时候,是25只;而当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时,不多不少也是25只。

【注1】,这说明影片的制作是非常严谨的。

因为小蝌蚪出生前几天,主要靠卵黄的营养(如果自己养的话,刚开始不要喂食太多,否则反而会死)。

但是,如果是更早出生的蝌蚪……此时一定很饿。

血盆大口

影片结尾,青蛙妈妈带着7只小青蛙出现。

这部影片的真相出现了!

我们都知道,那25只小蝌蚪长大后只能变成蟾蜍,根本不会变成青蛙。

那最后,它们究竟去哪儿了呢?

让我们把所有的线索串起来再看一遍:

池塘中食物短缺

食物短缺时,蝌蚪会大吃小

最后只有7只小青蛙,没有小蟾蜍

青蛙妈妈在帮自己的孩子找吃的

所以,青蛙妈妈真是个模范母亲,对吧?











邋遢大叔LSX


他们一起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鸭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你们自己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大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鱼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大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大白鹅笑着说:“小蝌蝌,你们认错了。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唱起哥来‘各各各’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啦!鹅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思 考】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叙述了小蝌蚪在“鸭妈妈带着小鸭在池塘中游来游去”的情境中想起妈妈来,并决定自己去找妈妈。在“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等“老师”的引导、点拨下,终于找到了妈妈。整个过程看似艰难,却不失为一次充满愉悦的学习过程。反复解读故事,把它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便有了一种对语文教学理念理解得更多的窃喜。

一、关注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妈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透过它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妈妈和孩子之间总牵着一根扯也扯不断的情感线。故事中“妈妈”和“找妈妈”都是小蝌蚪要达到的目标,于是两个小蝌蚪非常想知道和达到的目标便驱使着它们去寻找、探究。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关注比较多的是理性的要求,忽视学生内心的需要,因而学生不是学生要学,而是老师叫“我”学,这就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受故事的启发,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制定出像故事中“妈妈”一样的教学目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讲究“导”的艺术。

课堂上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这话不假,但遇到学生自主不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导”。此时教师的导犹如“点睛”之术,点中学生学习中的要害,学生便能豁然开朗,激发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而事实上许多语文教师怕“导”,认为“导”便是讲,惟恐导得多了便是课程新理念的“违规者”,这便让许多老师进入了另一种教学误区:放任自流。因此,教师的“导”得讲究艺术。故事中的“四位妈妈”,在小蝌蚪误认为自己是它妈妈时,就及时的给予否定,并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小蝌蚪的学习探究不至于中断,而能继续带着希望,产生“寻找”的欲望。这就像我们语文课中,学生不明白的,若教师直接告之答案,那学生就失去了一个学习体验的过程,获得的知识能力还是老师的,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反之,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一味地“叫好”,学生就会成为一只无头的苍蝇,不知“路”在何方?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像故事中的“四位妈妈”一样,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阅读、思考、讨论)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三、倡导平等的对话。

语文教学是生本、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这当中师生的对话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代表”、“蹲下身来看学生“等都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平等对待学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故事中的“四位妈妈”对小蝌蚪的询问都以“笑着说”与小蝌蚪进行对话,使小蝌蚪处在一种平等温馨的氛围中,保持着一种愉快的学习情绪。“给学生以微笑,就会让学会学会礼貌”,故事中,小蝌蚪每次看到“妈妈笑着说”,都以“谢谢您啦”来谢礼。故而,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微笑待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真情感动下,轻松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Supper稻草


相信《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故事很多小孩,甚至大人都看过、听过,为什么呢?因为一篇故事能让人从中汲取到人生道理!众所周知故事有大有小,但故事的本质是一个载体,是一个或多个道理的载体。

就像《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一样,表面上只是描述小蝌蚪们寻找妈妈的过程,但只要我们仔细思考的话就可以从中悟到很多道理。

1.小蝌蚪们在寻找妈妈的途中多次错认其它动物是自己的妈妈,也是它们的指点才让小蝌蚪们找到了妈妈:我们在这里可以想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很重要,假如小蝌蚪们遇到的都是想吃掉他们的动物,或许他们就在找到妈妈之前就被吃了,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个对的人可以让他少"掉坑",少走弯路。

2.小蝌蚪找到妈妈后没有完全放松下来,随即帮妈妈抓虫子,这之中表现了小蝌蚪们在长徒拔涉中、碰壁中,心性得到了极大的成长,思维也同样是,这也可以用一句我们常对小孩说的一句来说:长大了。所以大家总是说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也是有道理的。

2.一句话说的好: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每个都在这个世界中都是不同的,只要长思考使头脑变灵活你或许就能成为他人生活中的哈莫雷特。生活中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也是孩子生活中的模范。


鸣之道


小蝌蚪找妈妈,好充满童年回忆的一个小故事,一篇课文。不记得老师当初有说什么寓意了。

去网上重新翻看了一下《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竟一时无法把握其中的寓意。

浅层次的说,这篇小故事让我们大体了解了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

寓意嘛,应该有这么几种

在小蝌蚪们找妈妈的过程中,找寻了好久,遇到鲤鱼,乌龟等都被否认不是他们的妈妈,现实中在我们去完成目标或理想时也会遇到重重险阻,但我们应该像小蝌蚪一样,不管经历多少打击和磨难都要坚持不懈,不放弃,不气馁,才能达成目标,完成理想。

在遇到鲤鱼,乌龟等动物时,因为他们符合所谓的特征就错认成自己的妈妈。现实中,在我们遇到事情,考虑事情的时候要全面,不能只单单看问题停留在表面,那样做出的决定错误且滑稽。


胸有丘壑


就像我要写的故事一样,都有好的结果,《魂回宇宙》制的你看。

故事简介:男孩邵天无意间得到派克文明遗物—无限魂环,开始懵懂闯世界,与天斗,与地斗,脚踩财阀世家,聚拢财富、精英,制造星际飞船,冲出地球,开发太阳系资源,击退流浪者文明,率舰对飞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与敌对舰队开打宇宙战争,与联盟文明进行商战贸易,战胜2级~6级文明的欺压、诡计与偷袭,穿越时间拯救派克文明,直到与本宇宙神族酣战,创建属于自我新宇宙,成为新宇宙的守护神,继续向外探索无数未知,冲击8级文明的史诗故事



利杰纹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件事情要做成功,是要历经千山万水的道理,我分析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1、血浓于水,母子连心。小蝌蚪在辛苦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在寻找自已的宝贝。而且青蛙妈妈看见自已的宝贝,欣喜若狂。说明动物之间的母子情深。

2、因为想念妈妈,小蝌蚪开始了漫无目的寻找,它

们先是找了鸭子,鸭子说:“我不是,你妈妈有一双大眼晴。”结果小蝌蚪看到有两只大眼晴的鱼,就把鱼当成了妈妈;

3、当小蝌蚪找到鱼,鱼又告诉小蝌蚪说:“我不是,你妈妈有四条腿。”结果小蝌蚪看到四条腿的乌龟,就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4、当小蝌蚪高兴地迎上去,叫乌龟妈妈时,乌龟又说不是我,你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5、当小蝌蚪找呀找,看见一只大白鹅时,开心地跑过去,叫白鹅妈妈,白鹅又摇头说:“不是,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穿了一件绿衣服。”

6、当小蝌蚪游到了青蛙身边,询问青蛙看到我妈妈了吗?青蛙高兴地说:“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然后一家人高兴地团聚了。

7、这个故事,我分开来解析,主要是告诉大家,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从某一个特点看问题,而是要全面地去表述一件事,一个人,才能少走弯路。

8、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小蝌蚪比较运气,碰到了好心人。只是尽自已的能力,给小蝌蚪指点迷津。让他虽然走了许多弯路,但是还能顺利的找到妈妈。

9、我刚起步练习写作,写一些小故事。写了经过十几天了,还是在摸索和学习的过程。请各位行家,各位老师多多支持、多多指教。谢谢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