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業在疫情後更有發展機遇


哪些行業在疫情後更有發展機遇

哪些行業在疫情後更有發展機遇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措手不及,毫無疑問,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經濟。任何外部環境的突變,影響總是結構性的,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顯而易見,不過,我們還是看到了很多機遇,華興資本TMT首席分析師白洋老師在他的文章《疫情後,經濟是否會反彈?想抓住機會,怎麼辦》給出了答案,以下是白洋老師的觀點。

1"宅經濟"

這些年成長起來的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們,騰訊、字節跳動、百度、快手等提供了線上的各種<strong>媒介和娛樂形式,阿里、京東、拼多多提供了<strong>足不出戶的購物服務,美團等則提供了<strong>足不出戶的生活服務。

2."後線上化":空前的推動力

過去20年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史就是逐漸線上化的過程,前期互聯網的流量多是依靠人性的弱點,<strong>這種"順人性"的活動,相當於有一個天然的推動力

。<strong>但在疫情下中,相當於給了這些"後線上化"的行業一個人為的巨大推動力:在線教育獲客成本大幅降低。在線生鮮整天處在超負荷爆單狀態,產能、倉庫完全被利用,單位經濟大幅改善。

3,長期習慣的改變,消費升級

<strong>經此一役,居民的長期習慣會在方方面面發生深遠的變化。例如會對衛生有更多的要求,除了供不應求的口罩之外,溼紙巾、洗手液、消毒液等需求都大增,再往遠處想點,家庭的消毒櫃、除蟎機、淨水器等需求,家庭的醫藥箱,對食品健康的要求,對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需求,健康險和人身險的需求等,都會被激發。

4·結構性調整,重創行業有局部機會

廣告行業是個很好的例子。從全局來看,整個廣告行業都會受影響,但也的確會因為不同的客戶類型,受影響程度不同。第一,<strong>業務受到疫情影響,進行戰略性收縮,減少廣告投放。如旅遊行業和一些線下場景,趁機削減開支。第二, <strong>業務相對比較穩定、<strong>投放穩定

,預計消費者也會相對穩定。比如電商、金融等行業。第三, <strong>在非常時期需求增加,或者可以藉助非常時期對用戶進行教育的行業。比如醫療類產品的需求,減少外出帶來用戶在線停留時間延長,在線娛樂的產品就會趁機加大曝光力度。

5·線下場景的復原時間,可能比預期還要長

過去10年正是我國商業地產發展的黃金期,許多線下知名的零售、餐飲企業,都是依託於shopping mall發展的巨大紅利成長起來的,所以受到影響也首當其衝。平日裡稀鬆平常餐飲、購物和旅遊等活動,一下子變成了記憶裡的樣子,相關的行業和公司也遭遇到巨大的挑戰。<strong>更嚴峻的是,即使疫情得到了控制,人們的心理陰影並不會一下子消失,也就意味著這些線下場景更長的恢復時間。除了餐飲公司還能發力一些外賣渠道,其他線下場景,我認為暫時是沒有更好的"開源"辦法了,不過在"節流"方面,我們依然看到了一些積極的可能性。

6,熬過最艱苦時刻,等待報復性反彈

前面提到,因為疫情,<strong>線上生鮮、外賣

等行業都處在一個滿負荷運載的狀態,勞動力嚴重不足,而線下場景目前又勞動力嚴重富餘。對於廣大依賴線下場景的公司,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去"熬"過這最艱難的時刻了。只要在這個階段不倒下,居民壓抑已久的消費需求會在下一個階段集中爆發,甚至是國家也會出臺一些激勵的政策,到時候就是看誰準備程度好,有能力承接住這一果實了。

7,極端壓力測試下,需要額外的思考

在這次疫情裡,我看到西貝、華住都出來講了自己所面臨的真實困境,如果連這些優秀的公司都如此,那廣大中小企業的壓力可想而知。我並不是想說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就必然差,<strong>但疫情像一個極端的壓力測試,它可能把未來3年甚至5年裡,要長期面對的一些問題,集中的在當前的節點爆發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不全是壞事。

8·兩種行業格局裡的"怎麼辦"

我們可以試著判斷一下,所在的行業未來到底是一個什麼格局。

1.有些行業,其實從特性上看,是天然有寡頭的趨向的,日子一下子開始難過了,但巨頭卻多數依然取得了高於行業的增速,那自然是拿到了小玩家丟失的份額。

2.作為中小玩家,如果在充分競爭性市場裡就可以本著打造獨特壁壘的目標,去完善充實自己的能力。找自己的"生態位"。

結尾:以上是白洋老師的觀點,<strong>而作者則認為,“宅經濟”的娛樂、資訊、購物會在這一輪的疫情加速器之下快速發展,其生態企業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而作為中小玩家的我們,找到自己的“生態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巨頭的夾縫中生存,或者站在巨頭的肩膀上,和巨頭一起成長。


哪些行業在疫情後更有發展機遇

生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