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买保险,我总算看清了保险的套路,你曾遭遇过保险套路吗?

小熙带你看世界


任何行业其实都是有套路的,否则是经营不下去的。所谓的保险的套路就是精算师算出来的保险数据,也就是指现金价值。还有就是条款。

隔行如隔山,保险公司的合同是制式合同,每一条条款都很严谨。很多人看不懂保险的条款,加上保险业务员只讲好的一方面,所以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尤其是一些理财类的保险产品,更容易让大家觉得被套路。比如说分红是不确定的,比如说很多业务员告知客户收益有多高多高,那只是按照最高收益率来计算的,都是假设。还有比如说保险条款的免责条款,很多业务员都是不告知的。

这也就导致客户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的,根本没有宣传的那么好,不停的套路客户。


娟儿19177


保险是国家的正规公司,如说一些难听的话,会有负面影响。不过我是不买,因为我钱不多。人身险吗花了钱也保不了命,保了赔些钱给你又有什么用。汽车方面一些强制险对社会还是很适用的。至于套路,我想讲一点,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月工资还只有四十多元,保险公司业务员向我推销保险业务,那我支持吧,买个人身险每月五元,当时一次性买了十个月,后来我才发现当月钱交了,业务员确从下个月算起,等于有一个月保费就落在业务员口袋里,我看清后,有点不高兴,感觉有坑人的味道,后来我再也没买,那几十元钱我也没去要求退,算是为保险公司做了贡献。

如果钱有余,还是可以买的,如果一些事确有风险,为转移风险也可以买。总之个人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保险公司他是家企业,他有那么多人要养活,他还有确实要赔出去的亏本生意,有时候赚你点钱也在情理之中。


皆大欢喜一一王喜保


常见的保险套路

我这个产品保障特别全面连猫抓狗咬都能赔,其实这就是一个意外医疗险而已,一万的保额才十几块钱

买这个保险最合适了,有病了,管病没病了,返本

很多人都被这个烦本给坑了,为了这个版本要多花同等保障四五倍的价格,要知道保险的作用就是防止突发状况导致的经济风险,追求的是高杠杆

万能险一点都不万能是最坑的了,我们常说的交六万赔五万的产品,大部分都是此类产品,而且此类产品多半是需要终身缴费的

像你这种天天在路上跑的交通风险太高了呀,你就应该买一个百万任我行啊,交通这一类的保障,100万呢.不知道,综合意外100万的保障也才299块钱,然而交通100万,需需要花1600,太坑了

给孩子买了一个终身寿险,例如某某福其实是终身寿险搭配一个提前给付重疾,最坑的就是这一类产品了,相当于是给,孙子留了遗产!

保险是个好东西,但是很多人买的不对,因为大部分的从业人员他是保险公司的销售员而已,他只会销售保险公司主推的产品,而不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综合业内情况,选择产品

所以坑人的不光是保险产品,更是不负责任的销售人员


袋鼠观保


◇曾经有了解过保险,知道一点其中的道道!

32岁女客户,2016年4月购买保险产品,保费8622元,交了2年,共17244元,赔付45万。

48岁男客户,2015年3月购买保险产品,保费6360元,交了三年,共19080元,赔付20万。

嗯?画风怎么不太对?我们常听到的,不是下面这种吗?

"老人花6万买养老保险,10年过去却只能领5万:我们在养保险公司?"

"65岁老人5年前购买保险,到期取本金却被告知:100周岁后再来取吧"

再看看新公布的2018年各公司的保险理赔率:

不仅去年理赔率均在97%以上,2017年的理赔率也同样如此。纵观所有保险公司,最低综合获赔率也在92.31%。

怎么肥四?说好的保险骗人呢?到底谁在骗人

高付出低回报,谁在诬陷?

  • 送个东西就能收买——不骗你骗谁?

有个保险中介帮客户看保险,见面之前做足了功课,光看资料规划就花了三天时间。

见面几杯茶下去,建议解释清楚了,原因也说清楚了。客户没给答复,转身去买了某全是坑险。只是因为该险的业务员说买一万某险送Apple Watch。

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买保险可以免费旅游,买保险可以送米送面送冰箱……

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保险费在这些小恩小惠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可理赔的时候大家傻眼了:原本是要买重疾险

的,因为Apple Watch,改成了年金。没问清具体功能,只因为当初争取眼前的利益,到头来反搭了几万进去。

保险送到家里的各种文件,从来也不会仔细看买个电饭锅都要看半天说明书保险合同这种关乎未来的产品,竟然将其束之高阁,理赔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这个时候他们哀嚎:保险就是骗人的玩意儿!

摊手,你们还记得当初认真为你们规划的保险中介和家里白纸黑字的合同吗?

  • 只想收益和省事——不坑你坑谁!

某网友吐槽自己的爸爸,好不容易想买保险了。保险人员来家里先问家里的情况,他爸爸绕过问题,直接让业务员推荐。

业务员开始耐心讲解每个险种的关键

,还没听几个,他爸爸就打断业务员:别说这么多,直接推荐哪个收益好,能一次买全的最好。

业务员哑口无言……

这样的购买者,长时间下来,业务员也见怪不怪了。

郎咸平有一期节目,痛批保险业务员:作为工作人员,知道长篇大论却

不指出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关键节点,让人民忽略了最重要的要点,这是你们保险专员的不负责任。

负责的业务员出现了,然后呢?

当业务员问家庭情况的时候,并不是闲聊,而是根据家庭状况规划应该用什么险。

一个千万富翁买个100万的重疾险,算一算,得个病最多花70万,还不如不买

一个刚够温饱的家庭买分红险下个月房租还不知道怎么出呢,等退休了都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分红。

就像看医生,不让诊断直接开药一样。诸如此类,总以为买什么险都能保,注重收益,但不根据情况随意选择保险,就像用钱投江,可能连水花都看不到。

这个时候又有人抱怨:

保险果然是骗人的!

业务员又要背锅了。


小熙带你看世界


其实不只买保险,只要是消费,就难免遇到销售套路的坑,而关于保险行业的销售套路,这里说说3个比较常见的典型的保险误导宣传套路,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会如何辨别误导信息。

套路一:饥饿营销类

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常用词语有“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用“炒停”等营销策略开展保险业务都属于违规行为。

其次,监管是不会禁止销售对消费者有利的产品的,

而且,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自身的业务量,保险公司也不会下架富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

套路二:夸大收益类

这个套路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想利用保险进行“理财

”的心理。

<strong>

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

我们需要明确:保险的最基本作用是提供保障功能,万不可只看重理财而忽视最基本的保障内容,更不能盲目相信销售人员承诺的高收益率和高额回扣。


套路三:曲解条款类

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来吸引消费者,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对于明显异于常理的信息,我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明白,如实告知是投保人应尽的义务。

总之,在投保前,一定要充分学习保险知识,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适当的保险产品,并弄清楚需要所选产品的保障责任、保险金额、除外责任等重要信息。

除了我们自己能辨别、不轻信这类误导、虚假信息外,我们还要学会不传谣、善咨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与保险有关的问题,欢迎关注汇全保交流讨论,还有专业的保险顾问为您提供咨询和保险方案定制服务哦。


汇全保


你列举的这几个案有几大疑点和误区:

①第一个案例: "老人花6万买养老保险,10年过去却只能领5万。我们在养保险公司?"在这里你并没有告之大家这位老人买的这份养老保险的领取方式。是一次性趸领,还是定额领取,或是定时领取?不同的领取方式肯定在不同年限领取的金额不同。

领取方式是必须会在保险合同中有明确写明的,应该是你自己都不了解该老人买的养老保险,根本就没亲自查验该保险合同条款。保险合同属于格式化条款,保险公司设计出来后必须提交银保监会(原为保监会)审核通过后才能上市,不可能连银保监会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一份养老保险连个领取方式都没有就同意上市销售。你这是断章取义,误导大家!!!

②第二个案例:" 65岁老人5年前购买保险,到期取本金却被告之: 100周岁后再来取吧。"你举的这个案例就更可笑,前面这个案例你至少还会把是什么保险产品写明,这个案例中连是什么保险产品都不告诉大家,你作为一个所谓的保险专业评论人士不会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吧。就如法院打官司,只原告没有被告。全程就是原告一个人在表演。这位老人是买的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养老险?年金险?万能险?投连险?...保险产品是定期型还是终身型?你说老人这保险金该怎么领,恐怕连法院法官都无法判决。你这种描述案例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行为!!!

③这第三个我不知道能不能称为案例。我们先不说对方保险代理人是否有违规行为。关键你怎么知道客户去买的保险就全是坑,客户需求是什么,买的是什么保险产品你告诉大家了吗?这保险产品哪里不适客户你说了吗?你凭什么就这么武断客户的行为!!!

如果你所描述的案例是真实发生,就请详细如实的把案例的来龙去脉和保险产品描述清晰,让大家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让你的正义得到申张,让违规行为得到制止,让客户的迷茫得到方向!!!

如果不是真实案例。请严谨,专业去评论,不要用你自己的偏激,狭隘,去误导大家!!!


范范谈保险与理财


养老险保费6万10年后领到5万,买保险不看合同吗?现在年金险领取方式都是第五年才开始领取的,旨在为客户未来的日子里每年都有一笔确定的钱,是长期的,累计交6万10年时间实际只领取五年,五年领5万是退保的现金价值还是五年间累计的生存金,这两种结果都实属正常,合同里都有每年领取生存金金额以及当年度对应的现价,有问题的时候不要一昧的把责任推给对方,交一万保费送Apple Watch这钱也是代理人买的,你要是不贪心也不会买,买了不看合同自己也是有责任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长期险都有10-15天不等的犹豫期,这个期间退保全额退保费。

咱们国家目前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也就是说现在每月工资一万元,退休后每月大概能领到4000元,退休年纪大了除了吃喝比以前少了之外,医疗和旅游费用升高,所以除社保外,要想晚年幸福生活,还应该补充商业养老险。

这件事情代理人没有详细给客户讲明白有错,客户只顾眼前蝇头小利而不顾保障责任也有错。


无名之辈J


作为一名曾经有良知的保险从业者,我只能说和提主一样被骗的人不在少数,你只是一个代表!而且你知道的套路也是保险套路的冰山一角!

先看一个数据!

这是北京人口的平均寿命,你说的100岁才能领,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是第一个坑。

这个坑是挖的呢?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和保险销售业务员!

第二个坑,保险业务员的嘴,骗人的鬼(当然有一些好的业务员,但是大多数都存在误导销售)!

这是保监会对保险误导的处罚决定书,我不大马赛克,你们仔细看完,我相信,这些一定对你有用!

在回答之前,先纠正这位答主的一个问题,保险是正规的行业,但他不是国家的,如果是国家的,你也可以发表个人看法,难道是因为合法的,你就不敢发表一些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另外,我们先看一下19年11月份保单的成交额。

看到这里,不是专业的人员,可能解读不出任何信息,而专业的人会看出很多问题。我简单的说几点,第一、为什么寿险成交那么多,而健康险那么少;第二、为什么一线城市成交那么少,而二三线城市成交那么多。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逐个看一下:

第一、为什么寿险成交那么多,而健康险那么少

寿险也就是商业的养老保险,根据不同的条件来给付养老金。其实,中国有有句古话叫做养儿防老。也就是说,寿险这个产品并不适合大多数中国人,更何况大多数人现在都有社保,基本都会够用。而恰恰这个保单的销售量最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可能不清楚。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1、保险公司逐利

因为这些保单的时间周期长,赔付率低,甚至很多保险代理人都是通过和合法的手段来欺骗投保人。

2、保险公司佣金提成设计

大多数保险公司对于这些保单的提成设计都是比其他产品的高,所以,保险业务员为了拿到更高的佣金,就选择推销这些产品。

3、客户不懂

很多客户并不知道保险的产品种类,以及都保的什么内容,所以只能听保险业务员的推荐,被误导,甚至被骗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上面的几个原因,就导致保险产品出现寿险多,而其他险种少主要原因。

第二、一线城市成交少,而二三线城市成交那么多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到这个数据,我看到之后,难免让我发出疑问,难道一线城市人没有二线成功人有钱吗?还是一线城市的人的认知提高了,不好开发了,这个我不方便公开说,这个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买保险的时候,大家再不要轻易的相信保险业务员,而要自己去学习,调查,甚至花一点咨询保险专业人员,而不是咨询保险业务员和保险公司。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熊猎手


保险公司到底有没有套路,总能引起一阵讨论,保险公司是商业性质,如果说一点套路都没有,我都不信。但是其实这个所谓的套路,多半,是由人造成的。

那么拒绝套路,第一要素,看条款,看条款,看条款!

如果不会看,拿到保单,第一时间找明白人解读,看看有没有接受不了的地方,犹豫期退保不会有啥损失。

至于你说的这种套路,不得不承认,确实是无良或者无知代理人的套路。这种代理人,只会跟你说产品好的地方,缺点只字不提,公司多么大世界五百强,服务多么好住院车接车送,每天给你带小礼品哄孩子让你很不好意思,但是产品确实差,又不跟你说,最后买了一年发现性价比确实很低,就会有种被套路的感觉。

怎么避免呢,当然就是找专业的代理人,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很专业,你如何判断她是真的专业还是假专业呢?让她给你解读合同,多对比几个公司区别,从价格,保障,条款宽松程度,等等。重疾险的核心疾病25种都一样,那么评判标准,关注点放到高发轻症上,因为轻症的患病概率大于重疾,所以容易理赔,性价比高。如果条款差距不大,就可以对比一下价格和各种附加服务了,比如绿通,接送之类。买到一份不适合自己的保险,其实很麻烦,因为保险需要长期缴费,所以如果跟自己收入不相符,久了就会成为负担,一旦中断没了保障也愁人。

还有一种套路方式,就是代理人鼓励带病投保,告诉你两年不可抗辩,结果埋下隐患,投保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如实告知,否则买了拒赔更闹心。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保护消费者得利益呢,可以找专业的咨询,争取权益。如果遇到这种无良代理人,怎么保护自己,可以私聊我,我给大家出主意。

保险说到底,是很深奥的金融产品,集合了精算,法律,医学各个专业,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是不可能的,我一向赞成所有人学习一些法律,保险的常识,真的会让人受益终身,因为这些早就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甚至呼吸都离不开了呦。

我是带你解读条款的“小医聊保”,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理赔医生


业务员让你买保险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把保险里的条款说的如何如何的好,其实这些都是空头支票,一文不值。最主要的还是合同上写的才是重要的,但是这个时候,一般人根本不会去看合同上的条款,只会听取保险业务员的一面之词,如果当时看保险合同,有些地方和术语,我们也不会看懂,这就是我们事后感到后悔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